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10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10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可以几百人,几千人同时开工,各自管各自的,才不会出现冲突。

杨改革现在,已经对这模型深深的吸引住了,也为古代的建筑方式吸引住了,也为这古代的聪明才智吸引住了。唉!谁说古代人傻的?谁说古代人落后的?古代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就在使用“三维模型”造房子了,谁再说古代人傻我就跟谁急。

古代人,已经给杨改革太多的惊奇,对古人的态度,杨改革已经大改。

不过,这东西,如此的高超,为何在官府的记载中,貌似不怎么提到啊!杨改革觉得,这史书,也有点扯蛋了。

“这位卿家,你们建造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比例,实际建造的吗?”杨改革看着这建筑模型,问道。

“回禀陛下,是的,营造之时,必定会按照这个尺寸,实际建造,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一分。”这个小官,十分自信的给皇帝讲解着。

杨改革点点头,拿起旁边放着的“设计图”,里面貌似用的是铅笔或者硬笔画的线条。很精细,很精美,也很干净。杨改革大冏,杨改革始终认为,这古代,只有一种笔,那就是毛笔,写字,画画,都要用毛笔,地图,包括军事地图,都常常用毛笔画的,看上去歪歪扭扭,很丑,甚至这种工程设计图,都要用到毛笔,所以,工程设计图,应该是画的巨粗,画得巨歪,巨一塌糊涂。没想到,看到这真正的“设计图”,才发现,这跟后世的设计图,几乎没什么区别。杨改革甚至怀疑,有人拿了二十一世纪的工程图来忽悠自己,甚至这工程图,是使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杨改革很受伤,自己貌似一直在看低了古人的智慧。又拿起那本“工程数据”,里面密密麻麻的写这那个地方用什么材料,那个地方有多长,有多大,这里用什么油漆,那里什么图案,甚至包括木头需要阴晾多久,都一一的列明,这个,可比后世那个什么“什么质量管理体系”给力的多。

杨改革“嘘”了一口气,有这样的建筑队伍,自己还怕剧院建造不起来吗?还怕有质量问题吗?貌似不用啊!

“嗯!可以,郑怀忠,朕对这个‘烫样’完全没有意见,你可以组织人完全按照这个‘烫样’进行建造,这个造价嘛,在二三十万两银子之内,地址嘛,你就看着办吧,这几位,朕封他们为大剧院的设计师,建筑总监,负责设计和监造这座大剧院,这位卿家……就是总设计师……”

杨改革很快就决定下来,按照这个“烫样”建造帝国大剧院。又封了那几个绿袍小官当设计师,当建造总监,还给那个带头的人封了个总设计师,可惜,连别人名字也不知道。

王承恩连忙过来,小声道:“陛下,此人姓欧阳,单字一个旭……”

欧阳旭?杨改革念了一次名字,就匆匆结束了这次会见了,这建筑的事,虽然牛掰,始终是个小事,还有大事等着自己去办呢。那几个小官得了一个封赏,自然喜出望外,个个谢恩不止。

……

走在这故宫博物院,杨改革看着这一座座巍峨的大殿,门楼,才知道,原来这古代的建筑是这样建造出来的,原本以为,一个工匠一拍脑袋,就弄出一座宫殿来,显然不是那样回事啊!还有这郑和的舰队,那一艘艘的船,就更印证了这种古代的建造技术的高超,那种行驶在海洋中,和风浪搏斗的船,如果设计不合理,建造不合理,建造、用料不规范,管理不规范,能扛得住风浪?光凭经验,就能造出这一艘艘航行在大海上的巨船?杨改革那是打死也不信。

貌似,自己造船,交给郑怀忠和那批“严谨”的技术官僚们,貌似也不错啊!杨改革觉得,自己一开始决定用西洋技术造船的想法,有些偏颇了。

……

新军训练场。

众人见过礼之后。杨改革才和孙承宗缓步在这操场上,交谈起来。

“……臣见陛下又振作起来,恢复往日英气,实乃我大明之福啊!”孙承宗见崇祯皇帝又恢复那往日那种积极的状态,才安下心来。

“呵呵,孙师傅,朕自知不该使性子,发脾气,撂担子,孙师傅就不要取笑朕了。”和孙承宗交谈,显得很随意,很真诚。这是其他人不可能有的待遇。就连徐光启,由于接触的日子有限,也不如孙承宗这般随意。

“……呵呵,臣敢问陛下,那盐课一事?”孙承宗还是不放心那盐课的事,和皇帝一见面,又提了起来。

杨改革想了想,就把自己准备如何如何砍盐商,准备取消天下盐税的事,一一的给孙承宗说了。

孙承宗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一直在听崇祯皇帝说,崇祯皇帝说完了,孙承宗依然没有任何言语。

等了半天,杨改革实在等不下去了,才问道:“孙师傅,你如何看朕的计划?”

孙承宗又想了半天,表情没有太大的波动,用很平和的口气道:“回陛下,此事,以臣看来,陛下是下了决心,和盐商,盐耗子们一决高下了?整体上看,成功的机会很大,不过这布局,还单薄了一点,杀伐也不够果断,光靠锦衣卫和卫所军,要利索的斩杀盐商和盐耗子,臣不看好。”

“噢!那孙师傅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老臣以为,陛下还缺少一只能坚决执行陛下意图的亲军,而且是不受外界干扰的亲军,这不是锦衣卫,也不是那个卫所,也不是京营,更不是东厂。”

“那孙师傅说的是?……莫非孙师傅是说,朕还要用新军?”

“是的,陛下,诚如陛下所言,陛下要‘砍’那些盐商,砍那些盐耗子,这锦衣卫,东厂,京营,卫所,那个不是和这大明的官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刀子,如何砍得下去?到时候砍不断,理还乱,不可收拾啊!所以说,陛下不够果敢。”

杨改革没想到孙承宗和徐光启一样,对于自己这个皇帝砍盐商,砍盐耗子相当的支持,难道也是和徐光启一样,对这明朝的盐课积怨颇深?对这明朝的官场不抱任何希望?也希望大刀阔斧的冲杀出一条血路?

“哦?这样说来,朕的这个计划,不可取了?”

“非也,陛下,老臣以为,陛下可以一试,即使失败,也无伤陛下的根基,最多就是抛出几个太监,或者是厂卫出来供他们泄愤罢了,于陛下无太大干系,盐税诚如陛下说的那般,也不过才一百万两,陛下咬咬牙,也就从内帑里出了,完全可行。”

“那孙师傅的意思是?”杨改革摸不着头脑了。

孙承宗平缓的话中,丝毫没有对皇帝去砍人提出任何劝解的意思,而是告诉皇帝,如何砍人,才砍得更完美,而且不伤到自己。

“陛下这刀有了,使刀的人也有了,就缺一个磨刀的人,缺一个刀子砍人砍不动的时候,往刀背上使大锤的人,这个人,就是新军,陛下的计划可行,可在这后面加上一个后手,待锦衣卫的刀子砍不动的时候,用这新军在锦衣卫的后面捶上一大锤,想必,再硬的骨头,也给开开了……”

杨改革没想到,这孙承宗也是一个猛人,说的话,看不出是个进士出身的人说的,和那江湖上喊打喊杀的人没两样,身为帝师,教自己的不是什么圣人之言,温文善良,而是教你如何砍人,杨改革汗颜,难道历史上的帝师,都是给皇帝教的这个?

“呵呵,孙师傅,朕也是如此想的,这不,一大早就来新军,就是来看看这个将来在锦衣卫后面轮大锤的人,呵呵……”

第139章 功德

帝师孙承宗教授崇祯皇帝的不是什么圣人之言,也不是什么微言大义,也不是什么善良,高尚,仁慈,道德,而是讲解着如何“砍人”,如何更好的“砍人”。

杨改革和孙承宗相谈甚欢。

“呵呵,孙师傅果然说得有道理,朕也准备暗地里,派出新军作为后手,这不,一大早就来了。”

“陛下圣明。”

“朕招募的出海勇士,已经有一千多人了,朕准备让可以毕业了的舍人,给朕训练这批新军。”

“如此甚好,臣训练的舍人新军,已经有一百多可以毕业的,从中优选一些,因该是够了。”

杨改革想了一会,道:“那如此,就有劳孙师傅了。朕这时间不够,人手也不够啊!孙师傅请尽快的训练,务必严格,无比严厉,无比保证新军质量,下一批,恐怕又即将到来了啊!”

“陛下还有下一批?”孙承宗有点意外了。这新军刚开始就有定论,每次扩张,不能太快,最好不超过一扩十这个数字,如果太快,这新军的“质量”就没有保证了。

“嗯,朕准备让毛文龙将多余的一些勇壮,送到陆地上来,朕准备把这些人,训练成日后对抗东虏的主力,这些人和东虏有着血海深仇,放之不用,实在可惜了,可惜运力有限,每一批的人数,不会太多,但是也急需训练,所以,还请孙师傅抓紧时间,朕是分身乏术,时间不够啊!,有劳孙师傅了。”

“臣遵命。”孙承宗得知了皇帝的打算,答应下来,给皇帝训练新军,这个任务,确实相当的紧迫。

“还有,朕准备到各陕西,特别是陕北各州县,招募一批的新军,以缓解那边灾荒问题。仍可能需要训练一大批新兵,所以,孙师傅……”杨改革发现自己焦头烂额,这不光是朝政上的事,还有这新军的训练就有两三头,对付灾荒,防备毛文龙,反攻野猪皮,一些事都连在了一起,一环接一环,不能出了差错,否则,日后后患无穷,搞的晕头转向。

“陛下,这从陕西招募新军,陛下就不怕日后陕西那边流民造反,牵涉到这批新军吗?到时候,这批新军如何去平叛?”孙承宗想了想,还是把自己心中的担心给皇帝说了。这从陕西招募新兵,是可以缓解陕西的灾情,但是,一旦那个地方造反,这新兵里就会有牵扯,如果要这批兵去平叛,估计也不太可能了。说不准到时候就可以从叛军裹挟的民众中,找到新军的家人,到时候,是个麻烦事。

“……唉!朕也顾不得了,这陕西那边的新军,朕会派到江南去的,不会让他们在陕西平叛的。这陕西平叛的,恐怕得从东江那边想办法了,所以,朕才这样焦急啊!早一日训练成军,朕才能早一日的安稳。”

杨改革的打算,就是陕西兵去江南砍盐耗子,东江兵去砍陕西的农民起义,统统用一些京畿地区的士兵混合,稀释,这样保证军队的来源不过于单一,抱团,保证战斗力,也可以避免孙承宗说的这种情况出现。叛军里裹挟一大堆的陕西新兵的家属,这个事陕西新兵就没法弄了。野猪皮的进关时间能够计算,到时候集合几边的兵力,一起去打野猪皮。只要把这时间控制好,应该没问题的。

“陛下,平叛,其实不需要过于精锐的军队,普通卫所也有能力平叛的,又不是直接和东虏野战对阵,陛下何不招天下还有战斗力的卫所军入京呢?一来这可以日后防御东虏,二来,万一这流民爆发叛乱,也可以迅速镇压。”

调天下还有战斗力的卫所军入京?镇压农民起义?这个,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个,貌似,应该可以,杨改革以前一直都是考虑和野猪皮打仗,所以,把这明朝的传统土著军队都弃置不用,怕他们坏事,如果他们在自己和野猪皮决战的时候来个转进如风,杨改革哭都来不及,要用,也只打算把他们当辅助力量使用,现在才想起来,其实自己要对付的敌人,还有很大一批,是农民起义,这个,貌似,历史上明朝的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