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13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13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奴婢就说了,不过奴婢说的,也是市井传言,当不得真,陛下就当是随便听听罢了。”

“嗯,说吧,快说。”杨改革催促道。

“……陛下,我大明朝的藩王,这……怎么说呢,陛下如果要找这些藩王借钱,不,陛下,好像应该说是吸储……”王承恩刚开了个头,就发现自己好像用错了词。

“是的,没错,大伴,不是借钱,是吸储……”杨改革怪自己,一想到那些明朝的王爷,就想到肥猪,想到肥的流油,想到搞钱,忘记自己是正常的吸储,这和借钱,有本质的区别。

“……陛下,既然如此,奴婢以为,不如这样,保证能让陛下吸储到不少钱。”王承恩想了一会,才给皇帝出主意,怎么弄诸位王爷们的银子。

“……快说。”杨改革对明朝的诸位藩王,没什么印象,更没什么联系,更没什么交集,对这些人,只有一些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记忆,对他们的了解,也就是二十一世纪那时候的了解,第一就是肥,第二还是肥……

“……陛下,奴婢以为,陛下可首先写一封信,大言如今朝廷大举赈灾,财政吃紧!国库缺银,想让诸位藩王为国库贡献一些银子,以救大明之艰难,解天下百姓的困苦为要点,出银子,就是为大明着想,不出银子的,都是罔顾朱家大明百姓安危,不顾朱家大明社稷,这个,得写严厉一些,这个贡献银子的数目,可写得大一些……,言贡献银子之后,天下百姓必定会感谢云云……”王承恩编排起这些大明朝的王爷来,也是一点不含糊,这就是要把那些王爷扒皮吃肉啊!

“接着呢?”

“……陛下,接着,奴婢以为,这些王爷们必定会向陛下哭诉,家中余粮不多,没有银子,或者只有一小部分银子……”

“这个绝对是肯定的,找那些王爷们要银子,要他们捐款,怕比杀了他们还难,不过,这里面,怕还有一些贤明的王爷,怕是会拿银子出来的……”杨改革总结道。

“……正是,陛下,确实还有几位素来有贤名的王爷,比如周王,唐王,这几位,如果陛下要找他们募捐几万两,估计问题不大,……奴婢要说的正事这个,找藩王们募捐,十分艰难,效果不大,不过,陛下,可同时再写一封信,把这银子存到钱庄的好处都说出来,陛下只要暗示,只要在钱庄存上一笔钱,就可以不捐银子,日后可以按时领到利息,想必,这些王爷,必定会把银子存到陛下的钱庄里的。”王承恩出的这个主意十分的损,给王爷们两条路,一个是接受摊派,一个是存一笔钱到皇帝的钱庄,这个算起来,无论如何,也是把钱存到皇帝的钱庄里划算,这样一来,皇帝钱庄的储备银,算是有了。

杨改革想了一会,道:“如果有人不捐款,也不存钱呢?那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问题,这大明朝的王爷,还是别指望有多开明。

“这个……陛下,就没什么了,陛下只需要用此计,相信,大部分藩王都明白陛下的意思,都会存钱,或者是捐款的,凑足百万不成问题,剩下的,见陛下的钱庄里,存钱果然有利息,必定会趋之若鹜,根本不用陛下催促的,相信,陛下的钱庄里,存钱的会越来越多。”王承恩总结到,王承恩一直参与皇帝的大部分秘密商议,对皇帝这钱庄之事,了若指掌,所以,才有了这个主意。

杨改革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自己不指望所有的王爷都捐款或者存钱,有大部分就行,只要第一批存钱的拿到了利息,想必,这后面的就不用自己操心了,放在自己家的地窖里银子会长霉,放到皇帝的钱庄里,银子会生银子,十年翻一倍,这个吸引力,不是一般人能拒绝的。

“嗯,没错,大伴,这个主意确实高,确实妙,那就如此办了,那接下来,就是给朕的诸位叔叔,伯伯,哥哥,弟弟们写信了。哈哈哈……”杨改革很高兴,这下子,自己可以弄到不少钱了,可以放明朝藩王们的血了。

第225章 为了七百里而加钱

杨改革觉得王承恩说得有道理,这一边送封信给那些藩王,要他们捐款,另外一方面,写封信,让他们存钱到自己的钱庄。

不过刚提起笔,杨改革就犯难了,这古代的毛笔字杨改革写得不咋样不说,光是连这藩王到底有多少,杨改革都弄不清,这得写多少封啊?一个王爷写两封,这不是要自己老命吗?

“大伴,你说,这信是不是太多了点,朕一个人写是不是太难了点。”杨改革觉得自己还是别太勤快了,这毛笔字拿不出手,被自己的伯伯,叔叔,哥哥,弟弟看到了会笑话自己的。

“……陛下,陛下还是让秉笔们代写,陛下用印就行了。”王承恩想了想,觉得这让皇帝一个人写,实在是有点为难,还是把这事交给司礼监去写比较好。

“对了,大伴,如今我朝有多少藩王?到底能不能凑到一百万银子啊?”杨改革决定问一问这到底有多少王爷,也准备看看,王承恩这个办法能不能搞到钱,如果王爷太少,那每个人要存的钱,数目就很大,这个,难度就变大了,相反的,如果藩王数目众多,那么,摊到每一个人身上的数目,就很小,相对的容易些。

王承恩想了许久,才道:“回禀陛下,如今我大明朝历经二百余年,这世袭罔替的亲王就有四十余位,亲王下有郡王,则不可胜数,如今,在世的大大小小藩王,怕二百位开外了……”(说明一下,藩王数量太多,难以统计,取一个估计的数目,为了情节方便,不能当真。)

“什么,二百位开外?朕没听错吧?”杨改革的嘴巴,可以塞进去一个鸡蛋了,以前只听说这明朝的藩王们肥,被称为明朝的寄生虫,现在听王承恩一说,才觉得,这确实有点多。刚才杨改革还担心这藩王们的数量太少,自己要凑一百万两银子有点难度,杨改革准备动员这些王爷里的贤明王爷,准备让他么多存一点,才有了准备自己写信这事,为的就是真诚一点,现在看来,这藩王,实在是太多了点。二百多位大大小小的藩王,一个弄几千两,这一百万,也就是毛毛雨。这里面还有历史上有贤名的王爷,把情况说明一下,怕几万两,甚至上十万两,不见得弄不到,这样算起来,这一百万,根本就不是难事。怪不得王承恩对自己的这个主意有很大的把握。

“回禀陛下,详细的情况奴婢也记不清,不过大致的是错不了的,这个,要查相关的文案才知道。”王承恩实话实说。

“大伴,你刚才说的那个,要求捐献的那个,你准备让每个藩王捐多少?存钱,你打算让他们存多少?”

“……回禀陛下,奴婢的意思是让陛下多写一点捐献的银子,少些一点存钱的银子,如此,诸藩王们,必定会乐于存钱的。”

“具体的,多少?”

“……陛下,捐献方面,奴婢的意思是亲王八千两,郡王五千两;存钱的话,亲王一万五千两,郡王八千两……”王承恩把自己心目中的“多”和“少”说了出来。

杨改革糊涂了,一万五比八千两还“少”?

“……还有数位素来有贤名的王爷,陛下可单独去信,把数目再写高一点,只需要有存钱的信就行了……”王承恩又加了一句。

杨改革听得是目瞪口呆,这老朱家的孩子,也太多了点,难怪王承恩这个“老实人”都敢夸口一定能吸储成功呢,原来,每个王爷,也就几千两的水准,远和杨改革开始估计的,大放诸王血不一样,几千两对一个王爷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还不是捐献的,只是存的钱,要这样算起来,合情合理,基本上没什么难度,即便是排除一些王爷格外的吝啬,不愿意存钱到自己的钱庄,但是,这一百万还是没什么难度的,如同王承恩说的那样,也许光是那些贤明的王爷,怕就能弄到不少钱,加上其他藩王的零碎银子,一百万实真的没什么难度……

杨改革现在一点也不怀疑这王承恩这个“老实人”出的主意了,按照王承恩的思路,这绝对能吸储到不少钱。

王承恩说着说着,见皇帝一个人在发呆,似乎没有听自己说,只得出言提醒,道:“陛下,陛下……”

“嗯,唔……朕在听,对了,我大明朝的交通不便,藩王的数目虽然众多,朕怕这远地方的王爷,即便是接到朕的信,愿意出银子,这一来二去的,朕怕也要不少时间啊!大伴可有什么好办法?”杨改革想起来,这大明朝的交通实在是渣,从京师到南方,一般人没个一两个月到不了边,即便是有马,没有个把月,也别想到,再从当地把银子运到京师来,时间有点不靠谱了。

“……陛下,这个,确实是有点难了,奴婢以为,陛下可以先把靠近京畿地区的大小王爷说服,让他们先存银子,奴婢估计,大概一个月之内,银子就能入京;稍远一点的,北方诸省,这个,怕得两三个月之内才会有银子入京;如果是南方,奴婢怕这时间更久,得三个月到半年,银子才会入京……”

王承恩一番话,杨改革又是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最长时间半年才能搞到储备金,这时间,实在是太久了点。

“就不能把时间再缩短一点吗?这个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啊!”杨改革无语了,自己确实是把这明朝的交通情况忽略了。

王承恩低头细细的思索了一番,道:“回禀陛下,那只能用七百里加急了,如此,一天时间,七百里之内的藩王就能接到信,陛下可限令他们一两天之内作出决定,如此,奴婢算了一下,最快的,一旬只内,一千里之内的藩王都会把银子送到京师,如果有一个月,北方数省,基本都可以把银子按时送到京师,南方有运河之便,靠近河流,交通便利的藩王,怕两个月之内,就能把银子送到京师,如此,已近是最快的了……”王承恩又给皇帝支了一个招。

七百里加急?杨改革猛然想起驿站,想起那个明朝的终结者,李自成。这家伙,就是驿站的驿卒,想起就是他推翻了大明朝,把“自己”逼死在煤山,杨改革的脸色,一阵苍白。自己该如何对待他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自己提出,废弃各地的驿站,节约经费的。自己还在大力的使用这些驿站,使用驿站的七百里加急这种古代最高规格的快递服务,也许,自己该给驿站更好的一点待遇,或许,这个李自成有了好待遇,就不造反了呢,当然,也不排除有另外一个“李自成”造反……

王承恩发现皇帝又发呆了,脸色还一阵白,一阵红的,可怕,关切的问道:“陛下,陛下……”

“呃……朕没事……”杨改革被王承恩从“幻想”的世界里,拉回了现实。自己依旧是皇帝,依旧在豪华的宫殿里。

“……对了……大伴,按照大伴所说,需要大规模的动用驿站的快马飞递,朕怕这长期使用,会使这驿站的传递速度和能力下降,朕的意思,是不是给这驿站加点钱什么的,为了他们能更好的为朕办事?这常年使用七百里加急,朕也觉得,怕会累坏这些驿站的驿卒啊!”杨改革回味过来,想给驿站的驿卒加薪。

“……”王承恩不明白皇帝的意思,这朝廷和皇帝使用驿站,使用加急,还用得着额外的加银子?要是这样算,这边关的将士是不是也要加?这百官是不是也要加?这样算起来,这每年得额外支出多少?

“陛下准备怎么个加法?准备加多少?”王承恩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