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498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498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东西出去,也无所谓。

“都督如今看到的这琉璃厂大街,就是外人传说得荒诞的玻璃街了,先前不过是小胡同,烂泥路,如今,可都铺上麻石了,那片宽敞的地方,就是先前的琉璃厂,如今,都给我家大掌柜收下来,准备做一个更大的广场,全部都铺上麻石……”沈福元亲自带路,一边走,一边介绍琉璃厂的情况。

“这琉璃厂果然名不虚传啊!如此长的一条大街,临街都以玻璃封墙,当真是天下一绝,老身看了,也觉得惊奇!”越看这琉璃厂,秦良玉心里就越踏实,琉璃厂越厉害,越好,越说明皇帝有钱,皇帝有钱,起码今年过冬的棉衣是不用自己再挤银子了,手边倒是宽泛许多。

“都督过奖了!”沈福元很自豪,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那个,那个沈大人,你家大掌柜可是那个……”张凤仪忽然问道。琉璃斋的掌柜是一个女人,这可是琉璃斋传说经久不衰的另一个原因。

“凤儿!”秦良玉见自己儿媳妇问起皇帝的私事,眯笑着提醒自己的儿媳。

“呵呵,无妨的,都督,您是自己人,我家大掌柜的事,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说句实话,在这京城里做如此大的生意,一般人能做得下来么?我家大掌柜替陛下掌控着琉璃斋,陛下自然是信得过我家大掌柜的。”沈福元并不在秦良玉面前忌讳这些东西。

自己人?秦良玉在心里念叨了一下,京城里很多东西都变了,变得她不认识了,或许有些东西没有变,这京城里的水,深得很,风,刮得乱。心里虽然有些惆怅,却也不表现出来,依旧是娴雅得很。

“真的?那孙姑娘可真的是女中豪杰啊!娘,咱们去拜访一下孙姑娘吧,凤儿好想见见这位女豪杰!”张凤仪对孙丽娘是佩服到不行,一个女人可以掌管成千上万的银子,这是怎么做到的?

“凤儿……”秦良玉依旧是娴雅的说道。

“呵呵呵,老夫人,无妨的,我家大掌柜也对都督仰慕得很,也很想见老夫人呢,一直仰慕老夫人是巾帼英雄,女中豪杰……”沈福元说道。

……

紫禁城里。

“什么?秦良玉到了?太好了!朕立刻召见!”等待半年多的秦良玉终于到了,杨改革高兴坏了,自己调集天下精锐拱卫京师,如今,终于到齐了,天下有数的精锐都到了自己手中,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携着今年的战绩,自己再也不怕明朝内部在军事上对自己的威胁了。

第438章 再见!乌龟防守流

紫禁城。

平台。

杨改革已经早早的来到平台了,等待着秦良玉。

不多时,就有小黄门禀报,说秦良玉到了。

“见!”杨改革喜上眉梢,聚集在手中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强了。

不一会,秦良玉就进了平台。

“臣秦良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秦良玉进了平台,一眼就看见平台中央那位身穿帝服的天子,稍稍上前几步,就行大礼。

“老夫人快快请起,无需多礼。”杨改革连忙让秦良玉起身。果然和传说中的一样,是一位仪态娴雅,落落大方的老妇人。

“谢陛下隆恩。”秦良玉这才起身。才仔细打量这个传说中的圣明天子。年轻,太年轻了,不过十八岁的模样,在登基不过一年多的时日里,就连续做了这样多的大事,除了让人惊叹之外,就只能继续惊叹,有些东西说老天爷有偏爱,是没错的。

随着秦良玉的起身,杨改革的眼神不禁要稍稍的向上抬一抬,这秦良玉,实在是太高了点,恐怕比自己足足高出一个头,那身高,那气度和仪态,给了自己一些压力,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杨改革到是更加欣赏这个秦良玉了。

“老夫人,这位孙师傅,应该不用介绍了。”杨改革说道。

“陛下,臣以前倒是见过秦老夫人。”孙承宗抢先说道。

“下官见过孙阁老。”秦良玉又跟孙承宗行礼。孙承宗又还礼,算是见过了。

“朕知道老夫人不远万里,长途跋涉进京必定十分疲惫,应该让老夫人多休息些时日,不该这样急着召老夫人进宫的,不过,朕实在是等不及了,……要知道,朕可是上半年就下了旨的……”杨改革迫不及待的要见到秦良玉,要把这只精锐武装控制在自己手里。

“臣多谢陛下挂念,臣不累,为陛下分忧,乃是臣的福分。”秦良玉仪态大方的回答道。

“好!朕今日召老夫人前来,就是想听听老夫人对和东虏作战的意见,朕翻看我朝和东虏的作战战绩,老夫人的‘白杆兵’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正面和东虏交锋的兵马了。”杨改革首先就将这个抛了出来,纵观明朝和东虏的作战记录,发现,这白杆兵绝对是明朝里为数不多的能和东虏打野战的,虽然最终没能将局面翻盘,但是,其勇气,其战力,在明朝诸多军队当中,特别是对东虏的作战当中,无疑是数一数二的。

秦良玉没料到皇帝一见面就会问她这个,看来,传说的陛下勤政,圣明是不错的,一切以处理国家大事为先,是一位知道轻重缓急的圣明皇帝。

“回陛下,臣以为,陛下如今在北方大胜东虏,足见陛下谋略之高,官军们战力之强了,臣以为,对付东虏,陛下必定有了万全之策,在陛下面前,臣不敢献丑。”秦良玉老早就通过邸报,通过各路消息得知皇帝在北方的布置,对这种宏大的布局,倒是刮目相看,这种布局的结果就是东虏顾得了一头,顾不得那头,只需和东虏僵持住,最后的结果,必定是东虏失利,久而久之,必定是失败,乃至败亡。

“呵呵,无妨的,老夫人就说说吧,有什么说什么。”杨改革笑着说到,杨改革其实,对自己这次布局的北方攻势并不是很满意,以其说是攻势,不如说是防守,倒是想听听这位打仗专家的看法。这位打仗的专家,是明朝为数不多,能够在野战当中和东虏硬对硬的,这一点,正是杨改革目前欠缺的,不管是新军也好,毛文龙的精锐也好,还是袁崇焕的,满桂赵率教的,杨改革从来都不敢拿这些部队跟野猪皮打野战、正面交锋。对于打野战,杨改革是没有一点信心,其结果就是只能依托城池,工事,手榴弹来跟东虏耗,那种在野外打决胜之战的想法,杨改革是一点没有,对于胜利的把握,杨改革是一点没有,不过,如今秦良玉到了之后,情况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纵观明末这段历史,“白杆兵”可是为数不多敢跟野猪皮硬碰硬的部队,凭借这一根“白杆”,就敢在野外更野猪皮死战,和无疑需要相当的勇气、毅力、纪律、血性,如果能把“白杆兵”的勇气和血性、经验转嫁过来了,并且加以集成、扩编,改组,或许,自己在野外进攻野猪皮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而不必这般依托城池死守,战略上,就可以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了。

秦良玉见皇帝很好说话,面带笑容,很和善,心里的一些防备也逐渐的放开,稍微想了一下,就道:“那臣可就说一些愚见,供陛下参详。”

“老夫人只管说。”杨改革道。

“陛下,臣以为,陛下以毛大帅,袁抚台,林丹汗组成一个围困东虏的圈子,然后让满都督在边墙之外清理那些不安分的蒙古右翼部落,这无疑是一个相当的妙计,让东虏无暇西顾,让满都督可以从容的对付那些想投靠东虏的部落,剪除了东虏的羽翼,这是相当重要的,既阻止了东虏的壮大,又清理了家门,防止东虏绕道入关,……陛下组织蒙古皇协军的做法,臣以为,实在是大好,以蒙古人消耗蒙古人而不伤我大明一兵一卒,这无疑节省了相当的兵力,清除了不可靠的看家部落,留下可靠的,使之更好的为我大明效力,这无疑,使我大明的大门,更加的结实……”秦良玉说了一大通,并没有对毛文龙和袁崇焕这两个抵御东虏的中流砥柱做太多的评价,倒是对满桂压着皇协军打仗的做法大加赞赏。

虽然满桂和赵率教弹压皇协军也很重要,但是,就正面战场而言,杨改革更希望秦良玉评价一下毛文龙和袁崇焕。

“老夫人以为毛文龙那里如何,袁崇焕那里呢?此次北方战事又如何?”杨改革直接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两位都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此次北方战事,尽显陛下风采……”秦良玉刚刚跟皇帝接触,拿不准皇帝的脾气,决定还是少说为妙,谨慎一点。

杨改革听了秦良玉的“好话”,苦笑道:“老夫人倒是把朕夸上了天了,其实,朕对这次北方战事,并不满意,老夫人可知道,有人称朕这次北方战事,为乌龟防守流……”

乌龟防守流?这个词,秦良玉和孙承宗都是头一次听皇帝提起,异讶的看着皇帝,不知道为什么皇帝会说出这个词。

秦良玉是头一次和皇帝打交道,小心谨慎得很,听了这怪异的词,稍稍想想,就已经明白皇帝说的是什么了,这个词,确实和这次大战挺配的,不由的在心里笑了起来,看来,这个皇帝,也是一个童心未眠,心底赤诚的人,否则,不会说出这种自曝家短的话,对皇帝的好感,立刻上了几个台阶,只是第一次和皇帝打交道,不好表现得太亲切,只好憋着笑意不说话。

孙承宗听了这个词,先是莫名其妙,再想想,明白皇帝为什么这样说了,这个词,倒是真的很配这次北方之战,毛文龙还好一点,虽然依托城池,挑逗东虏来攻,但是,好歹还有水师借助下雨进行进攻和补给,算起来,不全是乌龟;袁崇焕那边倒是把这个词给实打实了,整个大战,只知道缩头,只和东虏“对峙”,整天窝在城里不出去,东虏不攻城,他也不出击,倒是和躲在乌龟壳里的乌龟一般,想到这里,孙承宗脸上,浮现起一丝笑意,皇帝开起玩笑的时候,也挺有意思的。

“陛下,万不可如此比较,想东虏之所以在镇江堡退走,还依托了战舰之功劳,可不全算防守啊!”孙承宗忍着一丝笑意,说道。

“陛下,满都督那里可是压着蒙古人打,从蒙古那里俘获了无数财货,这怎么算没有出击呢?”秦良玉也忍住心里的笑意说道,对皇帝的好感,直线上升,没想到,这位皇帝待人还是蛮亲切的,不是一个很做作的皇帝。

“陛下,虽然袁自如那里没有出城作战,但是,陛下,正如陛下说的,局部要服从整体,战术要服从战略,陛下的大战略只是要纠缠,缠住鞑子的兵力,袁自如那里不动兵刀就达到目的了,也是有功的。”孙承宗接着说道,皇帝这话要是传出去,可不得了,袁崇焕怕是吃不消,立刻为袁崇焕说好话。

“其实,朕明白,朕不是怪袁崇焕不出城作战,也没贬低袁崇焕的意思,袁崇焕在这次大战里,牵制东虏,是有功的,这个朕明白,朕只是在想,就整个局面来说,乌龟防守流确实能应我大明官军的情况,虽然毛文龙那里有战舰借雨进攻,那是占了东虏没有战舰的便宜,本身还是凭借着城池和手榴弹;满桂那里也有不俗的战绩,可那是收拾蒙古人,朕却不敢将满桂的部队放在正面跟东虏硬碰硬,……这就有一个问题,虽然这次战事是朕赢了,但是于野战方面,我大明始终是没有足够的把握,朕依旧不敢将任何一支官军放在正面同东虏对阵,也就是说,我大明,如今,始终也只能围困东虏,逐渐的消磨,这个过程,何其长久?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何其多?诸位可想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