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47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47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不听话的蒙古,削弱蒙古的实力,让那些投靠野猪皮的蒙古部落知道得罪了大明朝的后果很严重,不过,这个还得跟孙承宗讨论一下,才能得出具体的方案。

“臣谢陛下。”

“呵呵,不用谢,这几日,就让将士们好好的休息休息,朕再赏你五万两银子,算是这几日的花销。呵呵,待日后,可就要艰苦的训练、作战了,没有这样清闲的日子咯。”杨改革道,过了这几日,除了艰苦的训练,就是马不停息的作战了。

“臣陛下隆恩,不过,臣还有上次陛下给的开拔银,尚且没用完呢……”满桂是个很老实的家伙,直接就说前一阵给的开拔费还没用完呢,这次又给?满桂觉得不好意思,所谓的无功不受禄。

“呵呵,不要推辞,这几日,把钱分下去,让将士们好好的在京城逛逛,休息一下,过一段日子,朕可是要大用你们了,到时候,就没有这样清闲了,你们也不要喊苦喊累。”

“这……,臣遵命,臣能吃苦耐劳,绝不会喊累的。”满桂见皇帝坚持给,也不推辞,反正,到时候给皇帝打仗,多杀敌就是的。

“满桂,听说,你对蒙古那边,很熟悉,对吗?”杨改革问道,这次,算是问了点实事。

“回陛下,不是臣吹,要说到蒙古那边,没有比臣更了解的了,臣原本就是蒙古人,年幼的时候入的关,所以,臣对蒙古是了如指掌。”说道这个,满桂就来劲了,对付蒙古的经验,他满桂可以说,在大明朝除了他,没有第二人了。

“哦,呵呵,是吗?那你就说说,这蒙古的情况,和你是怎么对付蒙古的。”杨改革对这个很感兴趣,之前就收拢了一个蒙古部落,充作皇协军,充作自己的耳目,还派了锦衣卫,现在,正是缺这样一个关键的执行人,弹压人,有了满桂,自己的诸多计划才能实施,比如,用满桂去弹压蒙古皇协军,扫荡蒙古不听话的部落,去协助自己的商队在蒙古收集羊毛,用玻璃换羊毛什么的。

见皇帝问道自己的得意之处,满桂兴高采烈的道:“回陛下,在蒙古,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谁弱小,谁就被欺负,谁更狠,谁就活得下去,所以,臣对付蒙古人,就只有一招,比他们更狠,比他们更厉害,比他们更能杀,谁不听就杀谁,就是这样,……”满桂把自己最得意的东西,用几句简单的话,说道得清清楚楚,说完,洋洋得意。

看来草原上,是标准的丛林法则啊!杨改革想了下,果然没错,蒙古那边,光是怀柔,光是对他好,没用,得用刀子,要看谁的刀子更厉害,得看谁的心更狠,既然如此,那也就不要怪我对蒙古人心狠了。

“呵呵,不错,接着说。”杨改革也从满桂的嘴里,得了点心得,对这蒙古人,不能太好,也不能心软,只有杀,只有杀才能说服蒙古人。

“……回陛下,没有了,这就是臣对付蒙古的心得了。真的没有了。臣都是用这个办法来办蒙古的事的。”满桂一脸的尴尬,很老实的说道。

“……”杨改革无语,这果然是一个憨直的人,也憨直得可爱。

“那朕问你,现在如果朕要你对付蒙古,你会怎办?”杨改革再次问道。

满桂挠挠脑袋,才发现,脑袋上有一个乌纱帽,很不习惯,低着头想了一会,道:“回禀陛下,如果是如今要对付蒙古人,也简单,就是看那个部落不听话,然后杀过去,砍掉那些济农、诺延、台吉的脑袋,他们就不敢不听话了,就是这样简单……”

杨改革无语,看来,这个满桂的脑子,果然是简单,说来说去,就是一个字,杀。

杨改革无奈,心中苦笑一阵,道:“那满桂,如今,草原上,谁需要打杀一下,谁对我大明不敬?”

“回陛下,这个,臣知道,如今,依臣看,对我朝不利的部落多得很,内喀尔喀诸部,科尔沁诸部,哈剌慎诸部,察哈尔部的林丹汗,许多部落对我朝不利,说起来,都该杀……”满桂一说起草原上的事来,就说得极为顺口,仿佛吃饭一般自然。

不过,杨改革听着就头疼了,杨改革根本就分不清这些部落谁归谁,谁和明朝好,谁和明朝的关系差。

“等等,满桂,你说的这些部落,朕听不明白,你说明白一点。”杨改革听那些蒙古的部落名字,听得糊涂了,这个比那些文言文更加难懂,而且毫无头绪。

满桂见皇帝也是一副头疼的样子,也觉得好玩,傻笑了一回,道:“回禀陛下,这察哈尔的林丹汗,是草原上的汗,最大的部落,大概在我朝大同府边墙之外就是;这哈喇慎又称喀喇沁,我朝常言的朵颜三卫,就属于喀喇沁,在我朝蓟镇边墙以北就是;科尔沁在广宁以北,以东便是东虏……”满桂对这蒙古的事,那是清清楚楚,说得极为顺溜。

可是,杨改革听了就遭罪了,最近一段时间,只关注内政,一直都在弄钱,没功夫关心关外的事,以前了解的一点蒙古资料,如今,是彻底的混乱了。

“等等,这个,满桂,以后再说,今日就到这里吧……”杨改革听着头晕,也不明白这些部落的统属,地域分布,和明朝野猪皮的关系,要谈事情,更是无从谈起,只得暂停了。

满桂是个直人,见皇帝也是一副头疼的样子,也憨憨的笑了笑。

杨改革见这没有准备的谈话是谈不下去了,只得结束这次谈话,这个,得熟悉一下蒙古那边的资料才有谈事的资格啊!想了想,道:“大伴,把朕的望远镜,手铳,军刀拿来。”杨改革准备了很多东西给这家伙。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道。

……

不一会,王承恩就拿来了皇帝说的三样东西,分别是银筒的望远镜,镶银的手铳,还有一把军刀,军刀正是锦衣卫的标准配备,秀春刀,给满桂的秀春刀,乃是秀春刀中的上上品。

“满桂,这是朕赐给你的望远镜,祝你在作战的时候,能观察得更远,更早的了解敌人的动向,料敌先机。”杨改革说道,走下龙椅,很正式的把这把望远镜拿赐给满桂。

满桂连忙单膝跪下,手举过头,接过皇帝赐下的望远镜,然后谢恩。

“满桂,这是朕赐你的手铳,祝你如这手铳一般,火力强劲,可洞穿敌人,克敌制胜。”杨改革又把手铳递给满桂,满桂依旧是单膝跪地,两手高举的接过手铳。再次谢恩。

“满桂,这是朕赐你的军刀,祝你在作战中,勇猛直前,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杨改革又把军刀赐给满桂,满桂依旧接过,再次谢恩。

“满桂,起来吧。朕希望你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调你入京,就是看中了你的忠心,看中了你的队伍能打,希望你再接再厉,替朕杀敌。”杨改革没有跟满桂说大道理,直接就说实话。

“臣满桂,满忠明必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勇猛杀敌,保卫陛下,保卫大明朝。”满桂大声的表忠心。

第250章 战略态势,穷举温度计

“去吧,好好休息几天,对了,别忘记了军纪,朕最恨的就是败坏军纪的,管好你的部下,知道吗?”杨改革又交代下去。

“臣遵命,一定不会让臣的部下坏事的,陛下放心。”满桂又信心满满的说道。

历史上也没见说满桂部队的军纪如何如何,如果没说那就是还可以,如果不行,恐怕这历史上对满桂就不是不待见这样简单了,恐怕会大书特书,满桂的军队军纪如何如何了。杨改革又安心下来,也许自己多虑了。

满桂走了,带着皇帝赐给他的望远镜,手铳,秀春刀。

杨改革这才有时间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满桂的进京,标志着,大明朝最能打的几只部队,将逐步的进入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样一来,自己这个皇帝也算是手握精兵,腰杆子也会硬许多,日后许多事,和朝臣们谈不来,可以霸王硬上弓,他们不支持也无所谓,自己有钱,有枪,还有名义,如此,自己行使自己皇帝的权利,会减少很多阻碍,远比如今老是和朝臣们吹牛打屁强得多,很多心怀不轨的人,见如此多的精锐拱卫京师,做起事来,也会掂量掂量。

如今自己,把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农民造反算是用大手笔强力的压制下去了,就算还有农民造反,杨改革相信,也不会是那样烽火燎原的态势,顶多就是星星之火,只要及时的扑灭,加大赈灾移民的力度,相信问题不大。

那么,接下来,就是面对野猪皮的入侵了,这个,自己也是有所布置,首先,就是调集了数只能和野猪皮硬碰硬的部队,加起来也有两三万人,自己还练了几万精锐,还有毛文龙那边从十几万人中挑选的精锐,还有日后袁崇焕的精锐,光是精锐算起来,就不比整个野猪皮的部队少,这样,胜算,应该是蛮大了。

再就是在战略上,拉拢和清理蒙古,拉拢已经在进行,而清理动作,满桂入京就是开始,有满桂的六千精锐,用来弹压蒙古皇协军,用蒙古人杀蒙古人,应该是够了,而朝鲜那边,则准备和野猪皮打“放血战”,用手榴弹,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拖住野猪皮,野猪皮和自己打那是最好不过了,要是那样,明年能不能入关还是两说呢,要是不要朝鲜了,那更好,这战略上的围堵工作,算是完全展开了,野猪皮除了自己饿死在白山黑水之间,就只能和自己硬碰硬,或是攻打坚城,或是如历史上那般,绕道入关,那样,自己只要把野猪皮堵在长城沿线,那么,自己就算赢了,到了那个时候,野猪皮就进退两难,首尾难顾,进,有自己的数只精锐和他纠缠,他就是胜,也不可能是大胜,而且必定死伤惨重,自己就是要和他拼消耗,而他老家,有袁崇焕打他老巢,有毛文龙抄他后方,只要如此来得几次,野猪皮这个抢劫集团在抢不到东西之后,除了散伙,再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杨改革盘算了一回自己的算盘,自己当了这样久的皇帝,终于对保住自己的性命有了一点把握。对如何化解明末的危局,也有了全盘的考虑。心也逐渐的安定下来。

“大伴,赵率教什么时候能入京?”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大概也就这几日,比满桂满将军迟也迟不了两天,虽然赵将军的路途远一点,不过,赵将军人少,奴婢估计,最多后日,就能到了。”王承恩想了想,答道。

“后天?后天是几号?”杨改革又问道。

“回禀陛下,今天是五月十八,后天就是五月二十。”王承恩回答道。

“五月二十?好,这样,你通知一下方弘瓒,让他把北方的资料整理一下,给朕送来,另外,叫他根据资料,制作几个北方的沙盘,尽量的详细,过几天,朕要用……”杨改革又布置下任务,这次,北方战略,终于要开始执行了,得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执行计划,还要和主要执行者通气。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应下来。

“大伴,今天出宫一趟吧,先去琉璃斋一趟,然后再到李若涟那个钱庄里看看,嘿嘿,如今这小子那里,倒是成了钱窝子了。”杨改革笑道,这些天没有见到孙丽娘,倒是有点想她了。如今这枪杆子到了,就看钱了,只要钱没问题,把握住这些枪杆子,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如今的钱,就指望着琉璃斋和钱庄了。

“呵呵,是啊!陛下,如今那小子那里,也算得上是发达了。”王承恩笑着答应道,这钱庄没想到,还成了香饽饽了,这是事前没有预料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