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18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18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不错,正是如此,朕打算将这山西的商人宣传成不忠,不孝,不义,卖祖求荣的典型,在大明朝,掀起一场严查天下商人是否叛国,通敌的严打行动,让这全天下的人都对那些商人嫉恨,远离商人,把商人这个阶层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剥离出来,让他们都噤若寒蝉,让他们孤立无援,让那些和盐商们靠得很近的官吏们,不敢和他们有任何瓜葛,否则,就是谋逆来对付他们,如此盐商们,就算是被孤立出来了,就在此时,朕将这晒盐抛出,后有锦衣卫压阵,一举扳倒那些盐商,彻底的把大明朝的盐业,控制在朕的手里,如此,朕的军费也不愁了,赈灾,也有银子了。”杨改革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陛下把天下商人都列为严厉打击的对象,这天下没有了商人,货不能通四方,不甚方便啊!必定会引起动荡的,陛下的目标,仅仅是盐商,应该将目标缩小一下。”孙承宗提醒了一句。

“是的,孙师傅说得没错,朕受教了,宣传的时候,朕会说清的,小商人只是为了生活,不在严查之例,即使是大商人,也分个三六九等,只是针对某一部分具有重大嫌疑的人,时间也不会太长,有得三五个月,这晒盐估计也该抢占市场了。那些盐商没了官府的保护,根本算不得什么。如果有盐商跳出来跟朕作对,更好,朕正缺银子作军费呢。不妨杀他几家,这样,一年的军费也够了。”杨改革大大咧咧的谈论这自己的计划,谈论着杀盐商充军费。

孙承宗面对皇帝一环接一环的行动计划,有点目不暇接,想了一会,才道:“如此甚好,就是说,在铲除盐商的时候,以谋逆来压制和盐商有瓜葛的官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然后一举把盐商们扳倒,这点可行,锦衣卫就是专门处置谋逆的,想必,没有什么人胆子大到和谋逆牵扯上关系的,何况,锦衣卫后面,还有陛下的新军看着,陛下这招,是击中了百官的软肋了,砍断了盐商和官吏们的联系啊!把这盐商孤立起来,如此,仅仅是个盐商,倒是真的不愁的。”孙承宗说到这里,也是松了口气,皇帝的这个计划,看似很“合理”。孙承宗一直很担心皇帝和百官们摊牌,决战的时候出岔子,现在看来,有这样一番算计,到不用担心了。

锦衣卫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谋逆,叛乱,如果是锦衣卫办其类型他的案子,不涉及到谋逆,百官们,可能还会出来组织反抗一下,上上奏疏,用言论压制皇帝,一旦到了谋逆的事上,又有“真凭事据”的证据牵涉到谋逆,那个脑子不好使的敢站出来说个不字?当官的,谁也没烧坏脑子。

见孙承宗理会自己的意思,杨改革道:“确实如此,先是搞臭商人的名声,然后是孤立商人,分离百官和盐商,最后,砍杀盐商。”杨改革自己也总结了自己的计划,就是四步走。

在这封建社会,没有比谋逆更大,更让人敬畏的罪名了,这个罪名,抄家杀头都是轻的,动不动就是夷几族,诛十族,这个,才让人感觉到头皮发麻,一旦和谋逆牵扯上了,那是怎么也洗不干净的,在这封建社会,讲究的就是忠君,所以,先把这山西商人通敌谋逆的罪名,证据搞出来,然后搞臭商人的名声,然后掀起全国的严查严打活动,借着全国严查谋逆商人的名头,逼那些盐商的保护伞不敢轻举妄动,然后迅速用晒盐,扳倒盐商,控制住全国的盐业,就算大功告成了。

这山西的商人,可谓一个引子,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发动,就必定是雷霆一击,将这盐商盘踞全国盐业,官僚分红的格局,一举打破,将盐业,彻底的收拢到自己的手中。这一步步的走下去,都不能走错,时机,必须把握得充分,不能错了步调,需要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来做这件事,而这个人,不是孙承宗就是徐光启。

“孙师傅给朕把把关,务必不要使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失了。否则,这大明,真的就完了,还请孙师傅不要菩萨心肠,务必金刚之怒。”杨改革对自己的这个庞大、复杂的计划,自己也搞不清具体步骤该怎么走,只觉得这头脑不够用,这宅男,玩玩游戏倒是拿手,说到玩阴谋,想计策,那还得训练几年,有了几年的功力,效果可能好一点。

孙承宗的手不断的抚着自己的胡须,思索着。想了一阵,才道:“陛下,这第一步,如陛下所说,就要借这登基大赦之际,将这盐课,给免了去,这个,会很快了吧。”孙承宗总结杨改革的第一步计划,也顺便问了杨改革一个问题。

说到大赦的名头,杨改革用得可多了,这废除盐税是一个,还有一个捞钱的名头,就是大赦魏案相关人员,只要你交银子,统统减轻,名头就是皇帝新上台,不想看到人头落地,要和谐。这不,已经捞了五百万两银子了。可谓是大丰收。这魏忠贤呆在凤阳不死,就是朝中大臣们的紧箍咒,你不交,可以,这案子就定不下去,搞不好那天,那九千岁就重回朝堂了,那时候,魏忠贤可不是皇帝那样好忽悠。这东厂的老虎凳又该开张了,所以,介于重重官僚之间的压力,大多数人还是咬牙交了银子。

“孙师傅所料不错,这大赦天下也就一锤子买卖,过了就没有了,所以,也就要多装几个,这魏案的银子已经交齐了,想必百官们都盼着朕定案呢,这定案,就要借着大赦天下的名头啊!这盐课,也就要跟着一起免了。很快了,呵呵呵……”说到自己得意的大赦名头,杨改革得意的笑了笑。

“陛下好算计。”孙承宗会心的称赞了一回皇帝,孙承宗也听说过,皇帝这次,捞了不少,对于这种捞银子的做法,原本,孙承宗是不赞成的,但是,如今被这国事一逼,也就赞同这皇帝捞银子了,起码还有得捞,这边关的军费也才有着落,否则,不堪设想啊!

“这第二步,就是实行专利法了,让这专利,成为保护晒盐的一大法宝,陛下,不如,这专利法,也同大赦一起?”孙承宗带着一丝笑意的对着皇帝建议。反正这大赦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百官们想把自己的罪孽用这大赦一笔勾销,那可以,这专利法你们也得捏这鼻子认了,这废除盐政,你们也得捏这鼻子认了,否则,你们那罪孽也别想免。

杨改革笑了笑,道:“这个当然,朕可没有那样多的心情和群臣扯皮,这能用大赦装的,尽量用吧,反正也就是一锤子买卖,用了就没了。”

孙承宗忽然觉得,这上天果然给这大明朝送来一位拯救大明的“圣明天子”,虽然有时候的行为很怪诞,但是,心里装的是天下万万百姓。

“这第三步,自然就是派人选盐场,晒盐了,这个可能需要徐子先的协助,他对盐场这方面比较熟悉。”孙承宗建议皇帝用徐光启主持晒盐。

“这个,到时候再说,朕自由安排的。”这个事,杨改革自己就有安排,这日后的盐场位置,大致还是能用百度搜到的,所以,杨改革比较自信。

“那第三步接下来的就是如何贩盐了。”孙承宗又说到。

“嗯,这个,也不要紧,想朕的盐便宜,质量又好,又有锦衣卫做后盾,要销售给小盐商,普通的货郎,想问题倒是不大,如果盐商敢找朕的麻烦,朕会很喜欢的。”

“那如此,盐是准备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该派人把那些山西的商人一网打尽了,搜罗到他们谋逆的证据,这个,可能,还需三司会审,以验明这谋逆的证据,以正视听,这关系到日后孤立盐商,所以,证据一定要真,靠得住。”孙承宗又总结了下一步棋。

“是的,这个是自然,他们里通外国,谋逆,自然会有证据的,何况,朕还派出了满桂的六个千人队扫荡蒙古,还有朕收买的蒙古部落给朕探听消息,肯定会有证据的。”杨改革是通过历史知道这个事情的,所以,这件事,绝对是真的,所以,只要这事是真的,这证据,自然也就有了,即使因为当事人小心而没有留下证据,杨改革也可以给他弄到许多证据,东厂里锦衣卫里的刑具,可以变出很多证据来。

“如此,接下来,陛下就需要孤立商人,孤立盐商了。不知陛下打算如何掀起这孤立盐商的风暴?”

“呵呵呵,这个,朕自然会有办法的,这个,日后朕会告诉孙师傅的。”杨改革呵呵的笑了笑,这个如何引导舆论,穿越者们会很高兴的告诉你,那就是报纸。这个穿越的利器,杨改革正准备打算隆重推出,为文人们找一个喷口水的地方,为自己找一个掌握舆论的工具。为了干翻这盐商,这报纸,该出场了。

第145章 舆论

杨改革已经决定,将这报纸推出来,作为引领舆论的工具。

孙承宗见皇帝很有信心,似乎这引领天下舆论,士林清议的事很简单一般,就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历来,舆论都是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在本朝,现在,具体一点,就是在“东林党”的手里,想了想,还是向皇帝讲解清楚这其中的关键和厉害,不要让皇帝想当然,以为皇帝就能左右整个士林的舆论,如果到时候不能掀起这孤立盐商的舆论,这事情,就要脱节了。

“敢问陛下,这天下舆论,士林清议,陛下确信有把握?”

“控制舆论这件事,呵呵,朕还是有把握的,孙师傅不要急,待朕过一段时间,就把这引领舆论的东西弄出来。”杨改革一点不担心自己引领不了舆论,这报纸,可是大杀器,将会彻底的把这引导社会舆论的权利,收归自己,穿越小说看过一箩筐的杨改革,这点自信还是有的。在这内廷里,就有自己的印刷机构,要开报纸,不是难事。

“……陛下,恕臣多嘴,这天下舆论,士林清议,可不是这样好控制的,陛下……历来舆论都是士林中人用来压制皇帝的法宝,陛下,此事,绝不是轻易就可以办到的……”孙承宗终于把这“实情”和这皇帝挑明了。

这舆论,或者说是清议,或者是什么士林公论这些东西,历来,不过是士林中人用来压制皇权的一件工具罢了,当然,不光能压制皇帝,还能压制异己,是古代的“大杀器”,百官怎么可能轻易的把这舆论导向权交出去?如果皇帝强压,这件事,必定会是以皇帝下不来台,皇帝无可奈何而收场,因为,那个时候,皇帝要面对的是整个士林,说大一点,就是天下的读书人。

孙承宗见皇帝说得如此轻松,以为皇帝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暗自替皇帝着急,不得不把这话挑明了说,希望引起皇帝重视,认真对待这件事,否则,整个计划将功亏一篑,大明朝,玩不起了。

杨改革很纳闷,这孙承宗怎么老是抓着这舆论导向权这个问题不放?这个百官用舆论压制皇帝,我又不是不知道,我这报纸一出,那些什么清议,士林公论统统都是渣啊!

孙承宗干着急,说了半天,见皇帝一点着急的意思也没有,心道难道自己这话,说得难道还不够明白?自己可是把这不该说的全说了,这里面的弯弯道道,皇帝难道真的搞清楚了?

“陛下……,陛下难道真的清楚这其中的厉害了?”孙承宗这回,可真的有点看不透皇帝了,这个清议,士林公论这类舆论导向权的问题,千百年来,皇帝们一直就没怎么斗赢过,基本上是输的多,赢的少。赢的皇帝那都是说不通了直接上刀子砍,那一般都是开国皇帝,或者经历过开国的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