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200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00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陛下,臣有一件事,是和发行钞票沾得上一点关系,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徐光启犹豫再三,还是把这事说了出来,现在皇帝就是一门心思的搞钱,自己也应该一门心思的帮皇帝弄钱,至于其他,就暂时放一放吧。

正在神游天外的杨改革听到徐光启又有什么“高见”,立刻问道:“哦?呵呵,徐师傅,又有什么高见?只管说,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即将要发大财的杨改革此时,“爱”死这个老头子了,这个老头还是很有智慧的,能替自己解决问题。

“回禀陛下,臣见陛下要重印宝钞,发行钞票,臣忽然想起来,在海外,一些蛮夷也发行一种银子做的货币,称为银币,臣和西洋传教士谈起海外风情的时候,常听传教士谈起他们那边的银币,臣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些赚头,不知道陛下……”徐光启是个天主教的信徒,和老外的联系非常的紧密,知道老外的事,也就很正常了。

“银币?”杨改革有点诧异了,老外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用银币了吗?杨改革挠挠头,银币?金币?铜币?这确定不是在玩WOW?

“回禀陛下,确实,为银币,似乎是蛮夷们通用的货币,相当我们这边的银子一样,……不过好像还有金币,不过远不如银币多……”徐光启解释道。

“等等,徐师傅,你是说,洋人们,在用银币了?这个没搞错?而且,这里面还有赚头?”杨改革的脑子有点混乱,但是还是抓住了几个关键,第一个就是老外用银币,第二个就是这里面有赚头。

“回禀陛下,是的,是银币,臣家中还有一些蛮夷使用过的银币,确实是银子做的,臣和西方传教士谈起这货币的时候,就谈到这银币,臣还和他们换了一些留在家中研究……,臣研究了一下我朝的铸币情况,发现,这其中,似乎很有赚头,或许……”徐光启为了大明朝的中兴,可是干了不少事,什么自己种番薯,玉米,自己晒盐,自己拜西洋人为师,自己入洋教,自己翻译西方科学书籍,自己制作科研用具,甚至练新军,购买老外的先进大炮,自己仿制等等,可以说,是一位一心望着大明朝好的“好人”。

“……银币?”杨改革这回,真的有点意外了!这明朝就有银币了?这银币不是常常出现在清末的各种小说里吗?怎么这明朝就有银币了?

杨改革一脸惊讶的看着徐光启,这家伙不会是个穿越者吧,越看越像啊!

徐光启一脸的茫然,这皇帝怎么听到银币的反应这样大?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忌讳不成?

“……回禀陛下,确实,是银币……,蛮夷制作的银币,银币的样式类似我朝的铜钱,不过中间不穿孔,比铜钱稍厚……”徐光启觉得自己还是把这银币解释一下,否则,自己犯了什么忌讳还不知道呢。

“呃……银币……这个,徐师傅,你确定?”杨改革弱弱的问了句,要是这个时代洋鬼子们就开始印制银币了,那自己可真的该追赶世界的先进水平了,要和世界接轨了。现在明朝还在使用元宝,大额的元宝是官府监制的,小额的散银子还得用剪刀剪开,用称称,这个,落后得很,确实,这回,得跟上世界的形式,得造银币了。

“……回禀陛下,臣确实有,不过在家中,今日尚未带来……”徐光启见皇帝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知道皇帝在想些什么,又考虑今天说的这个银币的事,到底该不该说,也不知道犯了皇帝的那条忌讳,皇帝的脸色可不怎么好啊!

“家中就有?真的?好,立刻派人去取一些来,朕要立刻过目……”追赶世界的脚步,一刻也不能耽误。说起银币,杨改革印象最深的就是“袁大头”,这个中国历史上银币的代表,可是不能忘记的啊!那里想到,远在几百年前的明朝,就已经有银币了,而且还流传得颇广。唉……落后了啊!落后啊!杨改革的心思,又飞到明国初年,“袁大头”身上去了。

“……这……陛下,真的要……”徐光启对于皇帝办事的风格,有点不适应,立刻就要到自己家里去取,这得多急啊!

“呵呵,是的,立刻就要看到,大伴,立刻派人到徐师傅家里去取银币,……”杨改革这回,是替主人做主了。

徐光启也没说什么,这皇帝到自己家取东西……,难道自己能说个不字吗?

“奴婢遵命,这就去……”王承恩应道,转而又小声的提醒道:“陛下,这时候不早了,陛下,还是用点午膳吧,再不吃,皇后娘娘又要骂奴婢了。”

说道吃,杨改革的肚子,立刻咕咕的叫起来,这一大早就上早朝,和大臣们斗智力,花了不少时间,和自己的几位心腹讨论问题,时间花得更久,一直就没吃东西,如果不是王承恩提醒,怕这顿午饭,是要省下来了。

“哦……呵呵,差点忘记了,几位还没吃午饭吧,今天,就在朕这里吃了,等徐师傅家的鹰洋取来之后,再继续研究,呵呵,吃饭要紧,吃饭要紧,大伴,立刻让人传膳,加几双碗筷,朕的两位师傅和毕爱卿都一起吃。”杨改革立刻放下手中的公务,吃饭。自己不饿也不代表这几位老人就不饿,何况,到徐光启家里取鹰洋实物,还要一点时间。

“奴婢遵命。”见皇帝终于想起来吃饭了,王承恩也松了口气,这皇帝他一忙起来,经常的顾不上吃饭,为这事,已经被皇后说过几次了,不得不留个心。

……

杨改革吸取了教训,这皇帝吃饭,他得等别人试吃之后,才轮到自己吃,所以,杨改革尽量的要求把菜减少,这试吃的时间才变得短,自己才能吃到热菜热饭,不容易啊!

第215章 当皇帝是很爽的职业

杨改革得知老外们开始制作银币了,使用银币了,才觉得,自己该向老外学习了,这大明朝本来是先进的,可惜,没玩下去,又从纸币退回到原始的银子了,这个,得追赶一下世界的先进水准。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安安静静的吃饭,没人作声,在讲究食不语的古代,吃饭的时候,都很安静的,不像二十一世纪的国人,干什么事,都得在饭桌上解决,完全抛弃了食不语的传统。

君臣几个安安静静的吃过饭,又开始接着忙碌,还有正事要做。

杨改革漱口,擦嘴,然后跟王承恩道:“大伴,这银币取回来了吗?”杨改革很关心这个。

“回陛下,回来了,回来了,刚到的。”王承恩连忙答道。

“来了就好,立刻呈上来。”杨改革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明朝的银币是什么样子的。

小太监呈上来的银币有几十枚。

杨改革翻看了一下,这……就是明朝老外们用的银币?只能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烂”,粗燥烂制,远不如日后的袁大头那样漂亮,制作得那样精美。

“徐师傅,这就是洋人们用的银币?”杨改革心目中那种精美的“袁大头”银币形象被这种粗制的银币搞淹没了,如果现在的银币就是这个水准……

“回禀陛下,是的……这……”徐光启回答到,徐光启准备找个机会向皇帝解释,说明一下自己的“奇谋”,这个可是能缓解朝廷财政压力的好办法啊!可惜,话还没说出口,皇帝又把话接了过去了。

“没有更精美一点的?漂亮一点的?这银币怎么做的?”杨改革彻底的失望了,如果现在使用的银币还是这种烂样子?那自己的打算,怕是要泡汤了,杨改革很清楚,这铸造银币里面的猫腻有多大,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但是,前提是,银币必须制作得很精美,比如做成袁大头那样,即使成色不如纯银,但是也基本能让人接受。制作得精美,说技术含量,说火耗,人工,别人也才想得通,如果银币制作得都是老外们银币这种烂样,这铸造出来的银币,想从里面赚钱,怕“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轻易的让自己赚到钱啊!杨改革失望了。

“回禀陛下,这已经算比较好的了,……银币是铸造的,和铸造铜币差不多,只不过这上面的记号和图案,据说,是用锤子砸出来的,洋人可能制作钱范的水平不足,所以,才显得这银币制作得相当的粗糙……”徐光启准备找个机会向皇帝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奈何皇帝根本就不让他有发话的时间,再次打断了他的发言。

“砸出来的?中间那个记号?”杨改革心烦意乱,没有听清徐光启后半段说的话,只听清了前面一段,也看见了,银币中间,是一个字母“M”,不过却不念出来,问徐光启。

徐光启很郁闷,又一次被皇帝打算,自己的话又没说出来,看了看盘子里的银币,道:“回禀陛下,这确实是砸出来的,这银币的一面,有一个记号,形似两座连在一起的小山,在西洋的叫法里,称作‘M’。”徐光启看了一下银币,就解释道,顺便发了个音。

“M?”杨改革跟着徐光启念了一下。

“是的,陛下,M。这个,就是洋人用的银币了,这银币,陛下别看他制作得不如我朝的铜币精美,可是,这里面,确是有大学问的……”徐光启解释道。

“这个,是啊!远不如我朝的铜币精美啊!更别说字迹什么的了,这也能叫银币?也能用?”老外银币美好的形象在杨改革的心目中倒塌了,原来这个时候的老外,用的货币,就是这个鸟样吗?自己还打算从老外那里引进造币机器的,看样子,是搞不成了,如果学老外用锤子在银币上砸一个记号,这个,怕老百姓是不会答应啊!自己能砸,老百姓就不会砸吗?自己想从银币里赚钱,怕这银币的制造水准,起码也得和袁大头差不多啊!这袁大头可是成功的典范,自己得向他看齐,否则,事没办成,可就亏大了,杨改革不住的惋惜。

“回禀陛下,这个确实能用,这可是银子啊!”徐光启又解释,银子还不能用?那我大明朝用剪刀剪开银子的做法,那该叫什么?徐光启很郁闷,怎么就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开口跟皇帝解释呢?

“朕知道他是银子做的,可是……唉……朕想说,它的做工实在不咋样啊!”杨改革郁闷了,这个银币实在不能说有多好,只能说,它确实是银子做的,当然,比中国那种小额交易还要用剪刀剪碎的情况要好。

“……得……徐师傅,你还是说说,这里面有什么赚头吧……”杨改革纠结于这银币的精美程度,造不出精美的银币,要想赚钱,很难!唉……只要造出来的能过得去,过得去……,自己就可以从中赚钱……,杨改革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有空了,搜一下造币的机器是怎么弄的,捣鼓一个水利的压币机,捣鼓一下练钢的高炉,出点特种钢,也许,这造币的机器,也就能被自己提前N百年造出来呢,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用精美的银币代替银锭,从中赚一笔了。

徐光启本来是信心满满的办这件事的,不知道为啥,皇帝一看到这些银币,就没劲了,不住的叹息,不住的打断自己的话头,连听自己讲解这银币里的赚头的事,也不怎么积极了。

“启禀陛下,这银币,要说它的赚头,就得从铸造铜币说起,陛下可知,朝廷铸造铜币,是能从中获利的?”徐光启想了想,决定还是从赚钱这个由头说起,估计只有这样,皇帝才有兴趣。

“哦?徐师傅说说,怎么个赚头?”杨改革也没少看小说,知道这个所谓的赚头,大概就是指铸造钱币的时候,铜钱里含铜的比例和规定的不一样,从而省铜的做法。同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