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立隋 >

第211章

立隋-第211章

小说: 立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当初河北的国力,杨浩就一定会采取攻势,可是河东初定,农田荒芜,百姓深受其苦,军心厌战,杨浩只能暂时采取守势。打仗,不能靠臆想,而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而且,目前并不是最好攻击关中的最佳时机,山东虽定,可是中原王世充的实力依然强劲,随时可以攻击大隋。洛阳更是明帝千辛万苦,亲自选定的地点,倾全国之资,由名匠宇文恺建造的大隋第二都城,更有回洛仓、洛口仓两大粮仓的粮食供应,足以扫平其他势力的实力,除却伪唐,就数王世充的伪郑实力最为强劲。

攻打洛阳,事在必行,可是也需要计划周详。当初李密攻打洛阳,虽然占尽了优势,可任凭李密如何攻打,洛阳还是久攻不克,最终功亏一篑,败在了王世充的手上。就算是本来的历史之中,李世民攻打洛阳,也是步步为营,在洛阳附近建造了无数的堡垒,采取围困的政策,然后攻打洛阳四周郡县,使得洛阳成为孤城一座。洛阳虽然人多势众,并不容易攻取,可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洛阳的缺点凸显出来。

无论是瓦岗李密攻打洛阳,还是李世民攻打洛阳,困扰着洛阳守军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经过长期围困之后,洛阳城中必定会出现严重的粮食问题,杨浩还记得,尤其是李世民攻打洛阳,因为长期的围困,洛阳城中已经出现人相食的情况,有的人用观音土充饥,其结果是造成腹胀,最终死去,情形非常的严重。

杨浩准备采取的政策就是这样的,否则,要想攻克这座雄城,光凭人力攻取,恐怕就能将河北的精兵耗尽。杨浩虽然不是商人,可是也知道精打细算的道理,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只是在洛阳就能将河北的精锐耗尽的话,还谈什么消灭伪唐?还谈什么光复大隋?还谈什么消灭四夷,万邦来贺?

河东郡因为大隋皇帝的亲临而变得气氛热烈起来,而且,这位皇帝,并不像先帝那般,奢华之极,有的人,看见这位大隋至高无上的皇帝,与百姓亲切的闲谈,鼓励他们抓紧时间耕种。

说起来,杨浩在河北的时候,有时间总会去农田巡视一番,这让本来五谷不分的他变得多农事非常精通起来,直将那些百姓说得服服帖帖,要不是知道他是皇帝,一双手白白净净,除却一些地方因为拿捏武器而练出了老茧,身后不远处,还有七八个守卫的禁卫军,恐怕还真的以为他是一个农家子弟。

河东郡与河东的其他郡治不同,杨浩给予他们的政策足够的优惠。从河北,大量的农业专家赶来,为河东郡带来了大量的改良后的种子,虽然因为科学技术所限制,这些粮食并不如杨浩所在的后世产量高,可是相对于这个时代,却有一大截的提升。不管什么时候,粮食,永远是第一位的,更何况,历史上的中国各朝各代,尤其是中原王朝,均是农耕王朝。

整个河东的典农校尉基本都是由河北人士担当,这些人,准备考察河东的土壤,然后选择最为合适的农作物,进行播种。所有的一切,都是如当初河北的建设一般。只不过,没有了当初在河北刚建设的那般困难,一切都得慢慢的摸索,有了河北的经验可以借鉴,无疑河东的情况会好很多。

同时,河东郡也得到了免税两年的特权,比起其他各郡整整多了一年的时间,这无疑是对河东,尤其是蒲坂城百姓坚守城池,极力维护大隋荣誉的一种奖赏。有功者赏,有过者罚,这是一个政策,杨浩不会改变,否则就会人心尽失。

用尽一切的手段,杨浩在努力的争取着河东的民心,希望能够极力的抹掉伪唐在河东留下的印记。一个势力或许很容易消灭,可是要消除他的影响却比较的困难,尤其是那些好的影响。本来的历史中,伪唐为杀了窦建德之后,河北之地几度反叛,就是因为窦建德乃是一个一心为民的明君,在他的统治下,河北几乎是路不拾遗,社会风气非常的好,百姓也是比较富足。虽然窦建德在虎牢关兵败,被李世民押送长安一刀斩杀于闹市口,可是他在河北的影响未灭,百信常常想起他的好处,加上伪唐在河北的政策不对,使得刘黑闼的两度造反,均得到了河北人民的支持,一度陷李唐于危机之中。所以,杨浩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伪唐在河东的影响力,否则,杨浩在外征战,河东再起风云,那就不好了。

虽然痛恨李渊的不忠,可是杨浩不得不承认,伪唐对于百姓,还是不错的。毕竟,大唐盛世还是有他可以借鉴的地方。杨浩想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就应该学习他人的长处,就算这个人是敌人,了解他,针对他的弱点下手,才能打败他。再说,江山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励精图治,才能长治久安。

杨浩在河东的这一番行为,就算不能完全将伪唐在河东的影响完全的消除,至少也能暂时让百姓忘却伪唐。毕竟,定杨军在河东肆虐,留下的是一片废墟,而最后收拾残局的却是大隋,花费的是大隋无数的财力。有时候,百姓是个很单纯的个体,谁对他们好,百姓就会对谁效忠(当然,这里是指同一个民族而言。)。

当河东逐渐安定下来,杨浩开始考虑伪唐战俘的问题。

河东诸次战斗,杨浩除了斩杀李道玄、李道宗两个伪唐王爷级别的重臣之外,还斩杀了李世民的大将段志玄等人,俘虏了殷开山、杜如晦、秦武通、唐俭等人,这些人之中,大部分是当初随着李渊在太原造反的重臣。是以,苏定方、杨叙、秦叔宝等人纷纷请杀,以儆效尤。就算不杀,至少不能释放,送回关中,届时,这些人又是难缠的对手。

不过与此不同的是,杨浩带在身边的智囊凌敬却是持反对的意见。他提出,杀这几个人,并不难,不过是一句话,一舞刀的瞬间,就可以让这些人的人头落地。可是杀了他们,又能如何?

杨浩在凌敬闪烁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丝诡异的笑容,虽然他还不明白凌敬的想法,可是他还是屏退了诸将,然后,凌敬低低的声音在杨浩的耳边响起,是一条妙计。就算李渊老谋深算,不轻易的中计,可是想必对这些从河东战场放回去的大臣,也会有所提防吧。

只要是这样,那就足够了!最终的结果,是杨浩力排诸将请杀的意见,而是采取了凌敬的意见,将殷开山、唐俭、秦武通等人放回了关中。

在处理完河东的事宜之后,杨浩启程,顺着绛郡和西河郡的边缘而行,一路奔向上党郡,接下来,杨浩准备通过上党郡出兵长平郡,攻取伪唐在关外的郡治,从而达到围攻大郑的目的。

“啪!”又是一声巨响,李渊感到了极度的愤怒。在寂静的深夜,李渊的愤怒让四周的太监惶恐不安,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事情,让皇帝陛下如此的愤怒?似乎,最近,皇帝陛下的心情很不好啊!

又是一个让他大怒的消息,在他心系河东,考虑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办的时候,杨浩的一封信,带来了诸多的消息。

因为最近心情不佳的缘故,许多事情由太子李建成处理。

这封信,是太子李建成送来的,从信中,李渊掌握了至少三个消息。

在信中,杨浩极力的斥责了李渊的不忠不义,不讲信用。本来说好的交换人质,可是却用一个宫女来代替。而这一切,居然是李世民的所作所为!

通过询问,太子李建成告诉他,四五日前,秦王李世民就已经消失不见,如果只是这样,那也就算了,让李渊感到窝火的是,根据杨浩信中的内容,李渊知道,杨吉儿已经被杨浩救走,而女儿平阳居然留在了杨浩的身边,据说……据说这一切也是秦王李世民的功劳,还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虽然女儿平阳已经作出了选择,可是李渊知道,这一切并不怪她,要怪,也是秦王的错,若不是秦王一意孤行,想要在大河之上刺杀杨浩,刺杀平阳,平阳她又怎么会走出这一步。

这还真是讽刺啊,自己的爱女,大唐一个千金之躯,堂堂的公主,居然选择了敌国的君主,投入了他的怀抱。而这一切,居然是自己的儿子造成的!如果这一切,让王世充知道,这将是怎样的一个笑话呢?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半夜,丑时时分。

自从知道河东的战局被大隋捡了个便宜之后,李渊就夜不成寐,往昔还有几个得宠的妃子想要耍些小脾气,却被李渊毫不客气的推倒,叫来太监宫女,一顿好揍,只揍的那几名妃子哭爹喊娘,不知道为何一向宠爱她们的皇帝怎么变的如此的暴戾?

所以这段时间,他都是一个人住着,就是为了安静的思考,同时方便诸位大臣来寻找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夜里,暖风遮掩不了李渊心中的寒意,他想不到居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忍不住就是一拳,击打在高大宽阔的卧榻之上,竟然将楠木雕刻的龙床打了一个大洞,拳头上,鲜血涌了出来,可是丝毫未觉。房间里,李渊深深的喘息,太子李建成跪在地上,一言不发,这个时候,他已经想不出用什么言语来劝慰父皇了。

“建成,你先下去吧,阿爹要休息,休息。”良久,李渊方才说话,声音中,掩饰不住的疲惫,带着嘶哑。

“父皇,你……”李建成有些很不放心。

“放心去吧!阿爹不碍事!”李渊挥挥手,看着李建成出了门去,在一旁的小太监嘀咕着什么,他有些失魂落魄的坐在龙床之上,思绪很乱,李渊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想起。

这大半年,还真是折磨人的半年啊,自从他于太原起兵之后,从未陷入到这样的困境之中。大唐一步步走来,虽然有些惊险,可终究是有惊无险,入关,平秦。如今的大唐,已经拥有了关中、巴蜀、陇西,如果算上刚刚失去的河东,可以说,大唐的势力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他各大势力,兵强马壮。

有地利,有精兵,有关拢世家的支持,李渊似乎已经看到了天下,已经掌握在他的手中,只要再给一点时间,就可以横扫河北、中原,然后由巴蜀东下,顺着长江攻城略地,天下,就都姓李了!到时候,再想办法击败可恶的突厥人,放眼天下,还有谁能与大唐争锋?

可是,犹如在梦中一般,仿佛还在昨日,前线还在报告着秦王击败定杨军宋金刚,河东即可就可以收复,回归大唐的消息;可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隋军居然攻取了河东,将唐军的精锐全数歼灭,只余下李世民一个人逃回关中。这是何等的大败?!就算是当初面对西秦军薛举也不曾有过这样的失败啊!

而且,居然,就连女儿平阳都……李渊感到了一丝绝望。

如今,大隋已经拥有了河北河东,可以随时攻取关中,这对李渊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以前,在战局未定的时候,李渊还抱有一丝的幻想,幻想着李世民能够力挽狂澜,毕竟,他可是李唐战功赫赫的“战神”啊!

可是,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如镜中花,水中月,恍然一梦!原来这一切,都是我李渊的一厢情愿啊!河东之战,先是永安王李孝基被宋金刚杀死,随后,又是略阳郡公李道宗、淮阳王李道玄。仅是河东这一战,大唐就损失了三位王爷级的将领,更不用说殷开山、段志玄、唐俭这些武将谋臣,此外,还有关中的数万精兵皆在河东这一战尽没!以后,拿什么和杨浩甚至是王世充对抗?

李渊靠在龙床之上,心情很是郁郁,一旁的几名小太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