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推翻清朝当总统 >

第95章

推翻清朝当总统-第95章

小说: 推翻清朝当总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李鸿章,林云其实并不怀有私人感情上的嫌恶,只是对于其 “历史局限性”抱着一些同情罢了。他个人并非卖国求荣之徒——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已经无须如此了,他只不过是个想让这个 烂的朝廷能残喘求存的老人,对于富国强兵,他又何尝不是在一直努力?虽然他的努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也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埋下了种子,也许,这也是他对未来最大的贡献吧。 

少了李鸿章,南方督抚们并没有受到任何实力上的损失,对于提拔自己步入军中的张之洞,林云此时的心中也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他深知张之洞对于清王朝的忠心,并由此而对自己产生的敌意。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张之洞在某些方面,有着和自己想同的理 想。从他的行为中,不难看出,他亦对强大中华报着相当的热情,而他所处的环境与现在的地位,又不能和自己走一条相同的道路。 

林云在收复北京之后,曾写信报捷,并仍在信中自谦为学生,可是他也知道,自从张之洞派兵占了自己的老巢襄阳,他和张之洞之间的裂痕可就远远不是那些通过岑春宣带来的物资所能弥补的。 

或者说,他们之间早已决裂了。 

就在林云一边忙于遣散各地来京的零星义和团,一边密切注意着东北方面的战争进程时,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兵变,在北京城内突然的爆发了。

第八十五章 风云渐起

枪声是杂乱的、带着某种盲目的冲动响起来的。然  卷着的狂暴的旋风猛然在城内各处大肆破坏起来。担任着警卫任务的第七师官兵们很快发现,他们正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进攻。 

由于是在半夜,这样密集的枪声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了混战之中,还有些理智的军官则一面弹压着这些惊恐万状的士兵,一面派人与总督衙门或是西北大营联系,然而混乱的局面有如瘟疫般四处蔓延着。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各种谣言开始在士兵中间流传开来。 

林云在枪声刚一响起时便惊醒过来——从激烈的战场上融入相对平静的生活后,敏锐的感官总是让人难以适应,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让人变的更加警觉。他匆忙穿上衣服,正当他把武装带拿在手中,准备把它系在腰上的时候,外面的响起了嘈杂的声音。是他的警卫连连长王虎带着忠心耿耿的部下前来保卫他。 

“马上去请叶参谋长。”林云很冷静的下达了第一个命令,他转身在前面走着,“迅速查明是哪个部队,有多少人,他们的目的。”他抬起头望了望黑沉沉的夜色。“告诉七师师长张峰,任何不听从命令,敢于反抗的人格杀勿论!” 

传令兵飞快的消失在走廊中,灯笼和火把将后院照的很亮。 

叶梦飞来地很快。他穿着一身有些褪色的旧军装,眼镜片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焦虑。 

“大帅……”他急匆匆的走到林云身前,刚一开口,就被林云打断了:“廷之(叶梦飞的字),不要着急。不过是些宵小之辈妄图螳臂挡车罢了。我刚才得到了情报。是岑春宣搞的鬼。” 

“什么?是他?”叶梦飞疑惑地问道:“大帅怎么这么快就知道 了?” 

“还快么?本来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就该知道的。”林云叹了口气说道:“我在老岑那里安了几个眼线,本来在张家口,我就有些不放心他。没想到我一离京,他就四下活动,还试图找武功营的李光秀帮 忙,李光秀虽然没参与他的阴谋,可也没告诉任何人——说起来。当年在武昌我和他也是认识的。” 

“直到刚才,我才知道是岑春宣打着‘清君侧、讨逆贼’的名义发动了兵变,好在他事起仓促,并没有联合到多少有实力的盟友。”林云对叶梦飞说道:“你即刻带人去加强对紫禁城的防守,这里有我就够 了。对了,让张峰给你再调一个营去。” 

让林云没有想到地是,义和军的几个营也参加了兵变。他们中有的是受了岑春宣的鼓惑,有的是因为林云保护了各国外交使馆而心怀不 满,在他们看来,所有外国人都是该杀的。是有罪的。这一点被岑春宣有效的利用了。 

第七师原本有一万多人,进入北京后经过扩编,已达一万八千余,分为四个步兵旅,一个师部直属炮兵团,一个独立骑兵营。另加辎重、通信、运输营等后勤部队。驻地比较集中,光是在总督衙门附近,就驻有一个步兵团。 

岑春宣原来的计划是等林云离开北京之后,组织更多的人马一举拿下北京,然而林云刚走了没几天,便突然率领警卫连回到北京,让他顿时觉得骑虎难下,不起事吧。他不甘心,起事吧,林云已经回到了北 京。最后促使他下定决定要兵变地,还是因为林云下令让各地军队返回原籍。眼看各路人马陆续开拔。他也只有硬着头皮暴起发难了。 

事情果然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本来约定的几个其他地方的营临阵变卦,不但没有响应,反倒把他派去联络的人关了起来。几个义和团的头领倒是热心,结果带着人一阵乱冲,几下便被训练有素的第七师官兵消灭了。他眼见败局已定,只好仓皇打开了西门,向城外落荒而逃。 

主谋败走,剩下地残兵败将也就失去了斗志。到了天快亮的时候,已经听不到什么枪声了。 

林云一面下令收拾残局,一面立即发电通缉岑春宣,在这样的时 候,来不得一点心慈手软。对于眼下的形势,他必须用铁血手段来控制局面。他不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但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准则和立场。对于满人,他并无偏见,但是对于满清王朝,他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北京城里的秩序恢复的很快,除了有些地方凝固着一滩滩黑色地血迹之外,几乎看不出今天和昨天有什么不同。商人们照旧开门营业,行人也永远是那么行色匆匆,该热闹的地方还是那么热闹——可以说,习惯于生活在帝王脚下的人们有着良好的纪律性和适应能力。 

只有在某些茶馆 

楼里,三三两两地人们聚拢在一起,低声而又略带着 述着昨天晚上的见闻——这见闻多半是听来之后根据自己的喜好所加工而成的。但这并不妨碍讲的人唾沫横飞,听的人津津有味。 

—                

“嗨,要我说,都是他妈的吃饱了撑的。”某位仁兄抖着手端起茶杯抿上一口,眯着睡眼稀松的双眼说道:“谁不知道林大帅现在的威 风,跟林大帅斗,真是吃了豹子胆。” 

“您别说,这位岑老爷还真敢干。”另一位有些不以为然。他左右看看,刻意压低了嗓门,眨着小眼睛说道:“各位爷诶,如今的世道可是有点儿不对味。” 

“怎么个不对味儿了,您不还是在这儿喝着茶呢?”这一位一听就是个爱抬杠的。 

“您想啊,现如今,皇上和老佛爷,可不都是被……”先前说话的那位伸出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面上画出个方正的“口”字,抬眼看看各人的表情,又在里面写了个“人”字。 

“不至于吧?”怀疑的声音透着股焦虑。 

“没听说么?自从老佛爷回京之后,就没露过面,宫里的小太监 说,整个紫禁城,都让林大帅的人把的铁桶一样。” 

“那皇上呢?” 

“也就是每天在宫里见几个老大臣——话又说回来了,现如今,谁能比林大帅还有实权呢?要我说,这天啊,怕是要变了。” 

“嘘……噤声,这话可不能乱说,这可是要灭九族的啊。” 

和这些议论比起来,京城里的报纸上的调子可是出奇的一致。这恐怕要归功于杨度,他对这样的舆论工具有着特殊的偏好,而且,他也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除了对林云的歌功颂德以外,剩下就是对“乱臣贼子”岑春宣的大加讨伐了。林云对他的做法并不很满意,却又感到很无奈,只好了采取默认的态度。 

有了这次兵变,改编或者解散遣返残余的义和团及各地来京的军 队,就更加顺理成章了,不走?是不是也想搞兵变啊?于是乎,那些原本还想觐见皇上捞取个一官半职的家伙们赶紧的夹着尾巴开溜。 

时间匆匆的过去了一个多月。残冬的积雪融化成黑色的肮脏的泥 浆,春天正缓慢而又坚决的走向这座古老的城市。从东北来的战况汇报让林云的心情提前进入了春季,继蒋百里跨越式的进攻并收复了沙俄囤积军事物资的几个车站之后,郭松龄也连续取得了锦州大捷和奉天包围战的胜利。他们的队伍一天比一天扩大,用郭松龄的话来说,简直是 “多的我连枪都不够发。” 

对此,林云调集了一批新式的快枪运往东北。这批快枪及弹药原本是德国运来的第二批“远东战争军事物资”,虽然远东战争结束了,可是两国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所以远道而来的这批物资也就别再消耗燃料运回去了。 

日军在遭遇了又一次失败之后终于清醒了几分,他们忙于镇压朝鲜半岛不断燃烧的起义的烽烟,实在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来进行新的作战行动,而沙俄的败退在很大程度上也让他们老实了几分。 

林云在北京见到了袁世凯——对于这个“大哥”,林云多少还是有些警惕的。之所以请他进京来,是想探探他的底。 

因为保境有功,袁世凯被授予太子太保衔,这是个荣誉性的虚衔,并无实质上的权利。对此,袁世凯却并无怨言——至少在林云面前,他显得颇为知足,甚至还很谦虚的表示,这样的封赏让他受宠若惊。 

如果说林云之前对他还有些志同道合的好感,现在却被另一种情绪所替代了。那就是对袁世凯的警惕和提防,其实以袁世凯在当时的表 现,一个小小的太子太保是算不了什么的。但是他越是谦虚,林云便越从中感到了他的野心——这是韬光养晦式的谦虚,也是潜藏利爪式的谦虚。

但是林云终究没有将袁世凯扣留在北京,反倒极力安慰了一番,大大方方的将袁世凯总回了山东——他仍然是山东的巡抚。 

转眼过了春节,林云又收到了郭松龄送来的战报,他已经会合蒋百里将沙俄主力围困在了双城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股四万多人的俄军恐怕难逃厄运了。 

林云刚给郭松龄和蒋百里发去了密电,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就传入了京城。 

孙文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又举行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暴动,不同的 是,这一次他成功的占领了广东城。一时间各地的起义不断爆发,革命的呼号在神州大地上此起彼伏,风云渐起。

第八十六章 光绪逊位

广州城内,到处洋溢着革命的热情,二月二十八日, 命军的名义发布了《中华革命军起义檄文》。文中称:“夫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而非夷虏之中国也。……故鞑虏一日不歼灭,即主权一日不收回,汉族一日不存活。今政府已立,大汉即兴,鞑虏罪恶贯盈,天所不佑。凡我汉族,宜各尽天职,各勉尔力,以速底鞑虏之命,而赞中华民国之成功……”这是“中华民国”首次出现于正式的公告之中而为世人所知。 

响应广州起义的,还有黄兴、刘 一、马福益等人组成的革命军,他们以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的萍乡为起义地方,集合了三万义士。当时中国中部饥荒,江西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四川东南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