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64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64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徐师傅,这个不要紧!只要价钱合适,朕相信,这澳门没有,这南洋有,南洋没有,这印度有,有了合适的价格,相信,就算是英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等,都会很乐意给朕当雇佣军的!”杨改革信心爆满,知道这个时候,在老外的眼里,钱就是一切,只要有钱,那些老外,就是扒了本国的国旗,也会给自己来当雇佣军的。杨改革准备不惜血本,下赌注,干他一大票!用钱催生自己的海军。话说海军就是一个烧钱的行业,不敢烧钱的就不要玩海军。

面对皇帝的疯狂,徐光启有些不适应,也对皇帝说的那些东西感到不可思议,皇帝居然知道澳门,南洋,还说什么印度,还说这些地方一定有船,难道皇帝对这些地方很熟?

“那好吧,陛下,臣试试,尽量为陛下多雇佣到一些西洋战舰……不过,陛下,臣以为,这雇佣葡人炮师一事,完全不用多多益善,其实,陛下眼下的这批人已经够了,陛下完全可以让他们教会本朝的炮手,再让本朝的炮手去教会更多的炮手,这就够了,没有必要雇佣很多葡人,这铸炮也是一样,聘请一批铸炮师,把技术学到手之后,完全可以自己铸造,没有必要雇佣太多的夷人,这有点浪费了。”徐光启这回也不敢打包票了,只能说尽量试试。对于雇佣炮师、铸炮师这件事上,则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不用太多,已经够了。

杨改革想了想,觉得也是,这炮手训练,只要有了正确的方法,其他的,就是用大量的银子喂出来的,如果人数太多,自己也养不起,于是,道:“那这件事,就拜托徐师傅了,铸炮,炮师的事,就依徐师傅的吧。”

“臣遵命。”徐光启答应了下来。

“对了,徐师傅,这件事,千万保密,特别是出兵朝鲜的事,请暂时保密,等做得差不多了,生米煮成了熟饭,朝臣们就算反对,也没办法了。”杨改革懒得和朝臣们打嘴仗,准备把这些事做实了,钱花出去了,朝臣们就算反对,也没有办法。

徐光启听了皇帝的话,也是汗颜,这话说的,也太俗了点,忙不迭的答应。

“对了,徐师傅,这次到澳门去雇佣西洋战舰,徐师傅这里可有可靠的人选,既要心向着朝廷,能为朕办事,能领会朕的意思,又要能和澳门那边的人联系得上,还要比较懂西洋的事物,比较懂这战舰的,否则,怕是完成不了这件事啊!”杨改革想起来,自己不能指望朝廷里的那些精英去和老外谈判,否则,这漂没就不说,首先就会被人当成傻瓜宰。自己的钱,不是让人当凯子骗的。

徐光启听了皇帝的话,想了半天,道:“陛下,臣这里有一个人,比较符合陛下的要求,即心向着朝廷,能领会陛下的意思,又对夷人比较了解,和澳门的传教士都有联系,到时候,雇佣战舰的事,就有保证了。”徐光启郑重的说出一位人出来。

“哦?这个人可靠吗?是谁?”杨改革准备看看,是不是历史上的名人,如果是则可以根据他的“历史成绩”去判断,如果不是名人那只能相信徐光启了。

“陛下,这个人就是李之藻,李振之,此人必定能胜任陛下的要求的。”徐光启郑重的说到。

李之藻?杨改革不记得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了,那应该是一个不太重要的人物了。那只能参考一下他的经历了。

“徐师傅可说说他的经历,出身吗?”杨改革带着一点疑惑的问道,这个人不是历史名人,没有什么“历史成绩”做参考,只能问徐光启这个人的资料。

见皇帝问起这个人,徐光启充满了自信,道:“陛下,这个李振之,浙江人,为我朝嘉靖四十四年生人,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早年,曾师从利玛度学习过,对泰西比较了解,早年就曾经购过买葡人大炮,对如何和葡人打交道,十分熟悉,曾任过太仆寺少卿,后来因为得罪了阉魏,就辞官了,现在闲居在家。”

杨改革一听,也难怪徐光启一脸的自信,看这个人的资历,相当的不错,首先是进士,有了这条,基本可以肯定,绝对是心向大明朝的,不担心人品出问题,不存在骗钱的可能性,和徐光启是同学,学习过西洋的东西,看来,对西洋也是比较了解的,还干过购炮的事,更是轻车熟路,这个,去代替自己雇佣舰队,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还曾经是朝廷的高官,做到过太仆寺少卿,这家伙去,那规格,也是相当的高了,也可以体现这雇佣舰队的诚信,这个人,简直就是给自己量身定做的啊!

第188章 生产力之门

杨改革当下就拍板,道:“就是此人了,徐师傅推荐的这个人,果然不错。”杨改革看了这个人的简历,觉得甚至不用百度他的“历史成绩”,就准备用他了。

“陛下,李振之如今还闲居在家呢。”徐光启也不介意给自己的“同学”捞一个起复为官的机会。

“没问题,对了,徐师傅,这个李振之最后当的什么官?”杨改革准给这个人来个官复原职。人家的资历和出身是没一点问题的。

“回陛下,李振之他,原本是太仆寺卿。”

“太仆寺少卿是干什么的?”杨改革这个小白,见这里没外人,也就直接问了出来,如果是在朝堂上,绝对不会如此问的。

王承恩和徐光启两个人都是一脑门的黑线,这个皇帝,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陛下,这太仆寺是为陛下管理马政的,少卿,就是副手。”虽然皇帝问的问题比较低级,但是徐光启还是“耐心”的解释给皇帝听。

完全没有觉悟自己问得问题有多低级的杨改革道:“管马的?嗯,既然是得罪阉魏才辞官了,那就即刻起复就是,哦,不,他不是改任南京了吗?又是浙江人?这样,让他在南京那边挂一个闲职,好为朕去雇佣舰队,这办事才方便,也不劳烦他南北的奔波了,就这样吧。”杨改革很快就拍板下来,让这个人替自己去雇佣舰队。

王承恩应了一声,然后问道:“陛下,在南京那边,要挂个什么官?”这个问题比较模糊,王承恩觉得还是问清楚一下比较好。

“嗯,这购炮和军事有关,就挂个兵部尚书吧,反正他也做过太仆寺的少卿,这官位不能太低了。”杨改革又给了一个南京兵部尚书的职位,反正现在正是大批起复被阉党迫害官员的时候,这样一个官,根本就没人注意。

“大伴,再下道旨意,让这个李振之专门负责去澳门购炮,专门负责雇佣一些西洋人,具体的就不用写,只说是去购炮,雇佣一些洋人就是,实际的,大伴,下到密旨,让李振之拿着朕的密旨去雇佣西洋战舰,让他全权代表朕。对了,这件事,还得劳烦徐师傅给李振之写一封信,告诉他实情,让他领会朕的意图,安心替朕办事,不是朕不重用他,这雇佣舰队一事,事关重大,让他好好干。”杨改革一连作出了很多安排。把这件事就安排下来了。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下来,这件事,其实很简单,这李之藻本身就是进士,太仆寺少卿辞官的,又是被魏党迫害的,现在正是大批量起复被魏党迫害官员的时候,给他起复一个南京兵部尚书,根本就不算什么,没有一点问题,这虽然兵部尚书,不过那是南京的,基本上都是养老的官职了,更是没什么人关注。

“臣领命。”徐光启也很快回答道。

“对了,大伴,再带十万两银子下去,算是朕给这个李振之雇佣舰队的前期费用,告诉他,让他先付一部分,剩下的,朕负责。”

杨改革想起来,没银子就什么也别干,于是,又让王承恩给他送十万两银子去。

“遵命,陛下。”王承恩又答应下来。

终于搞定了这雇佣西洋舰队的事,杨改革松了一口气,现在就看这个李振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消息了。

……

一大早,杨改革就又得继续昨天未完之事。今天睡了懒床了,十点多才起床。

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不知道在干嘛。

杨改革揉了揉还未睡醒的眼皮,嘀咕道:“大伴,郑怀忠那家伙现在到哪里了?”杨改革昨夜又是一夜辛苦,不但搞到了李之藻的“历史成绩”,还搞到了不少明末南洋的情况。对这个李之藻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充满了信心,也知道南洋那边,自己得布局了。

“回禀陛下,郑怀忠怕是没走多远,陛下有事吗?”王承恩也奇怪,这郑怀忠去南边办事,才去几天啊?陛下又想起什么了?

“嗯,有事,朕准备雇佣西洋人了,这西洋人的底细不能不搞清楚,这南洋那边的情况,朕也不能不搞清楚,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是有必要搞清楚南洋,西洋那边的情况啊!”杨改革一个晚上就在百度里翻各种资料,实际上根本就没睡什么觉,困得很,整个人都是迷迷糊糊的。

“敢问陛下,那陛下的意思是?”王承恩听话听了个半截,不知道皇帝是个什么意思。

“郑怀忠正好是负责在南边督造船的,会和海洋打交道,让他兼个差事,专门负责收集南洋,西洋那边的情况吧,把南洋的动静,物产,人物,风情,地理,各个势力,历史沿革等等,都给朕搞清楚,朕不想做睁眼瞎,明白吗?”杨改革整理了一下自己混乱的脑子,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王承恩大惊!没想到,皇帝会下如此的命令,这搜集情报的事,不是锦衣卫和东厂做的吗?前段时间还多了个军情局,现在,看样子,又要多一个情报收集部门啊!这郑怀忠的命可真的好啊!不光是摊上了督造战舰这个好差事,更是成了皇帝真正的心腹。

“回禀陛下,这是不是要设个厂了?”王承恩小心的问道,这件事,可不是一件小事,必须要谨慎的对待。

“设厂?什么厂?……噢!……你是说东厂那个厂?不用了,告诉郑怀忠,朕暂时不会给他任何牌子,不会成立任何衙门,也不会给他任何权利,除了能支持一些银子外,就没有什么了,看他能不能给朕完成好这些事。”杨改革还是有点迷糊,想起来王承恩说的那个厂,不是工厂的厂,而是特务机构的名称。杨改革有自己的盘算,对这些特务机构的分工相当的明确,锦衣卫主要还是以整个大明朝内部为主要对象,东厂主要是以京畿地区,中央、大臣为主,军情局主要是以蒙古,东虏,朝鲜,甚至日本这些北方战争对象为主,这郑怀忠的这个造船场,则暂时以南洋,西洋为主,分工很明确,也不会造成某个情报系统的独大,或者是太过臃肿导致行动无力。

“奴婢明白了。”王承恩答应下来,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看样子,皇帝是准备考考郑怀忠,或者给他一些压力了。

“嗯,叫他不要声张,秘密的进行,不要闹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杨改革揉了揉脑袋,这脑袋,还是有一点隐隐作痛,看来,这是搞资料,上网上多了,以后得注意休息啊!

杨改革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了半天。

“大伴,可有烧酒?”

“陛下,可是问烧酒?”王承恩愈发的搞不清皇帝在想些什么了。

“对,烧酒。”

“回禀下,有烧酒,宫中除了烧酒,珍藏了无数的美酒,陛下可是要饮酒?”王承恩莫名其妙,不知道这皇帝是想干嘛,刚才还在谈开厂的事,现在又问烧酒。难道要喝酒?这皇帝,向来可是不怎么喜欢喝酒啊!

“不,朕是问,你可知道,这烧酒是如何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