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74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74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公子来小女子这里,到底是为了奴家,还是为了这玻璃啊!怎么每次来都要说玻璃啊!”孙丽娘有点不满杨改革每次来都要谈玻璃的事,跟杨改革半当真的撒娇起来。

“唉……本公子也难啊!开销太大,入不敷出,不想点办法,这日子,怕是过不下去了。”杨改革虽然身处温柔乡,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账单”,就觉得头疼,这“银行”逼款的日子,实在太密集了点。

听皇帝的口气,似乎有很大的压力,孙丽娘也乖巧的不再给杨改革添堵,道:“公子,可是缺银子了?奴家这里,暂时腾个一二十万两,是没有问题的。”听到皇帝也缺钱花,孙丽娘很快就拿出一二十万两银子来,这已经是皇帝的人了,自然,事事都会向着皇帝。

“唔……”一二十万两?杨改革飞快的计算着,这才个把月,这玻璃店里,就能腾一二十万两银子出来,这金手指,还真的是相当的给力。当然,这个和玻璃是个新鲜玩意有关系。

“丽娘,玻璃店里,如今生产能力如何?”杨改革也不是傻瓜,知道这杀鸡取卵的事不能干,现在这玻璃店,正是茁壮成长的时候,自己虽然缺钱,但是,也不能动这里的钱,更是关心这玻璃店的生产能力,杨改革想得是如何尽快的、更多的搞到钱,而不是什么细水长流,虽然细水长流也很重要,但是重要不过自己当皇帝头几年花钱重要,杨改革相信,只要自己挺过了头几年,这往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公子,这十几万两银子,就是奴家准备拿来扩大生产,扩建店铺的,不过,公子急需钱用的话,奴家就暂且不扩大了,现在的场子,依旧能做,只是产量不高……”孙丽娘虽然说掏一二十万两银子,可是对这不扩大生产规模,还是觉得很可惜,如此天赐良机,不好好把握,过了这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哦……那扩大之后,产量能到多少?卖得如何?”

“公子,扩大之后,产量大概在每月一两千件吧,现在不扩大,也就是一两百件的样子,至于销量,肯定是不用愁的,这大堂里的买家,公子来的时候相比也看到了吧。这生意又有赚头,好做,自然就有人抢着和你做买卖,这不,都是先交了钱预定的,都排到下半年去了,否则,奴家还收不到十几万两银子呢……”孙俪年很快的报出来数字,说到做生意,说到自己的得意之处,也是得意得很。

杨改革看孙丽娘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觉得开心有趣,刮了刮她的脸,道:“这个,倒是看到了,不少人,喝茶都喝了一肚子,一直等你不到,你如今又和本公子厮混的床上,那些人恐怕脖子都望长了,要是让他们知道等你不到的原因,恐怕……呵呵……”杨改革觉得有意思,别人等着自己的女人去卖东西,脖子都望长了,肚子都喝亮了,自己的女人被自己拦在床上风流快活,想想,也有意思。

孙丽娘羞涩的低着头,一副都怪你的模样。

“呵呵,这样看来,这个玻璃生意,确实可以啊!这样,朕给你追加四十万两的银子,助你扩大生产,最好能把这规模,扩大到每月四五千件去,这样,这利润才可观!”杨改革一狠心,决定从自己所剩不多的内帑里再掏四十万两出来,大规模的扩大玻璃场的生产能力。杨改革要赌一把,要炒一把,要把这能细水长流上百年的生意,在这两年里,把它的潜力挖掘出来,因为这两年,实在是自己的难关,农民起义,野猪皮进关,郑家崛起,蒙古被野猪皮收拢,东林党逐渐坐大,每一件事,都是自己需要攀越的高峰。如果自己的钱断了顿,那剩下的唯一的后果,就是回归历史,自己白来一趟明朝了。一切都要等等自己的新军练成,水师打了几场胜仗,有了底气,腰杆子够硬这后,自己才能松口气。这就需要时间,最少也要一两年,这两年,就是自己的生死线。

一旦自己的腰杆子够硬了,一来这盐税的收成会不错,二来阻止郑家的崛起,海关可以收入不错,有了这两样打底,自己的内帑也不算空了,打仗,赈灾,面对文官集团的反扑,掣肘,自己才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十万两?……公子,你真的要投入如此多的银子扩大玻璃场的规模?这样一来,可就不是四五千件了,这恐怕,得七八千,上万件了啊!公子,这个,这产量太大了,这销路,恐怕……”孙丽娘大惊失色,被皇帝的疯狂给吓住了。这玻璃本来就是个奢侈品,如今投入的钱,实在太多了点,这产量也实在是恐怖了点,这奢侈品,一下子就变成日用品了,这还怎么赚钱啊?违反商业规律啊!

“呵呵,这个,你不用操心,只管扩大规模就是,这销路的问题,本公子已经给你想了几个路子了,光是这几个路子,就够你烧好几个月的了。”杨改革也不是瞎捣乱,也是有了准备,才敢如此的打包票,如此的扩大规模,没事谁也不想把自己的钱往水里扔,何况,是饷帝,按揭宗崇祯皇帝的银子。

“这……公子,有什么路子啊?”孙丽娘被皇帝的气魄吓住了,原本以为,自己一次性出手一二十万两银子扩大经营的规模,就已经是相当的有气魄了,没想到,这皇帝已经疯狂了。

“嘿嘿,本公子的主意多得是,我瞧你那大堂里,似乎有几块一人多高的大玻璃镜?这个好,这个东西好,本公子准备带几块回去,给皇后她们用用,然后让她们在命妇面前显摆显摆,给你这件东西当当托,把你这个东西吹得天上少有,地上难觅,让那些命妇们觉得,家里没有这穿衣镜,就是老土,就是穷酸,就是掉面子,如此一来,这京城里的大小官员们,恐怕都磨不过枕边风,都得掏钱买这穿衣镜啊!哈哈,你说,这个路子如何?”

用自己的皇后去忽悠京城里大小官员的老婆掏钱买奢侈品,形成一个消费某种奢侈品的潮流,而且是消费自家的奢侈品,这个主意,估计也只有杨改革想得出来,杨改革现在是为了钱,什么也不要了。

“啊!……这……”孙丽娘脑海里那种皇帝高高在上,皇后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倒塌了,原来皇帝是这样的。孙丽娘不住在自己内心提醒自己,杨公子是皇帝,杨公子是皇帝。

“呵呵,这个主意如何?一旦皇宫里带了头,形成了潮流,你还怕你的穿衣镜不好卖?”杨改革得以的炫耀自己的智慧。

孙丽娘被皇帝的异想天开震惊了!道:“这……这,应该不错吧!不过,那种穿衣镜,制作艰难,要出成品,很困难的,奴家费了好些功夫,也就弄出来几块,为了让店面显得有品头,才在大堂里摆了几块的,那里是能想出多少就出多少的啊!……”孙丽娘不知道该怎么和皇帝搭话了,皇帝给她的打击,实在太大了点。

“没事,你场子规模扩大了,经验丰富了,不断的总结经验,这成品自然就多了,想这京城里,就够了你烧一段时间了,何况,这天下的官员何其多?地主老财何其多?巨富商贾何其多?你还怕什么销量吗?这宫里都流行了,这京城里都跟风了,地方上,没有理由他不跟风的,你要知道……,嘿嘿,供不应求才赚钱啊!”杨改革沉浸天天数金子的梦想当中。杨改革要利用自己是皇帝,这种特殊的影响力,去赚官僚统治阶级的钱,还赚得他们心甘情愿。

“……这……嗯……也许吧……”孙丽娘被皇帝的远大展望给镇住了,思维不怎么连贯,需要一点时间去消化。

“……嘿嘿,朝房你知道吗?就是大臣们上朝前休息的地方,……朕……本公子准备把那些也摆上一块巨大的镜子,美名其曰‘礼仪镜’,专供大臣们上班之前整理自己的仪容,不在人前失了礼仪,嘿嘿,你想想,这宫里的朝房都摆了,这六部,京中各个衙门,地方各州,道,府,各个衙门,就不需要‘礼仪’?就不需要‘礼仪镜’?嘿嘿,只要本公子把这‘礼仪镜’往朝房那里一摆,你这超大型的穿衣镜,不是又要烧几个月了?”杨改革有点得意忘形,把朕字说顺了嘴,溜了出来,不过,也没啥关系,反正这孙丽娘也知道。杨改革很得意,这个主意,大概也就自己这个皇帝能想出来,这在二十一世纪很普遍,那就是政府采购,那里面的猫腻,中国人都知道。杨改革要利用自己是皇帝这种特殊的身份来做一道“潜规则”,引领一次政府采购,“潜规则”官僚们购买自己的玻璃。

孙丽娘已经痴了!这还是皇帝吗?怎么比商人更加的爱财,更加的“无耻”啊!整天脑子里就想着如何的赚钱?戏文里不是唱皇帝都是正直清明,圣明无比的吗?怎么这个皇帝?怪胎?

“嘿嘿!丽娘,你不知道,本公子的主意,多着呢,你看看,光是给你随便支几招,就够你烧几个月的了。”杨改革觉得自己在二十一世纪那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里,没有白活,获得了明朝人无法想象的海量资讯,这对于自己判断事情,处理事情,都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和样本。

面对皇帝的“无耻”,孙丽娘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不过皇帝的话确实可信,想这些贵妇们一旦跟风宫中,这穿衣镜必定是每家每户都需要的,这光是京城大大小小官员,就得买多少?何况,这不光有大老婆,还有小妾,还有更小的妾,都能吹枕头风,能不买?

第196章 想尽一切办法搞钱

面对皇帝的“无耻”,孙丽娘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能是呆呆的望着皇帝。

杨改革自家知道自家的事,要不是被银子所逼,自己也不会用这种潜规则的。

虽然出了几个貌似不错的主意,但是,杨改革并不打算收手,这玻璃,势必要成为自己这两年揽财的好工具,要在这几年里,成为自己的金库,成为自己的提款机,光是有这两个渠道,是不够的。

“丽娘,还有一个最大的买卖,这个,还得跟你说一下,你回头烧制那种两个手掌长,两个手掌左右宽的透明玻璃,做成平板的……”杨改革说道。

“公子,做成这个干吗?这个有什么用吗?又不是镜子,也不是盘子,杯子,瓶子,玻璃盏,这个,买的人恐怕不会多啊!”孙丽娘现在能做的东西很多,走的是奢侈品的路子,多半是些玻璃瓶,玻璃杯,这个就是相比瓷器,玉器而做的。做成一块平板的透明玻璃,又不做成镜子,这个有什么用?

“呵呵,这个,你瞧那窗户,看到了吗?”杨改革掀开帐子,指了指外面的窗户。

“窗户?窗户怎么了?很好啊!奴家没看出有什么问题。”孙丽娘看了半天,也没觉得这窗户有什么问题。

“呵呵,这窗户是不是纸糊的?透光性如何?”杨改革笑着解释,这古代没玻璃,就是用纸糊的,透光性虽然不错,但是,绝对比不上玻璃那样透明。杨改革打算用这玻璃代替纸,成为装窗户的首选,这样,必定会在明朝掀起一股玻璃热,这样,自己的玻璃场,那个生意,必定是忙得不得了,也不枉自己用四十万两银子扩建规模。

孙丽娘也是个聪明的人,一听杨改革说起糊窗户的纸,立刻就明白杨改革的意思,惊呼道:“公子,公子是说,要用这种玻璃代替纸,做玻璃窗户?”孙丽娘真的是惊呼,要是每间房子的窗户都换上玻璃的,那皇帝用四十万两银子扩大玻璃厂的规模,这产量,还是远远不够。想天下何其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