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悍卒 >

第42章

大唐悍卒-第42章

小说: 大唐悍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被围的将士面对成片的弓弩,虽然有举枪的勇气,可是一时间也不敢进攻,悍勇是一回事,但是一旦进攻,周围的弓弩手手中的弓箭弩矢会在转眼间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且,对手是秦王的精锐之师,数量又是他们的几倍。

老兵们一看周围围着的黑压压的人群,已经估算出对手的数量。

对手人多势众,又是突然袭击,想来早有准备,只等他们落网。

少数对多数,守备军对精锐部队,没有防备对早有准备,疲师对蓄势之师。这样实在是没有胜算。

在很多被围的军士心中,他们要是反抗就等于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自取灭亡。

一时间,铁枪对阵,但是谁也没有再冲出一米。由于被包围的士兵被千百张弓弩直指着,而且还被几倍的敌军包围,军阵里虽然没有像手雷一般炸开,但是军阵的骚乱是免不了的。

只见此时前排的战士想往后面推,后面的又将前面的往前挤,刚刚还不错的队伍,一时间参差不齐,渐渐散乱起来。

但是围攻的虽然是群众,却恰恰因为知道自己包围的也是和自己一般的‘友军’,所以一点都不怕,为了那五个铜板,也为了演好这场戏。他们紧握着刀枪,敌进我退,一时间,稳稳站住了上风。

“下面的军士,你们听着,我们是秦王帐下的军队,现在你们已经被团团包围了。你们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就是投降。只要放下武器,我大唐军队绝对保证俘虏安全,不会滥杀俘虏。第二条就是负偶顽抗,在你们的面前是一万的大唐精锐,他们曾经和薛举的人在马上厮杀,和蛮横的突厥人在草原鏖战,在你们的西面,他们攻城掠地,无所不克,他们从来没有败过。”

“我们秦王念及天下苍生,黎明疾苦,不想滥杀无辜,是战是降,你们选择。”刘山的话语阵阵响起,如同闷雷一般传遍全场,周围响起沉闷的回音,覆盖全场。

下面的兵卒听到自己被上万的精锐大唐军士包围,而且包围自己的人还是秦王的手下。这些人自从郑王和秦王打仗以来,早就听闻秦王手下悍勇无匹,猛将纵横沙场,取人头如割麦一般。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打杀出来的人。

他们只是洛阳周边的守军,很少上过战场,平时打仗也就打打盗匪,剿灭一些小股的叛乱。都是人多打人少,而且对手往往缺衣少食,装备破烂。

哪里曾和真正的百战之师打过,更别说和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对阵过。

下面已经响起丢掉武器的声音,有一声就有第二声,不断的铁器撞击地面的声音传来,像是下了一场冰雹一般,乒乒乓乓作响。

忽然,在敌阵之中,带队的将领一声大喊,勒住战马,战马嘶昂人立而起,嘶昂的战马马上将众多被人的人视线吸引过去。

“别信”他还没有说完,只说了两个字,忽然发现自己再也说不出话,在他的身上,三根弩矢分别贯穿了他的胸口,腹部和咽喉,他从马上跌落下来。

此时,周围围攻的群众演员们看到竟然有人死了,而且是被弩矢射死的。马上不安的情绪在群众的队伍里满溢开来。

人多势众,看似强大的队伍不约而同的向后退了半步。

表演中死人,怎么回事,不是说是表演吗,怎么会死人。

无数的疑问回荡在下面的群众脑海里,甚至有人的刀枪都掉到地上。

“哪个傻瓜放的弩箭,他肯定拿不到那五个铜板了。真是傻瓜。”人群里忽然响起窃窃私语,一时间,这句话在人群里传递,马上传遍下面的队伍里面。放下刀枪的又赶紧将自己的刀枪捡起来,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那个笨蛋演砸了,不要钱,自己还要呢!

第七十四节布局(七)

历史有自己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发生在时间空间里的事情,必然对其它的事情有所影响。就像某人说的,南太平洋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自己艳丽华美的翅膀,也许,在北半球就引起了一场风暴,而这场风暴让一条很不幸的油轮从此葬身在北太平洋的茫茫水域之间,更不幸的是这条油轮载着几国的元首和重臣。

而在新安发生的事情,也影响了整个中原的战争。

也许,刘山开始都没有察觉,自己一时间的突发奇想,却让历史的进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群众演员们重新拿起刀枪,逼近这支围剿的军队。看到自己的将军已经被射死,又受到周围‘唐军士兵’磅礴的军威影响,围攻孟家沟的郑王军队终于纷纷放下了武器,大多数的人在刘山的命令下抱着头蹲在了地上,而武器就被弃置在他的旁边。

还有一些人没有扔下武器,就在此时,紧闭的西城门忽然打开了。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此时三面受围,只有西城门的城门打开,离城门近的兵卒马上夺门而出。他们很奇怪,为何城楼上的弓箭手竟然没有射他们,而他们也没有时间去想,只管跑路。

几十名不愿意投降的军卒竟然在上万的军队面前跑掉了,而刘山的人此时已经进入敌阵,将扔在地上到处都是的兵器捡起。

按照整个表演的最后结局,几百长枪兵压着俘虏,将俘虏驱赶到指定的地点。

刘山终于放下心来。

刚才的城门是他让人打开的,他必须给不愿意投降的敌人留下一条出路,不然对方要是誓死抵抗,他这场戏就演砸了。

看着西边已经落下的太阳,刘山走下了城门,今天的这场戏比想象中要成功的多,刘山没有想到,上千的敌军,此时就这么兵不血刃的全部投降了。

而在接下里的几天时间里,洛阳周边的情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些转变都是因为新安的这次事件。

逃出的兵卒直接将唐军进攻新安的消息传到了洛阳,开始的时候,洛阳的人还不相信,但是几十个兵卒全部都这么说,甚至郑王在暗地里逼问拷打了几个兵卒,得到的消息全部都是一样。

就在新安和旁边几个县的驻军围剿发生在孟家沟的反叛时,在新安,唐军的大军在中午左右拿下了新安县,并且到来的唐军兵多将众。听侥幸逃回来的兵卒说,当时敌方众多,放眼望去,全部是黑衣黑甲的唐军,秦王的大旗猎猎飘扬,周围的弓弩手占据了所有的城墙和房舍,到处都是敌人,到处都是飘扬的秦王大旗。黑压压一片,根本望不到头。

敌人的数量最少都有上万,回来的军卒很肯定。

新安就在洛阳的西面,离洛阳很近,可以说新安就是洛阳的西大门,在新安出现上万的唐军,洛阳方面一下子惊恐不安起来。

紧急从周围调来的两万大军和洛阳抽调出来的三万大军,总共五万的兵力连夜开往新安,势必要拿下被唐军占领的新安城。

而郑王的信使也连夜奔赴前线,到底是谁放进来上万的唐军,这么一大支敌军忽然出现在洛阳周围,前线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郑王不安,洛阳不安,整个洛阳周边都不安起来。

洛阳晚上巡逻的人手都已经加倍,洛阳城也颁布了宵禁令,晚上,除了得到郑王特许,谁也不许出来,军队在大街不分白天黑夜的巡逻,到处都可以看到披甲的战士。

可是,接下来的消息更加的匪夷所思,当五万的征剿大军开往新安的时候,却没有受到任何的抵抗,唐军连一个影子都没有发现。而新安城里,确实有被攻打过的痕迹,连县府衙都被烧毁了,负责征剿的大将军在街上逮住了几个人,当面问他们唐军到底去哪里了。

此时新安城里的人说法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有些说没有见到唐军,不知道。有些说似乎是听到当日有大军进来的声音,但是这些军队都已经走了。杀了城里十恶的新安人自然不敢说当日的事情,要是洛阳那里追究下来,杀了县官的可是他们,那可是死罪。

于是,征剿唐军的大将军在匆匆问了几个当地人以后,自认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马上让传令兵回复郑王。若是他再认真一些,细心一些,也许会得到真相,但显然那不可能了。

唐军于当日中午攻下新安,在下午将从孟家沟回到新安的上千军卒打败以后,已经匆忙离开了新安。这就是信使带回去的大致消息。

郑王大怒,拍碎了自己面前的桌子,连带桌子旁边的两把椅子。上万的唐军忽然跑到洛阳旁边的新安,这不等于唐军跑到自己老窝旁边转了一圈,将自己上千的军队打败,然后一声不响的又走了。当天晚上,洛阳城里的信使不断的催促战马,战马亡命的向着洛阳周围奔去。

郑王命令那五万大军赶紧追上逃窜的唐军,而郑王又从洛阳北面,南面,东面的临近城镇调集了三万军队,而新安周围的州县府城也都派去信使。

可是回来的消息只有一个,没有哪个州县见到了这支攻打新安的唐军。

于是,在证据确凿下,郑王相信,这上万的唐军一定是在新安周围隐藏起来了。洛阳旁边就有上万的唐军,这不等于敌人在自己身边放了一把刀。

于是,加上后来征调来的三万大军,总共八万的大军在新安周围寻找那支唐军的军队,寻找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这支军队神秘异常,竟然奇迹般的没有被发现任何的踪影。

八万的大军今天跑这里,明天跑那里,在七月的太阳底下,人跑的像狗一般的伸出舌头。大汗淋漓的军士甚至将盔甲都脱了下来,面对丢盔卸甲的兵卒,军队里的各种大小将官都没有任何的办法,因为他们已经熬不住带头将盔甲脱了下来。

找遍了每一处树林,翻开了每一块石头,甚至河里都有善水的人下去找了一遍。

这支庞大的军队几乎到了要挖地三尺,造访每一个老鼠洞的地步。可是,那上万的唐军就是找不到。

第七十五节拿下新安

郑王之所以相信此次新安的军事行动为唐军所为,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从东线运到洛阳的几箱金银还有大批的武器,此时刚好运进新安,这批东西都是郑王这几年在那里强取豪夺来的,武器则是用于洛阳防守的。

此时,这些重要的东西丢失,显然是是军中有奸细,告诉了唐军,所以,唐军远奔百里,偷袭新安城。

郑王在砸烂了自己能砸的所有东西时,痛心不已,这些东西可都《文》是他几年的心血,运送的时候为了《人》不引起别人的注意,用的都是民《书》间的人押运,进了新安城《屋》才换的军队,为此,他甚至没有派重军看守,没有想到,这些东西就在新安,就在洛阳脚下丢失了。

寻找的大军几日没有任何的斩获,而派往各处的寻找探子也回报没有任何唐军的踪迹。

到这个时候,郑王本想放弃这次追剿,可是就是这个时候,在新安败降的兵卒三三两两的来到了洛阳,他们的口中,新安确实出现了唐军,他们力敌不过,最后拼尽全力,死了很多弟兄才从新安突围出来的。

之间的凶险被兵卒们用尽世间的言语形容出来,唐军的军容浩大又被无限的夸张加大。

在军卒的口中,这是一场早有蓄谋,早有准备,针对新安的军事行动。

准备放弃的寻找继续进行。

而就在此时,在郑王各处安插的奸细向秦王报告,洛阳南面,西面,北面三面的防守此时严重不足,就在前几天郑王从这些地方调集了大量的军队,前往新安,听说要剿灭在那里存在的一支庞大的唐军。

秦王和诸位将军都郁闷不已,什么时候有一大支的唐军前进到了新安,对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