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654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54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老夫人也应该知道皇协军,我朝如今是以精锐控制皇协军,以皇协军去打仗,实际上,只要剪除了东虏这个强敌,基本就可以用皇协军推平大漠,而控制关外的地盘,控制大漠,也并不需要我朝太多的人马,只需要将皇协军牢牢的控制在手上就行了,而喂养皇协军的,则是朕的敌人,是他们的家产,以及允许皇协军贸易的特权,光是有这两项,朕就可以几乎免费的驱动皇协军为朕而战,秦老夫人担心的所费颇糜,其实比起驻守边墙来说,花费差不多,甚至更少……”杨改革说道兴头上,也就忍不住了,这种核心的机密,也都脱口而出了,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陛下,这……!!”秦良玉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皇帝的布局和谋略涉及的东西越来越宽,她已经思考不过来了,只是觉得,皇帝的布局和谋略,实在是太厉害、太庞大了。

“大伴,去把羊毛衫和自燃灯取来,朕要给秦老夫人看看。”杨改革越说心情越激动,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得意之作都拿出来给别人看看,因为,憋在心里实在是太久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一直在伺候着,听见皇帝发话,立刻去取。

不一会,王承恩就回来了。

“秦老夫人看看,这也算是朕为向北方扩张准备的防寒之物,这是羊毛衫,羊毛裤,是以羊毛,羊绒制成的衣服,格外的暖和,比普通的棉花强太多,朕已经命人大规模制作了,除了装备官军,到关外、到大漠深处去扩张的朕的子民们,朕也不吝啬每人一套的,朕要把我大明的国土,扩张到每一寸日月所照耀的地方……”杨改革极为兴奋的说道,几乎就是手舞足蹈了,拿着羊毛衫,羊毛裤在那里比划。

“……”秦良玉看着如疯狂一般的皇帝,心里也涌起了激动,一种难以言语的激动充满着整个身体。

“秦老夫人再看看,这个是自燃灯,虽然不是朕特意准备的,可是对于向北方扩张来说,也是件必不可少的好东西,打火就着……”杨改革极为兴奋的摆弄着这些玩意。一边说,一边转动自燃灯。

“呲……”自燃灯发出一股火花,点燃了油灯。

“陛下,这,这。”秦良玉吃惊的看着这个东西,已经不能用言语去形容了,脑子里只有一片轰轰轰的声音。

“这个东西,不是朕制作的,是陕西延安府李延翼的媳妇造的,得用她那里炼出来灯油才能点燃,朕正打算把这个东西配发到新军里去,今日正好,也就一并拿出来,前些日子叫富明德拿去研究复制,如今,已经可以大规模装备了,虽然还有些不如人意,可也可以用了,日后要点火,点炮什么的,尽可用这个……”杨改革说到心潮澎湃之处,恨不得高喊起来,以宣泄心中的快意。

“陛下!臣明白了,臣懂了,日月照耀之地,当为我大明之领土……”秦良玉被皇帝一番澎湃的说辞说得满腔的愧疚,皇帝为了大明的百姓,为了天下人,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不是自己以为中的那个为名,为私利,不顾百姓死活,一心扩张领土的人。

第552章 大力士

五月的大地,已经是一片绿色,气候也暖和得多了。

前些日子,满桂匆匆的从张家口回来,杨改革也只匆匆的见了一面,就把满桂匆匆的送走了,三岔河登陆,已经迫在眉睫,松山堡那边,根据探马的消息,估计守得相当艰苦,有时候整日的爆炸一直没有停息过,必须尽快的登陆了。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做出了安排,剩下的,就只有等待了,此时的杨改革,反倒是轻松些下来。

没有了孙承宗的帮忙,杨改革得自己处理很多军事上的情报,本来应该是比往日忙碌,不过,因为战事已经安排了下去,反而不似先前那般忙碌了。

匆匆的处理了军事上的情报,杨改革又翻阅其各地的“作业”来,头一本就是孙元化的,翻开一看,果然是好消息,三合土烧出来的东西,就是杨改革所需要的水泥。

通过这本“作业”的字里行间,杨改革可以想象得到一个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如疯子一般的孙元化,杨改革看得也是直点头。

作业里,提及了烧制水泥的过程,依旧是穷举,将三合土按照不同的比例,按照烧石灰那般一一的烧制,最后得到了类似石灰的东西,和水调和之后,可以得到凝结得“很硬的石灰”,做粘合剂,远比石灰理想。

杨改革看到最后,基本肯定,这种“很硬的石灰”,就是水泥了,只不过,如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大伴,孙元化是不是送了东西来了?”杨改革兴奋的喊道。

“回陛下,是的,送了不少。”王承恩答应道。

“走,出宫去,带上那些东西,到皇城里找一处空地,去试试这些新鲜玩意。”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想看看明朝的水泥到底是什么样。

杨改革出了乾清宫,出了紫禁城,到了皇城,在王承恩的带领下,到了一处地方,这个地方比较大,先前在这个地方,还用三合土修了一条路,如今,天天有人驾着四轮大马车在上面来回碾压,据皇帝说,这是在测试这条路。

今日,又到了这个地方。

杨改革下了四轮马车,除了一地的叩头声,一眼看到的,就是眼前那条烂泥巴路,先前还算结实的三合土路,如今,已经彻底的被碾压成“水泥”路了,满是泥泞,一边还停了不少脏兮兮的马车,路边还有不少水桶,估计是在给路泼水用的。一边用重马车碾压,一边在三合土路上泼水,这路要不烂,那真的就稀奇了。

杨改革本来是来试水泥的,看到这路,直倒胃口,这路啊!果然不是那么好弄的,即便是三合土的路,在这种高强度的测试下,也是体无完肤。

“大伴,把孙元化送来的那个东西拿来,朕看看。”杨改革看过了触目惊心的那条路,开始弄水泥了,如果水泥没问题,杨改革就准备大规模的上了,毕竟新上海就等着水泥了,杨改革已经一再的压着史可法,不让他造房子了,杨改革想看到一个真正的新上海。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应了一下,然后叫人把孙元化送来的东西抬过来,有好几包,看上去,很重。

杨改革有些迫不及待的打开这几包水泥,果然,和后世水泥的颜色差不多,就是颗粒比较多,不是很细,没有到细如灰的程度。

“大伴,叫人用砖在地上修一个水沟,两头堵住,砖缝里不用石灰,用这种东西,水沟内外的表面用这种东西抹一遍,不要留空隙。”杨改革也不管他是不是很细,要先试试这种水泥的效果再说。

“奴婢遵命……”王承恩有些不解的答应了下来,虽然不解,但是也先执行皇帝的命令。

几个工匠得了命令,立刻动手,用这东西代替石灰修水槽,至于为什么,他们也不敢问,皇帝在这里呢。战战兢兢的在那里和“石灰”,战战兢兢的开始修水槽。

“陛下,为何要在地上修水沟啊?”王承恩执行了命令,才开始问皇帝为什么。

“没什么,据说这种东西不怕水,甚至不漏水,要是真的如孙元化所言,朕就用这个东西修暗渠,这京师的暗渠也到了该修的时候了,既然修了,最好能多管些年头,不然,这过几年就修,也烦躁人。”杨改革说到。

“啊!”王承恩惊讶的说道。

杨改革也不管王承恩有多惊讶,这东西,是必须要尽快的出了。北京城的改造,尽管不能全面铺开,不过,却可以把下水道好好的弄一下,也算是不小的进步了,如果试验成功了,就让孙元化派人到上海开厂去。

杨改革一边看着工匠忙碌,一边不时的指点一下,把几个工匠感动的不行,格外的卖力,拿出最好的手艺修这个两头都堵住的沟渠。

最后,在杨改革的指点和要求下,这个水池的内外都用水泥厚厚的抹了一层,杨改革这才罢休。

“大伴,这个东西,记得过一两天就让人洒点水,别人它干裂了。”杨改革不管不顾的说到,用水泥修东西,杨改革还是有些经验的。

“奴婢遵命!”王承恩惊讶的回答道,皇帝什么时候学会做泥瓦匠了?

看着已经修好的水池,杨改革觉得还不错,这水池,几乎和后世的水池没什么两样,看着格外的亲切。

“呵呵呵呵……”杨改革忽然看到周围的人都惊讶的看着自己,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这些人,是不会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把脑袋低下来,装做没看到。

“大伴,这条路怕是不行了,也就别弄了吧,朕看着都觉得心疼,过些日子,陕西李延翼会送油渣过来,如果送来了,你记得让人用那个油渣铺路,怎么铺,那边也应该派人过来,如果没有,你就先修一条三合土的路,然后在三合土路的上面铺油渣,混合了石子一起铺,朕记得,李延翼信里是这样说的。”杨改革指着那条三合土修的路说道,杨改革毫不在意别人用异样的目光看自己,这些东西的来源,不是自己这里,全部都是宫外面,自己又和宫外面时刻保持着联系,知道一些别人看似神奇的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奴婢遵旨!……”王晨恩回答道,皇帝这样说,他倒是一点不觉得惊奇了,肯定是某人在信里告诉过皇帝,不然,皇帝又怎么会做泥瓦匠呢?

“走!”杨改革“亲眼”看过了水泥,又“亲自”用水泥修了水池,该忙的事忙过了,就准备离开了,亲眼见过了,心里也有了很多底了,这种水泥,磨得还不够细,可以用肉眼看到很多小颗粒,远没有达到面粉那种程度,这个应该会影响水泥的使用,至于影响有多大就不清楚了,修的这个水池,还得等他干了再说。

等过几天等水池干了,如果可以蓄水,则说明水泥基本成功了,细节再修正一下就可以了。

水泥出来了,那么,三岔河登陆之后,可以顺势在三岔河用水泥修修一座堡垒了,可以极速的在三岔河扎根,让三岔河成为前进基地,日后在草原上,要修个堡垒什么的,也极为容易,而且坚固,算是控制草原大漠的好东西。

水池一旦不漏水,杨改革就准备直接用水泥修水利设施,在这个没有其他大型动力的时代,启用水力,这个水泥,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算是相辅相成。

马车启动,杨改革最后撇了一眼那个水池,默默的祈祷,水池不会有问题,水泥可抹得够厚了。

“大伴,去逛逛街面,朕好久没上街了。”杨改革又说到。

“奴婢领旨!”王承恩又答应道。

很快,车队叮叮当当的朝着皇城大门驶去。

……

杨改革已经有些日子没上街了。

这次上街,给杨改革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街上的树木,已经是绿意盎然了,这马车变得极多,到处都是四轮马车的身影,特别是那种模样一样,颜色不同的公共马车,着实吸引杨改革的眼球。

如今那四轮马车,因为天气暖和,窗户已经打开了,可以透过窗户,看到马车上坐了不少人。

街上的人流,比往常,也更加的多了,看上去,似乎是繁华不少,杨改革几乎是下意识的往地上看,确实如自己所料一样,这牲口多了,这粪便问题,确实是个问题,几乎隔一段路就可以看到一堆粪便,在这个绿意盎然,人流如织,繁华的街道上,显得那么的不和谐,街面上的人,似乎也早已习惯了,纷纷视而不见。

杨改革关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