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36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6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慢跑,伸腰,踢腿。下蹲,一路耍下来,杨改革微微出了点汗。被这春天的冷风一吹,感觉份外的爽快。冰火两重天啊!

“三桂,训练的怎么样?还习惯吗?”杨改革还是决定对这个明朝的侩子手进行养成。原因无他。自己不是原来那个崇祯,早年的吴三桂还是忠于明朝的,至于最后投降了后金,这在杨改革看来,有猪一样的队友存在,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做了卖国贼,就是卖国贼,无论如何,也翻不起身。当然,那是历史,后话。

自己这边的人成天的只想着谋害自己的队友,朝自己的队友身上递刀子,侵吞拨款、军饷,贪污、漂没东西,两个字“贪婪”。整天就想着作践别人,还指望别人拼死、拼命保护你,别人也是人,别人的命也是命,只能说“自私”“无耻”。被异族入侵,灭了华夏正统、汉人衣冠,那也是咎由自取,脑残无下限,怪不得别人。

总的来说。明朝的士大夫精英们的“贪婪”“自私”“无耻”消灭了自己的国家,消灭了自己的衣冠。至于崇祯,唉!那就是一大餐桌,上面放了很多悲剧!杨改革希望自己日后不要混到那一步。

“回陛下,微臣训练得很用心,很习惯,微臣家在关外,比这里还冷。”吴三桂很高兴的回答道。吴三桂这个时候也算是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的年纪,还上过战场杀过人,带着几分铁血英豪的味道。

“呵呵,是吗?朕听说你上过战场,杀过人?”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微臣在老家的时候,上过战场,亲手杀过鞑子东虏……”说到这里,吴三桂有点得意洋洋,眼神也有点发飘了,估计是神回战场了,想必那那种残酷的战场记忆犹新。

“那你恨东虏吗?”杨改革问。

“回陛下,微臣恨!相当的恨!东虏不知道屠杀了我多少汉民,微臣终有一天,要亲手杀光东虏。”吴三桂恨恨的道。

“呃……”杨改革无语。从历史上吴三桂的事迹来看。从他爹一代开始,到吴三桂都是和后金血战,他本人和他的军队,也常年和后金对抗,后金也没把汉人当人,都当奴隶看待,杀了不少人,关外汉人对后金的恨意不知道有多深,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结果吴三桂领导着他们投降后金,替后金扫清了明朝最后的抵抗力,这当真是个天大的冷笑话。

“真他妈的冷啊!”杨改革心里嘀咕着。这个世界真他妈的奇妙,莫名其妙。

几十年的生死对手,不共戴天的仇人,转眼就合伙了。这得要多么大的力量才能把他们两个压合啊?

“呵呵,那你以后要更加努力的训练,替朕教训东虏,踏平辽东。”杨改革对吴三桂许愿了。也希望这位历史上的名人能像他历史上那样有能力。以杨改革的想法,只要供得起军饷,吴三桂绝对没有叛变、投降的可能。

“微臣领旨。微臣一定认真刻苦训练,替陛下扫平辽东。”吴三桂相当的激动的跪倒在地。当真是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这扫平辽东是多大的功绩?封侯都够了吧。能不激动吗?

“呵呵,起来吧,好好训练……”

……

和吴三桂谈完,杨改革无比郁闷。这都是什么事啊!几十年的仇人转眼就成了伙计了。这世道,够呛!自己得好好干,赶紧找银子,不然到时候,吴三桂就要“翻脸”了。

……

锻炼了一回,杨改革已经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孙承宗刚刚回来,换了作训服,见皇帝在此,也过来见礼了。

第45章 瞒天过海(四)

一番见礼。

“孙师傅,朕今日说的五条,孙师傅以为如何?”杨改革首先就问道。

“启禀陛下,都切中要害。想来陛下是准备在这新军当中,招秀才,举人入伍了?”

“呵呵,是啊!孙师傅,朕准备把这新军的架构、职能和权力重新划分一下。已适应将来新军的发展,招秀才,举人入伍是必定的,我新军,不能有文盲,看不懂地图,看不懂战报的人朕要他来新军干嘛?朕要的是一只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依然能战斗的强军,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还有种子的,就能发芽成强军的队伍,不是那种光有力气,没有脑子的蛮汉……”杨改革侃侃而谈。

孙承宗对于皇帝陛下的军事才能,也算是认可了。皇帝既然说要重新划分军队的构架、职能,想必也有自己的考虑,孙承宗也没什么意见,他自己编的战车营都还没经过实战检验,实际,这新军的组织构架职能,甚至包括作战方式都还有待完善,基本都要改动。

不过听到后面,孙承宗吓了一跳,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还在战斗的军队?没有文盲的军队?这样的军队,估计即便是岳飞和本朝的戚帅重生,顶多也就能做到前者,不可能做到后者,于是回到:“陛下,此强军可谓千年一现啊!难得练成,陛下要练这样的强军,少不得要费些心血,臣以为陛下还是不要追求过于完美……”孙承宗对皇帝的这种严苛的要求,也十分不看好。要求实在太高了,两个字,离谱。

“孙师傅,这件事,你不必劝朕,朕自有主张。朕将来要在野战中战胜东虏,就必须练出这样的强军来。”杨改革坚持道。

孙承宗听到皇帝陛下如此的决断,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皇帝对这只新军下的心思和心血,孙承宗是看在眼里,明在心里,于是道:“臣一定为陛下分忧,为陛下练好这只新军。”

“嗯,朕过一段时日会把新军的构架、权力和职责重新划分,那些秀才,举子也还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到新军来。一切就有劳孙师傅了。”

“臣明白。”孙承宗对杨改革的态度不像其他人那样微微是诺。该说的,该做的,自己会拿主意。没有那样卑躬屈膝。

“对了,孙师傅,朕还有一事,要劳烦孙师傅。”杨改革想起什么事来。

“陛下只管说,臣会尽全力的。”孙承宗道。

“嗯,朕今日的第五策里,有联络蒙古人做眼线一事,奈何朕对蒙古就是一无所知,谁和我大明亲近,谁又叛离我大明,一塌糊涂,还希望孙师傅给朕解惑,明晰一下。”杨改革自己对蒙古的那些什么部落、势力是一窍不通,就算是翻百度,看历史,也被那些复杂,难念的名字给搞糊涂了。所以,也只好来请教孙承宗这个“活字典”了。

“……这件事,陛下,容臣想想。”孙承宗皱起眉头,开始思索起来。

一会,孙承宗就得了结论了。道:“陛下,蒙古部诸部和我朝,可以说时好时坏,要说亲近,朵颜三卫,土默特等部和我朝有些瓜葛,得过我朝的封赏,但说道忠于我大明,也都谈不上,都是些狼子野心,不值得依靠。”

“那样啊,岂不是朕想依靠蒙古人牵制东虏计策无法实行?”杨改革道,杨改革努力的记下孙承宗说的每一个字。

“非也,陛下,蒙古人天生只看重实力,有实力,他们就会低头,没有实力,他们就会扑上来咬一口,陛下想依靠蒙古人牵制东虏?老臣以为,除非用大把的银子喂养蒙古诸部,才有可能使蒙古人为我大明卖命,不过蒙古战力和东虏不是一个档次,纵使花大价钱,也得不偿失。想必,陛下想的是花钱少,又要有所依靠?”孙承宗把杨改革的心思看了个通透,银子不够用,不可能花巨量的银子去贿赂,买通蒙古人,他们太贪婪,胃口也大,一点点银子塞不满他们能胃口,就算塞满了他们的胃口,他们的战斗力也没有保证,遇到东虏,估计比明军好不了多少,撒丫子的货。

“孙师傅真是知朕心也。”杨改革现在缺的就是银子,自然是要用少量银子办大事情。

“臣以为,陛下可拉拢一些小部落,这样花费的银子不多,那些小部落,被大部落欺凌,除了依靠我朝之外,别无他法,陛下不如在这些小部落里寻找一些合适的。”

杨改革一听,就觉得这孙承宗真的是懂自己的心思,杨改革就是准备找一些小部落,这样花钱不多,也好控制,然后通过这些小部落,逐渐渗透蒙古,摸清后金的一举一动,二来杨改革准备和蒙古做生意。也需要这样的小部落做向导兼打手。也可以作为日后汉化蒙古的样板。

“孙师傅说的极是,孙师傅可有好的推荐?”杨改革急切的问道。

“陛下,不用如此急躁,陛下可知,去年,西虏都令色俾、乃蛮黄把都等以数万人东投建奴,其部落多不愿往……乃蛮黄把都部落夷目能乞兔金歹青等男妇共五千七百三十来投靠我大明,去年督师王大人让这些人分散到关外各地。如果陛下有心,可以找这些部落试试,他们本来就是蒙古人,刺探消息十分方便,这些部落不大,但又有一定的实力,比较好控制,陛下以为呢?”孙承宗道。

杨改革听得那个头晕。这样一长串的“名字”,杨改革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但是总算还是听明白了一些,有五千多蒙古人来投靠我大明,被王大人安置在塞外。明白这个就好,这部落又小,又没有依靠,总共才五千多人,去一半女人,还有二千五百人,除去三成年老体弱的,三成幼小的,青壮不过千人左右。他们这种部落,只能找个大靠山,很好控制,刺探情报也十分方便,杨改革那是心头一喜。看来自己的计划有了着落了。

首先是蒙古人,然后是部落小,然后是投靠大明,这就足够了,杨改革相信,自己只要招招手,这位部落的首领就会夹着尾巴给自己卖命,当真是花不了多少钱,可以办大事。于是笑道:“孙师傅真的是知朕心啊!能给朕解忧啊!呵呵,孙师傅,这部落的首领叫什么来着,朕一时也没记清。”

“回陛下,部落首领叫做能乞兔金歹青……”孙承宗重复道。

“……能……乞兔……金……歹青……”杨改革拗口的念着。这是个啥名啊。杨改革念晕了。

“孙师傅,如果朕把这个什么……能……乞兔金……歹青……召来,问他愿意不愿意为我大明刺探情报,他肯吗?”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这些部落没有依靠,又投靠我大明,陛下只要稍微给点颜色,发点帑金,他们就会如同一只忠诚的猎头一般,为陛下所用。”孙承宗看样子对这些蒙古部落也没啥好脸色。恐怕也是狠得不得了。

“真的?这样,那朕就召那个什么……能乞兔金……歹青入京,好好的安慰一番,让他给我大明朝卖命。”

“此事全凭陛下决断!”

杨改革很高兴,这件事算是有着落了。收拢蒙古小部落一个。一为将来后金入关的时候能得一个提前预报,再者,将来和蒙古做生意,这些就是天然的向导兼打手。

锻炼完毕,杨改革回紫禁城。已是下午。

看着金壁辉煌的紫禁城,杨改革忍不住来首梨花体:紫禁城啊!你、真的、是、金碧、辉煌啊!

第46章 曹化淳

“曹化淳?……”杨改革看着眼前这个四十岁左右的太监。心思乱飞。

“回陛下,奴婢正是曹化淳。”

曹化淳?杨改革心里乱糟糟的。杨改革对曹化淳的认识来自后世的电视剧《天下第一》里那个坏蛋头子曹正淳,原型就是他,坏得不能再坏了。杨改革对他并不感冒,一直凉在一边。

不过杨改革还是要启用锦衣卫这些特务机构,做些改革,一来要对后金蒙古进行监视,刺探情报,二来准备搜集海外资料,包括农作物,准备为海外扩张做准备。一直就没有适合的人手。问王承恩谁靠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