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412章

乱明-第412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道周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气得直喘粗气,好不容易喘匀了气,用颤抖的声音叫道:“从古至今,从未听闻截朝廷之税收而称忠义者,也从未听闻自建府衙而称忠义者,汝口口声声称忠于大明,就没有丝毫羞耻之心?”

林纯鸿大笑道:“天下府县,哪有如荆州、夷陵、武昌、襄阳、南阳、夔州等府,从不拖欠起运者?府县之父母官,皆如林某,朝廷税收如何只有两千多万?至于自建府衙,这就要问石斋先生了,石斋先生居庙堂之高,不思报效朝廷,致使天下百姓处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官员,大多无才无德。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楚地之民,痛感时局艰难,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另辟蹊径,奋起抗争。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事,还请问石斋先生,荆州之民不如天下之民安稳否?荆州之民不如天下之民富裕否?荆州之军,不如大明军队犀利否?”

言毕,林纯鸿大喝一声,斥道:“汝等尸位素餐,可谓五蠹,朝廷江河日下,皆汝等之过也!却妄言指责荆州,可算无知、无德、无才!”

黄道周脸色苍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向后晕倒在地。

黄道周痛斥林纯鸿,却被林纯鸿反唇相讥以致吐血昏迷,在荆州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万万想不到素以文章、风骨闻名天下,天下读书人顶礼膜拜的人物,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荆州政宣司总管唐文介征得林纯鸿同意后,将辩难之辞全文刊载在《荆州时报》上。一时洛阳纸贵,各地士子多有求一份报纸而出高价者。

接连几日,各地报纸纷纷刊载各地士子评论文章,有的对黄道周的风骨倾慕不已,谓之不避强权,敢于直斥林纯鸿之非;有的认为林纯鸿强词夺理;有的对黄道周呲之以鼻,认为黄道周自讨没趣;还有的为荆州大鸣不平,认为朝廷应该学习荆州逆而奋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一些头脑敏锐、满腹经纶的清醒之辈,得知黄道周被骂晕后,不由得摇头叹息:“虚无缥缈感性之言,如何是事实证据确凿、论辩严谨之言的对手?黄石斋败得不冤!”

当黄道周晕倒之后,林纯鸿立即调派医术最为精湛的医师对他进行救治。

黄道周名声太响,若真死在了荆州,麻烦可就大了。更何况,林纯鸿对黄道周的风骨素来推崇,对他渊博的学识佩服不已,仅从这点,也得倾力救治。

黄道周也就是气血攻心,一时喘气不匀而晕倒,并无大碍,稍稍昏迷个把时辰,便即醒来。醒来之后,黄道周留下四字“好自为之”,也不与荆州诸多大员告别,只身前往武昌赴任。

此出闹剧,显然是朱由检和杨嗣昌有意为之,也就是说,朝廷已经吹响了斗争的号角,容不得林纯鸿轻忽。林纯鸿立即将张道涵、朱之瑜和唐文介唤来,共同商议对策。

林纯鸿道:“综合各方面消息,朝廷动作力度一点也不小啊!杨嗣昌的第一把刀就砍向了都察院和各科给事中,一些整日指手画脚的家伙,全部被他以升官的名誉,调到各地当巡按。杨嗣昌干什么,我们管不了,也懒得去管,只是,他把祸水引到荆州,这点轻忽不得。”

朱之瑜道:“黄石斋被派到湖广来,的确是个麻烦。虽然昨天吃了个大亏,但石斋先生是性坚之辈,恐怕在武昌还会兴风作浪,不得不防啊。”

林纯鸿沉吟片刻,问道:“朱幕使,你与石斋先生接触多一点,照你看,黄石斋认同荆州理念的可能性有多大?”

朱之瑜不假思索地回道:“基本不可能。黄石斋颇为固执,在他的心目中,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不能有丝毫逾越,仅这点,就不可能让他认同。”

林纯鸿叹道:“一个个比岩石还要硬,还真是难以对付。”

张道涵和朱之瑜心里有事,听到“比岩石还要硬”,不由自主地避开林纯鸿的目光,默然不语。

唐文介不知三人之间的争执,还以为三人为黄道周一事烦恼,小心地说道:“大明崇尚文治,与士大夫共天下,天下士绅,乃大明之根基。反观我荆州,官员录用、地位,皆不以科举为据,所谓的士绅豪强,皆被打压,黄石斋根本动摇不了荆州的根基,因此,属下认为,黄石斋一事,恶劣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林纯鸿对唐文介刮目相看,唐文介的话,已经涉及到政权依靠谁,打击谁,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具有了一定的政治素养。

林纯鸿点头赞道:“唐总管看得很透。咱们荆州的确没有必要让所有人拥护,应该明确依靠谁,扶持谁,打击谁。”

张道涵和朱之瑜听到唐文介的话后,颇受启发,开始认真思索林纯鸿所说的“依靠谁、扶持谁、打击谁”的问题。

早在林纯鸿担任枝江典史时,就已经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并且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坚持不懈地夯实根基,打击拦路虎,只是这一切均在林纯鸿脑中,没有向别人说出而已。

第一要依靠的对象,自然是浴血奋战的将士。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强大的武力更能保证荆州的安全,因此,铸就军魂,让军队绝对忠于荆州,就成了林纯鸿的首要目标。因此,他费尽心机地推行勋田制、让军人享受崇高的地位,不仅激励了将士奋勇作战,而且还让所有的将士与荆州的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这次,林纯鸿下令雄威军团威胁京师,所有将士没有一人反对,便是成效显著的明证。

第二要依靠的对象,便是荆州崛起所造就的新贵。如周望、郭铭彦、张兆、郑天成等,皆属此类。这帮人刚开始无不是穷困潦倒,与林纯鸿一同创业,打出一片天地。也就是说,他们伴随着荆州的壮大而成为叱咤一方的人物,前途和命运与荆州天然不可分离,当然是依靠的对象。

第三类要依靠的对象,当属接受实学思想,务于实务的官僚士绅。如张道涵、朱之瑜、马世奇、杨一仁等人,皆属此类。这类人规模最为庞大,甚至连荆州境内的五六万教书先生,以及规模庞大的技术工匠,也可以归为此类。要让这类人对荆州忠心耿耿,不仅要让他们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还得让他们享受崇高的政治地位,最关键的是,还得为他们提供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

也就是说,这类人最难伺候,也是与大明朝廷互相争夺的焦点。很大程度上,荆州的软实力体现在认同荆州理念的士绅是否越来越多。

杨嗣昌将黄道周赶到湖广,就有与荆州争夺开明士绅的打算,这点,荆州当然不能坐视不理,甚至需要以雷霆手段反击。

唐文介的思路显然还比较混乱,并未想得这么深远。

第555章 春雨行动

至于扶持谁,实质上与依靠谁结合在一起。扶持一类人,最终目的只能是让这类人成长至足以依靠。否则,尽扶持一帮白眼狼,有何意义?

荆州本土的工坊主自然需要扶持,对荆州亲近的海商、工坊主,也在扶持之列。林纯鸿熟知,这帮最初的资本家,将要创造出何等惊人的生产力,拥有何等的发展前景。而且,从整个大汉民族的未来着想,也应该尽快让这帮资本家登上历史舞台。

林纯鸿着力在荆州理顺金融体系,舒畅流通渠道,创建规范的商业环境,所为的,自然是扶持这帮还显稚嫩的资本家。这帮资本家崛起于荆州,或者荆州外围,也只能依靠荆州方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荆州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足以成为可以依靠的力量。

而且,这帮资本家还有往新贵转化的趋势。如,黄渤就成为荆州的新贵之一,洪齐云、张德胜、罗永浩,通过组建大西洋商号,也跻身新贵之列。吕宋岛的陈氏家族、姜老大,也成为新贵,就连外围的贾思宜、郑梦帆,由于其对荆州忠心耿耿,多得荆州照拂,也有向新贵转化的趋势。

不过,这帮资本家实力还非常弱小,不足以对荆州、对大明的局势造成大的影响。

目前,最大的一股势力,依然是官僚士绅,就是江南、山西的豪商,也以士绅的面目出现,因此,推广荆州理念,拉拢更多的开明士绅,就成了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也就是说,杨嗣昌这一招,看似无关紧要,却在动摇荆州的根基,绝不能容忍。

林纯鸿道:“杨嗣昌出招了,我们当然得应招,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道周在荆州兴风作浪,惑乱人心。我看,与其见招拆招,还不如主动出击。”

朱之瑜道:“主动比被动好。不过,目前除了报纸,好像并没有什么好的方式。报纸除了在江南,别的地方也没有。”

林纯鸿笑道:“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面对面的交锋,两拨人马,唇枪舌战,不引爆士林才怪。所以,本督认为,当前应该派遣得力人手至南京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常熟、虎丘与士子公开辩难。本督估计,这可能算得上士林中最值得称道的盛事,足以载入史册。”

一句足以载入史册,让张道涵、朱之瑜和唐文介砰然心动,尤其是朱之瑜,更是兴起了率领人马与大明士子公开论辩的念头。

不过,朱之瑜早已不是年轻气盛的士子,按捺住内心的冲动后,说道:“不管怎么说,荆州这边擅自开府建衙,理亏在先,辩难时,恐怕难以取胜。”

林纯鸿大笑道:“既然是主动出击,主动权则在于我!这次辩难,侧重于实学,侧重于治国理念,由我们定论题。”

朱之瑜和张道涵笑道:“那还有什么担心的,必胜无疑嘛!事实摆在那里,除非别人睁眼说瞎话。”

林纯鸿道:“除了事实外,咱们还有一个法宝!”

说完,林纯鸿从书架上摸出一本书,道:“荆州士子,多习《思辩学》这本书,论思路清晰、严密,无人能及……哈哈……”

所谓的思辩学,即翻译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著作。这本著作一经引进,就在荆州风靡一时,广大士子不仅习思辩学,而且,还展开研究,多有所得。

林纯鸿手指唐文介,道:“此次主动出击,统帅非你莫属。至于代号……就叫春雨行动吧,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地改变整个士林务虚的风气,把士子从穷经皓首中解脱出来,专注于实务!”

“论题怎么选,人员如何选择、组织,论辩采取何种策略,你先拟定方案。本督这里先提个建议,若能选一些非常实用,看起来又稀奇古怪的小物事进行展示,论辩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唐文介兴奋得脸色潮红,拱手接令道:“属下敢不尽心竭力?”

……

商议已定,唐文介离开了星拱楼,而张道涵和朱之瑜却留了下来。见两人欲说还休的样子,林纯鸿问道:“两位还有何事?”

张道涵上前奏道:“武昌府总管马世奇回荆州公干,欲面见都督。”

林纯鸿笑道:“马世奇想见本督,自己递牌子不就得了,还须劳动两位大驾?”

张道涵低头颔首,面无表情地说道:“杨一仁、包哲东上京履职,业已超过一年,是否让两人回荆州述职?”

林纯鸿的脸色变得相当难看,看来,张道涵和朱之瑜这几日念念不忘星拱楼调查权一事,以至于将马世奇等人唤回,共同施压于他。

林纯鸿的语气颇为生硬:“杨一仁、包哲东不得召回,令马世奇马上返回武昌!”

张道涵和朱之瑜万万想不到,林纯鸿的态度如此强硬,心里如同负着千斤重担一般,沉重万分。

张道涵硬着头皮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