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537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537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震怒,群臣还在下面激烈的争论着,来参加这次特别朝会的官员,个个都面面相窥,没料到皇帝是为了这件事发火,这个怕是触到皇帝的逆鳞了,移民赈灾,可是皇帝登基以来,最为人称道的事了,也是一件足以流传百世的美事,却没料到,会出这种妖蛾子,给那些夷人收了税去了,这种打脸皮的事,让皇帝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必定是要把大臣叫来狠狠的训一顿,然后出兵剿灭那些夷人为止,来上朝会的大臣们大致猜出了皇帝想干什么,估摸着是想出这口恶气呢。更多的人则是看的明白,皇帝不止要出这口恶气,更是某种事的先兆,别如,那做海上贸易……,很多人知道,这件事,或许到站队的时候了。

……

外面又传来高呼。

“报!陛下,山西七百里加急……”一个校尉高呼道,身上还有一大包的东西。

激烈争论的大臣们,这才停下来。都看着皇帝。不知道在这关键的时刻,会出什么大事,按理说,山西,除了寇边,就是晋商案啊!很多大臣,更是陷入了深思。

杨改革心里明白,自己等的东西,终于到了,打开这七八里加急,浏览起来。

众臣都盯着皇帝的脸色,只见皇帝的脸色,越来越差,眼睛里的怒火,已经快要冒出来。不少大臣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啪!……可恶!”杨改革将那七八里加急的奏报,狠狠的甩在地上,怒火冲天的喊道。

见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皇帝,那怒火再次高涨,不知道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揪心起来。

杨改革愤怒的在宝座前走来走去,其愤怒已经溢于言表,是出奇的愤怒。

“可恶!可恶!简直是可恶之极!”杨改革“发疯”一般的在宝座前来回走动,口里念念有词。

群臣很多人都想问个究竟,但是见盛怒之下的皇帝,却又打住,怕惹恼皇帝。孙承宗确是知道这是什么事,偷偷的瞥了皇帝一样,继续若无其事的站在那里。

“锦衣卫可在!”杨改革怒道。

“臣在!”

“立刻将这上面的人下狱,这些贼子,当真是大逆不道,该死,该杀!该千刀万剐……”杨改革怒火冲天的指着那个奏本道。

“臣领旨!”方弘瓒毫不犹豫就道,方弘瓒也大致知道是什么事,皇帝先前就让他留在京城里,说全国有很多商人跟东虏有勾结,这会,估计是皇帝要抓人了,所以,是毫不犹豫。

“且慢!”一个大臣,立刻出来阻止,不经过他们文臣,直接交由锦衣卫办的事,肯定没好事,正是韩爌。

“哦,卿家有何事?”杨改革以阴沉的目光看着韩爌。

“启禀陛下,敢问是何事,可否告知臣等?”韩爌心里明白得很,这里面绝对有猫腻,而且不小。

“韩阁老莫不是说,朕连缉拿侵犯,缉拿通虏犯,缉拿通虏帮凶也不能做吗?还要经过你允许吗?”杨改革怒道。

“臣不敢,只是臣以为,晋商通虏案,已交由三法司办理,此事,当有三法司来定断……”韩爌立刻说道。

“三法司?三法司这会怕还没到地头上呢,如何断案?莫不是等着通虏的贼子跑了个精光再去办案?”杨改革怒道。

“这……”韩爌语塞,接着又道:“……臣能否一观奏本?”

杨改革怪异的笑了笑,道:“可以!”

韩爌接过这本奏疏,稍稍的翻看起来,刚开始面色还一般,看到后面,已经是神情巨变。

“陛下!陛下,您这可是要拿盐商开刀啊!……”韩爌震惊的道,韩爌看到前面,还都是些晋商和晋商相关的人,比如那个什么携七大恨入关的商人,抓捕这些,韩爌倒不觉得有什么,如这本奏本里说的,证据确凿,他也不想管,但是看到后面的名字,几乎都是盐商,而且是有名的盐商,他韩爌身为东林党大佬,对这些大盐商可是耳熟能详,熟悉的很,一看到名字,韩爌立刻知道,皇帝这是要拿盐商开刀了,原来,皇帝的目的还不是在什么海上贸易,不是借着夷人收税的是弄海上贸易,而更大的目的,怕是要弄盐商。

“启禀陛下,敢问是何事,可否告知臣等?”韩爌心里明白得很,这里面绝对有猫腻,而且不小。

“韩阁老莫不是说,朕连缉拿钦犯,缉拿通虏犯,缉拿通虏帮凶也不能做吗?还要经过你允许吗?”杨改革怒道。

“臣不敢,只是臣以为,晋商通虏案,已交由三法司办理,此事,当有三法司来定断……”韩爌立刻说道。

“三法司?三法司这会怕还没到地头上呢,如何断案?莫不是等着通虏的贼子跑了个精光再去办案?”杨改革怒道。

“这……”韩爌语塞,接着又道:“……臣能否一观奏本?”

杨改革怪异的笑了笑,道:“可以!”

韩爌接过这本奏疏,稍稍的翻看起来,刚开始面色还一般,看到后面,已经是神情巨变。

“陛下!陛下,您这可是要拿盐商开刀啊!……”韩爌震惊的道,韩爌看到前面,还都是些晋商和晋商相关的人,比如那个什么携七大恨入关的商人,抓捕这些,韩爌倒不觉得有什么,如这本奏本里说的,证据确凿,他也不想管,但是看到后面的名字,几乎都是盐商,而且是有名的盐商,他韩爌身为东林党大佬,对这些大盐商可是耳熟能详,熟悉的很,一看到名字,韩爌立刻知道,皇帝这是要拿盐商开刀了,原来,皇帝的目的还不是在什么海上贸易,不是借着夷人收税的事弄海上贸易,而更大的目的,怕是要对付盐商。

第467章 大对决(二)

“韩阁老可愿意为盐商作保?如果阁老肯为天下盐商作保,朕可以不派锦衣卫出动,万一真的有关,阁老可愿担这通虏谋逆之罪?”杨改革“笑”着问道。

这句话一出口,原本很自信的韩爌立刻一窒,犹豫起来,他刚刚翻了一下这奏本,里面可是言辞确凿的说盐商确实有问题,天下那样多盐商,他也不敢保证就没有一个和东虏有关系,要是其中有一个有关系,那他岂不是把这黑锅背定了?背万世的骂名?皇帝既然如此信誓旦旦,怕是还有后手,否则,绝不敢贸然就动盐商,这盐商是轻易能动得了的吗?韩爌犹豫起来。

韩爌这一犹豫,很多准备跳出来大声反对的大臣也收住了脚步,刚才那猛地一听说皇帝要动盐商的冲动,现在,开始冷下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笑话,我朝盐商,大多聚集在江浙,又怎么会和晋商牵扯上,更怎么可能和辽东的东虏牵扯上,陛下,这未免也有点太牵强了吧?”虽然很多官员止住了脚步,不过,依旧有官员跳出来,开始为盐商战斗,皇帝要动盐商,可就是和他们为敌啊!

“哈哈哈阿……”杨改革一阵笑,笑里,带着一阵悲凉,道:“……这位卿家连这奏本里说了些什么都没看,就为盐商辩护,你是给我大明当官,还是给盐商当官?”杨改革莫名的悲凉,这些吸血鬼,为了利益,这智商下降的厉害,明朝不亡实在没天理。

“这……”这名蹦出来的官员立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朕听说,两淮有句话叫做‘秦腔翕语满街巷’,我朝盐商确实大多在江浙两淮,貌似远离山陕,远离辽东,更扯不上什么关系,可是这两淮做盐生意的,其中不乏晋商,焉能说没有一点关系?这位卿家可是忘了我朝的开中法?山陕商人能兴起,正是得益于开中法,得益于盐!岂能说没关系?朕如今,看这奏本、供词和书信,倒是越发的相信,某些盐商确实和通虏案有关系了……”杨改革“痛心”的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绝对是诬陷,想盐商在我朝已有二百年了,山陕盐商是得益于开中法,得益于盐,可这恰恰证明了盐商和通虏案没关系,试想我朝如今行的是纲盐法,都传了几十年了,如果通虏,岂不是说,通了好几十年?可这东虏,也就才兴起几年?这明明说不通嘛,所以说,陛下,臣觉得,这绝对是诬陷……”这个大臣减低你的为盐商辩护者。

“哈哈哈……”原本狂骂,怒火冲天的杨改革,如今,神情冷淡,面色有些迷离了,笑了一阵,道:“这位卿家,那为什么在朕,在朝廷最需要银子的时候,盐商们会拖欠四百万两盐课之巨?如果眼里还有朕,还有朝廷,不说捐输,起码这答应的课税,得交上来吧?如果不是朕另觅他途弄到了银子进行赈灾、进行移民,在关外抵御东虏,诸位卿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大明如今会是一个什么模样吗?关内烽火连天,遍地饥民,民不聊生,朕、朝廷疲于奔命,疲于应付,关外无力发饷,官兵无心作战、无力支持,连连失利,丢城失地就不说了,那东虏更是将林丹汗打得大败,西进的路子已经打开,可以随时绕道入关进入,京畿之地立刻陷入水火之中,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或许就毁于一旦,……哈哈哈……,此种种迹象,由不得朕不相信盐商在通虏啊!……哈哈哈……”杨改革带着悲凉的语气,哈哈大笑起来,看起来,皇帝有些“疯”了。

原本很多要站出来为盐商辩护的大臣,听了皇帝的话,缩头了,这次,看来,皇帝是铁了心了要动盐商了,自己没从盐商那里弄到多少好处,未必要给盐商说话啊!

“陛下,这仅仅是陛下的估计,猜想,盐商拖欠盐课,这确实是盐商的不是,可陛下却将通虏的罪名强加于盐商身上,要治盐商通虏之罪,陛下,这也未免太……,陛下向来圣明,为何就在此事上如此糊涂呢?盐商确实有不对的地方,确实有错,可陛下,也不该拿通虏来往盐商脑袋上套啊!陛下这个罪名一旦坐实,天下盐商,人头滚滚啊!陛下……,陛下不是一向号称仁慈么?”以为官员见皇帝说出了“真实”的理由,出来劝皇帝。皇帝这个说法的杀伤力可是很大的。

“哈哈哈……”杨改革哈哈大笑一阵,苍凉的道:“是朕把罪名强加到他们头上么?虏酋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反明,当时就有十六家汉商带着这七大恨入关,替虏酋张目,这事可不是朕的猜想……,张家口的王登库,范永斗八家汉商私通东虏,倒卖军粮,军器,这些,大家都多少听到些风言风语吧,这些都是朕的猜想?各位可能还不知道,他们除了通虏,倒卖军粮,还给东虏暗通消息,搜集我大明的内部消息,将我大明官军的强弱,兵力,装备一一告知东虏,好让东虏有针对性的击杀我关外的官军,我大明关外这样多年以来的惨败,大多都和他们有关系,更是为东虏做内应,小到在城内举火,放流言,大到劝降守将,强开城门,这些,可有他们的影子,……”杨改革一口气将晋商通虏案的底细说了出来。

先前,众臣都只知道晋商通虏,事涉边将,锦衣卫要求派遣官军,但是,却并没有详说这通虏案到底是如何个通法,很多大臣还在等三法司的消息,很多人都以为,通虏案,不过是向关外,东虏倒卖一些东西罢了,这件事,在朝堂上,绝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很多人都知道,很多人都以为,皇帝不过是抓几个毛贼,顺便将通融这些人出关的边将抓起来而已,顺便弄点银子,那里知道,通虏案的背景这样复杂,居然涉及到大明朝在关外诸多的惨败,如果皇帝口中的通虏案是这样的,那此事,可真的是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了。也有的人想的比较深,猜出了这种可能性,但是,这种事牵涉实在太大,很多人不敢往深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