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立隋 >

第324章

立隋-第324章

小说: 立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交兵权,是因为当时李唐的国土与他并不接壤,后来李唐平定萧铣,这才有了接触,只是那时辅公佑骗取了兵权,公然造反,不久就被平定。

“陛下,臣以为杜伏威想要入朝,就不妨让他进京,以安其心。”凌敬说着。

“这入京自然是要入的,只是如今洛阳事情繁杂,可再等一些时日,到时朕再通知你。”杨浩说着,又问道:“这一次攻伐河东、中原,功勋之臣的名单可是整理出来了么?”

“陛下,已经整理了大半。”凌敬说道。这一次的赏赐不仅是诸将,还有一般的士卒,该赏的赏,该升的升。洛阳的府库,有着王世充搜刮而来的财宝,就是玉帛蜀绣,还有很多,足够赏赐。乱世之中,功臣要赏。当初明帝被围雁门,说好击退突厥之后,所有士卒均有封赏,可是最后却被明帝压下,樊子盖据理力争,却被说成是收买军心。当时禁军骁果虽然没有出现异动,但是日后江都之乱,也有其中的因素。

杨浩点点头,这个进度不算慢了,因为战死的士兵,还有着抚恤金。这姓名地址,家中还有多少人,一一都要对应,然后依据情况赏赐,千万不能马虎。

“陛下,中原虽定,可是百废待兴,今年就不能动兵了,若是冬季来临,河东恐怕会有战乱。”凌敬说着。

“你可是担心李渊趁着大河结冰,攻打河东?”杨浩微微思索,就明白了凌敬的意思。

“微臣正是有此担心。”凌敬点头,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平时,依仗蒲津关,河东就有着地利,可是如果结冰,唐军能直接从冰面上过河。”这种事情在宇文周与高齐时代,屡见不鲜。就是李世民从龙门过河,也是在冬季,从而才能抢在宋金刚攻打河东郡之前,占住了柏壁,挡住了定杨军南下、西进的道路,遏制了宋金刚的攻势。

“嗯!”杨浩站起身来,踱到窗边,看着一轮弯月,说道:“既然是如此,不如主动出击。”

“陛下,李渊有潼关之险,若只是河东出兵,恐难下长安。”凌敬说道。当初高欢在的时候,就是从河东、潼关出击,尚不能攻下长安。如今只出一路,就更加艰难,更何况那李世民用兵,的确不凡。

杨浩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个不妨,只要攻下襄阳,朕自然有妙计。”潼关虽然凶险,但是并不是没有被攻下过。而且,杨浩另有主意。

杨浩说完,就瞧着凌敬,说道:“对了,襄阳若下,就让杨善会领兵江淮,凌卿以为如何?”

凌敬沉思片刻,就说道:“陛下此举,大善!”河北诸将,多是北方人,而江淮江南,则以水战居多,若是他人,就逊了半筹。而杨善会当年随父杨初在毗陵(今无锡一带)生活良久,习水性。

虽然杜伏威投降,可是江淮士兵,多是他的心腹,就要想办法收归己用,更何况杨浩知道这辅公佑有着叛心。只是这样的人,现在倒不好斩杀,如果斩杀,他的很多计划就会搁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与杜伏威一起进京,让王雄涏掌权,等到杨善会赶到,再逐步移交权力,就可以防止辅公佑。

而且,萧铣,杨浩就有着招降的意思。萧铣此人,为人仁厚犹豫,所以才会在李唐攻打江陵之时,对手下的大臣说:“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注一)

招降,就有着诸多好处,一来拥有萧铣的水师,二来不动刀兵,就不消耗国力。

大隋的国力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就可以北灭突厥,东击高丽。至于西,则可以将吐蕃占据,然后进西域,将大食这种未来的强国击败。历史上,唐与大食争夺中亚,最终还是失败,高丽人高仙芝战败,也就是那个时候,造纸术逐步传入西方,使得文化更进一步的发展。杨浩的目的,至少是东方对比西方要保持优势,未来才能避免某个悲剧。

当然这些说远了,也不是他这一代完成的,因为造纸术传入大食,是西元七百五十一年,那个时候,大隋应该是传了三四代了。

杨浩听他说完,又说道:“河北搬迁,优先将兵器营搬来,朕有大用。”这取潼关,就在兵器营的身上。

凌敬听了,就应声,接着两人的声音就细了,显然是在商量着什么。

就在洛阳宫殿灯火不灭的时候,襄阳城的战局,已经接近了尾声。

李君羡的大军赶到钟山,薛氏兄弟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他当即毫不犹豫的挥兵杀入,李大亮被截成三截,但是仗着兵马众多,仍然是占据了优势,薛氏兄弟仍然是被重重的唐军围困,而当李君羡冲出的时候,李大亮的伏兵也是杀出。李道裕带着精锐士兵,猛烈的冲击李君羡后队,隋军陷入了苦战。

与此相反的是,李靖部却取得了进展。虽然王弘烈使用了抛石机将易燃之物抛到火势之中,加大了火势。但是与杨浩攻取洛阳城一般,李靖使用了土攻,既然只是用水无法将大火熄灭,那么使用土,先将遍撒在襄阳城门一带的油汁掩盖,火势就会变小。

在广阔的护城河之上,隋军的战舰排成数排,将装着泥土的麻袋抛出,不仅击伤了郑军将士,还逐渐将城门口一带逐渐掩埋了起来。麻袋被烧毁,里面的泥土就流了出来。隋军装在麻袋中的泥土,多是湿润的泥土,极大限度的使得火势不再蔓延,并且逐渐变小。

“兄弟们,杀!”当火势不再逼人,阚陵一声大喝,主动出击。这个时候冲杀,正是良机。王弘烈面对射程更远的投石机显然毫无办法,一时之间,想不出对策。而这个时候,火势变小,就能冲进去,只要数百士兵冲进去,就能打乱王弘烈的阵型。

“夺夺夺!”阚陵瞧见郑军的箭羽射来,举起盾牌就挡。这个距离很近,顿时就有箭羽刺穿了木盾,露出了锋利的箭簇,很是触目惊心。因为是攻城,隋军使用的,多是木盾,因为木盾较轻,而铁盾、铜盾虽然防护力较好,可是太小就不能护住身子,太大,又太重,因此攻城,木盾反而是最好的。

扔掉了手中木盾,阚陵提着陌刃,就向前冲去,他的亲兵赶紧守护在他的四周,挡着暗箭。

“嗖嗖嗖!”郑军的弓箭手迅速的拉动着弓弦,不停的放箭。阚陵身边有几名亲兵中箭倒在地上。这几名亲兵,有的是为了救主帅而死。

阚陵大怒,丝毫不管在身边呼啸的弓箭,大步的上前,遇见一将,似乎想要来阻止,当即大喝一声,双手举起陌刃,就是一刀。阚陵打仗,全靠勇武,这一刀,势大力沉,那人“咦”了一声,尚未作出反抗,就被一刀劈成了两截。

郑军士卒一时为阚陵的气势所夺,惊惧不敢上前。阚陵所带的士兵,有杜伏威的“上募”两千人,看见主将如此骁勇,顿时一声呐喊,纷纷向前冲杀。“上募”者,每有攻占,皆冲锋在前,若伤在其背,便杀之,以其退而被击。如此森严军法,这“上募”虽只有两千,关键时刻,却足挡精兵五千。

因此,纵使是郑军箭矢如雨,“上募”所经之处,就是人头滚动,鲜血横飞,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就是王弘烈的心腹,黄岐想要带兵来战,却被阚陵数刀劈死。

王弘烈站在远处,瞧见阚陵勇猛无匹,顿时心中大惊,远方飘扬的旗帜,使得他清楚的知道,这个人,就是江淮军的左将军,阚陵,而他所带的士兵,是江淮军的精锐,“上募”。

“大王,隋军已经攻进来,锐不可当,不如撤出襄阳城,再做他图。”当即就有人说着,声音之中,带着些微的颤抖。“上募”太猛,攻必向前,面对郑军的箭雨,根本毫无惧色。两强相遇,自然是勇者胜,其实这个“勇”,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气势。

往往是某一方气势被夺,士气堕落,就会溃败。张飞立在那当阳桥上一喝,夏侯杰就肝胆俱裂而死,曹操一见夏侯杰被吓死,于是就领兵逃走,数十万大军,说起来就被张飞吓走。

历史上襄阳一战,最为惨烈的就是元蒙攻打襄阳,长达七年,后来,元蒙造出回回炮,于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震雷,于是宋将吕文焕出城投降。这也是回回炮的气势。当然吕文焕投降,还有其他原因,毕竟抗战足足七年,襄阳军民筋疲力尽,但是回回炮这一炮的气势,就有着极大的作用。

此刻,也是如此。

郑军瞧见“上募”神勇,黄岐又是被数刀劈死,顿时就有人向后退却。他这一退不要紧,郑军士卒就产生了惧意,又见“上募”所经之处,人头滚落,惨叫声不绝于耳。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郑军逃跑的士卒就开始多了起来。

王弘烈看到此景,心中大急,急忙下达军令,若有退者,杀无赦。可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军命完全没用,谁都知道,洛阳已经被攻破,这襄阳就是孤城一座,本来卖命,就是想要活命,如今隋军已经攻进了襄阳城,这襄阳城那里还保得住?

很快,郑军就由两三个士兵的逃走变成大批人马的逃走,王弘烈也只能长叹一声,夹杂在奔涌的人群中,向着南方逃窜。这个时候,他恐怕是没有机会渡汉水,投奔李大亮了,向南,到义清、南漳,再做他图。

“报!”一声长长的声音,打断了李靖的沉思。

“报将军,阚将军已经杀进襄阳,王弘烈仓皇逃窜。”探子说着。

“让阚陵率领追击,务必要擒拿王弘烈!”李靖说着,又叫过田留安,说道:“田将军,襄阳已下,就劳你带兵稳定襄阳局面,若有不听号令者,杀!”

“遵命!”田留安说着。

“文郁,有劳你张贴告示,安抚百姓!”李靖又说道。

“是,将军。”刘兰成说着,想了一想,又问道:“将军,李君羡带兵回援,此刻还没有消息,恐怕……”他的话音未落,就听见有探马来报,说道:“启禀将军,李将军带兵支援钟山,陷入了困境。”

刘兰成说道:“将军,如今襄阳已下,是否派兵回援?”

李靖想了一想,摇头道:“不然。”说着,就对探子说道:“你且回报李君羡,让他务必拖住唐军到酉时,只要酉时一到,即可将襄阳城陷的消息散布出去。”这个时候,是申时中,也就是还有一个时辰就是酉时,足够李靖排兵布阵,料想李君羡也能支撑得住。

探马应着,当即毫不迟疑的回马,马蹄声声,朝着钟山奔去。

“李将军,可是要使那围魏救赵之计?”刘兰成微微思索,就问道。

“文郁,果然是智谋之士。”李靖说着。当即李靖逼降北海郡,因此与刘兰成较熟,就是在山东造船,也多得到北海刘氏的支持,这其中,有着刘兰成的关系。因此,就以字称呼。只是刘兰成知道李靖乃是陛下义兄,因此礼仪总是做足,总是称呼李靖李将军,或是李尚书。李靖说了几次,刘兰成依旧是我行我素,李靖只得放弃。

“既然如此,不妨埋藏下伏兵,半路击之,可获大胜!”刘兰成说着。

“我正有此意。”李靖说着,瞧向了孟海公。

“李将军,我愿领这支伏兵。”刘兰成说着。

“文郁,襄阳重镇,虽然夺取,可是若能安抚民心,就是南下江陵的基地,日后更能顺流而下,夺取吴越。如今诸将各有重任,这安抚百姓的事情,还是你做比较好。”李靖说着,毕竟刘兰成偏向儒将,虽然有一定武力,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