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698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98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不仅是要知道,更贵在实践……”黄宗羲一副大解脱的模样说道。

这一番话说下来,有的士子,貌似理解到了什么,端着脸,严肃的苦思,有的则是茫茫然,不懂,不过看到很多人都在敏思苦想,也跟着继续苦思,争取明白一些道理。

半响过后。

“不愧是黄太冲,确实说得有道理,一番浩然正气的话,让在下佩服的是五体投地,我黄同仁在这里给太冲兄鞠躬了,太冲兄的理念,超我太多,此次,是我败了……,败得心服口服……”这个先前和黄宗羲争斗辩论的士子,是一副佩服的说道,能光明正大的说出这番话,也是相当厉害的,和如今这个大捷的消息放在一起听,更显得浩然正气。

第583章 争

杨改革原本正在暖阁里批改奏本,正在考虑着,给那些不给力的反对派加点分量,因为,这独角戏唱得实在没意思,有些东西,是必须要解决的,是必须要打倒的,以其一次次的打倒,不如一次性把他们解决了。

先前,杨改革觉得,只要根据众多的穿越小说里说的一样,弄点银子狠狠的把野猪皮收拾收拾,把李自成收拾收拾,这明朝也就没事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已经坠落到即将崩盘的国家,仅仅靠一些军事上的胜利,是绝不可能挽回崩溃的命运的。

就比如,实际明朝对李自成之流的作战当中,经常占有优势,几次把李自成之流打得大败特败,对野猪皮的作战,虽然整体属于输,但是,也还是有一些赢的战例,这些胜利,也并没有让明朝停止崩溃,明朝的军事牛人也多,比如孙承宗,秦良玉,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李定国等等。

他们在军事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可惜,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挽回崩溃的明朝,这些牛人,也只能说是军事上的牛人,而不是政治上的,而明朝缺的不是军事胜利,也不是军事牛人,缺的是政治牛人,或者说,缺少必要的政治改革,明末这些军事牛人的命运,无疑例外的都赢在了军事上,输在了政治上,他们的命运,就是明朝缺少必要改革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要挽明末这个即将崩溃的时代,只能是进行改革,或者是革命。革命的话,作为一个皇帝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那可真的是革掉自己的命,那么,只能是改革了。

这是杨改革做了这样久的皇帝,不断领悟出来的道理,杨改革把自己的目标从自己原来的军事胜利转移到了政治胜利,转移到改革这个问题上来。

“……也不知道孙师傅那边打得如何了……”杨改革念叨着这句,三岔河的大战,牵扯进去了自己太多的资源,有些事,就不好动手。

王承恩也在一旁伺候着,见皇帝唠叨着这个,也就不好再接话茬了。

“报,辽东三岔河大捷……”一个声音响起。

“报,辽东三岔河大捷……”这个声音远远的就喊着,充满着无限的激动。

杨改革一听,腾的一下起身来,高喊道:“快快传进来……”

一个太监气喘吁吁的就跑进了暖阁,一进来就高喊道:“启禀陛下,大捷,大捷啊!辽东三岔河大捷……”

王承恩赶忙接过那个太监手上的捷报,递给了皇帝。

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接过捷报,看起来,这一看,那可是满心的欢喜,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浑身轻松,说不出的自在。

“成了,成了,终于成了!……”杨改革是欢喜之极的说道,这个事,真的是成了。

“陛下,何事成了?”王承恩忍不住问道,皇帝可就奇怪了,这大捷,不说赢了,反而说成了,什么成了?

“呵呵呵,三岔河一战,这次可是赢得痛快啊!大伴自己看吧。”杨改革欣喜之余,说漏了嘴,这一次的大捷,是用的热气球临空烧的,也就是说,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日后这城池,保护城池内人员、财产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大炮虽然厉害,可对坚城来说,也不是一炮两炮就能打下来的,可能打上十天半个月也未必会奏效,但是这热气球就不一样了,一旦升空放火,几乎是无法防御的,总不能在城池上再加个盖吧,也就是说,野猪皮蹲在沈阳、辽阳的那些城池里,几乎和蹲在野外没有区别,城墙这点高度对于热气球来说,不存在任何问题,有城墙的存在,反而成为热气球杀伤的帮手,也就是说,一旦自己大兵逼近,那么,野猪皮除了退走,就再没有办法了,否则,一旦和明朝僵持上,这种热气球临空的事就会再次发生,那无法移动的城池,就成了活靶子,那么,退走,又退到哪里去呢?算来算去,也只能往西退,也就是说,只能去打林丹汗的主意,除了从林丹汗那里能抢到东西之外,更是唯一可退之地。而一旦野猪皮往西退,自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借野猪皮的手收拾了林丹汗不说,更是可以尾随野猪皮,追着野猪皮收复东三省,蒙古,甚至西伯利亚,可以往西追到甘肃,甚至新疆,吞并大块土地的计划,才能得以实现,不然,让未来的中国以长城为国界线,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的。

花费大量的兵力,钱财去打蒙古,收复东三省,甚至去打西伯利亚,这在明朝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必然遭到极大的反对,要是明朝有要这些地方的意思,当年也就不会退出关外的那些地盘,把长城作为国界线了,但,作为一个从未来的人,显然无法容忍以长城作为国界线,那么,就必须想个办法说服这些明朝人,想来想去,也只有野猪皮这个明朝的死敌才能平息进攻蒙古,进攻新疆的压力,东虏未灭,何以回家?养虎为患?等东虏养几年伤好了再回来?然后死伤更多,花更多的钱财?所以,杨改革才高兴得脱口而出,成了。

扫清东虏余孽和扩张,终于成了一体的事了。从现在起,任何人也无法阻止自己向东北,蒙古,西伯利亚,新疆这些地方扩张……

在杨改革看来,野猪皮不是什么大问题,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李自成之流的根源,又是政治上的,明末真正的危险来自明朝内部,最需要的是对明朝进行改革,而不是军事上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历史证明,军事上的胜利,解决不了明末的问题……

要说对一个即将崩溃的农业国家说改革,那么,土地改革或者说“土地革命”是必须面对的,如何解决土地的问题?国内土地紧张,无法、也很难撼动那些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对土地的占有欲,那么无疑,广袤的土地,广袤的肥沃的无主土地,将是杨改革进行“土地革命”的最大的筹码。

以天灾为契机,不断利用新扩张的土地和工业,向原来的农村吸血,引导更多的农民走向城市,走向那些未开发的土地,不断的压缩和打压老地主阶级从土地获得的利益,迫使他们将目光投向工业,投向海外。

天灾,赈灾,移民安置,扩张,土地改革,工业革命,这一切,也就顺理成章的连接成了一条线,明末持续的天灾,对明朝即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也未必不是明朝的一次机遇,怎么把把天灾变成驱动明朝前进的力量,无疑,杨改革已经有了全盘的打算,而这三岔河一战,无疑,又是这全盘打算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大捷,真的是难以想象啊!实乃是我大明少有的大捷,胜负之悬殊,委实叫人难以相信,如不是孙阁老的捷报,奴婢怕是不敢相信的……”王承恩看了这战报,立刻恭喜皇帝,如此大捷,那可真的是难以想象,自己才死一千余,鞑子就死了两万,看到这种战报,除了目瞪口呆,就只能狂喜了……

“呵呵呵……”杨改革听着这恭喜的话,心中之欣喜,实在是难以言语,这种掌控亿万人命运,掌控一个帝国命运的感觉,实在是太神奇了。

历史的车轮,这一刻,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

“陛下,群臣前来恭贺陛下……”一个太监在进来禀报道。

“见……”杨改革高兴得很,立刻就说见。

……

群臣接二连三的进宫,要来恭喜一番,本来,这事要不了多久,大伙都会知道,朝廷会发邸报,但,显然,这次这个大胜,实在是太神奇了,神奇到自己伤亡一千,杀敌两万的神奇战果,如果是两万乱民,大家还不会太觉得神奇,神奇就神奇在那两万可是鞑子,还是精壮鞑子。两万精壮鞑子,可是比得上十万大明的精锐人马呢……,所以,为了打听详细的消息,能进宫的官员,纷纷是往宫里跑,要先睹为快,除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更是向别人吹嘘的资本。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施凤来领头,领着朝中的一些重臣进了暖阁,在那里贺喜,其他的人,就只能站在外面了,人是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多。

“呵呵呵,同喜,同喜啊!今日大捷,不仅是朕的大捷,也是诸位的大捷,更是我大明的大捷,同喜,同喜,该普天同庆……”杨改革高兴的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该普天同庆……”施凤来又领头说道。

“对了,大伴,将捷报给诸位卿家看看……”杨改革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了声,才把这捷报给众人看,早已望穿秋水的众人,立刻看起这捷报来。要知道作战的详细过程,这捷报就是必须看的,当然,要更详细的,战后会有总结报告,不过,那个可得等一段时间了,所以,这捷报,就是了解当时情况的最好途径了。

众人是迫不及待的看着捷报,看过的人,无不目瞪口呆,无不震惊,这热气球烧东西,也忒狠了些,一把火烧了鞑子大营不说,还烧死万余?很多人感慨起来,这次热气球的一把火,怕不仅是烧掉了鞑子大营,万把人,恐怕会“烧掉”更多的东西吧。

杨改革看着传阅捷报的众人,心里也有了主意,这一次三岔河大捷,除了在整个改革方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实,对于很多自己要做的事,也是有很大的助益的,自己倒是可以携大胜之威,办一些事。

“今日大胜,诸位也都在这里,也就临时开一个小朝议吧……”杨改革忽然说道。

还在震惊和发呆的一些重臣,都看着皇帝,不说话,平时小朝会都是在文华殿里开,军事方面的在平台,大朝会在太和门,今日在这里?

“此次大胜,诸位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杨改革有意借这次新胜之威办事,开始让大家自由讨论。

众人又是一惊!不少官员的脸色都暗了下来,这虽然对明朝,对皇帝来说,是个大胜,可对他们,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原因就是此战余威之下,怕有很多事,再难阻皇帝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热气球简直就是神器,当妥善保管,秘密切勿外泄,否则,我朝不但失了神器,甚至会被神器反噬……”施凤来依旧是第一个发言的。

“有道理……”杨改革给了一句肯定。这话虽然不错,可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属于废话之行列。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携此战之威,追击东虏,如能彻底的扫灭东虏,那是最好不过……”有人立刻提议,借着这次大捷的余威,深入内陆去打东虏老巢。

“启禀陛下,臣赞成,如今大胜,当趁势追击,当一举击破东虏老巢,否则,他日东虏又恢复过来元气了,我朝又有难了……”也有官员提议到。

杨改革听得是直点头,不过,追击是追击,却不是此刻,打野猪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