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1033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1033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改革从一密匣里取出一份东西,递给徐光启道:“徐师傅,这是朕的一些心得,徐师傅先看,看过了再和朕说,想必徐师傅会有所悟的。”

徐光启没有迟疑,立刻接过这个小本子,告罪一声,然后就开始阅读起来。

杨改革见徐光启开始阅读那个小册子,也安心的坐下来,那个小册子里,是杨改革抄录的一些关于生产力的东西,比如生产工具,生产者,生产关系的定义,比如剩余价值,比如剥削,剥削阶级的定义,比如对生产力阶段的划分,比如对生产关系划分的解读,以及他们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对未来生产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关系的判断等等。

杨改革慢慢的喝茶休息,刚才为了引导和启发徐光启,已经耗费了不知道多少口水,现在,该是休息一下的时候了。

……

时间是漫长的,时间是缓慢的。徐光启翻看了一页纸,往往又要往回翻几页,实际整本小册子也没几页……

杨改革是耐心的等待着。

……

终于,徐光启似乎是看完了。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神情中,带着清明,带着惊喜,带着一些感慨,带一些着激动,也带着一些疲惫。

“……陛下这是纯工具论,又将人置于何地呢?”徐光启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

“哦,呵呵,朕可没有忽视人的作用,不是使用工具的人和工具之间才形成了生产力关系么?朕可从来没忽视人的重要性。工具重要,人更重要,皆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在朕眼里,人是代表着精神文明方面的,而工具则是代表物质文明方面的,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并不存在对谁有偏颇……,倒是很多先贤很喜欢将工具,特别是物质文明摒弃在自己的理论之外,这天生就缺一块的东西又如何能阐述明白真道理?又如何叫人信服?特别是前宋和我大明的某些人更是如此……”杨改革笑着回答。

徐光启一阵无语,皇帝似乎对即将要上人坛的某些圣贤们不太喜欢啊!特别是前宋和大明的?

“……唉……,都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臣如今是经历过了,陛下这本书,虽然臣没有完全看明白,仍有很多不明之处,更有许多无法赞同的地方,……但,能感觉到,这是道出了历史的真谛,让人有一种拨开迷雾,明眼看历史的感觉,千万年的时光,在这本书里,不过是化成了几行字,厉害,厉害啊!不知道此书是有人进献,还是陛下自己所写?”徐光启似乎有了明悟了,激动着,感慨的说道,显然,这本书对他的触动极大。

“关于这本书,其实很简单,朕刚才不是抹黑了那么多的圣贤图么?算是朕从这圣贤图中略有所启发吧……”杨改革不带脸红的将这些成就归为己有,实际这些都得益于九年义务教育,都得益于马克思。

“难怪,难怪,怪不得,怪不得……”徐光启带着不小的激动说道。这本书,算是彻底的颠覆了他几十年积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徐光启觉得犹如新生一般,让人有一种通透的感觉,虽然徐光启也不愿意承认里面的很多说法……

“想来徐师傅也明白了朕这次要如何变革了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看过了陛下抹黑那些圣贤图,又看过陛下这本小册子,再回想陛下先前所说的那些话,臣已经对陛下的变革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不得不说,陛下圣明,有如此凌厉,周全,让人想不到,无法拒绝和反抗的策略,臣以为,此变革已经有了五成把握……但也有一些不明白,不通透的地方,还请陛下解惑……”徐光启激动的说道,看过了皇帝抹黑那些圣贤图,再看过了这本小册子,再想起皇帝今天和他说的话,徐光启算是基本明白皇帝今天和他说这么多的用意了,也算是基本明白了皇帝变革的策略。

按照皇帝这手把变革理论、依据、传承钉在人坛上的做法,徐光启觉得,变法至少成了一半。人坛聚天下人望,承担着传承华夏文化、文明;承担着祭祀圣人先贤,先人;维系现在,扩张之后对华夏认同的种种重担,且本身就极为宏伟,堪称奇迹,一旦建起来,又怎么会让人污蔑诋毁人坛?又怎么会让人毁坏中伤人坛?又怎么会让人反对怀疑人坛?这上面的东西可就是恒古不变的真理了,和这个作对,就是和整个华夏的过去、现在、将来作对,从这个高度来说,儒家也不算什么了,在这个高度来说,变革儒家也就不算什么太难的事,……想到那些如今为了争论那位圣人该上人坛的大臣士人们,想到了那些为了人坛还在打破头争取捐石头名额的豪门大家,各地百姓,徐光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笑……

皇帝太坏了……

第823章 大结局

“徐师傅只管问,有什么不明白,不通透的地方,朕一一讲解……”杨改革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若是话说到这份上,徐光启还没有听懂,那可真的是浪费表情了,现在看来,徐光启至少是接受了自己的一些观念,对自己变革的全局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

“若是臣没说错,陛下让朝臣们议论那位圣人该上人坛,让天下豪门,百姓捐石头造人坛,将人坛打造成奇迹一般的圣物,为的就是将来此本小册子上的东西出世?想数十年后,这本小册子上的东西,就变成了不容辩驳,不容悔改,不容诋毁的真理圣言,如此,这变革……”徐光启说道这里,自己倒是有些好笑起来,一想到将来那些人哑巴吃黄连,无奈的表情,就只能发自内心的笑一笑。

“不错,人坛即是天下人望所在,圣贤,先人们的膜拜、祭拜之载体;也是我华夏文明,文化传承之载体;更是日后开疆拓土,海外移民的联系纽带,承载着我华夏的过去,现在,将来,其意义自然是非凡的,朕把人坛建成奇迹,为的就是这个,都说白纸黑字不容悔改,上了人坛的东西,看谁还敢反悔,真的到了要公布这个秘密的时候,朕相信,一定会水到渠成的……”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一手就是杨改革变革所依靠的最大的杀手锏了。

“……陛下圣明……”徐光启也只能如此说道,算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朕要是被逼得没办法……”杨改革笑道,为了改革儒家,改革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得不找一个让儒家也不得不屈服的东西。

“回禀陛下,这个问题臣明白了,由此,臣也明白了陛下要儒家变革的方向,基本就是根据这本小册子上面所写的东西来迎合而已,有这人坛在,又有人需儒的解释,又有天下人读书的事,儒家的经典,理论要变革,也不是那么难的,而儒家一旦能变革,则其他方面没有不能变的……”徐光启感慨道。

“是的,儒家经过一两千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了天下方方面面,涉及皇权,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伦理关系,教育,科技,法律,外交,甚至种族等等,虽然变革儒家几乎不可能,可一旦儒家真的产生了改变,其他方面,却也是有水到渠成的好处,当然,变革儒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即便是朕如此布置,也可能要到数十年之后才能收效,在这之前,却是要靠朕的威望和威信强制的压制着,一直熬下去……”杨改革说道,杨改革也知道,等人坛建成,目前的估计,是十年,甚至是十几年以上,再等人坛的功能成型,估计至少还得十几年,到了那时,这人坛的火候也就差不多了,也就是差不多还要一两代人的时间,这手布局的威力才能逐渐的显现出来,幸好,杨改革还年轻,还熬得起,再不济,也至少在徐光启这里种下了一个种子,也比没有的强。

“陛下言之有理,人坛这手杀手锏,短期内是无法用出来的,短时间内用出来反而适得其反了……,至于儒家变革的方向,似乎和那个三民有关吧……”徐光启有些紧张的问到,算是再一次感受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这种机密的事都可以告诉他,若是没有一定的信任,绝不可能。

“不错,实际说儒家变革,最核心是儒家那套贯穿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体系,这一点,才是最核心的,其他都不过是这套伦理道德关系引申出来的东西而已……,那三民,实际就是贯穿未来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然后根据这套伦理关系再引申出诸如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关系,教育,科技,法律,外交,扩张,甚至种族政策等等……,以前是君权天授,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忠孝仁恕这一套,但工具不断进化,生产力提高,‘人’的范畴扩大之后,这套伦理关系显然就不适合了,需要将‘人’的范畴扩大,以适应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以适应这个时代的生产关系;以跳出我华夏两三百年一次浩劫的历史轮回,彻底的将我大明带向另外一条道路,这才是朕的最终目的……”杨改革解释道,虽然这三民有剽窃的嫌疑,可也不得不说,清末民国的时候,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如今没有本质区别,依旧是封建农业向资本工业过度的大时代,这三民和民国时候的三民,也有着相似的地方。虽然说民主这个词虚伪得很,杨改革不太想用,也有用烂的嫌疑,可杨改革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词即虚伪,也是真实的。这三民确实是要贯穿整个社会伦理关系的,因为它符合了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符合这个时代的生产关系。

徐光启听了之后,是长长的发呆,脑中是各种天人交战,各种纷繁复杂。

“回禀陛下,若是臣没有理解错,先前陛下说的那些比如扩张,移民,包括北方策略,包括兴起工商二业,包括是那三民,包括读书,军户,包括昆仑奴等,就是陛下说的变革此事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种族,殖民扩张了?”徐光启想了许久,又问道,到此时,他算是明白为什么皇帝先前和他说那么多话题了,这每一个话题,都是社会的一个大方面,而这些东西的变革,归纳起来,最关键和核心的又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关系的变革,这些东西,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互相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是的,这些是话题,基本涵盖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方方面面的变革,又牵涉到儒家那套伦理道德关系的变革,而儒家的那套伦理道德关系,又牵涉皇权,以及皇权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也就是这个时代‘人’的范畴,这也是朕将生产力那套学说钉在人坛上的原因;也是朕为什么那么不留情面批判儒家的原因;也是朕提倡人需儒的原因,……恩,朕说的那个人需解,只能背地里说一说,实际不怎么上得台面,实际人需儒的解释,还得向人的生存,发展,人的权利,民主这方面靠,这才比较光明正大,才有说服力……,这些东西理顺了,变革才一目了然,才有依据,不会盲目冲动的乱来……”杨改革解释道。

“陛下,臣明白了……”徐光启长叹一口气,带着激动和感慨回答道,也有不少担忧,也有不少的落寂,也有不小的疑惑,皇帝如此说,很多东西都算是迎刃而解了。皇帝的话算是说得很明白,人需儒的解释也很直白,面子上是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如此一套联合下来,孔胤植也好,其他儒家的领头人也罢,终究是抗不住这么犀利,毒辣的解释的,除了变法还能怎么办?

“那陛下又将如何自处呢?”徐光启问到了这个让他最难问的问题。

“朕自有安排,徐师傅不用为朕担心,说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