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赤唐 >

第143章

赤唐-第143章

小说: 赤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京兆府的几日,少年显得颇为平静。既然这是李林甫、高秀延设计已久的一个陷阱,慌张惊惧都是无济于事的。京兆尹王銲便是李林甫的亲信,虽然这些年来屡有摩擦,但却仍有着过密的联系。

大唐的权力体系就像一颗盘根错节的老树,这些公卿朝臣互相结交攀附,为的便是拥有更广的人脉,更多的选择。一根若死,便附令只。

所以,既然李林甫如今如日中天,王銲便没有理由违抗相国大人的意志。自己落于李林甫一党之手,任何示弱的表现非但无济于事,反而会叫人看了笑话。

出乎少年意料的是,王銲非但没有借机整治自己,反而对他礼遇有加。除去两次面对面的交谈,自己便一直暂住在京兆府中,甚至连例行的堂审都没有进行。

王銲的表现就像一潭浑水,让他摸不清、看不透,到后来少年也就索性顺其自然,落得个轻松自在。

今日,他又在小跨院里读书,正自津津乐道之时,有府中的小厮唤他到王銲的书房一叙。

少年微皱了皱眉,王銲此时找他,莫不是要上堂开审了吗?

与他小厮一道穿过几扇月门来到王銲的书房,少年还未进门便听到一阵熟悉的笑声。

怎么,这房内有人?

带着一丝疑虑,少年迈开步子进了厅室,但见王銲正与一老翁谈笑风生。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骠骑大将军高力士。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见李括已到,王銲笑了笑道:“七郎快过来,高翁特地来看的你。”

李括也不疑有他,径直上前冲高力士一抱拳道:“拜见高翁!”

“好,好。快坐下,坐下说。”

高力士眯着眼睛冲李括招手,示意少年放轻松,不要过于拘谨。

王銲灿灿的笑了笑道:“高翁,某早说过,七郎定非池中之物,这不转瞬间就已做到了疏勒兵马使的高位。这可是我大唐朝定鼎以来最年轻的兵马使了,前途不可限量啊。”

高力士亦是拊掌赞道:“七郎的才华即便是陛下,也是常常称赞的。对了,这几日贵妃娘娘也在不停念叨,寻她的师傅呢。”

他向王銲投去一丝戏谑的目光,似乎不是在与对方对话,而只是在表达的观点。

王銲心中虽有怒气,却不得不陪着笑脸道:“七郎得陛下娘娘青睐,定然会平步青云。”

听他们二人,你一言,我一句却止口不提他‘私会储君’一事,李括微微蹙眉。

“七郎啊,你在王大人府上玩得久了,不会不想走了吧!”

似乎看穿了少年的心思,高力士拍了拍大腿,戏谑着问道。既然他已经得了圣上口谕,就不怕王銲从中阻挠。这小子也当真是好运气,有这么多人保他!

“高翁哪里话,若不是王大人热情好客,执意挽留,我现在怕也在家中偷闲。对了,正好这几日空闲,久闻高翁射术精湛,我倒想与高翁比试比试射艺。”

李括自然听得出高力士话中意味,也就顺着话头接了下去。

“好小子,某就喜欢你这样的后进晚辈!”

高力士笑着摇了摇头,称赞道。

他们二人这一唱一和,王銲便被晾在了一边,好不尴尬。

“既然七郎欲与高翁比试射艺,王某就不强留了。”

王銲顿了顿道:“以后若是得空,尽管来府上玩。”

王銲半眯着眼睛,就像一只盯上了猎物的狐狸。

“这几日叨扰了王大人,还请谅解。对了,王大人一定要带我向相国问好啊。”

李括笑了笑,沉声应对。

王銲愣了愣,随即道:“一定,一定。”

高力士摆了摆手:“即是如此,我和七郎便不打搅王大人公务了。告辞!”

说完,高力士冲李括点了点头,示意少年随他而去。

“高翁慢走!”

王銲目送着二人离开府邸,冷哼一声,将手中的信纸愤恨的攥作一团。

第四十六章 恩怨(二)

高力士的‘仗义’相救,让李括毫发无损的离开了京兆府,却并没有解开少年的心结。

相反,高力士的相救让少年更加疑惑,他为什么要救我?

对于这些位高权重的上位者来说,没有绝对的好处他们是不会伸出援手的。自问与高力士并无过多往来,更谈不上交情,那他为什么要费尽气力,去插手这一个烂摊子?

唯一的可能是,他想通过此事向自己表明一种姿态,借机收服自己。但自己不过是区区一军兵马使,自己身上的哪一点吸引了高大将军,让他冒着得罪李林甫一党的风险挺身而出?

“括儿哥,你回来了!”

只听‘吱呀’一声,木门被推开,张延基迈着方步走到少年近前。

“括儿哥,你可回来了。你不知道,你不在的这几日,铜武营的弟兄们直嚷嚷的要到京兆府讨要一个说法……”

若不是他怂恿少年执意探查高秀延私通吐蕃之事,弟兄们也不会中了高贼的埋伏。在他看来,括儿哥之所以遭此横祸,都是因为他的意气用事。

“这不是有你呢吗,有你在,我安心。”

少年却并不担心铜武营的弟兄真的会失去理智,发生哗变。这些弟兄虽然都跟他有着出生入死的交情,却有很强的纪律性。即便口上喊得再凶,若未得上官命令,也不会擅自行事。

令行禁止,遵规守纪,这是铜武营一贯的作风。

“那可说不准!放在别的事情上,或许我的话还管些用。此番可是你被人奸人陷害,弟兄们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在囹圄中受苦?”

张延基不以为然的耸了耸肩,为李括抱起不了不平。明明就是进了别人的圈套,却是有苦说不得,说出没人信,这份窝囊气,哪是火气方刚的大老爷们能忍下去的。

“我可没受什么苦,说来也怪,自从到了京兆府,那王銲倒把我礼为上宾。除去两次面谈,我连吐沫星子都没浪费半滴。”

少年心气不错,话也连带着说的带了一丝市侩气,惊得一旁的好友险些跌掉了下巴。

“什么,那厮,那厮竟然没有为难你?你没有受刑,没有挨板子,没有被夹指?”

张延基围着李括转了好几圈,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仍是无法相信李括所说之话。

谁不知道京兆府里的猫腻,若是没有点背景,便是一个七尺壮汉进去,也得脱层皮。

“当然没有,这个案子我只是有嫌疑,又没用定罪,王銲即便想为难我也没有说头。况且,我刚被陛下封了兵马使,若是陛下没有发话,王銲便擅自用刑,不是打了陛下他老人家耳光吗。”

李括笑着摊开双手,颇为轻松的跟好友分析着王銲的心态。王銲虽然权倾朝野,跋扈骄横,归根到底也是大唐朝的臣子。皇帝陛下刚刚封了自己官职,这个时候他来找麻烦,让陛下的脸面往哪里搁。

“谅他也不敢!”

张延基轻哼一声道:“不过,要不是,要不是……唉!”

如若不是虢国夫人出面找到高力士,怕是括儿哥现在还身陷京兆府。即便王銲一时不敢对括儿哥怎么样,但正所谓三人成虎,若是他买通一些所谓的证人,一口咬定括儿哥的‘罪行’,怕是最后皇帝陛下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虢国夫人事先已经告诉自己,不要将她出面一事告诉括儿哥。真不明白她是怎么想的,明明做了,却不肯让括儿哥知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咱们得好好商量商量,怎么报这个仇!”

张延基攥紧了拳头,大声呼喝着“凡人呐,凡人!”

不知何时,周无罪已经进了屋,站在张延基身后一番感叹,险些把张小郎君吓倒在地。

“呆!”

捂着胸口好一阵喘息,张小郎君其声道:“死胖子,你什么时候出来的。怎么走路没声啊,吓死人了。”

不屑的夹了张延基一眼,周大天才嘟着嘴道:“要么怎么说你蠢呢,天才行路若是像凡人一般,还怎么称之为天才。本天才的心境,你这等凡人自然无法窥视。”

“你……”

张延基恨得直是牙痒痒,只想一把上前把周无罪那张死猪脸揉成面团……

“若是七郎真像你这般蠢,也不用报仇了,直接等着李林甫拿着屠刀而来,引颈就戮就好了。”

周大天才念叨着人与人的差距,颇觉感慨。这个张延基要能耐没能耐,要心机没心机,冲动好战,不顾后果,如不是待在李括身边怕不知道死了十回八回了。

“这件事能如此善了,乃是多方斡旋的结果。但这并不代表李林甫会善罢甘休。七郎如今正在风口浪尖上,这个时候愣头愣脑的冲过去,不是找死是什么?”

叹了一声,周无罪指指点点道:“太子被禁足东宫,杨钊又不在西京。仅凭你张大少爷一人之力,就能撼动李林甫这颗大树?”

“难道就这么算来?”

张延基最听不得这些大道理,何况还是从周小胖子口里说出来的。当即张小郎君便来了气:“若是这般,我们干脆为虎作伥,拜在李林甫门下,不就什么事都没了?”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争,当然得争!”

白了张延基一眼,周无罪淡淡道:“只是,恐怕我们的策略得稍稍改变?”

“改变?”

张延基不明所以,探头问道。怎么改变,如何改变,这个小胖子莫非真有妙计?

“我们之所以会中了李、高二人设下的圈套,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形势,纠结于高秀延私通吐蕃人一事。”

沉了沉声,周大天刻意留下一段时间供二人思考品味。

“无罪的意思是,我们要从这件事跳出来,放眼全局!”

李括眼中精光一闪,拊掌赞道。

“不错,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他李林甫、高秀延可以设陷布局,凭空生事。我们便学学他们,叫他们以血还血,以命抵命!”

第四十七章 恩怨(三)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无罪的一番话让李括豁然开朗,原来他一直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就如同一个身手矫健的勇士走进了死胡同,任其有一身气力,面对眼前的高墙也只能哀鸣嗟叹。

周无罪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擒贼先擒王。

李林甫如今如日中天,在朝中的门生故吏不计其数,若是再算上一些投入其门下借以谋得进身之阶的墙头草,李林甫几乎已经掌控了大唐朝廷的半边江上。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世家大族之所以能一直把持朝政,靠的就是其丰富的人脉。一门三公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痴人说梦,只要你的家族有着雄厚的背景与实力,掌握朝政实属寻常。

国朝定鼎之后,虽然极力打压世族,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山东、关陇两大脉系的世族被大力打压,在朝中却仍有着极为强的影响力。在这天宝朝,李林甫无疑便是世家的扛旗人。

高秀延之所以能平步青云靠的就是李林甫的大力提携。同样,他也是李林甫在军中培植的耳目亲信,会帮李林甫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譬如九曲之地的借刀杀人。

既然代表了李林甫在军中的利益,高秀延就不会轻易的被搬倒。莫说自己抓不到足够的证据证明高秀延确与吐蕃人有染,即便他得到了足够的证据,以李林甫的广袤的人脉,只需动动嘴皮也能将黑的说成白的,弄不好自己还会被反噬。

少年还清晰的记得苏亚斯临死之时那不甘的眼神,如若没有李林甫撑腰,高秀延怎敢为所欲为?

那番是家仇,此厢却是国恨!

所以这份仇必须得报,而且是直接找幕后之人李林甫来报!

若不搬倒李林甫,高秀延永远能躲在庇护伞下;若不搬到李林甫,自己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