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329章

乱明-第329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恭惊疑道:“大人也想东进,为何是乱命?”

孙传庭忧道:“兵部压根就不了解战场态势,就悍然下令东进河南。万一刘国能势大,本抚正与刘国能激战,本抚到底是听兵部之令行事,还是公然抗命?”

傅恭悚然而惊,也如孙传庭一般,凭空生出一丝忧虑。

第433章 招抚

杨嗣昌掌着兵部,孙传庭痛斥兵部乱命,无异于痛骂杨嗣昌,至少傅恭是这么认为的。

事实上,傅恭倒是误解孙传庭了,孙传庭任事已久,哪能不知道这是大明积弊,非杨嗣昌所能改变?孙传庭实质对杨嗣昌并无不满,所痛骂的,无非是大明的制度而已。

在几千里外遥控战将厮杀,杨嗣昌打心眼里不愿意这么做。但是,大明朝廷对统兵之人非常警惕,根本不可能像林纯鸿一样,授予张兆、田楚云、林纯义方面之权。杨嗣昌也有心改变这点,但刚一出口,就遭到了朝堂之臣、在野士子的强烈反对,后来就连信任他的朱由检也暗示他放弃。

万般无奈之下,杨嗣昌提都不敢再提此事。

不过,孙传庭在各种场合下表达自己对兵部乱命的不满,引起有心人注意,大肆传播,以至于朝堂内外谣言满天飞,说什么孙传庭与杨嗣昌不和。

这是后话,姑且不提。

且说孙传庭时刻关注着卢氏县的招降进展,而安卧于禹州的熊文灿却茫然不知,将招降大业进行得如火如荼。

几乎在孙传庭接到兵部命令的同时,熊文灿也接到了朝廷的命令,大体意思就是令熊文灿推动招降一事,并将贼寇妥善安置于卢氏县,为防止贼寇复反,当以三月为限,视其表现,决定是否接受降表。三月时间内,当严密监视贼寇。

熊文灿大喜,立即将谈判的级别升为知事级别。于是,招降张献忠、罗汝才终于进入了实质阶段。

熊文灿首先提出,由骠骑军护送张献忠、罗汝才至卢氏县磨沟口、熊耳口安置。张献忠和罗汝才惧怕骠骑军的战斗力和机动性,担心骠骑军在路途中有所算计,坚决不同意。熊文灿不以为意,与张献忠、罗汝才商定由他麾下的三千火枪兵护送。

另外,熊文灿遵朝廷之令,与张献忠、罗汝才约定,大军至磨沟口、熊耳口安置三月之后,若一心归顺,朝廷将最终接受两人的降表。贼寇现在最缺的就是喘息和休整,三个月后,鬼知道会发生什么?张献忠和罗汝才自然不反对,欣然应同。

护送,说得好听而已,实质就是监视。张献忠、罗汝才一众将近五万,都是积年老匪,自然对尾随于后的火枪兵看不顺眼。再加上他们不得继续劫掠,早已食不果腹,而身后的火枪兵则每日吃香的喝辣的,直把这帮贼寇羡慕得眼睛发绿。

无论是张献忠、罗汝才,还是火枪兵将领黄定国,皆紧张万分,每日睡觉时,都睁着一只眼盯着对方。黄定国惟恐两人复反,大军距离贼寇二十余里,打着一旦贼寇有所异动,就立即逃之夭夭的主意。五万积年老匪,三千火枪新兵,实力对比摆在那里,容不得黄定国有丝毫轻忽。

而张献忠和罗汝才不仅要盯着黄定国部,还得盯着洛南周边,两人将探哨放至二十里之外,惟恐朝廷将官兵部署在前进的道路上,来一个瓮中捉鳖。

如此紧张的气氛之中,行军自然快不了,贼寇大军一日所行不过三十里。直直过了六天,张献忠大军才抵达磨沟口。而罗汝才大军抵达熊耳口,比张献忠还晚了三日。

张献忠还未抵达磨沟口,稍稍观之,见此地崇山峻岭,人烟稀少,忍不住破口大骂:“狗日的熊文灿就没安好心,让老子抢无可抢,诚心想把老子饿死在卢氏……”

张献忠心情极度恶劣,就这样一路大骂,一直骂到了磨沟口。当他抵达磨沟口后,突然见到这里人烟密集,所有人扛着镐头在山脚下奋力挖掘。他稍一了解,方才知道这里盛产铁矿。

张献忠的颓丧一下子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忍不住大喜。他毫不客气地将万余挖矿大军收编,纳入旗下,又令本部人马中的老弱病残充作劳力,每日挖矿不休。

仅仅过了三日,就有一批商人从南阳沿着奎岭河河谷而来,他们不仅带来了大批的粮食和生活日用品,还大肆收购粗铁。待商人离开,张献忠令刘文秀算账,发现还略有盈余。

张献忠大喜,起了招募人口,扩大挖矿规模的念头。

与磨沟口一样,罗汝才也满足不已,甚至比张献忠更进一步,做起了矿老板的美梦。

这些自然是林纯鸿的安排。五万多人马,如果进行耕种,非得需要几十万亩良田不可。这对多山少田的卢氏县来说,根本不可能。

而挖矿的话,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几个山头,足以安置数万人马,而且还将贼寇的命脉掌控在了手中。

熊文灿这里招抚进展顺利,孙传庭那里也丝毫不差。孙传庭刚决定如何在卢氏搅风搅雨,就接到了刘国能的降表。

刘国能,陕西延安人。明末时,延安算得上造反的风水宝地,为乱民送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造反将领。

刘国能只能算其中的小角色,他曾获秀才功名,一度也是大明体制内之人。

不知为何,刘国能就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这条路一走,就是七八年。又不知为何,刘国能走了七八年后,突然幡然醒悟,不想走这条路了,想着投降官兵,建功立业。

刘国能与孙传庭,一个愿降,一个愿意招降,自然一切顺利,刘国能被授予凤翔府守备,麾下大部被遣散,仅余三千多精锐,即日赴凤翔镇守。

当孙传庭得知张献忠大肆招募人口挖矿,大喜,忍不住对傅恭说道:“正发愁如何对付张献忠罗汝才呢,可巧机会就来了。而且……”

孙传庭嘿嘿冷笑数声,接着道:“熊文灿当初为了顺利招降张献忠和罗汝才,大肆挑拨两人。这次正好借来用一用。”

傅恭也道:“招抚刘国能后,大人也能抽出手来了。”

两人密议良久,敲定了一些细节之处。孙传庭立即在全军招募武技出众的死士,得一百余众,以王文清为统帅,翻越葡萄岭,望卢氏而去。

旋即,孙传庭率领万余大军,往蓝田而去,最终停留在葡萄岭之西。

第434章 破灭

孙传庭的异动,迅速被军情司侦知,传至中原行营林纯义处。

林纯义揣摩不透孙传庭何意,慌忙将陆世明请来商议。

陆世明皱着眉头,沉吟道:“葡萄岭一带,未曾听闻有大股贼寇活动,孙传庭大军东进,必不为剿匪,难道是想攻打张献忠和罗汝才?”

林纯义摇头道:“这不太可能吧?张献忠、罗汝才已被招抚,孙传庭公然进攻,岂不是置朝廷信誉于不顾?”

“不然。熊文灿奉朝廷之命,与张献忠、罗汝才约定三月之期限,所以,现在张献忠和罗汝才应该算作还未投降。”陆世明的脸色越来越凝重,接着道:“当初听闻朝廷约定三月之期,我就觉得蹊跷,试想,往日招抚,哪有什么三月之期的?”

突然,陆世明脸色大变,道:“杨嗣昌恐怕另有算计,如果我没有料错的话,孙传庭大军东进,十有八九得到了杨嗣昌的命令,试图彻底剿灭张献忠和罗汝才,敲碎我们手头的筹码。”

林纯义大吃一惊,问道:“如之奈何?”

陆世明断然道:“此事涉及朝廷,非你我所能定,需立即上报都督。同时,为防止孙传庭进入卢氏打击张献忠、罗汝才,陷我军于被动,可令虎啸军至徐家湾驻防,将贼寇与孙传庭隔绝开来。”

林纯义顾虑重重,道:“此举会不会刺激张献忠和罗汝才,致使贼寇复反?”

陆世明道:“两贼周边,尽是我军人马,复反又如何?总比眼睁睁地看着孙传庭敲碎筹码要好。再说,监视贼寇本就是应有之意,张献忠、罗汝才复反,还在两可之间。”

林纯义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好令虎啸军立即至徐家湾驻守。

虎啸军刚出大营,林纯义和陆世明忽然收到磨沟口急报,张献忠在巡视矿坑时,遭矿工突然袭击,脑中数镐而亡,数万大军陷入混乱之中。

林纯义和陆世明大惊,来不及思索细节,立即令骠骑、龙武军至磨沟口安抚贼众。

不到两刻钟,马蹄隆隆,骠骑军和龙武军卷起一阵阵黄沙,犹如一片云一般,飞速往磨沟口赶去。

与此同时,军情司安插在张献忠军中的暗桩带来了张献忠身亡一事的细节:

张献忠自挖矿、炼矿盈利之后,大肆招募人口,并令人四处勘探新的矿区,希望借此供给大军,以图东山再起。这日,张献忠仅带了十余名亲兵,巡视矿坑。哪想到突遭百余矿工袭击身亡。

孙可望、刘文秀得知后,立即调集大军围堵矿工。由于事发突然,百余人逃走了五十余人,余者不是抵抗致死,就是服毒自杀,一个活口都未找到。

孙可望大怒,略加调查,发现这股矿工乃新近招募,而且还从罗汝才的熊耳口方向而来。孙可望立即认定是罗汝才背后捣鬼,立即将所有新募矿工全部屠杀,还准备兴兵攻打罗汝才。

刘文秀到底冷静些,苦劝孙可望不可擅自兴兵攻打罗汝才。但孙可望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哪里听劝,亲率本部人马望熊耳口而去。

出于直觉,刘文秀认为这事绝不是这么简单。他注意到调查中一个细节:袭击张献忠的矿工全是陕北口音!也就是说,这帮人全是他的老乡。

新近招募,又是陕北人,刘文秀联想到最近驻扎在葡萄岭的孙传庭,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孙传庭的秦兵,几乎全部是陕北人!

刘文秀马上将所有事情串起来一想,认为这些都是朝廷的阴谋!

刘文秀立即派人通知孙可望,要求孙可望回兵。但是,磨沟口与熊耳口相距并不远,孙可望已经与罗汝才交锋,想退已经来不及了。

罗汝才全无准备,初一接仗,吃了大亏。但罗汝才有曹操之匪号,自然不是浪得虚名,待他醒过神来,全力调兵抵挡孙可望,战局方才稳定下来。

不过,势均力敌的战斗,也是最为惨烈的战斗,双方的损失急剧上升,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待刘文秀将此事向双方说透,双方各自退兵,清点之下,后悔得直跌脚,短短的半个时辰的交锋,双方损失精锐达四千余人。

无论是罗汝才、还是孙可望,皆怒火中烧,把所有的怨气发泄在朝廷身上,觉得朝廷出尔反尔,绝不可信。

既然朝廷不可信,什么狗屁招抚自然不必理会。考虑到卢氏之南,荆州军重兵把守,虎啸军又往徐家湾急赶,罗汝才、孙可望和刘文秀立即率领大军沿着奎岭河河谷,仓皇往洛南方向逃窜。

收到暗桩的汇报,陆世明一眼就看出了幕后操纵之人:孙传庭,他跌足长叹:“都督费尽心机,方才握住了张献忠和罗汝才,当做筹码向朝廷讨价还价,没想到孙传庭奸险至斯,万余大军是虚,而百余刺客方是实!举手之间,将筹码敲得粉碎!耻辱啊,耻辱……”

林纯义问道:“要不派骠骑军和龙武军追击贼寇,将贼寇逼回来?”

陆世明脸色灰败,黯然道:“不用了。贼寇现在是惊弓之鸟,只会拼死逃奔,哪会让骠骑军和龙武军找到机会?再说,孙传庭十有八九会挥师翻越葡萄岭,阻截贼寇,我们追上去,只会为孙传庭做了嫁衣!”

林纯义黯然无语,只好按兵不动。

正如陆世明所料,孙传庭得知磨沟口大变后,立即昼夜兼程,赶往奎岭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