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枭 >

第428章

宋枭-第428章

小说: 宋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听说潘美来了,潘惟吉连忙站了起来,立于一旁。

没等杨荣回话,潘美已经进了帐内,见杨荣坐了起来,腿上还摆着瑶琴,他捋着下巴上的胡子笑了笑说道:“杨虞侯果然好雅兴,伤尚未好利索,便抚起琴来了!”

见潘美走了进来,杨荣连忙挣扎着想要站起声,可挣扎了两下,又坐了回去,跟着潘美一同进帐的潘惟清连忙上前按住他的肩膀,扶着他坐好。

“属下见过太师!”无法起身,杨荣只得朝潘美抱着拳,微微俯下身子拜了一拜。

“杨虞侯莫要如此客套!”潘美笑了笑,挨着他的身边坐了下来,伸手揭开他的被子向缠裹着厚厚麻布的伤口看了一眼,对他说道:“此番雁门关大捷,杨虞侯功不可没!老夫本该当即擢拔,你知为何最终没有吗?”

“唉!”潘美的话刚落音,杨荣就叹了一声把头低了下去,语气沉重的说道:“太师此言实是让属下愧莫敢当!雁门关一役,两千五百将士,仅仅回来三十九人!已是全军覆没,如何敢说大捷!”

潘美点了点头,朝身后摆了摆手,对潘惟吉等人说道:“你等都下去吧!”

跟着潘美一同过来的几位将军和潘惟吉见状,告了声退,出了杨荣的帐篷,在外面等候着。

“杨虞侯,你在昏迷时,兵士从你身上得了一样东西!”众人出去后,潘美把手伸进怀里,摸出一块玉玦,对杨荣说道:“不知你可认得此物?”

“认得!”见了那玉玦,杨荣脸色都吓的有些变了,连忙躬着身子对潘美说道:“此物乃是已故杨业杨元帅临终时交于属下,要属下转递麟州刺史杨光!早先遇见折惟信,属下曾想要他转交杨刺史!只是折惟信说了,此物眼下已是无用,不如太师班师时属下再去天波府登门造访,直接交于杨家来的妥当,因此才留在身上!”

“老夫信你!”潘美把玉玦放到杨荣手中,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背对着杨荣说道:“经过雁门关一役,若是再让老夫怀疑你,老夫也找不到任何由头!只是老夫有一事相托,不知杨虞侯可否答应?”

“太师有事尽管吩咐!”手里握着玉玦,杨荣低着头应了一声。

“交还玉玦时,老夫想与你一同去天波府!”潘美转过身,双眼盯着杨荣说道:“自太祖立朝以来,老夫南征北战,为大宋征讨四方,大小也经历了数百战!一生并未有过大错,只是早先王侁、刘文裕逼迫杨业出兵,老夫明知不可为,却因惧怕监军王侁在陛下面前弹劾老夫,未敢加以阻止!此事实为老夫一生污点!杨虞侯手中既有杨业遗物,老夫愿借此登门天波府,专程向杨家请罪!”

潘美的这番话,直把杨荣给说的云里雾里。

他记得早先杨业兵败时,潘美为了洗脱罪责,还曾把过错都推到杨业身上,与王侁、刘文裕一同诬陷杨业企图投靠辽国。

这会竟然要登门向天波府杨家谢罪,不知又闹的哪出。

心内正疑惑着,潘美接下来说的话为杨荣解了惑。

只听他又长长的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无尽沧桑的对杨荣说道:“老夫已然老了!此番征战,或许是今生最后一次领兵出征。若是将来某日老夫死了,不将心内愧疚解开,如何有面目在九泉之下面见杨业?”

当潘美说到他老了的时候,杨荣心内莫名的生出一丝悲凉。

苍老,对一个一生都在战场上南征北讨的老军人来说,是件多么苍凉的事情!

南方虽已平定,但北面的辽国却还在与大宋交战,若是潘美正当壮年,与辽国之间的征战结局尚未可知。

幽云十六州或许也能收复!

可潘美毕竟老了,在为大宋殚精竭虑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年岁渐渐的消磨了他的豪情,让一个曾经的英雄也进入了暮年!

望着潘美那张虽然沧桑,却还未显得多么苍老的脸,杨荣又一次低下了头,他双手抱着拳说道:“太师正当壮年,如何老了?若是太师有心与杨家复合,属下愿告知杨家,此玉乃是太师于征战时在辽军俘虏身上所得!”

“不用!”潘美伸出一只手,对杨荣做了个止住的手势说道:“老夫一生光明磊落,岂能做这种欺世盗名之事?杨虞侯只管实话实说,纵然天波府杨家依然不肯谅解老夫,老夫也是问心无愧了!”

潘美的这番话,让杨荣无言以对。

都说潘美心眼小,可听了这番话后,杨荣竟有种莫名的感动。

胸襟!什么是胸襟?

如潘美这般敢于直面人生,在已知暮年的时候,还能想到解决终身唯一欠下的愧疚,这就是胸襟!

“杨虞侯好生休养,待你身子好些,老夫尚有要务委派!”杨荣没再说话,潘美朝他点了点头,转身向帐门处走了去。

“属下叩送太师!”杨荣俯着身子,朝潘美行了一礼。

若说早先行礼,还是有些不得不做的意味,这一次杨荣却是打心眼里怀着敬重行的礼。

北宋开国,虽说太宗赵光义屡次发动对辽战争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可宋太宗始终不失为一位明君。

若是潘美真的脸上画个大白鼻子,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的话,宋太宗也不可能让他作为主帅领兵与辽军作战。

虽说自古忠奸难辨,可潘美明明是个一目了然、功高盖世的贤臣,却为何要承担千古的骂名?

潘美离开后,杨荣还保持着俯身恭送的姿势,半晌没有起来。

在帐外见过潘美,潘惟吉抬脚进了杨荣的营帐。

刚一进帐,他就看到杨荣正躬着身子,保持着行礼的姿势。

“杨兄为何如此?”潘惟吉连忙上前,双手托着杨荣的手臂对他说道:“你我本是兄弟,且是你为兄我为弟,为何向我行如此大礼!”

“少废话!”潘惟吉这番话把杨荣说的是直翻白眼,他朝潘惟吉瞪了一下,没好气的说道:“我是在恭送太师,没想到伤口疼痛,竟是直不起腰来了!给你行礼,你就臭美吧!”

“嘿嘿!”潘惟吉尴尬的笑着挠了挠头,伸手扶着杨荣,将他扶了起来说道:“方才小弟刚一进来便见到杨兄如此,还以为杨兄是在给我行礼,如此说来,倒真的是我想多了!”

在潘惟吉的搀扶下,杨荣终于挺直了身子,他长长的吁了口气,朝着帐篷的一角指了指说道:“此时闲来无事,你我手谈一局!在此军中,无人陪我下棋,若是一直抚琴,倒也是沉闷的紧!”

潘惟吉应了一声,站了起来,走到帐篷的角落,拿出围棋回到杨荣身边,将围棋递给杨荣之后,他又在帐篷内找了一床叠的十分平整的铺盖,将铺盖放在杨荣的腿上,这才将棋布放在铺盖上展了开来。

“你倒是省心,直接把我的腿当桌子了!”腿上压着铺盖,杨荣不无郁闷的白了潘惟吉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一盘棋下来,恐怕我这两条腿也是废了!”

第二卷血火河山第31章没有会跟儿子记仇的父亲

天空遍布阴霾,暖融融的风儿贴着杨荣的身边擦过。

仰头朝满是阴云的天空看了看,杨荣的眉头皱了起来。天气有些反常,眼下正是寒冬,竟会刮起这样暖洋洋的风儿。

“要下雪了!”潘惟吉骑着马,来到杨荣身旁,望着远处浮现出的城池虚影,舔了舔嘴唇语气里带着些担忧的说道:“一旦下雪,城墙湿滑,定会增加不少攻城的难度!”

“我们要攻打马邑?”杨荣扭过头看着一旁的潘惟吉,眼神里带着几分疑惑的问道:“不是要寻找辽军主力吗?”

“辽军主力在躲着我们!”潘惟吉有些鄙夷的撇了撇嘴,对杨荣说道:“蒲奴宁可能是被我军打的怕了,并不敢列出阵势与我军决战!父帅决定攻打马邑,沿途设下埋伏,若蒲奴宁来救,我军便在半道劫杀援军,若是不救便一鼓作气将马邑拿下!”

一边骑着马朝前走,杨荣一边拧着眉头像是在思忖着什么。

就要下雪了,若是潘美决定攻城,湿滑的城墙必定会给宋军攻城带来更大的难度,围城打援虽是一条好计,可在要下大雪的情况下运用,显然天时不利!

马邑城越来越近,一路上杨荣都没看到辽军的踪迹,数十万辽国大军竟像是在这世界上蒸发了一般。

队伍缓慢的前进着,风也越刮越急。

暖融融的风儿吹在脸上,很是舒服,可杨荣却很清楚,有些时候越是先前舒服,到后来越是要遭大罪。

当大军来到距离马邑只有五里多远的地方时,潘美下达了全军原地驻扎的命令。

如此庞大的军队,驻营的方式自然不会与杨荣先前带着那两千五百人进入辽国时一样。

在官兵们的搭建下,一排排的营帐很快出现在马邑城外的野地里。

杨荣的帐篷与潘惟吉的帐篷紧挨着,在杨荣伤势恢复之后,潘美又为俩人补充了两千五百兵马。

虽说人数还是那么多,可杨荣却很清楚,若是论战斗力,这两千五百补充兵,绝对不会像先前他们带领的那支队伍一样有战斗力。

补充兵终究是补充兵,若是不让他们经历战场的洗礼,在残酷的战争中,他们很难存活到最后。

“兄弟们,快点,麻利点的!”帐篷搭建好了,杨荣正要钻进帐篷里,眼角的余光恰好看到徐保双手叉着腰,正在催促着他手下的几个兵士不知在干什么。

“你瞧徐保!”听到徐保的喊声,杨荣扭过头对一旁的潘惟吉说道:“若是敌人有个神射手,一准第一个射杀他!”

“为何?”潘惟吉先是看了看正屁颠屁颠的指挥几个兵士瞎忙的徐保,接着又满心疑惑的看着杨荣。

“别人都在忙,他不干活,还在那嚷嚷,肯定是当官的呗!”杨荣撇了撇嘴,对潘惟吉说道:“这小子自从当了都头,比过去可神气多了!”

“我是真想不明白你!”提起徐保,潘惟吉笑着摇了摇头,对杨荣说道:“这小子早先还打过你,你不仅没有找借口整治他,反倒还建议把他提为都头,以德报怨也不过如此了!”

从潘惟吉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杨荣感到很是诧异,他转过脸看着潘惟吉说道:“爱兵如子是我等为官者最基本的准则,若是儿子跟父亲吵架,莫不是父亲就要想办法整治儿子?徐保为人虽然有些不好,不过他作战倒是勇敢,只要多加调教,也是一位猛士!我为何要因些许小事和他计较?”

“也是!”潘惟吉点了点头,朝正带着兵士忙活的徐保哝了哝嘴,对杨荣说道:“可能正是因此,他如今才最服你,若是我料想的不错,他定是在为你准备什么!”

“呵呵!”杨荣笑着摇了摇头,抬脚走进了帐篷。

潘惟吉的帐篷与杨荣住的帐篷紧挨着,杨荣进帐篷后,潘惟吉并没有返回自己的帐篷,而是跟脚进了杨荣的帐内。

“杨兄,我总觉着父帅此次围困马邑,并非是围城打援那般简单!”进了帐内,潘惟吉在杨荣的铺盖上坐下,仰头看着站在火盆边,正用火钳轻轻拨弄着炭火的杨荣,神情里带着几分疑惑的对他说了一句话。

手中的火钳轻轻翻动着火盆里的木炭,杨荣拧着眉头并没有说话。

他也有这种感觉,潘美作为一员常年征战沙场的老将,不会不知道天时地利的重要,眼下天时不利,围城打援这种计策想来他不该用才是。

“此事杨兄如何看待?”见杨荣没有说话,潘惟吉又追问了一句。

“没有!”杨荣摇了摇头,转过脸看着潘惟吉说道:“太师用兵老到,岂是我等能妄加揣度的?”

俩人正说着话,帐外传来了徐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