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54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54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伸出援手,也没有庇护他们,到现在,残部已经转而和东虏合作了,这要是林丹汗战败了,那可是整个蒙古都归东虏了,到那个时候,大明朝可就真的是危险了。

杨改革听了刘延元的一番话,也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貌似自己的选择余地也不多啊!这事也实在是太突然,林丹汗做事也是在是太绝,一下子把蒙古右翼杀了个干净,自己当时的反应也实在是慢了些,导致蒙古右翼投向野猪皮的怀抱……,如今成了一个艰难的抉择,选择蒙古右翼的话就要和林丹汗分道扬镳,选择林丹汗,蒙古右翼尽投野猪皮了……,艰难的选择啊!不过,这也不能怪自己,明朝这个时候,可没实力去掺乎蒙古人几十万人的自相残杀,能守住长城,就要偷着笑了。

杨改革犯难,把目光对准孙承宗,道:“孙师傅,你如何看?”

“启禀陛下,依臣看,蒙古右翼多年受我朝封赏,已为我朝之看门之部落,对我朝依靠较多,如今,臣以为,应该组织这些部落,或者招募成军,或者是给赏,助他们度过难关,和东虏争上一争这蒙古右翼的残部,重扎篱笆,如论如何,养熟了的比生的要可靠一些,林丹汗此人,臣觉得野心过大,目光短浅,做事不分轻重,而且丝毫不顾我朝之感受,疯狂击杀我朝养的看门之部落,说起来,也是根本没有把我朝放在眼里,臣相信,一旦林丹汗坐大,必定会危及我朝,所以,臣建议陛下,还是放弃林丹汗,重新拾起为我朝看门的朵颜三卫的三十六家,土默特诸部,这才是正途啊……”孙承宗的意见也很明确,那就是和林丹汗决裂。狗还是自己养熟的好,没有养熟的狗,用来看门,是靠不住的。

杨改革点点头,孙承宗说得没错,这蒙古右翼诸部,明朝养了多少年了?对大明朝有很深的依赖性,双方也是知根知底,如果贸然把这些蒙古右翼往野猪皮的怀里赶,万一林丹汗如同历史上那般失败,自己岂不是鸡飞蛋打?什么也没捞着?自己的狗跑了,篱笆没了,还把自己的狗送给自己的对手来咬自己?

就在杨改革思考的时候。

方弘瓒见自己好像有了一个插嘴的机会,道:“启禀陛下,臣有一言,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你有什么话?只管说?”杨改革现在还在考虑是不是要和林丹汗继续联合,林丹汗的实力还是有的,自己如果大力的援助财力、物力,让林丹汗和野猪皮死耗,也很符合自己的利益,但是自己就势必也要受到蒙古右翼的反噬,还得打自己养了多年的蒙古右翼,这也是一件麻烦事,难以取舍啊!虽然自己原来的战略就有清理蒙古人这一条,但是,招募蒙古皇协军也战略之一,如果和蒙古右翼决裂,招募蒙古皇协军,怕会很困难。

“回禀陛下,依臣得到的消息,如今天灾,不止我朝北方,这草原之上,同样是干旱得不得了,很多地方,草木都枯死了,牧场正在逐渐的缩小,很多部落都填不饱肚子……,臣估计,此次林丹汗忽然击杀蒙古右翼,怕这干旱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不光是为了右翼东部几个部落投靠东虏,臣以为,既然陛下已经收拢了蒙古皇协军第一协,为何不继续收拢呢?想如今草原上,要能有吃的,就会有无数的蒙古部落、勇士到陛下这里吃军粮的……,何惧林丹汗和蒙古右翼之间的恩怨呢?”方弘瓒的消息最灵通,对比了一下帝师孙承宗和兵部尚书的话,再结合自己的情报,于是,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

杨改革也是惊讶的想起来,这天灾,也不是我大明朝一家啊!这蒙古也是干旱的不得了,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记了?杨改革忽然想起来,按照小冰河的历史轨迹,全球起码还有十几年的气候异常期,这不是说,蒙古的干旱还才刚刚开始?日后,还会有更加多的干旱来临?那岂不是说,只要有粮食,就可以招募到大把的吃不饱肚子的蒙古部落?要是这样,什么选林丹汗还是选蒙古右翼,就根本不用考虑。

杨改革忽然明白过来,自己其实可以不理会林丹汗和蒙古右翼之间的恩怨,投靠野猪皮也好,拉拢林丹汗也好,没有吃的,他们都是一悲剧,在天灾面前,他们其实也很脆弱,野猪皮自己也没多少粮食,更不可能去养活几倍自己人口的蒙古人,所以,自己只要把握住粮食这一把制胜的钥匙,用粮食招募大把的皇协军,用皇协军给自己办事,用皇协军拼消耗,还怕什么林丹汗?至于野猪皮,自己原本的战略就是把他放到关内打,让他首尾难顾,消耗他的实力,这样算起来,这个才最合自己的战略意图。

“方弘瓒,草原上干旱这件事,你怎么不早说?”杨改革想通了,又怪起方弘瓒没提早说了。

方弘瓒觉得委屈,道:“陛下,刚刚臣正准备说来着……结果……”方弘瓒刚才就准备把这个情报说出来的,结果没来得及开口。这事可不怨他,连忙为自己申辩。

“呵呵……,很好,很好,方弘瓒,你的这个消息,很及时,说得也是,我朝干旱没有理由草原上就不干旱,草原上一干旱,啧啧,这下可就有好戏看咯……”杨改革想通了,笑着说道。刚开始是准备招募皇协军,用蒙古人杀蒙古人,清理出投靠野猪皮的部落,第二年死抗野猪皮,不过,现在看来,历史的机遇,还是对明朝很有利的,只看能不能抓住其中的关键,找到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小冰河时期,连续十几年的天灾,没理由只有明朝一家受灾,和明朝一墙之隔的草原上就草水丰盛?要这样,杨改革干脆直接找根绳子吊死算了,老天爷也太不待见自己了。

所以,老天爷对明朝还不是很绝情的,大明,蒙古,东虏这三方,蒙古和东虏这两方是绝对没有多少能力对抗天灾的,天灾来了,他们只能硬挺着,绝没有什么多余的粮食,只有明朝不一样,明朝的疆域广大,南方又没有受灾,可以从南方调集粮食,如此,三家之中,就只有明朝一家有能力在草原干旱了N年之后继续提供粮食,到那时候……嘿嘿,谁手里有粮食,谁就说了算,只怕为了活命,一把米换一个人脑袋的事,也是可以预见的,杨改革美美的想到,解决北方蒙古问题的关键,就是粮食,而这三家,就只有自己有多余的粮食。

杨改革对比了日后的一些资料,发觉,这条路子,应该没走错,历史上,袁崇焕被杀,罪名就有一条,在东虏最困难的时候卖粮食给东虏。如此把诸多历史的碎片一联系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光是今年草原上要干旱,明年,后年,后N年,干旱来的还要猛烈一些。

得出这个结论,杨改革心中豁然开朗,天灾配合自己原本的战略意图,更加的完善了。

杨改革心中祈祷:天灾,你就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第255章 为了利益联合林丹汗

“呵呵,很好,很好啊!这天灾很好啊!天灾来了,也不是针对我大明朝一家,我大明能从江南调集粮食救灾,可是这蒙古和东虏,能从哪里搞粮食,呵呵,未来这草原上争锋,粮食是关键啊!诸位以为如何?”杨改革笑着说道。

众人刚开始听皇帝的话,都觉得皇帝疯了,天灾来了还好?朝廷花费千万两白银去赈灾,这还叫好?不过又听皇帝的后半段话,没错,咱们明朝受灾是没错,难道关外就不受灾?我们明朝地域广大,可以从江南调粮食,那关外的蒙古和东虏从哪里调粮食?

“……陛下的意思,是今后两年,灾荒会蔓延整个关外?包括蒙古人和东虏都会受灾?”孙承宗对于这个消息格外的重视,如果是别人说今年明年关要外受灾,要如何如何,孙承宗肯定不信,不过皇帝说的,八成是真的,要不是真的,如今千万两银子提前赈灾是为了什么?好玩么?

“呵呵,这件事,八九不离十,朕就先下个断定吧,今后两年,关外干旱,缺粮的程度,远超大家的想象,呵呵,到吃人肉的程度,大家也不要奇怪,呵呵,所以说,老天爷降下的连绵天灾,也不全是坏事啊!”杨改革通过一些历史的碎片和记载,完全可以作出这个天气预报。袁崇焕的罪名里,就有一条是关于卖粮的。

嘶……

众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关外会干旱到这种程度?吃人肉?

“陛下确定,一定会干旱到这种程度?”孙承宗猛的睁大了眼睛,急切的问道,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几年,关外的诸多战略和布局,怕就和粮食二字分不开了。

“呵呵,孙师傅,这件事,朕说了,至少有八九成的把握,关外大饥,呵呵,我朝和关外就一墙之隔,难道就光是我朝连年干旱,一墙之隔的关外,就水草丰美?呵呵,要这样,那可真的是天亡我大明也,可惜,老天爷开眼,关外和我朝差不多……”杨改革信誓旦旦的表示关外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听了皇帝这样一说,众人也都想明白了,也想通同了,一直以来,大家都把这边墙都做明朝和外族的分界线,很多事,都分关外、关内,但是老天爷可不会分关外关内,那边墙,可挡不住太阳,也送不去风雨。

见皇帝如此肯定的说,孙承宗想了想,道:“陛下,这倒是一个天赐良机啊,日后关外,粮食就是关键啊!掌握了粮食,就掌握住了日后两年关外的主动啊!臣以为,我朝诸般布局,应该把粮食着重考虑,严禁粮食出关,让粮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可当十万精兵啊!”孙承宗可能是心中有数了,眼睛也开始笑眯眯的,说话,更是从容不迫起来。

兵部尚书刘延元也不甘落后,听了皇帝的判断和下的定语,也觉得这粮食就是日后关外战略的关键,也想到什么,见孙承宗说完了,立刻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孙大人说的没错,日后几年,粮食必定会成为关外决胜的关键,如果诚如陛下所言,关外大饥而人相食,臣以为,我朝历来有用银子换东虏人头的赏格,如今关外饥荒,何不用粮食换东虏的人头呢?如此,恐怕只需几斗粮食,就可换到一个东虏的人头,如此,只怕只需要十万石粮食,可灭尽东虏啊!”刘延元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得抢先说出来,说迟了,就变成别人的主意了,也觉得自己这个主意十分高明。

刘延元的这个主意一说出来,立刻引来众人的围观,心想,你这家伙,平时看不出,想不到,出的主意,也是如此的狠毒。

十万石粮食就灭了东虏?有这样便宜的事?杨改革稍微用脑子想一下,就觉得不可能。

“刘延元,你这个计划,准备如何执行?谁为了你几斗,一两石粮食,就从东虏腹地来回奔波数百里,来给你送人头?”杨改革觉得这个用粮食换人头的想法是好的,不过执行起来,恐怕白搭,大家都不是利他主义战士。

其他人一听皇帝的话,纷纷嘴角上翘,笑起来,是啊!要能有奔波几百里来送头颅的精力,还怕找不到吃的?要说为了几十两银子,来回奔波一趟倒还有吸引力,不过为了百十斤粮食,那可就是……

刘延元急了,刚才,他只顾着抢话头,也没细想过其中的漏洞,被皇帝一问,就给问住了,一时间,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急得满头冒汗,擦了几回汗,才镇定下来,道:“回禀陛下,可以粮食为诱饵,让蒙古人去和东虏厮杀,特别是林丹汗,他和东虏有不共戴天之仇,陛下只需要对林丹汗开出赏格,想必,林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