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诸夏 >

第390章

诸夏-第390章

小说: 诸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座建筑极其残破粗陋的庙宇,乃是清朝时期一些淘金的人自行发起建造的这么一座寄托精神和期盼的小庙,多年以来时光消磨,几乎没什么人照应的破庙几乎都要倾颓了。

但是在破庙的旁边,数十辆载重卡车停在一快相对平整的平地上,大片的军用帐篷组成一片这里罕见的人迹,在帐篷群前面,则是大量堆积的钢铁机械设备,老君庙前扎起一个高大的铁架,电机轰鸣中,细长的合金钢管已经钻入地下不知道多少米的地方,大冷天的,这里确实人气腾腾人声鼎沸,一片忙碌气息。

钻井架前,中国石油勘探总公司、山东胜利石油公司的工程师陆启光,浑然不顾荒芜山坡上肆虐的狂风侵袭,脑袋上的皮帽子也不带,身上的羽绒服也扒掉了,甚至两只膀子都要从毛衣里撸出来,满脑袋流汗的死死盯着隆隆作响的钻机,眼珠子上血丝如同蛛网一般地密集分布着。显示他可能许久都没有好好休息了。

他的旁边,一名年轻人同样有些疲惫的陪同着,手中本子不时记录着各项数据,抬头看看将要黑下去的天色,他捏了捏自己酸痛的臂膀,冲着陆启光大声吼道:“陆先生!您还是回去歇一会儿吧!这天眼看就要黑了!我估计今天还是不行,这么着下去也不是办法,你看咱们是不是到明天再另换一个地方试试,这都第三口了,上面说的勘探情况到底准不准啊!”

陆启光坚定的摇摇头。仍旧盯着钻机的转动。听着声音的变化,大声答道:“绝对不会错!这一片地方早在汉代就有记载,曾经有溢出地面的油可供燃烧,突厥人也曾经用这个当作纵火地武器,这个绝对不会错!而且中央地质所地李所长和孙先生也都觉得可行!我们差的就是运气和耐心!相信我,我们一定会打出油井的!”

陆启光是山东组建的全国第一家石油勘探公司的首席工程师,也是当年陈晓奇赞助出国留些的第一批石油勘探专业人才,在清华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他在美国留学四年。在美孚石油公司工作四年,又参与了整个美华集团与洛克菲勒家族在南洋的石油勘探的过程,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作者中的佼佼者,无论专业知识还是工作经验都是无以伦比地,在1928年组建山东胜利石油公司之后。他便带领着一大帮人开始系统整理中国石油工业所需的大量基本资料,在山东石油化工大学中当教授带学生,并经常带队到各地实地开展勘探工作。

在1930年底,他受命于陈晓奇,带领石油勘探队跋涉数千里到达还处于蛮荒野地的玉门,并按照陈晓奇的明确指点直奔这座老君庙,然后就在此进行石油勘探乃至钻探工作。严格来讲,这种屈从于完全外行的上级领导地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陈晓奇说这里有油。就一定有么?贸然的按照他的指示做无用功并不是好的工作方法吧!

对此。陆启光一开始是有抵触情绪的,作为一个学术严谨的学者。他更相信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经过实践验证的理论,而不是某些权威人士空口白牙的胡乱比划。但是这种抵触在陈晓奇这里并不坚决。一则陈某人这种“指点江山”地神迹地确有效,一次你可以说他是撞大运,二次你可以说他侥幸,三次四次之后,那不是见鬼就是真的有门道。二则,陆启光带着情绪上路之后,大队人马并不是先行进行考察验证地,带着数十辆重卡直接拉着钻探设备到了此地之后,很容易找到这山坡上孤零零的老君庙,一番实地验证,他发现这里还真地就可能存在油田!

如此一来,出于对领导的服从和命令的执行,也出于对自己学术的自信,陆启光就带着人一边勘察这一片区域的地质构造,一边在老君庙前划出来几个可能的地方让钻井队开始钻探,时间不等人!大冷天的在这里谁也耗不起啊!

这种蛮干硬上的做法不可避免的遭受非议,而在两口钻井都没有成功之下,一些人不免开始心思浮动起来,特别是年轻人,总是可能沉不住气的,要不是补贴够高老板够好,甩手而去的可能性那不是不存在!

不过,陆启光的勘探结果确定这里有石油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山东方面并没有对此保密,而是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得到消息的中央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闻听之后便坐不住了,立刻打点行装带领工作队伍,跟随山东的第二批设备运送队伍千里迢迢赶奔甘肃玉门,亲自来看一看这里的地质环境,幸运的话,也许他还能亲眼看到中国第一口油井的诞生!

他刚来没多久,正赶上第三口油井的钻探快要结束了,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石油工业充满了期盼的他和这里的工作人员,心情是忐忑的,眼看钻探就要结束还没能找到油层,这样的连续打击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太多次的!

看到天色快要暗下来,李四光和另外一名重要工作人员从帐篷里走出来,下了坡来到钻台前面。与陆启光站在一起,看着陆总工头顶冒汗浑身紧张地架势,不仅失笑起来,拉一拉他的手臂,说:“陆先生,你这么个干法可不行啊!可别油没钻出来,先把自己弄的感冒了,这里的医疗条件这么差,你这么关键的人手可不能掉链子啊!”

陆启光回头一看是他,哈哈笑道:“李所长说得哪里话!我老陆天南地北的跑了这么多年。这身子铁打的一般结实。些许风寒奈何不得我。不过说起来,你们这些先生们身子单薄,整日里风餐露宿的真够清苦的!我听说中央给你们的资金少到寒酸不计地地步,连出来搞勘探都要自己掏腰包,这样地事情真是不做也罢!您干脆带着诸位高才来我们公司得了!我估计我们陈主席一定会倒屐相迎的!”

李四光笑道:“话虽如此,我却是没有别的想法。陈主席那人热心教育和强国事业我是知道的,他也曾数次来信邀我前来,奈何我已经做了这中央地质所的工作,就要做好做实。不能半道而废,所以只能辜负陈主席的美意了。不过我这里倒是有优秀人才推荐,就看陈大老板舍不舍得花钱了!”

陆启光其实知道请不来李四光的,不过听说有英才推荐,当即眼睛一亮。连忙追问:“哦?果有此事?不知道李所长推荐的是那些贤才?我敢打包票,只要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不虚陈主席特批也一定留得下,条件随便开!”

说着话,他地眼睛就直奔李四光旁边的那些青年才俊去了,李四光笑着将身边一位三十许带着眼镜浓眉大眼的汉子推上前来,说:“这位孙建初,字子乾,可是我们所里不可多得的地质人才!对于石油勘探别有心得。你若有心。可以跟他谈一谈。”

陆启光当即双眼放光的两只手就抓了过去,也不管孙建初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捏着人家地手就不松开了,大力摇晃着赞叹道:“好好!果然是青年才俊啊!没说的。只要你愿意来我们这里工作,不管是在大学任教还是出来做课题,我们有多少条件都能提供,别的不敢说,一栋别墅和一个实验室是绝对可以马上交付的!怎么样孙先生,什么时候来我们那里工作?”

孙建初,这位在另一时空被称作“中国石油工业之父”的学者,亲自主持了老君庙石油勘探与开采工作的专家,此时还不过三十来岁,正是年富力强要出成绩的好时节,这次被李四光带领着出来考察玉门地区石油地质工作是他所期冀的,却是没有料到会遇到陆启光这样的人。

起初李四光说得那些话他还一头雾水,被陆启光晃得浑身扎不住架子,一只右手给陆地粗糙大手捏地生疼,实在是有些盛情难却,转念一想,他也明白李四光是一片好心。在中央地质研究所,他们这些人过的可谓是贫寒之至,没有资金没有条件,他们甚至连好一点地饭,好一点的衣服都穿不起,出门在外哪次不是全凭着身子在硬抗恶劣环境?这几年下来,他们每个人都几乎有点病根了。现在人家山东大财主相邀,李所长这是不想让他受那份罪了,就他们在这里看到地环境条件就能明白,同样是干的地质工作,条件差的不是十倍百倍啊!

孙建初当然不可能一口就答应下来,那算怎么一码事嘛!不过李陆二人的确是一番好意他却不能不领受,当家强忍着被捏的手疼的感觉,回答说:“陆总的好意子乾心领了,这件事咱们过后再说可好?我现在就想看看咱们这第一口油井什么时候能打出来,那意义才是最重大的!”

陆启光见他没有马上拒绝,知道这事情有门,当即哈哈大笑道:“没问题没问题,就冲你这句话,说什么我们也得把油打出来!”

正说着,他们忽然听到钻井机的动静有些不大对了,先是钻井架震动起来,随后整个地面都在急剧的颤动,一股来自大地深处的陌生律动由下往上猛烈袭来。陆启光一下子明白过来,放开孙建初的手,冲着那些惊慌的工人大声吼道:“钻到油层了!搞不好他娘地要井喷!都别愣着了。没事的都滚的远远地!其他人都把东西准备好了!哈哈哈!我们找到石油了!”

李四光和孙建初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愣在当场,接着就被陆启光一把推开来:“你们别愣着了!这里你们插不上手,赶紧的回帐篷那边离得远一点!万一喷出油气来是要毒死人的!我现在照顾不到你们了!”

反过头去陆启光就冲到了井架前,帮着几个膀阔腰圆的石油工人手脚快速的去整治井口,就在片刻之间,高高竖起的管子上面,一股漆黑的液体混合着泥浆“轰”地冲天而起,直飞上数十米高地天空中,纷纷扬扬的洒落下来,一瞬间就将下面忙活的十几个人弄得跟煤坑里挖出来的相仿!

陆启光一边大声吆喝着其他人帮忙封堵井口。一边疯狂大笑:“哈哈哈!找出油了!我们找到油田了!”

李四光和孙建初跌跌撞撞的离开那片山坡跑到百米开外。远远的望着喷溅出来没多久就很快被压下去的油柱,两个人激动的浑身颤抖,不住的念叨:“好啊!太好了!我们中国自己勘探开采地第一口油井终于诞生了!谁说中国贫油!我们有石油!”

最坏的事情没有出现,老君庙油区打出来的第一口油井与另一时空历史的位置不同,这一口井几乎位于下面油层的中心位置,这第一口井并非事故性地喷发,而是一口实打实的自喷井!稳定下来之后测算其日开采石油数量,达到三百四十桶!

当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在全国播发的时候,全世界为之震惊!一个被全世界石油权威们联合确定为“贫油国”的东方穷国。完全凭着自己的力量,在遥远的祁连山下戈壁荒滩之中打出一口自喷井来,并发布公告称这里的预计石油地质储量有两千万吨以上!不管能采出多少来,他都证明着中国有石油这一概念的不可打破!

这一消息鼓舞的不仅仅是那些石油和地质工作者,始作俑者陈晓奇也很欣慰。他再一次地“点石成金”没有因为时空转换而失败,他地梦想和计划都得以按时实现,这是最大的收获!

而接连遭受不快地蒋主席陡然听到这样令人开心的消息,当然也不吝赞赏,一大堆地鼓励和表扬明发天下,对于带领地质队伍亲临一线的李四光也是大力表扬,并亲自下令拨出专款来资助他们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够在中国找到更多更大的油田,振兴国家经济!

其他各方反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