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92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92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这样互相吹捧,询问吗?您就直接让徐光启负责修订历法得了,没人和您争,皇帝,这徐光启去修订历法去了,更好,这朝堂上,还少了个竞争的对手。

有人看不下去,当下就有人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完全赞成陛下所言,既然这历法事关社稷,事关农事,天下的收成,天下人吃饭的问题,该当用能计算更加准确的西洋算法,臣以为,徐子先许大人精通西洋算法,可以主持此事……”一个大臣实在看不下去皇帝和徐光启两个人演双簧,干脆出来赞成此事,只求这事快点过去。别再来恶心大家。

其他的朝臣也被恶心得不行,这双簧,唱得也太明显了,这历局,又没人和皇帝争,又不是什么权利厉害部门,去了一个徐子先,更好。于是,纷纷同意皇帝的话。

“……臣赞成……”

“……臣赞臣,徐大人精通数数,德高望重,完全可以胜任……”

……

杨改革嘘了口气,本以为有点难的,没想到,如此的容易就成了,大臣们都恨不得立刻让徐光启去干修订历法这件事。

朝臣们都不是傻子,看到出,这皇帝对于谁去修订历法,已经有了意属,之所以在朝堂上讨论此事,不过是做作样子罢了,再说,这历局,不是什么要害部门,只能说清贵,现在皇帝准备换内阁的事,朝堂之上,都清楚,所以都憋着劲,向内阁奔呢,那里还有心思和徐光启争什么历局的事。

“那徐师傅,你可有什么话要说?”这件事,轻而易举的就通过了。但是,这双簧还得唱下去,和历局是历局,这科技院的事,还没着落呢,不把科技院的事搞出来,这历局就算是白搞了。

“回禀陛下,臣虽然精通西洋算法,但是,奈何一个人,实在力薄,不可能完成重订历法的重任,所以,臣想请陛下,建立一个历局,专门从事修订历法的工作,再则,这用西洋之法计算天文、历法,还得对西洋算法,涉及到的器械做些研究,培养一些对西洋算法熟悉的人,以协助臣计算历法,还得用到许多我朝没有过的东西,事物,比如观测天文的工具,这个,陛下,恐怕还得在历局之下,成立一个研究院,专门从事这培养西洋算法的人才,专门研究计算历法的工具,器械来,如此,计算天文历法,才可做到万无一失,更加精准啊!”徐光启七饶八饶,就把这科技院给饶出来了,这下子,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搞科研了。

紧要关头,杨改革的心也是紧张得很,生怕朝臣们从中作梗,打破自己的愿望。见朝臣们没有作声,似乎是默认了这件事。杨改革那里知道,朝臣们对君臣这样演双簧,看得都快吐了,只想着尽快把这件事搞完,好进入下一个环节。

“那既然如此,那就都依徐师傅的吧,由徐师傅负责组建历局,主持修订历法,务必精准,能准确预报天时,不误农事,至于使用西洋算法,组建研究院的事,这个,也确实有必要,朕也不可能让徐师傅一个人去修订历法啊!必定需要一群帮手,那就这样定了,在历局的下面,组建一个研究院,专门研究这西洋算法,研究那个什么工具,物件,器械什么的,培养人才,……”杨改革一口气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科技院,算是成了。

第209章 有准备从容应对

科技院的事,在杨改革和徐光启两方的双簧中,成了,杨改革松了一口气,这件事,现在看不出什么,但是将来,必定会从这科技院里,爆发出强劲的动力,带动大明朝的前进。杨改革怀着得意的心情,看着群臣,这次,只是自己的一个小胜利,却是明朝的一个大胜利。

“这历局就讨论到这里吧,下面,那位卿家,还有事要奏?”杨改革办成了科技园,得意得很,说话的声音也愉快起来。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一位大臣站出来,高声的“吼”道。

声音可真大啊!杨改革掏掏耳朵,道:“有什么事?卿家只管说。”

“启禀陛下,臣弹劾太子少保徐子先,弹劾御史刘吉善,弹劾锦衣卫百户李若涟,弹劾国子监监丞……”这个大臣的声音洪亮,把整个大殿震得嗡嗡作响。

杨改革的心瞬间紧张起来,来了,来了啊!这样快就来了。这在国子监放高利贷的事还是被有心人当成枪了啊!看来,有人想进内阁想疯了啊!

杨改革想到自己的布置,又暗地得意,幸亏自己事先有了准备,幸亏自己和李若涟他们串联好了说辞,否则,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那个“有心人”给自己来这样一下,自己铁定受不了,自己的这一票人马,算是被一举摧毁了,自己这几个月苦心经营起来的网络,怕是要在劫难逃啊!

“这位卿家,你弹劾他们何事?”杨改革走神了,没听清这家伙刚才说什么。

下面的群臣,则被这人的弹劾内容惊得说不出话来。听见皇帝再问一次弹劾的是什么内容,也以为皇帝是相当的震惊!以至于不敢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也被这件事的强悍给镇住了。

刚刚那个弹劾的大臣有点得意,见皇帝一副吓坏了,居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的表情,问两次,带着一点得意的说道:“回禀陛下,臣弹劾他们在国子监大堂上放高利贷,此事,有辱朝廷体面,有辱国子监尊严,有辱天下士子的尊严,败坏了朝廷的纲纪,法度,还请陛下严惩。”

“这位卿家,你现在居何职位?几品?”杨改革很想看看,这个家伙是不是可能会在这次的调整中入阁,如果有可能,那么,设计陷害自己的人,则有可能是他,不过,估计那个人不会这样傻,自己站到前台来。

“回禀陛下,臣现在添居左佥都御史一职,职列正四品……”这个家伙也有点奇怪,皇帝好好的问自己的官职干嘛?难道是皇帝非常重视这件事,准备升自己的官?想到这里,这个左佥都御史又暗暗得意起来,说话的声音,也大了不少。

左佥都御史?这个是什么官?正四品?貌似也不低了,要入阁,貌似,也是有可能的啊!难道这家伙就是那个设计陷害人的家伙?看着这家伙一脸的“正气”,不像啊!耍阴谋的人,不都是阴险狡诈的吗?那里有他这样“光明磊落”的?

“……哦,你是说,有人在国子监放高利贷?而且是徐师傅,刘吉善,李若涟这几个人合伙的?是吗?”杨改革念一个人的名字,就觉心中的怒火大一点,这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挖掘出来的自己人,要是给你这样一杆子都打翻了,自己这个皇帝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回禀陛下,正是!”这个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毫不客气的说道,十分的义正言辞。

“这件事?呵呵,朕知道,朕不光是知道,而且还是朕吩咐这样做的……”杨改革也不打算和这个想背地里打枪的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直接就来最直接的。

“噗……”

“叱……”

“啊!……”

“咦……”

朝堂之上,不少人被皇帝的这句话给呛了!本来,这在国子监大堂里放高利贷就够离谱的了,现在皇帝居然还亲口承认,这是就是皇帝让这样干的。这……实在是离谱了!这皇帝也实在是太顽皮了,刚刚还是一件可能涉及到贪污,腐败,渎职,败坏纲纪等等,相当严肃的事,被皇帝这一句话,给搅成玩笑了,开玩笑,就算是在国子监大堂上放高利贷哪有如何,就算是在这金銮殿里放高利贷,你也管不着,因为别人是皇帝。皇帝做事比这更离谱的还有呢,这根本就不算什么,王法,他从来都不管皇帝干什么。

刚刚那个弹劾人的左佥都御史脸很快黑得像块黑炭,这一下,把自己搞得是彻底的被动了,本来是一件义正言辞,严惩败坏纲纪的事,现在,居然变成了皇帝自己的玩闹,自己还弹劾根毛啊!弹劾不下来当官的,那弹劾什么?你弹劾皇帝有根毛用,再弹劾,皇帝也不会少根毛,照样当皇帝,皇帝口出成宪,这法都是从皇帝的嘴里出来的,你要用法管皇帝,不是白搭吗?

不少大臣被皇帝逗得只差在地上打滚的笑了,这个皇帝实在太可爱了点。

不少大臣笑过了,也鄙视过了,觉得该教育皇帝了,皇帝不该这样贪玩,也不该这样胡闹,虽然这天下是你朱家的,但是也好歹注意一下形象嘛,虽然我们都知道你缺钱用,但是也不至于要到国子监的大堂上去放高利贷吧,这朝廷,这皇家的脸面,还是要的。

“启禀陛下,臣觉得陛下不该如此胡闹,国子监乃是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不可让如此肮脏,下贱之事登堂入室,如此,实在是不雅观,也是在是有失朝廷的体面,有失皇家的威仪……”这个老臣开始苦口婆心的教导皇帝了。

见有人带头,也有不少觉得够资格教育皇帝的人,出来教育皇帝。显得自己是多么的英明,自己是多么的纯洁。

杨改革对这些说辞都很鄙视,我靠,就算我是放高利贷那又如何,明目张胆的又如何,谁叫我是皇帝呢?你们中间,家里不少怕也是干这一行吧。

“嗯嗯……诸位卿家,先让朕说几句话。”杨改革准备和群臣好好的讨论讨论,这在国子监的大堂上放高利贷是事实,但是,却不能认,还得给他安个好名声。

群臣见皇帝开口,也都不说话,准备看看皇帝有什么说辞。

“诸位卿家,难道你们真的以为,朕会这样无知有幼稚?没事跑到国子监放高利贷?这是谁说的?亏他说得出口?可有证据?”杨改革的声音越说越大,这吵架的时候,声音大,他有时候也代表了道理大。

群臣都不作声,静静的看着皇帝。看着皇帝如何发飙。

“那个左佥都御史,你可有证据证明朕在国子监是放高利贷吗?”杨改革把事情全部揽到自己的头上,这就使自己,使自己这一方的人,先立于不败之地了,就算是干坏事,也由皇帝兜着,皇帝即使坏事了,杀人放火了,难道你还推翻皇帝不成?难道你还能让皇帝坐牢,监禁不成?所以,即便这件事是真的,即使该严惩,但是皇帝一肩担下来,这件事,也就用不着讨论了,因为不管如何讨论,这结果总不会是你希望弹劾的那样。

这个左佥都御史黑着脸,这次,本以为有七八成把握的事,现在居然变成这样,变成自己和皇帝打擂台,这TM的公平吗?即便是自己这次赢了,怕皇帝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印象,怕过不了几天,寻个由头,自己就得到那个蛮夷之地去当官了。

“回禀陛下,国子监里举监的举人,有不少都是借了高利贷的,都可以作证。”这个左佥都御史也不敢太叫嚣了,这气焰一下子就被皇帝压下来了。

“国子监举监的举人?借高利贷?可有借据之类的吗?”

“回禀陛下,没有借据……”这位左佥都御史脸更加黑了,想拿脑袋撞墙了,那个借高利贷会给你写个收条什么的啊!借据、收条全部都在放高利贷的人手里,也就是说,在锦衣卫百户李若涟那里,谁有胆子动锦衣卫的东西?从来都是锦衣卫动大臣。

“没有借据什么的,这怎么能说明是借了高利贷呢?空口无凭的。你凭什么说别人借了高利贷啊?”按照杨改革的意思,这借高利贷,就得在借据、收条的顶头上面写上“借高利贷”,这样才算,否则,其他的都不算,只能算是利息有差别,这利息有差别就好解释了,这不同的借贷方式利息肯定不一样啊!

“回禀陛下,臣有国子监借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