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调教初唐 >

第648章

调教初唐-第648章

小说: 调教初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权分立,不仅仅能杜绝各级将领拥兵自重的想法,而且还能使得大唐对于军队的控制力日益增强,另外,监军制度的变革,便得大唐的军事力量在谋划与作战之时,不会再受到不合适宜的外力干挠,同样,杜绝了朝庭宦官集团向军方渗入手脚,引起汉末纷乱的景象。

……

至于大唐的府兵,跟普通的百姓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大的关系,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大唐不仅仅把全国户口就调查得一清二楚,而且还要根据各家经济情况分成九个等次,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据李叔叔的法令,但凡下三等户,是没有当兵的资格的,也就是说,贫苦之家,甚至你想当兵都轮不到你。

其一,就是担心太过贫苦的家庭一般就是劳动力不足,若是再将主要劳力抽去当兵,这样一来,这一家还活不活了?不活的话,这些人是很有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动乱源,所以,这也算得上是这个时代的帝王的良苦用心,古代王朝的政治机构的用意也够细密的。

大唐规定,只在上等中等之家,但凡有自己愿意当兵的,由政府挑选出来,给他正式当兵。当兵人家的租庸调都豁免了。这是国家对他们的优待。此外则更无饷给,一切随身武装,也许军人自办。这样的人家集合上一千二百家,便成一个府,府就等于现在的军区。

若果某地是军事要地,便在那地方设立一个府。募招上中等人家壮丁籍为府兵。这种府的数目,有时多,有时少。现今大唐全国共有六百余府。若假定这六百余府都是中府的话,那唐代全国便有六十余万军队,大概最少也有四十万。而这四十万乃至六十万的军队,并不要国家一文钱,一粒米来给养,因为他们自己有田有地。他们一面保卫国家,一面还自立生产。

而眼下,大唐的兵制开始产生了变化,那就是军事学院的出现,将原本的府兵制,正逐渐地向募兵制转变,当然,这个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由国家的财政来养兵,其实也是一种双赢,募兵者,家中的税赋是减半,也就是说不会向府兵一般全额免除,但是,招募的职业兵的所有装备都是由国家统一提供,不再由私人自己负责和掏钱。

另外,此外已经有了相当勋位的军人,正因为勋位仅仅是一种荣誉,并不与实职官员一般,换言之,他还是一个兵。而于是政府要员,有时还要派他去服力役,给差唤。因此勋位在身,不为荣而转为辱。倘使别人称呼你勋位如校尉、副尉之类,已不是一种尊敬,而成了一种讥讽了。武官的勋名被人看不起,军人的地位也就堕落了。

另外还有一点相当的重要,府兵大都是殷实之家的子弟,他们的衣服、马匹、兵器,都是自己置备制造随身携带去的。

因为他们田地不需要纳租,又不要向国家当差服役,所以有力量自备武装,长短肥瘦当然称身,刀枪轻重,也能配合他的体力,马的性格也懂得,他的生命要靠这些的,前途立功,也要靠这些,所以一切衣甲、兵器、马匹都很好,很讲究,很精良,这也是其他军人所不及之处。

而且那些府兵,仍恐国家薪饷不够用,随身还要带点零用钱。唐代用绢作币,大家携带绢匹,可到了边疆,边疆的长官、营官们就会说:你们的绢匹该交给我,存放在储藏室,待需要时再领取。于是故意叫士兵们作苦工,一天做八点钟的,要他们做十点钟,吃睡都不好,处处折磨他,希望他死了,可以把他存放的财物没收。

而如今,大量的,经过了严格培训的职业军人走入了中下级军官的岗位,参谋制度的建立,军纪纠察的出现,让这种私吞士兵财物,虚纳军饷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打亚和控制,使得最高长官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对麾下军队实施亲信、亲兵控制的大家长作风……

“啪啪啪……”鼓掌,太高兴了,太兴奋了,他娘的,李治这家伙还真给本公子送来了宝贝,这人不管如何,本公子都要定了!

王方翼看样子为了今天这个见面,想必已经准备了相当长的时间,不然,他也绝对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说出这些精辟的论断,但不管怎么说,他的观察能力,还有冷静,着实非一般人可比,就光这一点,称其为大材亦不为过。

我既高兴又兴奋,而边上的李治却是一脸的愕然,看样子,李治这根墙头草只注意培养自己的势力,却万万没有想到这家伙居然也是一位大材。

……

不过,咱可不管李治如何想,端起了酒盏向王方翼邀饮之后朝他笑问道:“方翼兄之言甚善,不过,小弟有个问题,想问了问方翼兄,不知道方翼兄,是愿意随在小弟身边,一同往渭南县,先去当一个品阶都不入流的小小官员,还是愿意去大唐军事学院之内,去进修深造。”

“这……”王方翼听了我这话,脸上不由得出现了一丝波动,不过,他垂下了头默默地思考了半晌,昂起了头,很是郑重地向我拱手为礼:“方翼,见过县令大人。”

“哈哈哈,好,方翼兄还是快快请起,能得方翼兄之助,小弟确实如虎添翼。多谢殿下劳心劳心,为微臣募集人材。”我扶起了王方翼之后,回头朝李治小小地拍了一记马屁。李治倒是一副喜上眉梢的表情:“哪里哪里,不过是凑巧罢了,若非是拙荆向我推荐了她的堂兄,治怕也没机会在师尊与卿的对答之中了解卿竟然如此贤俊。”

酒过三旬,王方翼一脸的喜色,看样子是坐不住了,再加上我跟李治之间似乎有话要说,王方翼借口去看自己的堂妹,也就是李治的太子妃王氏,告辞了出去。

“小治,你还真能耐,送人材给我之前,也不兴问了问人家擅长什么?”我举起了杯朝李治邀饮,顺便叹息了口气,李治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嘿嘿,俊哥儿莫要怪小弟,我老婆都吹了枕头风了,我若是不帮忙,还真说不过去,再说了,王方翼可是凭着真本事进的金吾卫,所以,小治也觉得他还是有些本事的,所以就直接请您直接来跟他面对面的交流,您看得上,更好,看不上,我到时候也好跟家里人交待。”

第895章 好吃懒做的太子爷

听了李治这话,我总算是回过了味来,又气又好笑,赶情李治这小家伙根本就没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整天就忙顾着去吃喝玩乐,今天这位王才子,若不是李治的婆娘吹了枕头风,怕是这位王才子也落不到本公子的手里边。

不过,让我高兴的是,本公子就是那瞎猫,在不思进取,没有作为的太子爷李治这儿还真撞上了一只才华横溢的死耗子,嗯,这种机遇,却实难得。

我不由得摇起了脑袋,冲李治言道:“你这人还真是,方才我瞅见你那表情就知道你小子肯定是连这位王才子面都没见过。那这杯谢礼酒我可只能敬你一半!”我嘿嘿一笑,抿了半杯酒,冲李治言道。

李治干笑两声:“这能怪我吗?我这不了也才从父皇那儿把人要到手里边,可谁曾想,才通知你一声,就这么来了,小弟自然是没有准备了。”

我白了李治一眼,挟了筷菜丢进了嘴里笑言道:“少废话,不过,太子妃的这位堂兄,确实不像是一般的世家子弟。倒像是一个实干之人。”

“不实干还行?我老婆这位堂兄,虽说也是世家之人,可打小就命不好啊……”李治叹了口气,缓缓地把王方翼的来历向我原原本本地倒了出来,原来这位王方翼竟然是同安大长公主的孙儿,他爹王仁表,曾任岐州刺史,不过死得早,他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还博得“孝童”的美名,但是李氏和同安大长公主的关系并不融洽,而李叔叔,自然得为自己的姑母说话,也就站到了长公主一边,李氏只能带着年细的王方翼搬出了长安,去乡下居住。

家庭的骤变,对王方翼的成长影响极大。刚迁入凤泉别墅时,由于年久失修,显得异常萧条荒凉。王方翼和佣人们一起开荒垦地,植树造林,缮修房舍,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居然拥有良田数十顷,房前屋后都长满了灌木竹林,俨然又恢复了昔日官室的面貌。

……

通过这一段的劳动磨炼,王方翼每日与佣人们一块劳作,相应的自然能理解到百姓的一些疾苦,在凤泉别墅居住期间,王方翼还坚持每天练武学艺,练出了一身真功夫,希望有一天能跃马弯弓于疆场为国家效力。后来,李叔叔知晓此事之后,也觉得他们孤儿寡母的可怜,就把王方翼被召回京城,不过,王方翼硬是凭着真本事,硬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升上了旅帅一职。

“前几个月,同安大长公主去世了,王方翼这才把他娘亲从乡下接回长安,不过,毕竟外出多年,宗族之内,又很少有人看得起这个在乡下混了十来年的野小子。不过,我夫人幼时,多跟这位堂哥亲厚,所以,这一次俊哥儿您托我去帮你打寻人材之事,小弟自是上心的,就跟我夫人漏了句嘴,她就一力向我推荐她这位堂兄。”李治厚皮实脸的模样让人想揣他。还上心?这话说的……

不过,这位王方翼既然有真本事,又与普通百姓一块而劳作过,相信他肯定比世家子弟更能理解百姓的生存状况,从他刚才的说话来看,这人是站在了百姓的位置在考虑问题,很不错,这种人材正是我所需要的,不管他是否是世家子弟,只要他能公正公平地办事,那就是我所需要的人材。

“小治,你就别给为师打马虎眼了,也还真是,我怎么就摊上你这么个懒散的徒弟,让你帮个小忙,你都能给我做成这样。”我长叹了口气,很失望。

李治赶紧替我斟上了酒叫屈道:“俊哥儿,您可真是误会我了,别人的事儿我不敢说,可师尊您的事,小弟就是拼了命也得给你挤出人手来用。像王义方,还有现在的王方翼,这些可都是小弟……”

“王义方是我早就从里这儿拿走的,至于王方翼,是你老婆送给为师的,这里边,可没你啥功劳吧?再说了,王义方,为师可早就决定将其留在曲江书院,而不是随为师一块去操持渭南县的政务。”我冷笑道。

李治无语,嘿嘿嘿地干笑几声之后,只好说道:“得,谁让我摊上您这么个师尊,人选嘛,倒也有一两个,只是不知道俊哥儿您用不用得上罢了。”

李治这话一出口,我忍不住笑骂道:“想不到,你倒是还给为师我留着一手呢?”

“师尊这话可就过份了,什么叫留一手,只不过,我真不知道这人合不合您的心思。”李治摆出了一副犹豫难决的模样。

“哦?你到是说说,什么人能让咱们的太子爷这么难为?莫非你是舍不得把人材放走不成?”我指着李治笑道。“非也,非是小弟不愿为,而是担心师尊见不惯此人之作风。”李治一本正经地摇了摇头。

这还真让我来了兴趣,凑到了近前:“你倒是说说,这人是谁?”

“俊哥儿您想必也该知道,我这府里边,有文才的挺多的,但是既有文采,说话又风趣的,还真没几个,其中一位,不知道怎么的,很是不得旁人所喜,还给他取了这么个怪异的名呈:‘人猫’。”

“人……李义府!”我一拍大腿,想起人了,王义方就跟我提到过这个人物,李义府,有材华,有才干,王义方也承认这一点,但是,对李义府的为人极是不屑,李义府为人狡诈,媚上而威下的表现让很多人都看不惯,另外,害起人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王义方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