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吴三桂 >

第31章

穿越之吴三桂-第31章

小说: 穿越之吴三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一边把手中的强盗头头放了;一边对他说:“是谁要你们对我们下手的?他们给了你什么好处?”

王老三尴尬地笑了笑;一边的手下上来给他包扎;他也不管。说:“来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说话是京城口音。说要我们杀你们两个。不但给了一百两银子;而且说姑娘也归我们。马车和您身上的钱也归我们。我们才一时冲动就答应了。”

我没有理会王老三身上的伤;丢给他一瓶狼兵专用的刀枪药;是我和常先生一起制造出来的;对外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一边敷着我的药;一边王老三根据我的提示把来人的模样仔细地说了出来。我和艳儿姐姐对看了一眼;果然是信王的手下。

临走的时候;我才把我的名字说了出来。王老三才知道他们要抢要杀的人竟然是吴家的大少爷;他们的腾格大哥说的大恩人兼主人吴三桂。吓得他们冷汗不停的流;还好他们没有得手;不然的话腾格知道了;不杀光他们才有问题。

第二十六回 政治斗争

崇祯二年秋;在当时明国最西的边关玉门关上;身穿一身破旧不堪又不合身的士兵服;手拿一支锈得不很发挥作用的长枪;站在烈日下的关口。那就是我;十四岁的我吴三桂。

站在没有任何意义的关口上;望着没有任何人的关内外。心里却是想着千里之外的家和我的朋友们。

我已是大明国正式的一名在职士兵。隶属于宣威总兵节制下的玉门关守兵。玉门关已多年没有开关通商通行了;名义上的一营军营实际人数才不过三百人。不要说是把守明国最西部的门户;就是有小混乱也应付不了。

三百士兵没有任何新装备;最新的装备也是天启元年配备的。士兵的军服和战甲更是缺得不像样。我分到了一身比较完整的军服;但它是大号的;穿在我身上怎么看都不像是我的。武器更是没有;只有在站岗时;才意思意思从上一个手中接过一支只能吓唬人;而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长枪。

没有军帽;没有军鞋;更没有战甲;根本就不像一个真正的明国士兵。可这种兵才是真正的边关士兵;穿戴整齐的士兵绝对不是边关的士兵。你如果这么穿绝对会被当地的民团当奸细抓起来;更会被一些痛恨少数民族的汉人无缘无故地打死。

在这里当兵;一天两顿吃不饱、饿不死的稀饭就沙子;住在破旧不堪的帐篷里。生活条件比我的家乡辽东还要差。

因为士兵严重短缺;我这种新兵当然是被欺负的对象。每天我要站好几班的岗;吃的最差;睡的最少。任谁也不会相信我是锦州总兵官的儿子;堂堂大明正六品的武将。

记得我在两年前回到老屯;老屯的人已基本走光了。剩下的是老屯原来的居民和一些走不过的老人。所有年青人都不是被带走;就是化整为零送到锦州等地方。就连孩子们也被转移了。老人们坚信我会回来的;就为我照看着老屯。

我留下了足够他们生活的钱和物质;吩咐他们要照顾好这里;这永远是我和大家的老家;我们的发祥地。

我带着几个不能独立生活的老人和艳儿姐姐又到了锦州。在锦州住了不到几个月;消息就传来了。刚过年的时候;天启皇帝朱由校就不对劲了。没有出正月;他就死了。当时皇帝死了不叫死了;叫殡天了。朱由校一死;不管是真伤心的还是假伤心的;还装伤心的;都要装装样子。但样子装好后;就等着大摊牌了。

信王朱由检不愧是一代政治家;又有我老师常先生等人的帮助;很快就组织起人对魏忠贤实行了根除性的打击。才几天时间;魏党的势力由京城到地方同时受到不同打击。东厂精英部队黑衣箭队虽然早有损失;但大部队在一夜之间都被消灭。各地的情报部门不是被毁;就是不知道下落。司礼监的一些重要太监不是被杀就是失踪。最令魏忠贤想不到的是东厂秘密档案室被人攻击;所有资料不知道下落。

第二十七回 没有白拿的好处

信王朱由检更是绕过魏忠贤联系上了天启皇帝的老婆张皇后;跟皇后晓以大义后;得到张皇后的支持。

二月二日;就是中国老传统日。老话说“二月二;龙抬头。”一早信王朱由校在众大臣和一些士兵的保护下;走进了紫禁城正殿。在张皇后的支持下登上了他心中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一边的魏忠贤没有阻拦;也没有能力阻拦。属于他的时代已过去了;他的生死都不能自己做主了。等待他的是新皇帝的高兴与否;和众势力的态度。知道这一切的他;当然不会自己找死。

信王朱由检不知道是遵守对我的承诺;还是还要敲诈魏忠贤。并没有宣布魏忠贤的罪状。只是将他软禁在他自己的家中。一个月后;魏忠贤被下旨剥夺了所有职务;罪名很含糊;发配到边关。当然魏忠贤知道的秘密太多;当然不能这么放过他;在半路上就被暗杀了。我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是我心中一大遗憾。因为我总觉得魏忠贤这个师兄并不是什么大恶人;坏就坏在他是一个太监;一个没有后代只喜欢钱的太监。他太爱钱了;所以爱擅权;他总认为有权才有钱。所以才对权力有过分的追求。就是因为这才最终害了他自己。

信王朱由检登基后改天启十一年为崇祯元年;他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登上皇帝宝座后;当然要对有功的人加以封赏;给予一定的奖励。可这种奖励往往就是最后的午餐;历史上有多少次发生过。先人早就提醒过大家;可大家都不去理会或者是得意忘形下忘记了。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对好友越大臣文种说过:“天下的君王都是可以和臣下同甘苦的;但不能和臣下共富贵的。”但忠心耿耿的文种不相信越王勾践会对大臣动手;杀了这些和大王曾经一起同甘共苦、挨过最艰难时期的人。最后越王勾践还是杀了文种;证明了范蠡的判断。“可以同甘苦;不可共富贵”成了历代皇帝的不成文规矩;也成了天下人对君王的最终评价。更是众位大臣应该明白的道理,千万不要对皇帝存在任何妄想。可是事到临头,又有几个人是真正明白的呢?

不管是汉时的名将韩信、英布;还是唐朝的勇将罗成;宋朝的杨家将等等;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皇帝无情地抛弃了。明朝的开国元勋更是好榜样;不管是首位丞相李善长;还是元帅徐达;大将常遇春等等;都被开国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给杀了、害了。元帅徐达更是在病中接到皇帝赏的食物;硬着头皮吃下对病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烧鹅;活活逼死了这个明朝战功第一的大功臣。

第一回 聪明还是笨蛋

我在一开始就推掉了所有的好处,并拿出差不多全家一半的财产和我的狼兵无条件的帮助这新皇帝。为的就是要让这皇帝对我们一家手下留情。而不知道死活的大臣还等着这皇帝给他们天大的好处和赏识;希望他们能爬得更高;官做的更大。

崇祯元年五月;对朝中大臣的行动开始了。一些原来属于墙头草的;全部被降职处理。一些魏忠贤的死党;或者是魏忠贤的干儿子之类的附属;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更有一些原来朱由检的自己人也被处理了。七月对全国各地的官员也动手了。一些联盟会员中提出过反对的;还有不相信朱由检的;都被拿下或者是莫名其妙的失踪了。三个代表也无缘无故地失踪了。

我和孙承宗还是属于比较好的。孙承宗被崇祯皇帝称为国之栋梁;正式被封为大将军。但他的兵权又被剥夺了一部分。明朝赫赫有名的袁崇焕被任命为辽东督师;分去了孙承宗近三分之一的兵权。边关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承宗独霸一方的局面已将不复存在。他的悲剧下场也快到来。

因为我主动提出过将功劳给吴襄;不要再加功劳给我身上的要求。朱由检对吴襄这个笨蛋还是很放心的;加封吴襄为从二品的锦州总兵官。只加官不加权;是因为吴襄本事太差;不能带太多的兵。更是为了防止我将来成为这支军队的真正领导者。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加封的同时;还给了许多的财宝。但绝对是拿得多还的少。更是在密旨中要走了我和吴襄在联盟中的大多数股份。使我辛辛苦苦建立的商业王国变成了他的私人财产。

对我也有很深含义的处理;要我选择以下三条路。第一;到他皇帝身边当卫士。实际是就地监视我、看管我。第二;到京城国子监继续读书。想从根本上把我改造思想,变成他的一个奴才。第三;到孙承宗军营当官。孙承宗和我爹吴襄已成了政敌;又同在边关;到孙承宗那里去;我将成为他们两个的导火索。朱由检是想坐山观虎斗;最后再来个渔翁得利。想得是绝对的聪明。

我还得知狼兵和铁血军在对付东厂的黑衣箭队时;差不多都已牺牲。剩下的几个狼兵;在皇帝威逼利诱下没有动心;就被朱由检杀了。常先生也是几次想离开;都没有走成功。最后;利用我给他的一颗假死药才逃出了京城。可他将隐姓埋名过一生,永远不能和熟悉的人见面或者联系。不然的话崇祯皇帝朱由检就会再一次抓住他,并把所有有关系的人全部杀死。他绝对不想牵连无辜的老百姓,更不想伤及我这个好学生,所以他不会再和我有任何联系。

我决定不给皇帝机会;也不给大家带来麻烦。留下一封没有封的信。告诉大家我将离开这里;去大西北走走看看。在中国的大西北;训练自己、磨练自己。请大家都不要来找我,也彻底粉碎了朱由检的阴谋。

我的行为气得京城刚做皇帝的朱由检砸碎了好几样价值连城的宝贝。大骂我这个小子;说我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丘八。其实他自己都知道;如果我处处聪明的话,根本就活不到现在。当然我不够聪明的话,我一家人也早死了。就是因为我一时聪明一时糊涂,才救了我自己和我的家人。才使他这个皇帝对我也犹豫不决;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

像他这种喝了水就忘挖井人的没良心;我就是他的克星。我要为死去的、还活着的;还有老百姓盯着他、看着他。要他知道还有人没有死光;知道他的底细的人还在、要他学着夹着尾巴做人。

第二回 难民

当我离开的时候,并没有惊动大家,只不过留了几封信给吴襄和大家。其实老爹吴襄和艳儿姐姐是几个唯一知道我打算的人,他们早就知道或者猜到了我的意图。我的信不过是一个样子而已,告诉大家我是自己一个独自决定的,是我一个人的冲动行为。这样一来,就算崇祯皇帝朱由检想没事找事,故意找我吴家的麻烦,大家也好有一个应对。不会因为一个人,而使整个吴家都受到牵连。我估计崇祯皇帝朱由检不会这么绝,刚帮他登基就对我们吴家大开杀戒,这样的几率并不大。但是小心点总会比没有准备的好,我还是留了后着。

离开家的时候,我为了不引起太多的人注意,更为了连家里的人也不知道我去了哪里,省的他们跟踪过来,我的麻烦是将永远没完没了。所以我只带了一些银子和几根金条就离开了,没有带银票也没有带联盟的信物。就连我的马匹,也不是锦州军营的,更不是我自己老屯的战马。

刚离开边关的时候还好,虽然连年的征战,但是关外的老百姓还是能够坚持下来。凡是能够种粮食的地方,几乎都种着地。虽然百姓们都是面黄肌瘦,衣裳不整,但是总有房住与东西吃。一进关内就不一样了,由于大量地方的土地被地方上的豪强和地主兼并,老百姓的生活还比不上关外。要不是关外不太平,经常发生战事的话,许多关内的百姓真的想到关外去都过这严重得令他们没法活的苛捐税。

熟知大明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明真正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