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836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836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遵旨!”李若涟得了皇帝的准信,立刻答应道。

今日遇到这么一桩美事,杨改革觉得光线都明亮不少,借出去的不过是纸币,实际银行没有从自己兜里掏一分钱出去,实际拐个弯,钱又回到银行里了,没有什么比经营一家银行,特别是一家有发币权的银行更有意思的事了,这金融杠杆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开个银行,发个纸币,一个银币变成两个,两个银币变三个,实在是没比这个更有意思的事了。

“对了,李卿家,如今这辽东即将大开发,你银行方面也要及时跟进,参与辽东的开发,借贷方面,要给予支持,除了扶植那些有头有脸的大商家,大家族,也要跟进扶植一批有潜力,有希望的小人物,平明之家,知道为什么吗?”杨改革想了想,又说道。

“回禀陛下,臣明白,臣以为,小人物更加容易掌控,日后做大了,心更向着陛下,和那些大家大族还是有区别的……”李若涟答道。

“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银行还是要培养一些自己人才行,我朝历来就有大小相制的规矩,这事自然也不例外,不要跛脚了,另外,也是要给天下的老百姓做个榜样,辽东的事,也是全天下人的事,要让普通人也看到希望,知道吗?”杨改革说道。

“回陛下,臣明白。”李若涟回答道。

……

又和李若涟聊了一会银行方面的事,杨改革才放李若涟走,今日这个消息,确实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了,这大明朝的内部,总算是给自己整合起来了,这力气也终于是一致的朝外使了。

“陛下,英国公求见。”王承恩禀报道。

“英国公?来的挺快的嘛!……见。”杨改革笑着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

英国公进了暖阁,立刻行礼。

“免礼,国公坐吧。”杨改革笑着示意道。

“谢陛下……”有些老态龙钟的英国公这才坐下。

“国公来找朕可是有什么事?”杨改革问道。

“启禀陛下,臣是来求陛下的。”英国公准备直接说这个事了,这事,他不是第一次跟皇帝提了,皇帝没有让步的余地,他也只能按照皇帝的圈圈满,其他的多说无益。

“哦,国公有何事只管说,朕能解决的,一定给解决了。”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个张唯贤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既然来了,就必定和钱有关,杨改革猜他八成是为了借钱的事,如今南方人借钱了,就等他来借钱了。南北方都借钱了,这利益一致,大明朝的实力就会发挥出来,北方的万里之战,想不赢都难。

“陛下,臣……,臣是来找陛下借钱的……”英国公张唯贤说道。

“呵呵呵,借钱?国公可是缺钱做生意了?”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如今大家都准备到辽东买地去,臣等手里的银子实在是有些短了,想求陛下开恩,借一点钱……”张唯贤说道,声音越说越小。

“这个好说,朕以前就说过,这做生意,该出手时就要出手,不要犹豫,这辽东的事,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要错过了,国公要借钱,没问题,只要有足够的抵押,要借多少都没问题……”杨改革笑着说道,借钱这件事,历经了三番五次,数个月时间的策划,终于是搞定了这帮勋贵们,这南北利益终于才协调一致。

“陛下,臣等想借一二百万两银子……”英国公小声说道。

一二百万银子?两百万银币?杨改革稍稍楞了一下,没料到,这群勋贵们保守派这次的魄力还是蛮大的,一下子就借这么多钱,看来,确实是下了些狠心的。

“行,没问题,此事国公派人找李若涟即可,朕会知会他放银子的,不过,抵押可万万少不得,利息也不可少,银行可就靠着这个吃饭的……”杨改革笑着说道。

“陛下,这个臣省得,抵押的东西早已准备好了,只是,只是……,这……”英国公有些不好意思了。

“国公有话只管说。”杨改革说道,这件事终于成了,也不枉自己布了这么久的局。

“陛下……,那个利息,能不能少点……”英国公小声的求道。

“呵呵呵……”杨改革听了,一阵呵呵的笑,这群勋贵们,确实是胆小、保守、斤斤计较,幸亏自己没把希望一直寄托在他们身上,倒是在那些“南方人”那里下了不少功夫,不然,靠他们这么斤斤计较的办事,准得出问题。

“行,此事朕就应下了,不过,利息也少不了多少,不然,别人又该有意见了,这次,国公要抓紧机会,日后银行方面可能会逐渐的规范,同等条件下,怕是会有固定的利息的,利息利率会公布出来,不会轻易更改的……”杨改革倒是没有犹豫,为了让大明朝的利益达成一致,为了让大明朝学会言利,杨改革没少操心,没少下功夫,如今是大明南北利益第一次达成一致,杨改革觉得做些退让也可以,先让大家尝尝吃肉的滋味再说,银行方面日后可以逐渐的加强管理就是。

“谢陛下!”英国公脸上立刻笑开了花谢恩。心里不住的赞美皇帝,他这张老脸,还是很值钱的,皇帝还是很给他这张老脸面子。当然,也听得有些着急,皇帝的话里说到了别人,那显然就是指得那些“南方人”。

第679章 雪

“呼!……真冷啊!”杨改革道。

外面是一片白雪,昨日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在京城上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冬装。

天气依旧阴沉,似乎还没下够,北风随时会从领子,袖子处灌进身体里,冷得杨改革直喊冷。

“陛下……”王承恩默默的再递上来一件大氅。

“不用了,朕这不是真的冷,只是还没习惯而已,等冷两天就好了,你瞧瞧朕这身上,都裹成什么了,不用了……”杨改革推开大氅,说道,要说真冷,那倒是未必,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感觉,看着下了这么多的雪,自然而然的觉得冬天到了,冬天到了,自然觉得会冷,所以,这身上就觉得有些冷,实际,杨改革穿得相当的,不过是在外面走了一圈,身上就很热了。

“……是,陛下。”王承恩答应道,看着快穿成粽子的皇帝,王承恩也觉得,或许不该再给皇帝加衣裳了。

杨改革围着乾清宫溜达了一圈,就回来了。

一进暖阁,立刻感到扑面而来的暖和,再次脱掉一件外套,这才觉得稍微好一点。

走动了一会,身上的血液已经活动开了,手指也不发冷了,全身暖洋洋的,杨改革拾起案及上的奏本,开始批改奏本。

“大伴,召顺天府尹刘宗周来见朕。”杨改革翻看了一下奏本,批改了一些,偶有所思,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一直在一旁伺候着,听见皇帝吩咐,立刻答应。

杨改革吩咐过了,继续批改奏本,到了年底了,都是各地汇报自己这一年情况的奏本,倒是不需要费太多心思去想对策,更多的只是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

不多时,刘宗周已经到了。

“陛下,顺天府应刘宗周到了。”王承恩禀报道。

“哦,让他进来吧。”杨改革放下手里的奏本,说道,这些日子的奏本,都不是很复杂,也不是很多,很快就看完了。

“臣顺天府应刘宗周叩见陛下……”刘宗周进来就行礼。

“免礼。”杨改革说道。

“谢陛下!”刘宗周谢恩。

礼节过后,杨改革道了一句:“今日召卿家来,就是想和卿家聊聊,……刘卿家可知道,昨夜下雪了。”然后就没了。

刘宗周有些莫名其妙,呆了呆,道:“是,陛下!回禀陛下,昨夜下雪了。”

“都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又是一个年关,又是下雪的时节,这京城的老百姓有没有冻着,有没有饿着,卿家应该多做些了解啊!”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托陛下的福,如今京城的百姓都吃得饱,穿得暖,应该不会有冻毙的人。”刘宗周想了想回答道。

“此事,卿家多留心,有什么情况,可向朕回报。”杨改革说道。

“臣遵旨!”刘宗周答应道,也奇怪,皇帝叫他来就是为了跟他说这个事?

“对了,读书教育的事,卿家忙得如何了?”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一切都还好,只是……”刘宗周道。

“哦,只是什么?”杨改革道。

“回陛下,只是即便每年有这二百万银子支撑着,要实现天下人人人有书读,只怕也不易啊!”刘宗周道。

“这是自然,二百万确实支撑不起天下所有人都读书,我大明在册六千万人,如果每年有一成人要读书,那也至少有六百万人,二百万银子如何支撑得起六百万人读书?何况我大明实际人口,至少过亿,一成人口也至少有一千万,这二百万银子更是支撑不起的……”杨改革说道。

“陛下说得是。”刘宗周道。

“卿家可是想问,天下所有人都读书,是不可能实现的,朕口口声声说让天下人都读书,是骗人的?”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不敢。”刘宗周道。

“所以说,教育之事,任重而道远,卿家还需多努力才对,不可有丝毫的懈怠……”杨改革说道。

“陛下教训得是。”刘宗周道。

“……朕观卿家的奏本,似乎是对人人读书持怀疑态度,对要不要人人都读书这件事有些怀疑和迷茫了,朕说得可对?”杨改革说道,杨改革看了刘宗周的奏本,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了,好似态度有些反复。

“陛下,臣确实有些迷茫……”刘周宗道。

“卿家不用怀疑,现在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钱办学,就不代表日后拿不出那么多钱办学,以前朕,朝廷也不是拿不出二百万来办学吗?现在不是也拿出二百万来办学了吗?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吗?假以时日,朝廷未必就拿不出一千万两银子来办学,卿家就不要模迷茫了,……”杨改革开解道。关于读书之争,如今依旧未有平息下来,各方个人依旧在不断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依旧在坚持自己的观点。杨改革也放纵这些争论,一直没有对这件事做一个评判,想得就是依旧依靠这件事来撕裂儒家,没想到,这个刘宗周自己倒是变得迷茫起来了,给自己上的奏本当中,似乎充满着迷茫,杨改革赶忙把刘宗周叫来,开导开导,这个人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不可以轻易的放弃。

“陛下说得是……”刘宗周道。

“凡事,卿家都得向前看,不可原地踏步,把目光向后看,那样是不行的,要对未来充满希望才好。”杨改革道。

“陛下言之有理,谢陛下教诲。”刘宗周道。

“卿家可知衍圣公如今在干吗?”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衍圣公也在做儒字新解,好似是在提一个叫‘民生’的说法,认为人生第一需,就是生存的需要,随之可以引申出来诸多内容,确实是符合圣人教导的……”刘宗周道。

“不错,朕刚才吩咐的让卿家多留意路边是否有冻死骨,也就是这个意思,老百姓都有生存的权利,不应该倒毙在路边,不应该冷死,也不应该饿死,是吗?”杨改革说道。现在和刘宗周说这些,实际也是要推孔胤植一把,如今杨改革还一直在投入较大精力,还一直在谋划和布局的事,也就是改造明朝人的精神世界的事了,这件事又不可能像其他事那般一下子见分晓,甚至得数年布局,十数年稍稍出点成果,数十年才敢说有一定的效果,杨改革也为这事急,也恨不得一天就把这事做好,可惜,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