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医行大唐 >

第88章

医行大唐-第88章

小说: 医行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驻军之地叫大散关,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四大门户之一。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北有萧关。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如陆游就留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众多诗句,都提及大散关。

屹立在大散关,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无边,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极其壮美。

张造对陈墨印象不错,这位手下大将左睿的未来妹夫医术精湛,军将中的风评极高,再加上和皇族和朝中官员的关系也不一般,值得张造另眼看待。

“子涵还是不要上去为好,这陈仓栈道实在是不好走,修缮完毕恐怕要用一个月的时间,道路艰辛,前面危险重重,还是不要去了!”

陈墨的要求张造不同意,陈仓栈道的难行是一个方面,何况,未知的战斗谁也无法预料,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希望陈墨这位神医留在自己军中。

“大将军,鄙人是医生,作为一个医者,在这危难时刻更应该挺身而出。前方的将士需要我,我已经和恩师做了沟通,还请大将军准许,让管校尉做我的护卫。”

原来是这么回事,陈墨竟然是来讨要管虎和那些士兵,但。。。这三千人是骑兵,走这样的道路骑兵根本用不上。

“子涵。。。我看还是要慎重,骑兵根本无法沿着栈道赶上去,即使是上去还是步卒更为稳妥。”不是张造不放人,是他认为陈墨太糟蹋这些骑兵了。

“那就请大将军给安排些人好了,前方我一定要去,就请大将军帮忙。”

张造对陈墨的执着很佩服,他想了想随后道:“子涵身边护卫不少,再派一些我手下的牙兵,另外让管校尉派出五百人如何?”

陈墨身边的人真的不少,除了贴身护卫展青,还有古子锐、王成和田六等百余人。张造能够看得出这些人很强悍,加上自己一些手下牙兵和管虎手下的五百人,这力量绝对不弱,安全没问题。

“多谢大将军,鄙人这次是为了支援前方的将士顺利占领栈道,再有大将军坐镇后方即可万无一失。”

张造点头:“山中不服王化者甚多,虽然沿途有我们不少人,但还是这样比较稳妥。子涵一定要记住,前方一旦开战子涵就要赶紧后撤,作战不是你的事情,定要谨记!”

百般叮嘱,还让这么多人保护几个医生,张造也是没办法,谁让陈墨是左睿的妹夫还和皇族百官交好呢?

张造这个人一向以护犊出名,这也是他受到手下拥戴的最重要原因。其实山民不敢袭击军队,张造是怕前面的将士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的手下发生争斗。陈墨不能有失,否则将来他没办法给皇帝和左睿以及那些朝臣交代,谁让陈墨是一个红人呢?

136可立于不败之地

陈仓栈道不但陈旧,而且相对很狭窄。

这条古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仅可容一人一马通过,陈墨带着近千人,这近千人带着几十匹马在这条蜿蜒的栈道上拉开了很长很长。

群山崎岖,栈道宛如长蛇延绵,行走峡谷林立的栈道极其危险,在栈道上看向脚下会让人望而生畏。第一天的速度不错,众人前进了几十里,第二天,栈道终于走的不在顺畅。栈道又称阁道、复道,这种深山峡谷中开凿的道路是一大创举,它成功解决了进山和出山跋山涉水的难题,无论是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战略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栈道是沿石壁开出石道,横铺木梁木板,或在崖壁上横向凿孔,以插入粗木梁,并下加斜撑。梁上再铺厚木板,又于路之旁侧加构铁链或木栏。栈道上部分亦可建以屋盖和坞堡阁道和栈阁,坞堡、栈阁是用来休息和互相避让的设施。栈道盘旋于高山峡谷之间,因地制宜采的用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或凿山为道,或修桥渡水,或依山傍崖构筑用木柱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表现了华夏人在筑路工程中,适应十分复杂的地形条件的出色的技术能力。修筑栈道在生产力较为落后年代一项殊为艰苦的工程,莽莽秦岭巍峨挺拔,高峻险陡,要穿越岂非易事。蜀道的选线大多是在羊肠小道的基础上因水而成,沿着河谷前进。分布于河谷近侧的道路,因水文资料的欠缺,每遇洪水经常被淹没。于是,就只有将路基逐渐升高。年复一年,越升越高。隋唐以后,栈道越来越高。

仅升高路基还是不行,这时,真正的“栈道”出现了,也便出现了“栈道”这个词。

栈道大致以如下几种形式建成:一种为在离河床不太高的悬崖峭壁上凿出横洞,穿以横木为梁的栈道,这种方式称“标准式栈道”;另一种为“斜柱式”,就是如果栈道离水面较高,不能在河床上立柱,则在路下的悬崖上凿斜孔,孔内立斜柱以支持横梁,斜柱的作用与立柱相同;还有一种“无柱式”,即在陡壁地段,难以用斜柱支撑,距河床又高又不能竖立柱的时侯,则修成仅安横梁的栈道。有的地方还将木制的横梁改为石梁,称之为“石栈”;再一种为“依坡搭架式”,在岩壁有倾斜的地方,在倾斜或阶梯状的岩石上凿洞安立柱,横梁一头架在立柱上,一头架在山坡上开出的石坎上,或在斜坡上多处竖立柱,在立柱上架横梁,横梁上铺木板成路……这是几种较常见的栈道修筑形式。除此,尚有“凹槽式”,“多层平梁重叠连缀式”,“石积式”等等。

前方已经是梯子崖,战马无疑已经成为了累赘。

这个地方是尚塬驿,驻守在这里的是姚开手下大将公孙郜。作为姚开的手下,公孙郜知道陈墨是谁,虽然两人没什么交情,但公孙郜可不敢怠慢陈墨,姚开的手下人对陈墨的眼神除了尊重没有别的,陈墨的骊山之行让这些将士对陈墨记忆太深刻了。

住宿和吃饭的问题很好解决,尚塬驿就是一个军营,公孙郜亲自负责安排陈墨等人。

离开尚塬驿,艰难的一段路程开始。除了要经过狭窄的栈道,众人还要不停顺着变换的山路登高,然后顺阶而下,整个过程艰辛而又漫长,就是为了到达凤州。

凤州是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地,北依秦岭主脊,南接紫柏山,栈道贯通全境。几条栈道就是在这里连接褒斜栈道通往汉中,可以说占据凤州就卡住了皇帝逃跑的生命线。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适中,资源丰富。姚开和西门重遂就驻守在凤州,凤州除了战略意义,最重要的是给军队提供了给养。开路先锋宋继鹏足够凶狠,在姚开和西门重遂跟上后,宋继鹏已经完全控制了凤州,并把这里的官员和物资整个清理了一遍。

陈墨的到来有些意外,姚开和西门重遂不明白陈墨跑来干什么,派几名医生过来完全可以,不在皇帝身边,如此的艰难他自己跑来干什么?

“子涵来了就来了吧,就在这凤州坐镇,还有三百里的栈道才能到汉中,沿途有不少将士受伤,就全靠子涵了。”无论怎样,姚开和西门重遂对陈墨都很亲近,见面直接就分派任务。

陈墨也不推辞,但也提出自己的要求:“给将士们疗伤义不容辞,但在这里休息两日,我还要前进,去追赶前方开路的将士,前面没有传来作战的消息吧?”

褒斜栈道是汉中通往北方的主干道,这条道路很好走,主要是宽大,通过马车都没有问题,因此前进的速度一定很快,陈墨开始担心褒斜栈道的争夺是不是已经开始。“子涵还是不要去,太过危险!前方还没有作战的消息传来,不过估计也快了,除非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欢迎我们去汉中。”姚开阻止陈墨的同时也做出了回答。

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怎么会欢迎?他和李昌符、朱玫一个鼻孔出气,皇帝去了汉中他算什么?力量不足,挟持皇帝做不到,不挟持皇帝就要养,石君涉可没有那么忠心爱国,也没有为朝廷和大局考虑的智慧,他只想在汉中做自己的土皇帝。“没有作战消息就好,最好是不要作战,不伤和气总比刀兵相见要强上很多。”

“我看总要刀兵相见,石君涉手下有很多夷兵,山南西道监军使严遵美素来与石君涉不睦,这次恐怕会成为我军的助力。”西门重遂对山南西道的情况很了解,他直接否决了陈墨的希望。

“山南西道监军使可以控制军队吗?”陈墨想不到石君涉的控制力竟然是这样,还受到监军的威胁。

西门重遂点头:“严遵美与我很熟,此人忠谨无匹,他主要掌握着那些汉人士兵,与石君涉的力量基本持平。因此,这次进入汉中会相对容易,但石君涉想来也不会轻易就范,就怕他丧心病狂的毁坏栈道。”

“那石君涉就必输无疑了?”

“我们的军队上去,加上监军使帮忙,石君涉自然要败。就是石君涉破坏了栈道也没用,只能延缓我军的速度,现在正是冬季枯水期,就是没有栈道我军也会顺着河谷抵达汉中。何况严遵美监军使估计会来接应,石君涉不战已经败了。”

“既然已经立于不败之地,那我更要去了!”陈墨一脸向往的神情,他相信西门重遂的话,因为他知道历史。

137老朋友

在凤州两日,陈墨在西门重遂和姚开的百般叮嘱下上路了。

褒斜栈道果然比陈仓栈道宽了很多,而且很平坦,加上沿途栈阁都是自己人,速度明显快了很多。这次陈墨走的是正南线,就在陈墨等人即将到达褒城县(今留坝县)的时候,前方传来消息,战争没有发生,但石君涉却正在破坏栈道。褒城县距离兴元还有百里,这百里的栈道被破坏情况同样会很严重,宋继鹏和宋继筠两位将军也正在沿着被破坏的栈道在向南挺近。

“加快速度,去干掉石君涉!”没什么可犹豫的,必胜之战啊。

过了褒城县一直往南就是兴元,神策左军在沿途仍旧留着很多人,这些人是是留守修复栈道的人,同时,也有不少沿途被雇佣的百姓在帮忙修缮被破坏的栈道。栈道时常会受到山地各种自然力量的侵袭,如暴雨、山洪冲坏路基,溜山滑坡堆塞道路等等。但对它最彻底最残酷的破坏,却每每是我们人类自己。千百年来,栈道就是这样修了毁,毁了修,修了再毁,毁了再修。破坏永远要比建设容易得多,陈墨看着被破坏的栈道,他的心很痛很痛;不是他担心皇帝的安危,其实就是不修这一段栈道,这一百里的路程由于季节原因也勉强能够通过。陈墨在替这些背叛者和时代感到悲哀,他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背叛者,朝廷并没有把这些人逼上绝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走上背叛的道路?难道背叛比平稳的生活更有吸引力?

是人性和道德的缺失?还是**的膨胀?

陈墨不明白石君涉是不是脑袋有问题,他的力量不足以对抗朝廷,而李昌符和朱玫之流根本不值得信任,石君涉为什么还要这样做?难道仅仅为了保持自己在兴元的统治?

即使被破坏,由于是冬季,栈道下的道路仍旧可以勉强行走。陈墨等人就这样沿着河谷一直向南,在离开褒城县的第二天,他们终于追上了大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