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诸夏 >

第80章

诸夏-第80章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见陈晓奇身边的刘恒进走几步,纵身窜上小火轮,在那个巨大的集装箱靠近岸边的这一侧不知道怎么摆弄了一番,就见两米多高的箱体上面从上往下拉下来一大块,门板似的正好架在小火轮和码头之间搭成一座斜向的桥梁,然后他纵身钻了进去,不多时就听里面传来一阵机器沉闷有力的轰鸣声,紧接着一辆表面涂成绿色的奇形怪状的汽车开了出来。

在场的军政大员包括陆续开过来的四五百号学生没有一个人见过这种怪模怪样的汽车!这种车车身很长,轮胎比一般汽车都大、宽、厚!车体上面四四方方的一个驾驶室,可是在驾驶室的前后两头却斜着竖起四根铁柱子,铁柱子上面则如同手臂似的共同举起来一根长长的四方形钢梁,钢梁之上是一大串钢丝绳滑轮挂着的一个大钩子,钩子上又是挂着一把子钢缆钢勾,这到底是什么玩意?

这就是陈晓奇公司开发的集装箱吊车、叉车中的一种怪胎,这种车既有吊车的功能和结构,但却没有回转中心总成,因此只能靠车体的转向来控制,吊臂本身只能伸缩和升降,而不能旋转。吊臂的头上,按照陈晓奇的设计是要有一整套复杂的液压驱动装置来控制一个横向的夹子加叉子的,但是可惜现在的技术条件还做不出来,集成不到一块去,所以只能暂时搞成这般模样的半成品,头上改成了一个钢勾和四个到八个分支。

刘恒很熟练的将这两怪模怪样的吊车开上了岸,掉过头来将吊臂抬起伸出,然后降下钢索,让四个分支垂落在集装箱的顶部,而后另一位陈晓奇的随员马德林早就爬了上去,将四个钩子分别挂住集装箱四角的孔洞,刘恒操纵吊机轻松的将这个20尺的集装箱从船上提起来,慢悠悠的倒退、转向,行进之后,稳稳当当的将其放在了码头上面的平地之上。

一连串的动作犹如行云流水一般,蒋中正等人目瞪口呆都看的傻眼了,他们那里见过这种超时代水平的机械转运作业啊!这从里到外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全然是不知晓啊!纵然在场的这些人有的是走南闯北出国留洋的,却也从来没见过这先进玩意儿啊!

蒋中正有不耻下问的优良品德,当即抓住在那里洋洋得意臭美的陈晓奇问道:“兴汉贤弟,这是什么机械?怎么如此的怪异,还如此的大力?愚兄也曾去过日本和苏俄,却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啊!”

陈晓奇道:“介石兄没见过却也不奇怪,因为这是我公司新近生产的划时代的机械设备---集装箱装载机,不要说苏俄日本,全世界现在只有美国我的公司才有,这种技术是我公司的独家专利,我想一段时间之内是没有人可以超过的。”

蒋中正不由的抚掌赞叹道:“妙哉!兴汉贤弟当真是奇思妙想无所不能啊!如此强大的机械都设计的出来,嗯,此物若是用在战场之上,却是能发挥无比巨大之助力啊!只是不知这么一台机械做价几何?是否便于生产呢?”

陈晓奇知道这精明的老大自然可以看得出这里面的价值所在,不过他还不打算将这秘密这就告诉他们,否这这些跟日本一向亲密的国党人士备不住转身就无偿送给了日本鬼子,那可就太不爽了!他语气非常遗憾的说:“哎!这的确是非常不错的机器,实际上我公司还开发了一系列的工程机械,若是用在战备上的确是有巨大助力,不过可惜啊!生产这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首先需要极其先进和强大的工业技术作为后盾,现在全世界只有美国和德国才完全拥有这种实力,而生产这么一辆车的花费,足可武装一个营的军械了!现在就连我公司自己都用不起啊!”

蒋中正一听门槛这么高,还造价这么贵,当即倒吸了一口凉气,暂时把一股子心思压下来。这么一辆车要一个营的军械这么离谱,他们这些连饭都吃不上荤腥的穷兵可是玩不起的,这个也许只能等到未来他们的党军横扫军阀统一全国的时候才能考虑一下吧,眼前嘛,想他有点不现实啊!

刘恒开着集装箱装载机回到码头边,静候着另一个集装箱运过来,然后将其吊起运到平地货场,这个箱子放下之后,马德林上前打开锁拉开来,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一口口木头箱子,他硬邦邦冷峻的面孔上没有丝毫表情,酷酷的将手一挥,大声喊道:“这里面都是步枪!搬吧!”

早就看的心痒难耐的学生们欢呼一声,立刻排着队蜂拥而上,迅速的在集装箱两侧排成两列纵队,而后两人一箱吃力的抬起来,欢天喜地的连蹦带跳的往外面另一个装卸场抬去。

这一个集装箱里面都是一米二长的木头箱子,每口箱子里面是二十支崭新的春田步枪,每一支枪将近四公斤,加上箱子足有一百公斤的分量,难为这些饭都吃不大饱的学生兵们居然会焕发出这么强大的斗志,愣是两人一箱快捷无比的将一整箱的枪卸载一空,速度之快让陈晓奇都觉着这些人不去当装卸工实在是太可惜了!他工厂里那些家伙么干活可没有这么利索啊!

闲话休提,每运来一口集装箱,便同时运回一个空箱子,如此周流往复足有两个小时的时间,陈晓奇口中的这份见面礼总算是卸完了,临时货场上面,从看似体积不大的集装箱里面拆出来的货物堆积如山!数量之大让蒋中正等人笑得合不拢嘴。再看看旁边挺着的十二辆前所未见的新式吉普车,他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个陈晓奇,想的事情实在是太周到了!这种车分明就是给军人们专用的嘛!而这个数量,可以充分满足现阶段的领导干部们使用,他还很体贴的赠送了十吨汽油!实在是……哎!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统计结果出来了,一帮人笑得嘴巴都快歪了。陈晓奇到底送了多么大的一份厚礼?大略数算起来,全套带刺刀的春田M1903步枪三千支,子弹六十万发!勃朗宁轻机枪二十四挺,子弹五万粒!勃朗宁M1917式水冷重机枪四挺,子弹二万发!“黑星”7。62毫米手枪300支,子弹三万发,“M1923”式9毫米冲锋枪50支,子弹一万五千发,德式木柄手榴弹两千个,50毫米掷弹筒二十四具,弹药若干,六十毫米口径迫击炮八门,配弹两千发!75毫米步炮四八门,炮弹一千发!另有“黑索金”炸药若干,工程器械若干,吉普车十二辆,其他物资林林总总罗列了长长的一张单子。总而言之,有了陈晓奇这一批枪械弹药,黄埔军校立马就能拉起来一个团的精装备强军!

除了这些军械之外,陈晓奇还额外赞助军费五十万大洋!

顺道推荐两本书,朋友的,还不错。《超时空湮灭》和《烟花沼泽》。

第二卷 混世匪商 第六章 面见国父

ps:不多说了,继续更!

这手笔,太大了!一大帮见多识广的党国要人这时侯看陈晓奇的眼神都有些不大对了。在他们心目当中,这个陈某人除了财大气粗之外,还格外的够意思,有义气!这么多东西说送就送,太痛快了都,痛快的不像这时侯的商人!甚至有些人心中,还不由自主的将陈晓奇列入了缺心眼傻子行列,哪里有这么好的人啊!

蒋中正看着那些抱着根木头训练了一个多月的学生们,这时侯看到这么多从来没摸过的军械那种欣喜若狂又蹦又跳的欢喜样子,几乎都要热泪盈眶了!而这时候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远处这位西装笔挺的英俊男子就是名满天下的“小财神”,也是这次给他们雪中送炭解决了大问题的陈晓奇,那种好奇、激动、感激等等复杂的情绪汇集成一股洪流,朝着陈晓奇滚滚而来。绕是陈晓奇脸皮够厚,也架不住这热辣辣的深情厚谊啊!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黄埔第一期出了多少英才?凡是没死在北伐战场上的,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成了将军,这帮人将在十年后各自成长为一棵大树,而及时为他们提供第一桶水的陈大天才无疑是这一生他们都不会轻易忘记的人,今后无论陈晓奇走到哪里,只要这些人还在,只要这些人当权得势,他们就可能想起来在那个最艰难的岁月里,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伟大光明正派的人给他们送来了及时雨,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啊!

这笔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陈晓奇如此想。

一次性的投资数百名未来的将军和未来的党国元首,顺道讨好将来的另一派主将,哪里还有更划算的买卖呢?美中不足啊,今天另一位辉映千古亿万人民敬仰的大人没有在啊,他还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来这里担任政治部主任。想到缘铿一面不得而见,陈晓奇心中遗憾万分啊!

这趟大礼送的太狠了,以至于当天晚上,陈晓奇有幸拜会了久违的国父孙中山先生,陪同的仍然是蒋中正和廖仲恺,陈晓奇还同时意外的见到了另一位大人物---汪精卫。

孙先生的现在的样子非常像后世的国党内部四处悬挂的大幅照片上那种,不过身体看起来有点弱,头发有些白,唯独眼睛依然有神。

对于他,陈晓奇反倒是有一种隔阂感,毕竟相对于蒋某人和汪某人来说经常在影视作品内见到,孙先生则好似隔着一代似的,尽管原本的瞻仰变成了现在的四目相对,陈晓奇却没有了那种见到大人物时的激动心情,反倒是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个在历史上永远留下浓重的一笔,但却在百年后毁誉参半的一代“国父”了。

在20世纪的百年间,提起孙先生和他的丰功伟绩,自然没有多少人提反对意见,偶尔有人说两句民初时政治对手给他起得绰号“孙大炮”,但是没有人能否认他的功业和号召力。但是到了21世纪,风向就不大一样了,先是那个岛子上开始将国党当年的一切丑事翻出来炒焦了叫卖,另外就是广大的网络上,成千上万的网民分成几派互相攻击谩骂,其中一派就综合各种证据,最后给孙先生定了个称呼,叫“远距离革命者”,是说孙某每次在发起革命要流血牺牲的时候,总是别人在前面搏命拼杀,他老人家关键时刻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总之不在现场。

陈晓奇当年也曾观战,但是他没那个心思和兴趣去查证历史资料来参与混战,他只是觉得好玩,不过到了这个年代之后这几年他有点想明白了,革命,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起码换作是他在清末的那个时候,不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是不大可能主动去投身革命中,冒着巨大的风险来搞这个改天换地的大变局,他倒是最大可能跟现在一样,凭借盗版去当一个富家翁。

今天终于见到了本尊,陈晓奇除了略微有些激动和景仰之外在没有更多的情绪,当然这也可能因为旁边还有一个汪先生在侧的关系,这个原本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慷慨义士,谁能想到在十几年后会变成一个人人唾弃的大汉奸?这种巨大的反差绝大多数人是猜想不到的,就算现在陈晓奇知道这种原本的发展方向,他也不可能现在就用那种眼神去看人家,这不公平。

但是后世的影响太重了,陈晓奇不可避免的要先入为主,对于跟汪某人的谈话格外谨慎小心些,绝对将自己和此人摘吧的干干净净,生恐一句话不慎将来真的发生什么大家都不愿看到的变故,此人再出幺蛾子,在场的人可就有话要说了,那时候,他陈晓奇可真就“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那也是屎”了。

孙先生对陈晓奇的慷慨解囊雪中送炭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