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504章

乱明-第504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也有此意,甚至还琢磨着,如果以后意见有分歧,就投票解决,干脆把黄顾二人气走了事。

四人皆以期待的眼神瞅着林纯鸿。

林纯鸿道:“这是因小失大。好不容易借着黄顾二人,将天下名士召集至荆州,共商国事,荆州也有了中枢的气象。若真气走了黄顾二人,荆州算是大跌颜面。”

张道涵四人默然,心里却不约而同地抱怨道: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将黄顾二人留下来?

哪想到,林纯鸿接着说道:“左右不过是顾问权,交给朝廷又何妨?明日,咱们退让一步,提出由朝廷按照我们的讨论出的方案设立最高级光禄院,地点就在北京!”

张道涵四人一听,愣了愣,尽皆大喜,言道:“杨嗣昌要是不嫌苍蝇多,给他又何妨?”

……

第二日,张道涵提出最高级光禄院必须设立,就由朝廷在北京设立的建议后,让黄顾二人一下子陷入两难境地。

黄顾二人当然认可朱之瑜的话,荆州现在虽无中枢之名,却有中枢之实,光禄院设在北京,最高级光禄院设立的好处荡然无存。

再则,朝廷已有都察院,光禄院的职权与都察院部分重合,皇上和杨嗣昌会同意在耳边再添一些苍蝇呱噪吗?

顾炎武心思机敏,立即提议道:“不如仿照大明银行,奏请朝廷按照我们讨论出的方案,将光禄院设立在扬州。”

设立在扬州,固然比设立在荆州麻烦,这也是当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众人都不反对。

于是,关于光禄院的架构,最终达成一致,开始讨论谏官从何处而来。

这点实质没什么好商量的,郑鸿逵、洪齐云认为,大商人开设工坊、转运货物,为地方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地方行政、监察机构的弊病体会最为深刻,理所当然地具备谏官资格。

黄宗羲、顾炎武认为,有功名之士在地方上声望高,受到老百姓的敬重和追捧,也应该具备谏官资格。

张道涵等人则认为,行政、监察机构精于俗务,时常深入百姓群中调研,对哪些人具备顾问的能力最为了解,应该由行政、监察机构任命谏官。

三方迅速达成妥协,大工坊主、有功名之士、官府任命的各占三分之一。

林纯鸿看着这个方案,暗中哭笑不得:自己呕心沥血建立的荆州政权,最终还是成了大工坊主、士大夫及新贵把持的政权,至于普通工人、农民,压根就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也许,这就是大势,就连林纯鸿也不知道如何让工人和农民发声,争夺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力。

基于此,林纯鸿没有干涉的意思,只是提出:每位烈士,必须有一名家属成为谏官;被工程院奖励过的工匠、技术人员也必须成为谏官。

这点,大家都不反对。毕竟,这些人都为大明做出杰出贡献,应该从政治地位上进行照顾。

谏官的构成业已解决,谏官如何产生才是讨论的重中之重。毕竟,每个县的谏官数量有限,而大工坊主、有功名之人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黄宗羲、顾炎武坚持通过考试来选拔谏官,以确保谏官的质量。郑鸿逵和洪齐云则坚决反对,主张在各自的群体中推举产生。

张道涵等人结合双方的诉求,力主由各县教谕组织考试,合格者拥有成为谏官的资格,然后再由各自的群体推举产生。

张道涵的方案,得到了众人的赞同,皆大欢喜。

三分之一、推举……林纯鸿心里默念着这几个关键词,琢磨着:恐怕再过个十年、数十年,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就要产生了!

第671章 航运中心

春夏之交,风暴稀少,正是南洋行船、贸易的大好时节,数不清的七桅乃至九桅大商船结成船队,来往于广州至淡马锡之间,将黄金、白银、象牙、药材、香料等贵重物品运送至广州,然后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再运往马尼拉、厦门、上海、日本、朝鲜。

与此同时,豪商又从广州购买棉布、丝绸、瓷器、茶叶等大宗货物前往淡马锡,在淡马锡又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运至雅加达、印度乃至东非。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广州、淡马锡迅速发展成为航运、贸易中心。

背靠着大明,南洋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水道,海商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赚取巨额利润。

甚至有传闻,有些海商为了降低成本,试图订购十一桅超大型商船,并要求海事都督府在广州、淡马锡修建供十一桅商船停靠的码头。

海事都督府算了一笔账后,提出条件:若由海商出资修建,海事都督府将提供各种方便。

海商们也算了一笔账,觉得并不划算,放弃了这个打算,安心地组织九桅大商船船队来往于广州和淡马锡间。

提出这个建议的实际上是郑梦帆,他还说服杨邵仁、贾思宜等人一同参与此事。

此时,郑梦帆与贾思宜正好在同一艘船上。他们组织了一个超大型商船队,从广州前往淡马锡。

“浩文(郑梦帆的表字)老弟的算计是好的,想借着十一桅商船之机,抢占造船工坊的先机,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笔账还是一笔糊涂账!”

贾思宜在郑梦帆的造船工坊里有份额,见谋划失败,自然有点失望,语气显得有点泄气。

郑梦帆眼睛盯着波浪扑向船体,眉头皱得紧紧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贾思宜接着说道:“要说浩文老弟真是好眼光,七八年前就看出了上海造船工坊缺乏木材的窘境,拼命在温州府聚敛栋梁之才,目前好像除了温州、广州之外,就没有足够造十一桅大型商船的船材。瓯江之上全部都是山,栋梁之才极多,恐怕只比珠江略差……”

说到这里,贾思宜突然顿住了话头,复又大声叫道:“莫非浩文老弟在海安筹划造船工坊,就是为了红河上游的栋梁?浩文老弟又抢占了先机!哈哈……哈哈……为兄跟着老弟算是发了大财!”

郑梦帆将眼睛离开了浪花,看向贾思宜,嘿嘿笑道:“湄公河三角洲,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贾思宜兴奋得手舞足蹈,连声道:“对,对,虽然无法垄断,但至少能抢占先机!”

郑梦帆点了点头,眉头复又皱了起来,道:“只可惜十一桅商船造出来没用,否则,现在就是我们迅速壮大的最好机会!”

贾思宜颇为神秘地笑了笑,道:“浩文老弟切莫着急,为兄有点计较。江陵侯迟早要修十一桅商船停靠的码头。”

“哦?”郑梦帆大感兴趣,眼睛里闪耀着热切的光芒。

“为兄曾让手下的伙计算了一笔账,发现了一个事实:上海作为大型贸易、航运中心,比广州的条件要好得多!现在不如广州,唯一的原因就是广州起步早,而江陵侯一直未统和江南。现在江南统和在即,上海超过广州也就为期不远了!”

郑梦帆搬起手指头,一一数道:“好像还真是这样的!超大型商船到了上海后,从货源上来说,比广州可多得多;从市场来看,上海辐射的荆州、江南,正好是大明最为精华的膏腴之地!从转运成本上来说,也低廉得多。可以分发至中小型商船上,运至沿海各小港口及日本、朝鲜,也可以直接分发至内河船只上,远至扬州、荆州、重庆!我的天,这个转运成本低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可不是?”贾思宜笑得非常开心。继而,他将嘴凑近郑梦帆的耳朵,神叨叨地说道:“去年底,为兄去了一趟荆州,见到了江陵侯!”

郑梦帆极为羡慕,江陵侯事务繁杂,能见到一面可不容易。

“江陵侯在荆州给为兄上了一堂课!哎……江陵侯谋划之深远,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快说,江陵侯说了什么?”郑梦帆恨不得将贾思宜的嘴巴掰开,毕竟,江陵侯的一句话,带来的利润可能数十万,数百万。

贾思宜一点也不着急,将郑梦帆从甲板拉入舱室,打开了一副舆图,指着上海说道:“上海比广州的条件要好,实际上就是江陵侯告诉为兄的。为兄只不过将信将疑,又让伙计算了一遍而已!”

“别说废话!快说江陵侯说了什么!”郑梦帆颇为急躁。

贾思宜笑了笑,将手指挪往淡马锡,道:“淡马锡覆盖整个南洋、印度东岸,作为区域航运中心,这个应该没问题。江陵侯说,目前,我们的势力范围也就这么大,印度西岸、大食、奥斯曼突厥都还是一片空白,那里有不亚于大明的疆域和人口,贸易前景极为广阔!”

郑梦帆点了点头,道:“的确。是该拓展了,江陵侯选择什么地方作为航运中心?”

贾思宜的手指从印度半岛一直往北划,划过古里、柯钦、果阿,最终停在了孟买上:“这个地方靠近波斯湾、红海,背靠着数不清的人口,又是天然良港,可作为航运中心经营。”

从淡马锡至孟买,一路要经过葡萄牙、荷兰的势力范围,郑梦帆了然于胸,道:“看来,江陵侯要发动对葡萄牙和荷兰的战争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嘛!不过,江陵侯的考虑还不尽于此。”贾思宜又将手指指向东非的蒙巴萨,道:“姜淑让出访欧罗巴时,在蒙巴萨、马林迪发现了大明人的后裔,自那以后,大明商人也直航至蒙巴萨进行贸易。江陵侯说,蒙巴萨的条件不错,可作为东非航运中心经营。按照江陵侯的规划,上海、广州、淡马锡、孟买、蒙巴萨就是今后的航运中心,从上海出发,超大型商船可不经卸货,直航孟买和蒙巴萨!”

“江陵侯还说,若能与葡萄牙、英吉利达成协议,让超大型商船队从上海直航里斯本、伦敦,那才是划时代的改变!”

郑梦帆悠然神往,道:“若真如此,十一桅商船大有用武之地啊,从上海至孟买、蒙巴萨,万里之遥,十一桅商船节约的成本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说着说着,郑梦帆忽然紧盯着贾思宜,恍然道:“我说几个月前,德清(贾思宜的表字)兄为何一根筋地要在温州造船工坊投入巨资呢!原来德清兄早已知道十一桅商船的美好前景!”

贾思宜讪笑道:“浩文老弟吃肉,为兄跟着喝点汤而已,老弟不会连汤都不给为兄喝吧?”

郑梦帆大笑道:“为弟巴不得德清兄将所有的家产全部投入至温州!正好大干快上。”

两人哈哈大笑,极为畅快……

两人闲聊一会,话题又情不自禁地扯向了当前的热点:光禄院。

郑梦帆道:“左右不过是顾问机构,江陵侯可是下足了功夫。光禄院分为县级、府级、省级及中央级四级,分别称为光禄士,光禄佐郎,光禄郎和光禄大夫。江陵侯想做的事,为弟举双手赞成,马上参加了瑞安县的考试,被推举为瑞安光禄士,哈哈……若是提案质量高,一年后,可被光禄士推荐,接着成为温州府的光禄佐郎……然后浙江省级光禄郎,继而是光禄大夫,最终成为荆州、朝廷的最高顾问。”

贾思宜道:“为兄也是歙县的光禄士。歙县人口超过二十万,按照五千人一名光禄士的比例,共计四十二名光禄士。工商分得三分之一的份额,产生倒也容易,把对地方做出的贡献拿出来比呗!官府任命的三分之一,也没什么争议。倒是有功名的人太多,互相之间谁也不服谁,争吵不休,最终不得已,搞出了无记名投票一出,方才产生了十四名光禄士。”

郑梦帆道:“瑞安也是如此。不过,观《大明光禄院法》,到了光禄佐郎时,就没了三分之一名额一说,所有光禄士平等竞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