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我伐天下 >

第163章

我伐天下-第163章

小说: 我伐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些简易地图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与当初大食语老师以及阿尔对赵抗讲的一对比,就知道应该还是八九不离十的,和陆仁手绘的简略世界地图虽然差异颇多,但应该只是他绘图水平低下的问题。从这份地图上来看,大食的国土面积远比整个中国本部还要大得多,即使考虑到其中有不少是沙漠等不适宜住人的地形,大食的人口也绝对不会少于一千五百万,再结合他们尚武的传统,的确很可怕,难怪当初损失那么大却似乎根本就没什么影响。有些搞笑的是,波斯已经被大食征服好多年了,可汉人居然一直以为它们是两个国家……

但赵抗并未因此而畏惧,相反,他的战意倒是被激发了出来,“这样才更有意思嘛……”。而且大食人再尚武,也绝不可能比现在赵国的全民练武运动更夸张的,这也是赵抗自信的根源之一。不过赵抗这时也有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宋代的中国船队已经建立了开往大食的航线,那为什么对其还如此无知呢?直到日后在临安遇到那位神秘人物之后,赵抗才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在与这些大食人的相处中,赵抗才终于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靠着这种私下的交流可以得到不少有用的情报,“虞大人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把精力全放在社交上固然不对,但完全忽略社交就更是不对。现在看来当初老师对我的教育还是有失偏颇的,不过也不能全怪他,我们那时时间太缺乏了,再说他们几个都不擅长此道,回去后看来还得多向虞大人学习学习。”

俗话说得好,“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那几个大食商人在收下赵抗赠予的大批珍贵礼物后,越发地热络了起来,连一些国家机密他们也毫无避讳地说了出来。原来大食是以商业为主的国家,大部分人口都从事海外贸易或与之相关的产业,所以大食的海军才会如此强大。但是随着生活日益富足,大食的陆军和以前全盛时期相比却是弱了很多。事实上,在被东北方的突厥人打败后,目前的大食实际上已经被突厥人控制了,朝中很多掌握实权的重臣都是突厥人。比如这次大食的谈判代表宰相大人就是突厥人,这样下去,再过百十年,只怕大食就要改朝换代了。

话虽如此,这些大食商人却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赵抗立刻回想起了当初日本的情况,“果然相对而言,商人在各阶层中对国家民族的忠诚都是最低的,而且今天看来,甚至对于宗教也是如此,这里面倒是大有文章可做啊!”。事实也确实如此,那几个大食商人不但泄露了大食的机密,他们的作为甚至还损害了整个伊斯兰教的利益,因为赵国是禁止传教的,赵国强大自然对伊斯兰教不是什么好事。难道真是人一和钱滚到一起,那什么信仰都挡不住吗?对商人来说,有钱可赚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也正因为来华的大食商人把精力都放在了赚钱上,所以目前汉人出身的穆斯林依然极为罕见。要不然的话,以伊斯兰教的影响力,很可能会动摇目前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汉文明的根基。

对于大食商人们认为大食已经被突厥人控制这点,赵抗却不太赞同,“突厥人在征服大食的同时,也全体信仰了伊斯兰教,这到底是谁被谁征服,可真是很难说啊!而且原有的大食人也并未遭到全族性的杀戮或奴役,从这点来说,倒反而是作为征服者的突厥人被征服了才对。”

第二百九十二章 谈判开始

虽然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大食的情报,可是目前身在天竺,舍近求远显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所以赵抗在掌握了大食的基本情况后,便把精力集中到了解天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上来。

天竺的历史极为悠久,甚至要比中国还要早得多,其间创造出的文明可以说是无比辉煌,令赵抗惊叹不已。但是天竺除了文化和富足以外,在其他的方面都几乎乏善可陈,“一个从未征服过别人,而不断被别人征服的民族,居然还能生存到现在,也算是个奇迹了!”赵抗摇头道。随后他又了解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刚开始他很愤慨不满,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是作为征服者的白种人对当地原住民的一种统治方式。这样一来,原住民被分成了不同等级,就无法团结起来反抗他们了,而贱民这一特殊等级的存在,则有效地防止了人数较少的征服者被当地人同化。但是这样一来,天竺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便因为内耗而大大削弱了,“这对我们来说倒不是什么坏事啊!难怪当初王玄策身为使节,借了万余兵力便能横扫北天竺了,原来如此啊!”想到这里,赵抗的嘴角绽出了一丝笑意。

想到了这点,赵抗便再也不把天竺人的那些兵力放在眼里了,哪怕他们有百万大军,又能怎么样?只要解决了大食方面,就一切都没有问题了。

比起这些来,天竺的众多奇怪风俗倒是令赵抗更感兴趣。天竺人的信仰心很强,出生到长大后要经过数十次典礼,“要是我的话,烦都烦死了,还好我不是天竺人……”赵抗自言自语道。不过细想想,如果赵抗是在正常情况下长大的话,所经历的仪式之类也不会少多少。天竺人结婚仪式和汉人各有千秋,很难说哪个更麻烦。天竺人中妻子常常要为过世的丈夫“殉葬”比起进入宋代以后就杜绝这一不人道做法的汉人来说,显得落后而残忍。当初佛教在天竺盛行时,“施舍”也随之盛行,但现在佛教在天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了,自然那些权贵富豪们也就没那么热衷于“施舍”了。不过毕竟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现在还是经常能见到……

前面提到的这些风俗还算是比较正常的,赵抗还比较能接受,但他后来了解到的部分就让他无法忍受了。

“什么?人得病后不去医治,反而要七天不吃饭?我的天哪,这是哪个天才想出的治疗方法?就算病好了,人也得饿死了!”精通医术的赵抗自然感到匪夷所思,这么愚蠢的治疗方法居然在天竺维持了数千年,天竺人的食古不化可见一斑。

天竺的葬礼也令赵抗非常不爽,“嚎啕大哭、捶胸顿足也就算了,拔掉自己头发这就有点过分,至于撕烂全身衣服……好浪费啊!”。天竺的葬礼分三类,火葬、水葬和野葬,火葬自然就是火化,水葬就是扔到江河里喂鱼,而野葬就是扔到山林里去喂野兽,“这倒是和老师的葬礼有点像……”赵抗嘀咕道。想到这,赵抗便想起汉人土葬需要棺材,算算成本好像也不比天竺的葬礼低……

还有最后一个风俗,也是赵抗最不能接受的风俗,那就是“自溺”。天竺有条大河,即恒河,天竺人都认为能死在恒河中便能洗净一生所犯的罪孽,所以很多老人便会来到恒河里“自溺”而死。还有些苦修者会在河中央立一个柱子,人攀爬在上面,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太阳,直到太阳落山,如果体力不济的话,那么自然是落入河中淹死……

“看一天太阳,好夸张……”赵抗自问,以他变异了的眼睛看一天太阳都很难受,更别说那些普通人,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受得了的。

赵抗此时已经发现,天竺的苦修者数量相当多,“可是这类爬柱子看太阳的苦修,有什么用啊!”赵抗十分不解。比起日本的苦修者忍者来说,天竺人将大量精力花费在无用之事上,想不被人欺负都难啊!

不过这样一来,赵抗倒反而理解了佛教的教义,正是天竺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才能产生佛教这种宗教。天竺物产丰富,即使是那些地位低下的“贱民”也基本不用担心饿死,才是这种独特文化氛围的基石。而佛教这种主张与世无争的宗教,也并不是真的就多么不好,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那么佛教思想可以减少人世间的纷争,使更多人得到幸福。问题在于这外面有那么多凶悍的敌人在虎视眈眈呢,你自己解除了武装,不是讨打吗?难怪天竺一直被人征服了……

赵抗叹了叹气,“果然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思想必须符合需要才行啊!”

在等待与学习的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一位天竺的王公,大概是认为赵军刚攻下锡兰不久,立足未稳,便率军十万跨海来攻。结果被郑南臣率领西洋舰队断了他的后路,打得他们几乎全军覆没,而赵军的损失还不到四千人。那个出兵时还自信满满的王公也成了阶下之囚,这时他已经是一脸的颓丧。在付出了至少价值十万金币的大量珠宝作为赎金后,这个废物被赵抗下令放了回去,也好让天竺人知道知道赵军的厉害,以后估计就没人敢来挑衅滋事了。因为这个家伙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一定会将赵军的强大吹到天上去,这可比赵军自己派人宣传的效果要好得多了。

差不多在赵军将那个王公放回之后的第三天,大食的宰相阿补顿拉来到了锡兰岛,谈判终于正式开始。赵抗仔细观察了一下阿补顿拉,虽然也有一些差异,但依然能从他身上看到中国史书中突厥人的影子。而阿补顿拉看到对方的国王竟然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就更是惊讶,但是他也是老谋深算之人,并不敢有半点小觑之心,更何况赵抗相貌非凡,本来就不像是寻常人物。

在简单的客套之后,双方很快就切入了正题,也即是势力范围的划分,与商品的定价问题。由于已经知道大食在西方受到威胁,所以赵抗显得非常强硬,他不但拒绝对中国出口的丝、茶、瓷器之类的商品降价,而且要求所有的大食船队全部退出锡兰以东海域,否则他们将被视作海盗对待,同时他又拒绝了大食在赵国境内传教的要求,可以说是寸步不让。

第二百九十三章 务实

赵抗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令阿补顿拉极为不满,好几次他几乎都要拍桌子走人了,但是想想西边的战事,还是咬牙忍了下来。在三年前,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发动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对中东一带的穆斯林国家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本来突厥军队在小亚细亚击败了十字军主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的德国军队后,这次战争应该已经告一段落。所以之后大食才能腾出手来对赵国出兵,可没想到却遇到台风而几乎全军覆没,而赵军在侥幸逃过一劫后竟然发动了反击,现在居然连锡兰岛都被他们攻占了。本来这一切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之前一直没什么动静的法国十字军居然在这时出动了,目前已经威胁到大食的重镇大马士革。大马士革一旦落入十字军之手,伊斯兰阵营的防线就会被撕开一个大口子,那么其他国家的十字军便会如洪水般涌入中东,大食便危险了。

目前的大食早已过了巅峰时期,与其说是一个帝国,不如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联盟,很显然它并没有两线作战的能力。赵国海军虽然在陌生海域的战斗力还不强,未必有威胁大食本土的能力,但他们只需要断绝与大食之间的贸易,就会使大食在经济上面临严重困难,那时再想支持与十字军的长期战争,那就难了。想到这里,阿补顿拉还是压抑住心中的不满,接受了赵抗的大部分条件。

赵抗自然也知道不能逼人太甚,他之前的态度主要是为了试探对方的底线,如今既然探出来了,那么出让一点利益也是可以的。所以随后赵抗也作出了一些妥协,双方也算是皆大欢喜。

但是,赵抗的底线是绝不会后退半步的,所以最后的协议如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