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明 >

第321章

乱明-第321章

小说: 乱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州集团比较弱小时,一个田玄足以动摇荆州的根基,当然容不得半点马虎。而到了今日,荆州集团已经足以和朝廷分庭抗礼,田玄对荆州的影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这点考虑,林纯鸿立即命令放掉田玄。

田玄费尽心机,却没有动到林纯鸿一根毫毛,非常羞愧,又自觉得在大明境内已无立身之地,遂暗暗上了远航海外的船只,不知去向。

田玄兴风作浪一事,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只是东南行营受其影响,士气依然不高。林纯鸿下令田楚云立即率领三军赶赴集贤关外的大龙山,并在大龙山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一则鼓舞士气,二则对安庆城内施压,扭转前些日子的战略劣势。

同时,林纯鸿又令李蒙申集结水师,在安庆城外的鹅毛洲岛附近演习,从水上威胁安庆城。

一时间,一南一北,炮火隆隆,喊杀声震天,吓坏了附近的老百姓,一些惜命的有钱人,整理行装,不是前往武昌,就是前往南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离安庆越远越好。

一些穷人,不仅不惧,而且对荆州军的到来颇为期待。这些年来,得益于报纸,老百姓大体上还是知道荆州之民比他们过得要好,他们成群结队地跑到长江边,观看一辈子都难以看到的焰火盛会。

一些胆大的,甚至摇着渔船,近距离观看长江水师作战。这一次观赏,让他们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直到好几年之后,依然将其作为自己吹牛的资本,到处吹嘘:

“奶奶的,足足有四十多艘蜈蚣啊……蜈蚣是什么,你们知道的吧?那东西动起来,没有任何船只追得上,比马车跑得还快……”

“足足有两刻钟啊,几百门炮,跟放鞭炮似的,一炮接一炮,就没有停一下!哪里还能看得清鹅毛洲啊,全被浓烟给罩住了。过了个把月后,我上岛一看,奶奶个熊,沙土全部被烤焦了,整个岛几乎被削平了……”

“什么?安庆城内的炮?跟蜈蚣船上的炮一比,简直就是渣,不仅量少,而且还慢得出奇,估计还未开炮,就被蜈蚣船轰得飞上了天!”

“那水兵,哇哇的,拿着一根烧火棍,上面绑着刺刀……”

“什么?烧火棍没有用?你家的烧火棍才没用,那棍子会冒火的,还能打出弹珠,打在你身上试试,保准一个碗口大的洞……”

……

安庆周边,热闹非凡,而舟山岛附近的洋面上,数百艘大大小小的战舰互相对峙着,局势紧张,一触即发。

七日前,上海吴淞炮台公开宣称,禁止未悬挂邦泰令旗的船只进入长江。郑芝龙的商船偏不信这个邪,执意进入长江,遭到了吴淞炮台的炮击,三艘严重受损,一艘沉没。

得知消息后,整个郑氏集团群情激奋,强烈要求对荆州集团实施报复。尤其是郑彩,一反往常亲近荆州集团的态度,上蹿下跳,誓死也要摧毁吴淞炮台,保证商船自由进入长江。

这些年来,荆州集团陆续开放了扬州、杭州、上海、苏州等港口,江南的生丝、棉布等大宗货物,皆舍弃了往常逆江而上、进入赣江、再沿赣江将货物转运至福建沿海的老路,而是习惯于就近交易,再由海船将货物运至海外。

就连郑氏集团也向现实低了头,每月从江南的港口采购大量的货物,然后运往日本及南洋,赚取巨额的利润。

现在林纯鸿禁止郑氏集团进入长江,他们的货物来源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二以上,这是整个郑氏集团所不能容忍的。

郑芝龙也大为光火,立即亲自率领数百艘战舰前往长江口。行至双屿附近洋面上,与宋书陶率领的东洋舰队迎头碰上,陷入了对峙之中。

宋书陶的东洋舰队在两个月前刚刚组建,主力战舰均为两层甲板的二级战舰。八艘一级战舰均留在了西洋舰队。

宋书陶对此并无不满,毕竟,仅仅从东洋、西洋这些名字来看,西洋舰队的目标绝不会只逡巡在南洋,而是把眼光放到了印度洋。而印度洋目前为西夷所控,每前进一步,都会面临着激烈的争斗。

反观东洋,目前所能看得见的敌人,除了郑芝龙外,并无他人。

而且,宋书陶并不认为自己的实力就弱于郑芝龙,五十多艘二级战舰,再加上一些三级战舰和辅助船只,重火炮的门数高达两千多门,与郑芝龙数百艘战舰不相上下。更关键的是,东洋舰队背靠着长江,随时可以从荆湖地区得到巨量的重火炮和火药,就是耗,也得将郑芝龙耗死。

事实上,东洋舰队万事草创,连母港都还未疏浚完毕,更别谈建设了。按照林纯鸿的安排,东洋舰队将母港设在了双屿。嘉靖二十七年,朱纨下令将双屿填塞之后,曾经是走私天堂的双屿港就此衰弱。

但是,双屿港东西两山对峙,南北俱有水道相通,亦有小山如门障蔽,中间空阔约二十余里,乃不可多得的良港。

而且双屿港靠近杭州湾和长江入海口,乃江南膏腴之地的天然海上屏障。有了双屿这个易守难攻的海上基地,就可以轻易地将郑芝龙控制的日本和福建沿海切为两段,永远处于战略劣势地位。

双屿港的地缘优势,终于让林纯鸿下定了决心,即便投入重资,也要疏浚双屿港。

无论是宋书陶,还是郑芝龙,虽不停地派出小股舰队进行试探,但显然都比较克制,谁也不愿意放第一炮,他们似乎都在等远方的消息……

第420章 谋算

安庆军演之后,局势突然陷入了极度沉静之中,就如暴风雨之前的风平浪静一般,让所有局中人心惊胆战。

安庆城外,长江水师依然游弋在附近,视即将落成的炮台于无物。田楚云的东南行营安营扎寨,将营寨建得如同城墙一般坚固,似乎要把集贤关外当成行营的永久驻地一般。

安庆城内,史可法、张拱薇安安静静,对城外的荆州军似乎视而不见。

就连风浪滔天的双屿港附近,郑芝龙亲率数百艘战舰,迎头碰上宋书陶的东洋舰队后,顿兵不前,只是不停地派出小股兵力试探,似乎一丁点复仇的意思都没有。

这急坏了郑彩。

事实上,郑彩颇具悲剧性,麾下船只多为商船,战舰少得可怜。郑彩每年向郑芝龙上缴大量的大圆,以此求得郑芝龙的庇护。从这点来看,郑彩与郑芝龙更像互依互存的联盟关系,不太像上下级。

对于郑芝龙而言,大圆主要源自福建沿海的定点贸易处以及前往日本、南洋各地的贸易收入。至于直接从江南采购货物前往日本,在他的收入中并不占重要地位。

而郑彩就不同了,自从扬州建立足够三桅帆船停靠的码头之后,郑彩就如见了血的苍蝇一般,一头猛扎进去,陷得越来越深。的确,从扬州收购棉布、生丝,销售日本货物远比福建成本低廉,郑彩借此赚取巨额利润,向郑芝龙上缴的大圆越来越多,于是,他在郑氏集团内部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

后来,随着上海、杭州、苏州港陆续建成,郑彩发现,他的货物来源渠道越来越广阔、销售货物变得越来越容易,大圆犹如海上漂来的一般,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仅仅商船的数量,在短短的两年内就翻了一番。

而且,郑彩的理念还有一帮拥泵者,郑鸿逵就是其中之一,两人来往越来越密切。

这一切,郑芝龙看在眼里,不无警惕,最终抓住郑彩暗探工作中的几个失误,剥夺了郑彩掌控郑氏集团情报来源的权力,不动声色间将郑彩逐步边缘化。

对此,郑彩倒是无可无不可,也许,在他的心目中,卸下了暗探工作,反而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经营他的船队。

不过,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林纯鸿悍然截断了长江和大海之间的联系,大部分货物来源渠道被断绝,让他庞大的商船队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这是他绝对无法忍受的,因此,积极撺掇郑芝龙纠集重兵报复林纯鸿,就成了当然之事。

哪想到,大军浩浩荡荡地北上后,却顿兵不前,这不能不让郑彩焦虑万分。

郑彩怀疑,郑芝龙很可能有意如此,目的就是削弱他的实力,确保他对整个郑氏集团的绝对控制权。由此,郑彩对郑芝龙大为不满,不停地在肚中暗骂郑芝龙:奶奶的,老子一年上缴大圆超过一百五十万,没有了老子,倒要看看你如何找米下锅!还想造三层甲板战舰?能养活十多万张口,就算你本事!

骂归骂,郑彩到底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贸易量一落千丈,陷入入不敷出的凄惨境地。他暗暗地找到了郑鸿逵,极尽委婉之能事,告知郑鸿逵:我郑彩对郑芝龙忠心耿耿,绝不会生出二心,要是郑芝龙真为了打压我,而对林纯鸿隔断长江和大海一事坐视不理,无异于自毁长城,最终吃亏的还是郑芝龙。

郑鸿逵细思之下,惊疑不定,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鼓足了勇气,找到了郑芝龙,费尽口舌,方才把“打压郑彩就是打压自己”的意思表述完整。

郑鸿逵在求见郑芝龙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承受郑芝龙滔天的怒火。不过,让他大吃一惊的是,郑芝龙居然脸色平静,似乎一点生气的迹象都没有。

而且,更让他吃惊的是,郑芝龙长叹了一口气,道:“想不到啊,想不到,我郑芝龙纵横四海半辈子,临到头来,居然被兄弟们看做了鼠目寸光之辈!”

郑芝龙的语气犹如金黄的树叶纷纷下落的秋天一般,露出强烈的萧瑟之意,让郑鸿逵情不自禁地泛出一股心酸之意。

郑鸿逵立即跪倒在地,大叫道:“大哥,小弟不是这个意思,小弟只是想说,林纯鸿已经骑在我们的头上拉屎拉尿,这次要是不报复,丢了脸面事小,损失巨额大圆事大!”

郑芝龙深吸了一口气,并不接郑鸿逵的话,自顾自地说道:“为兄这辈子,剿灭海上群雄无数,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无非就一点,顺应大势!自古以来,何曾见过海上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崇祯元年投靠朝廷,就是为兄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

“现在的大势是什么?你和郑彩想过没有?”

郑芝龙似乎有意点拨郑鸿逵,耐心地询问道。郑鸿逵亲力亲为了与东林一党合作对抗林纯鸿一事,这点倒是不陌生,脱口言道:“朝廷觉得林纯鸿越来越难以压制,不得不倾力竭力打压林纯鸿。”

郑芝龙点头道:“对,这就是大势。唯有把握了这个大势,方才看明白安庆买炮锁江、林纯鸿阻断江海。事实上,我们挥兵北上,与宋书陶在双屿附近对峙,也不得不顺应这个大势。”

说到这里,郑芝龙突然冷笑数声,接着说道:“大势虽不可违背,但并不代表我们只能随波逐流,更不能被别人当枪使。杨嗣昌好算计,在安庆、河南,杨嗣昌竭力避免兵戈相向,惟恐伤了国本,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倒是在海上,杨嗣昌惟恐天下不乱,非得逼咱们与林纯鸿兵戎相见,拼个你死我活。”

郑鸿逵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方问道:“这……大哥是怎么看出来的?”

郑芝龙道:“你忘了?半月之前,为兄升任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了?而且,朝廷还破天荒地同意我等商船可驶入长江,于沿岸港口收购、销售货物。”

郑鸿逵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问道:“这事咱们不早就在做吗?这事怎么谈得上一个逼字?”

郑芝龙摇了摇头,叹气道:“刚才说了那么多,就是让你从大势着眼,去考虑问题,你怎么还想不通呢?”

“以前咱们确实能进入长江收购、销售货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