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87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87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承恩是一脸“震惊”加“不可思议”的眼神和强调连忙把孔胤植扶起来。

“……衍圣公这是何故?有话不妨慢慢道来……”杨改革见王承恩扶起了孔胤植,又才问道。暗道这家伙果然是自己预料中的有尿性,软骨头,确实没错。实际也不能说孔胤植的骨头有多软,只是杨改革的做法实在是太生猛了,放言说要朔造一个圣人出来,那种制造天地为之变色的能力,给了孔胤植太大的压力了,天下间有几人抗得住这样的威压?何况和威压俱来的就是无限的诱惑,又有几人抗得住?自然而然的就会按照杨改革的路子走。

“回禀陛下,臣自从上次聆听了陛下的教诲,觉得陛下话中有道理,在家日日夜夜的苦思,可臣实在是愚钝,参悟不透,恳请陛下指点。”孔胤植哭也哭过了,戏也演过了,倒是把正事说了出来。他本来是想自己做点文章来作为投靠皇帝的“进身”,可惜,撕毁了无数的纸,浪费了无数笔墨之后,他依然不知道该从那里下手,皇帝的心思,他能琢磨到一些,不外乎就是利用他孔家罢了,可具体要怎么做,皇帝实际的意图是什么,他是茫茫然,看不见前面,也看不见后面,要写这方面的文章,自然是无从下手,生怕马屁没拍到,拍到马蹄上,头疼欲裂,痛不欲生数日之后,还是直接来找皇帝了,把姿态做低一些,实在是不敢玩高调了,这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每一天都是煎熬,实在不好受。

杨改革一听这话就明白了,这家伙也想做“圣人”呢。杨改革听了,倒是笑了起来,这家伙要全面倒向自己了,说话还这样委婉。先不管他尿不尿性,骨头软硬,光是说他以圣人的后代倒向自己,全面配合自己改革儒家,改革这个社会,这家伙的价值就相当的大,以“圣人”换这个,确实不过份。

“卿家的心意,朕明白,那天朕的许诺,自然是算数的。朕的信誉如何,卿家自然也该知道。”杨改革也是爽快人,没有过多的和孔胤植打机锋,也没有嘲笑孔胤植的意思,直接就拿事说事,很是干脆。

“回禀陛下,陛下的信誉,臣万分信服,可臣实在是愚钝,不及陛下万分,还请陛下指点迷津,臣该如何做呢?”孔胤植也放开了手脚,直接问皇帝自己该怎么办,本来他想玩矜持,玩高调的,可惜,在家闷了许多日子,实在煎熬不下去,不得不放下身段,放下矜持,直接和皇帝做交易。

孔胤植的直白,让杨改革小小的意外了一把,见孔胤植如此干脆直白,也不打算啰唆,想了想,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需要一步一步的来,朕是不会让卿家失望的,就如同朕不会让张真人失望一样,许诺的事,自然会办到,不过,也是要耐得住寂寞,也是要有所付出的,如今张真人证道,可是要该道家的诸多规矩的……”杨改革直接就开始说事,简介的表明了自己要做些什么。

“回禀陛下,臣明白,张真人为天下人证道的事,臣万分倾佩。”孔胤植既然已经下定决定投靠皇帝,也就做足了这方面的准备,纵观这位皇帝陛下的事迹,孔胤植对这位皇帝很是有了解,即便是他孔家依旧独善其身,不参与进来,皇帝依旧能做皇帝要做的事,有他孔家不多,无他孔家不少,皇帝不会把他孔家怎么样,可也不会顾忌孔家什么,他孔家更不肯能阻止皇帝做什么,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参与进来,参与皇帝要做的事,起码知道皇帝要做什么,起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起码知道孔家要扮演什么角色。既然皇帝让孔家参与进来,想必也不会把孔家怎么样……

“呵呵呵,既然卿家能理解朕的意思,那朕也就不多说了……”杨改革笑道,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思油然而生。

“请陛下解惑,指点迷津……”孔胤植相当配合的说道,一副我明白,我认命,我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思,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稍稍的静了一下。

“卿家可听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杨改革想了想,问道。

“回禀陛下,此是《论语》《泰伯》里的话。”孔胤植立刻答道,对于孔家根本性的著作和著名的言论,孔胤植自然相当的清楚,没有丝毫的犹豫。

“不错,朕想问一下卿家,怎么理解这句话。”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此话的意思是:可以驱使百姓做事,但不可让百姓知道为什么……”孔胤植稍稍的想了想,就回答道,回答过了,还悄悄的看了看皇帝,不自到自己回答的答案皇帝是不是满意。

杨改革微笑着点了点头。

“那卿家再说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按陛下的断句,此话该理解成:百姓能做的事,让老百姓去做;老百姓不能做的事,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不能做。”孔胤植也只稍稍想了想,就说出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和上一句,几乎完全相反,可字还是那些字,只不过断句不同,孔胤植自己也不敢相信的看这皇帝。

“嗯,不错,是这个意思,那朕再问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该何解?”杨改革又问道。

听了皇帝对这句话的断句,孔胤植的额头开始冒汗起来,原本在孔胤植眼里,皇帝对儒家的东西知道的不甚详细,知道的也就是个皮毛,不可能对儒家的经典有多深的理解,却没料到,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这一个小小的断句,就很是能说明问题。

孔胤植想了半响。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话应当理解成:百姓知道该怎么做,就让他去做,如果不知道,则教导他,让他明白怎么做……”孔胤植解完了这句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个解释,和先前的解释,歧义更大,和先前的意思几乎完全相反。皇帝可不是他想象中的只是一个精通权谋的皇帝,孔胤植觉得这句话似乎点中了什么要害,但具体点中了什么,他有说不出,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充斥在孔胤植全身。

“呵呵呵,不错,是这个意思。”杨改革笑着说道。

“……卿家可知道朕为什么要提这一句么?”杨改革继续问道,这一句,是杨改革专门挑出来,作为改革儒家的切入点的。既然是改革儒家,不是革儒家的命,那自然不能全盘否定儒家的经典,更不能全盘否定儒家的话。杨改革还没有把孔子踩在脚底的勇气,还没有那种“王霸”之气,也只能在儒家的经典里,在孔子的话里挑一些摸棱两可的出来,做一个不同的解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孔子,儒家的这张皮是万万丢不得的,但可以在儒家这张皮之下做文章,偷偷的把内容全部换掉。

“臣不知……”孔胤植答道。孔胤植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知道,而是不想知道。

“卿家对朕如今推行的全民读书的事如何看?”杨改革又问道,杨改革对这一天的到来,没少做准备,说话自然是有条有理。

“回禀陛下,此乃是大好事,乃是千古以来从没有过的好事,如此事能成,陛下之功业,将超千古……”孔胤植说道,对于全民读书这个事,孔胤植其实更加的感觉到害怕,人人有书读,无论怎么理解,都是符合圣人理念的大好事,可实际,却和如今这个世界有着相当大的悖论,所有人都读书了,那岂不是都是读书人了?那给读书人的优待岂不是没有了?没有了给读书人的各种优待,那儒家又何以一家独大?这个悖论,明白的人很多,争论得也很激烈,孔胤植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脑门又开始疼了,这个问题如今已经是越来越尖锐了,根本无法避开。

“呵呵呵,卿家不觉得,我朝目前做的,属于卿家的第一种解释么?可以驱使老百姓,但不可以让老百姓明白为什么,这老百姓都是文盲,都没读过书,自然是愚昧的,自然是受驱使的……”杨改革笑着说道。

“……卿家不觉得,朕推行全民读书,很像第三种解释么?天下百姓多愚昧,多没读过书,既然不懂道理,不明白圣人的话,那自然是要教育他们读书,教育他们懂圣人的话,卿家说是不是?”杨改革笑着说道。

“这……”孔胤植额头继续冒汗,皇帝的这个解释,确实很强,也很符合圣人的话,当然,前提是这断句得像皇帝的那般断。再结合皇帝推行的这全民读书,孔胤植更是觉得恐惧,这个悖论本就讨论得够激烈了,皇帝再如此断句,那这个悖论就会争论得更加激烈了。而这个悖论对儒家的伤害,可是相当的大。

孔胤植额头冒汗,带着恐惧抬头看了看皇帝,却看见皇帝一脸的微笑,很是和煦。

“……陛下,理是这个理,可……”毕自严努力的提了提胆子,努力的挤出这么一句话。

“没有什么可是,圣人的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不过是后人歪曲罢了,如今,倒是有必要正本清源,卿家说是不是?”杨改革笑着对孔胤植说道,意思很明白,让孔胤植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重新解释这句话。既然投靠了自己,要做“圣人”,不出点力,那是不可能的。

杨改革也知道,这儒家就是一个维护皇权,维护皇帝的统治工具,经过一两千年的发展,已经到达了顶峰,和皇权、皇帝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融入和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改革儒家,也就是在皇权、皇帝身上改革,在儒家身上撕开一个口子,也就是在皇帝和皇权身上撕开一个口子,撕裂了儒家,也就是撕裂了皇帝和皇权本身。资本不需要皇帝,共产更本需要皇帝。

杨改革知道这样做对自己有伤害,可也不得不这样做,这是一个大时代,是一个剧变的大时代,不能一厢情愿的把凡是涉及到自己本身的变革置之不理,不准涉及到自身的变革发生,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那样,又谈什么变革?又谈什么改变这个世界?害怕改变自己本身的人是没有资格改变这个世界的。为此,杨改革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已经为自己交代了“后事”,如今,专心的做这个变革。

第645章 再见曹于汴

几日之后,新出来的邸报,头版头条,就是衍圣公孔胤植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头条,这上面,按照杨改革的意思,对儒家的这句经典给予了新的解释,号召读书人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圣人的话。

孔胤植以衍圣公的身份,以圣人后代的身份发表这种文章,算是在这本已激荡的京城投下一个更大的炸弹。这处的风波未平,彼处的风波又起,此时的京城,实在只能是以变幻莫测来形容。

这个聚集了人气,已经热闹非凡的北京城,更是热闹。众人无不猜测其中的意思。各种猜测,纷纷出场。

杨改革看到这邸报,也是十分高兴,许久的筹划,如今终于变成现实了,对于这个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动作,杨改革有了一种如释重担的感觉,处理别的事,倒是不需要像如此这般的小心翼翼,即便是做错了,也还有退后的余地,可操作意识形态上的事,实在是凶险,一个不小心,就会出大问题,现在看来,却是操作得很到位。

看了邸报,杨改革高兴的拿起笔,给远在南方的徐光启写信,一是分享喜悦,二是交代事情。近一段时日,一直都在处理和关注北方、京城的事,倒是对南方的事有些松懈了,如今又必要多重视一些。

提笔写了一段。王承恩过来禀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