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405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405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弹劾九品芝麻小官的奏疏,杨改革仔细一看,是弹劾那新任九品官李鸿基的,说李鸿基为人张扬,不懂礼法等等。弹劾九品芝麻小官的奏疏到不了皇帝这里,不过,因为李鸿基这九品官是御赐的,所以,弹劾只能上到皇帝这里来。

杨改革看了看,笑了笑,没理会,写了个“阅”,然后束之高阁。

不一会,王承恩回来了。

“启禀陛下,刚接到的消息,福建那个接受招安的郑芝龙刚刚抵京了。”王承恩又送上一个好消息。

杨改革听了,立刻抬起头,道:“真的?来的比预料的快啊!”杨改革相当的高兴,今天这日子,可真的是个好日子,自己盼了许久的人,都到了。

“回陛下,是的,稍稍提前了些日子到了,或许是进京心切吧,陛下,要召见吗?”王承恩跟着皇帝,知道皇帝很看重这个福建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所以,一有消息,立刻就报了上来。

“嗯,这样啊!朕想想……”杨改革一直在考虑招安郑芝龙的事,不过,一直没想好怎么招安他,要把郑芝龙当成自己的心腹来培养,这得需要点技巧,如果仅仅是个普通的招安,根本就无需费这样大的力气。

“这样,你把国子监的祭酒,林钎找来,朕有事吩咐,至于郑芝龙,暂且不召见。”杨改革稍稍的想了想,就决定下来,决定按照预定的方案“搞定”郑芝龙。

王承恩有点奇怪,招安个海盗头子,还把国子监祭酒找来干嘛?八杆子打不着的事啊!不过,既然皇帝吩咐了,那就照做,于是道:“遵命,陛下,奴婢这就派人去。”

……

李若涟倒是先到了,进了乾清宫,先就是磕头行礼。

“起来吧。”杨改革说了句。

“谢陛下隆恩。”李若涟倒是算得上神采飞扬,毕恭毕敬的站起来。

“李若涟,说说银行的情况吧。”杨改革先问了下银行的事,如今,自己的开销就全靠银行支撑了,自己的内帑,已经见底了。

“回陛下,银行一切尚好,除了借出去的,银行里现存银六百余万两,臣根据陛下吩咐,已经在南京、西安、大同、锦州开了分号,南京那边主要是做票号的生意,兼带收储银,西安、大同、锦州分号主要是为方便兑换军票开设……”李若涟最近过得意气风发,躺在几百万两银子上面睡觉,这分号是开了一家又一家,俨然成了一个大东家。

“不错……”杨改革听了一会报告,觉得不错,这银行的架子,算是搭起来了,至于其中的不足,漏洞,那就日后慢慢补足就是。

“今日召你来,一是想问下银行的情况,二来,有一笔大买卖,需要你参与。”杨改革说到。

“回禀陛下,陛下只管吩咐,臣无不尽心尽力。”李若涟倒是说了实话,他从一个不太惹人注意的武举做到如今京师里的红人,可以说,一切都是皇帝给的,要说为皇帝效力,那是不用说。

“嗯,好,呆会,你和朕出宫一趟,朕介绍一笔买卖给你,你按照朕的吩咐做就是,记得保密,不可对任何人说起此事。”杨改革又说到。

“臣遵旨。”李若涟没多想就答应下来了,心里也不住的八卦,这次居然带着自己一起微服出宫,李若涟觉得很有成就感,能得皇帝微服出宫带着的,那能不是心腹?

“嗯,好,朕处理了一件事就走。”杨改革说到。

……

没多时,国子监祭酒林钎就到了。

林钎挺纳闷?皇帝召自己干嘛?莫非是看自己不顺眼,或者,最近举监的人不给力了?皇帝要找自己麻烦?

带着忐忑的心,林钎进了乾清宫。

“臣国子监祭酒林钎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林钎一本正经的叩头行礼,一直低着头,眼睛瞧着地上。

“免礼,平身吧。”杨改革说到。

“谢陛下隆恩。”林钎这才站了起来,眼神稍稍的抬高了一些。

“林钎,国子监如今如何了?”杨改革询问道。

林钎想了想,不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国子监如今如今的收入大不如前?聚不到钱财了?所以找自己麻烦,要自己下着脸,干那招揽监生的事?

“回陛下,臣不知陛下问的是那方面的事?”林钎心中有事,丝毫没有发觉皇帝其实不过随口问问。

杨改革郁闷了,自己随口问一问中央大学的工作情况,这手下居然跟自己说是那方面的事。

“林钎,你是国子监祭酒,朕当然是问国子监的事。”杨改革不明所以的问到。

“回陛下,陛下可是问国子监举监的事?”林钎回答道。

国子监举监的事?杨改革还真的没把国子监举监那事当多大的事,本来就是打的一锤子买卖,从来就没想过一年四季都来者如云。

林钎抬头瞟了几眼皇帝,惊讶的发现,皇帝好像感觉到很意外,也就是说,自己说的这事,让皇帝很意外,那不是说,皇帝不在意国子监入监的事,也就是说,自己根本不用提这件事。

“国子监入监的情况如何了?”杨改革不过随口问问,既然手下人提起,那就再问问,今天找这家伙来,可不是为了国子监的事。

“回陛下,国子监举监的人数,已经大不如前,收到的捐输,也大不如前了。”林钎长话短说,本来一肚子的牢骚,见皇帝一点提这事的意思都没有,知道自己会错了意,于是,早早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一肚子牢骚吃进肚子里去了。

“哦,这样啊!朕知道了……”杨改革随笔说了几句。

林钎那个郁闷,皇帝不是爱财才在国子监举监搞捐输的吗?怎么今天召自己来,不是问这事?皇帝不爱财了?不是说最近要打仗吗?哦,明白了,皇帝不缺钱呢……林钎自己不断的在自己脑子里脑补出各种原因。

“林钎啊!朕今天召你来,是有件事想让你去做,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件事,很重要,如果你做好了,朕有重赏……”杨改革说到。

林钎迷糊了,皇帝不是不缺钱,不在国子监搞捐输举监了吗?那找自己干什么?

“回陛下,不知陛下要臣做什么事?凡臣力所能及之处,臣一定办到。”林钎决定先搞清楚状况。

“是这样的,有个人,朕想让你去接待一下,这个人对朕很重要,是你的同乡,接待好了,朕有重赏。”杨改革道。

林钎郁闷,自己的老乡对皇帝都很重要?没听说自己老乡里有什么很重要的人啊?再仔细想想,忽然明白过来,一个人的名字浮现在自己脑海里。

“陛下可是说郑芝龙?”林钎惊讶的问到,皇帝当初还和他谈过郑芝龙的事,问他是不是和郑芝龙是同乡,现在见皇帝说起同乡二字,林钎忽然反应过来。

“呵呵,不错,林爱卿,朕正是这个意思,郑芝龙接受了朕的招安,今日到了京城,朕有意招抚他,想让卿家去做一个接待,好好的替朕招待一下郑芝龙,想你和郑芝龙是同乡,亲不亲,家乡人,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林爱卿最适合这个人选……”杨改革如此说到。

林钎惊讶得合不拢嘴,皇帝居然让自己接待一个海盗头子,说辞居然是自己和那海盗头子是同乡。

“陛下,这……,臣虽然和那郑芝龙是同乡,却并无任何瓜葛,臣也不认识他啊!陛下,臣怎么能做这个什么接待呢?”林钎觉得皇帝让自己接待那个海盗头子,真的是污了自己的身份。

“不认识不要紧,你接待他之后,不就认识了吗?郑芝龙对朕很重要,所以,爱卿无论如何,也要替朕招待好他,朕想,你跟他是同乡,肯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跟他说说家乡话,带他到京城各处逛逛,让他感受到朕真心实意的招抚他,让他安心听朕的话,安心替朕办事。”杨改革说到。

林钎觉不干了,道:“回陛下,那郑芝龙不过是一个海盗头子,有何德何能让陛下如此看重呢?既然他接受了招安,那就是陛下的臣子了,陛下,既然是陛下的臣子,那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有事直观吩咐那郑芝龙就是了,又何来拉拢一说呢?陛下,此事,陛下想差了,不该如此行事,天子行事,应该浩然大方,不该如此浅薄。”

杨改革就知道会这样,让一个进士高官接待一个海盗头子,还真的有点难为他们,读书人向来看不起其他人,何况是一个海盗,这种观点,怕是明朝的“主流观点”,怕郑芝龙自己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正是因为这是大家普遍的认识,所以,杨改革才一定要派个“高官”去接待他,为的就是好好的接待一下郑芝龙,让郑芝龙感动,让郑芝龙感觉到自己的“温暖”,让郑芝龙“真心”听自己的话,郑芝龙在这些明朝士大夫眼里,是低贱的,是卑贱的,是不值一提的,不过在杨改革眼里,这就是可以左右明朝命运的关键人物,是可以左右历史的关键人物,就分量而言,一打的进士高官也比不上一个郑芝龙,所以,才一定要派出高规格的接待人员。

“林爱卿啊!这个郑芝龙对朕很重要的,所以,朕才会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与他,想我大明如今,四面烽火,东南好不容易平息下来,如今的局面,不容易啊!多少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如今这一招安,可解天下多少百姓的倒悬之苦?林爱卿,难道这个你都不懂吗?如今四面烽火去了一面,是一件可惜可贺的喜事,林爱卿如果能替朕接待好这个人,让他日后安心、竭力替朕效力,替我大明效力,这可是大功一件,也是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大功德一件……”杨改革开始忽悠这个高级知识分子去和海盗头子打交道。

林钎涨红了脸,辩驳道:“可是,陛下,就算是如此,那一个小小的海盗头子,也不值得陛下如此大动干戈吧?陛下只要召那郑芝龙来,然后好言劝慰一番,想必那郑芝龙会感恩戴德,为陛下效力的,陛下又何苦折磨臣呢?臣和那个海盗头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谈的,怕心中厌恶,反而坏了陛下的事,陛下另请高明吧。”林钎硬着脖子,以强硬的姿态回应道,有大不了一走了之的意思。

林钎的反应,都在杨改革的意料之中,这种硬骨头的、清高的高级知识分子兼高官果然和那个海盗头子不是一路人。越是这样,杨改革越是要这种有个性,有清誉,有骨头的高级知识分子去接待郑芝龙,而且是心甘情愿,热情的去接待,杨改革要用这种方式,让郑芝龙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也是实力的一种。

“林爱卿,只要你能替朕接待好郑芝龙,朕可是有重赏的,你就不听听朕的赏是什么?”杨改革笑着说到,怎么对付林钎这个有清誉,有硬气,有骨头的高级知识分子高官,让他去接待郑芝龙,杨改革早有主意。

“陛下,臣不需要什么赏赐,臣也不会去接待那个什么海盗头子,陛下还是另请高明吧。”林钎涨红了脸,鼓这腮帮子,努力的说到,已经有了回去之后就挂印,然后回家的打算,这事,反正也不是头一次做了。

“唉,朕本来还想给国子监乃至京师建一间大大的图书馆的……”杨改革假装唉声抬起道。

林钎听了半截,什么大大的图书馆,和书有关系,而且是大大,按照皇帝的脾气,既然是大大的,那手笔必定不是一般大,林钎立刻收了自己的脾气,小心的问道:“敢问陛下,那图书馆是何物?可是收藏书和图之用的?是不是藏书馆”林钎从字面意思分析到。

“是啊!朕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