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65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65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阁老,这是……?”众人心惊,可定大明数百年国运这句话他们听过,指的什么意思,自然不难理解,可韩爌却有把这句话单独说出来,他们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了。

“这句话含义之深,实则需要细细品味,诸位如有时日,倒是不妨再多多细细的品味这句话,想定然会有更多的收获……”韩爌说到这里,又卖起关子来。这句话的含义实在是太多了,如全部说出来,又失去了那个味道,也只有自己不断慢慢的体会到的,才是最美的。这里面的含义,韩爌现在倒是体会到了这么一些,第一就是,此事一出,大明朝的气运之长久,将是无法想象的,算是解决了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土地养人的问题,没有灾民跟着造反,这国运自然就长久;第二,皇帝早早的布局,早早的把郑芝龙抓在手里,如今任何关乎海外的事,还能绕得过海上去?抓住了关键的东西,自然是事半功倍,如此细致的谋划,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算是能完全体会这件事的精妙,到了此时,再回味这件事,才是回味无穷的,很是值得细细品味……。

“哦……”

“噢……”

众人又跟着故作高深的模样,装作深深的体会了一下。

韩爌和其他人的故作高深不一样,他是真的从很多细微处观察到了皇帝的不同之处,体会到了皇帝的厉害,品味这些事的时候,自然和众人大不一样。

……

和韩爌,曹于汴府上的情况又不同,孙承宗的府上,和往日一样,很是平静,没有什么喧嚣,接待的人,也不过是毕自严一人。

毕自严一夜没睡,虽然这次是皇帝赢了,可他心里有了更多的问题,整夜的辗转难眠,第二天一早,就来寻孙承宗,要向孙承宗讨教,这些问题,本来应该是皇帝最清楚,可毕自严没有勇气问皇帝,也只好问这个良师益友,老前辈孙承宗了,想孙承宗能给他一个答案。

张显庸的这个事,实在太大了,大到肯定会改变大明朝的很多方方面面,毕自严越想越觉得有问题,越想越觉得必须问个明白,否则,这般整夜整夜的煎熬,实在不是办法。

“阁老,景会是不得不向阁老请教了,还望阁老不吝赐教……”毕自严倒是以晚辈的低姿态向孙承宗请教,这些心理的问题,不给出个答案,实在是睡不着。

“哦,景会有何事不明?”孙承宗倒是淡淡的说道,他参与了皇帝相当多的秘密,对很多是都是知情,知道,参与的。

“阁老,张真人的事,能否彻底的封锁?”毕自严上来就问这个事。当初他是反对封锁的,可回头,他就觉得有问题了。

“哦,为何要封锁?景会先前可不是这么说的啊!”孙承宗道。

“阁老,先前景会考虑不周,夜里想到深处,实在是辗转难眠,只能向阁老请教……”毕自严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

“哦,景会为何会有这般想法?”孙承宗淡淡的说道。

“阁老,我儒家该怎么办?”毕自严带着一些焦急的说道,道家即将大起,给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改变,势必会对儒家造成冲击,身为一个儒家弟子,自然会想到这些问题。

“哦,是这个事啊!景会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孙承宗反问道,依旧是相当的淡然,这些问题,他比别人都先遇到,也先考虑,如今,也有了些答案,倒是可以来开解后辈。

“阁老,这……景会只怕天下会……,会骤变啊!”毕自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昨天他还才考虑到移民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大明的国运,可晚上越想越多,越想越复杂,这答案和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

缴税之争基本的落下帷幕,已经不再是什么需要争执的事了,那么,人们又将目光对准了张显庸这个“老神仙”,要看看,这个老神仙到底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敢称堪破生老病死。

这个水陆大会,也还一直在进行着,不少的高僧大德,有道之士都不断的登坛说法,这京城里的信男善女自然是趋之若鹜。

到了此时,不少人才明白,皇帝举办这个水陆大会,真正的主角是张显庸,他们不过是配角,虽然想起来有些气人,可人家有这么大大的谱,有这么大的能耐,现在谁敢说自己能堪破生死?众人也才明白,为什么张显庸这个水陆大会的主持者一直不露面,一直不登坛说法了。也有些心细的人明白,这是皇帝的手笔,光凭一个张显庸,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完全就是皇帝借他的手做事罢了,也纷纷羡慕张显庸好运气,能得皇帝看重,则更对皇帝的高深莫测感到恐惧,更想的是怎么能跟皇帝搭上线,如果能得皇帝亲睐,给皇帝办点什么事,都会受用无穷。

一时间,张显庸倒是成了京城里炙手可热的人物,一时间,风光无二,纷纷盼着他早日的登坛说法,看看他有什么能耐或者说,有什么东西要公布出来,如今朝廷给的说辞实在是太笼统,也只能等他出来说一些消息了,虽然不见得会说出底细,可也能得到不少有用的东西。

……

第630章 儒家的问题,道家的科普

“天下骤变……?”孙承宗听了毕自严的话,倒是喃喃自语起来,陷入了沉思。

“是啊!阁老,学生只觉得,此物、此事一出,天下必将骤变啊!特别是道家即将大起,对我儒家似乎会有很大的冲击,我儒家乃是天下安定之基石,如遭骤变,只怕会生出大问题啊!”毕自严又说道。

“所以景会觉得要封锁这个消息,封锁这个事?”孙承宗依旧是淡然的问道。

“阁老,这,不是学生一定要这样,只是实在是心里没底,辗转难眠啊!还请阁老开解……”毕自严说道,对于这件事之后会发生的什么,他感觉到了恐惧,实在有太多的变数。

“此物、此事……,不能封,也根本封不住,对我儒家造成冲击,这也是肯定的,今日不来,明日也会来,我儒家也必须要经受住这次冲击,以其日后被动的接受冲击,不如如今国富民强的时候主动接受这种冲击……”孙承宗依旧是淡淡的说道,他的思维,如今倒是比以前开阔多了,刚接触这方面事的时候,也是很迷茫,很无措,如今时间久了,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心得了。

“哦,阁老可否详解。”毕自严仔细的讨教道,他的视界,还属于比较典型传统的文臣,很多问题,还无法理解。

“那个东西,景会也看过了,那个东西,老夫说过了,和千里镜乃是同宗,景会应该知道,千里镜是从哪里来的吧。”孙承宗淡淡的说道。

“阁老可是说那个显微镜?那确实就是一个小一点的千里镜,要说来历,自然是从夷人那里得的,只不过如今我大明也会造,而且比夷人更出色。”毕自严对千里镜的事算是知道得很详细,毕竟,千里镜算是一件“神器”,在辽东战场上大放异彩。

“景会知道就好,此物的根源还在夷人那里,据陛下了解的,显微镜此物,在夷人那边,大概也有了,或许不如我大明的精良,所以,此物,不能封,也更本封不住,源头不在我,又如何谈封呢?所以,必须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不然,加以时日,此物在西方的运用必定远超我大明……”孙承宗淡淡的说道。

“噢,原来如此,学生想明白了……”毕自严似乎想通了一些,但依旧是疑惑得很。

“至于景会担心的我儒家该何去何从,担心天下动荡,其实,也可以和显微镜这个事和起来一起看……”孙承宗继续开导着。

“还请阁老赐教。”毕自严又说道。

“从夷人那边传过来的,除了显微镜,还有那些?”孙承宗又问道。

“……从夷人那边传过来的?……”毕自严努力的想着,想了一会,道:“……除了显微镜,还有千里镜,要说厉害的还有红夷大炮,还有火铳,也都算是从夷人那边过来的,虽然如今我朝做的更好一些,可也不得不说,源头在夷人那里……”毕自严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

“……嗯,景会说得没错,除了这些,其实,夷人在天文,算学,机械,冶金方面也有不弱于我大明的地方,当年夷人在南方和我朝比算天时,也是夷人赢了,景会可曾记得?”孙承宗依旧是淡淡的说道。虽然平时自然不自然的都把天朝上国挂在嘴边,可实际,真正的拿两边的东西一对比,这天朝上国的水分,也是越来越足。

“……那事?记得,学生如果没记错,也算是士林里相当轰动的一件事……”毕自严承认道。

“那就是了,从如今这么多的事表明,夷人那边,有不弱于我大明的文明,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我大明,景会担心的正一真人和显微镜的事会对我大明造成巨大的震荡,会对我儒家造成巨大的冲击,实则,应该说是夷人会对我大明造成巨大的冲击,应该说夷人那边的学识、思想等等会对我儒家造成巨大的冲击,如今淡封堵正一真人,封锁显微镜这方面的消息,无疑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孙承宗依旧是淡淡的说道。

“……阁老……”毕自严震惊的看着孙承宗,实在是有些震惊,虽然他也知道那些夷人,知道夷人的那些玩意,也想过夷人的东西比大明的好用,可也从来没深刻的想到过这个问题,从来没把问题考虑到这个层面去,如今被孙承宗点通,这才觉得事情的可怕,根源不在大明,这个问题,不是在大明这边封锁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这种冲击,总有一天会来。

“景会可能觉得这太遥远了,不切实际?”孙承宗见毕自严一脸震惊,又淡淡的问道。

“……回阁老,学生虽然也有此担忧,可也不得不说,确实有言之过早的嫌疑,不过,那夷人能飘洋过海几万里到我大明,为我大明带来更加厉害的大炮,火枪,器具,也说明是有可取之处的,我大明确实应该提起足够的重视,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虽然此事离我等还远,可我等却不得不提前谋划,尽管这些都是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后的事,可提前谋划总是要的,不能只顾着眼前……”毕自严说道,根源在不受大明控制的泰西之地,也就不可能扼杀这种发现。

“嗯,景会能想到此节,也算是有远见了,不过,还是未对夷人有足够的警惕,看事物的眼光,还是略逊一些……”孙承宗给了评价。

“请阁老赐教……”毕自严认真的说道,是真心请教了,他知道,孙承宗不会说胡话匡他,说的内容,必定十分有分量,必定十分的重要。

“景会知道夷人在南海那边逞强称霸的事么?”孙承宗问道。

“这个,虽然学生不懂军事,可事关移民,也还是知道一些,南海,大琉球那边确实有夷人逞强,据说还霸占着地方,修筑得有城堡……”毕自严说道。

“那景会可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多少船?”孙承宗又问道。

“这个……,这个学生就不清楚了,据说有一两千人,十来条船吧……”毕自严也不敢肯定了,身为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对于海外的事,自然不可能像对待宇内那般清楚。

“嗯,就说一两千人,十来条船吧,夷人就凭十来条船,一两千人就能在我南海逞强称霸,没有一些能耐,能做到吗?我大明官府,海盗这些海上力量加起来有不知几万,可实则,还是夷人能逞强,这也多少能说明一些事了……”孙承宗说道。

“这……,阁老似乎说得也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