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立隋 >

第203章

立隋-第203章

小说: 立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退回渔阳?”高开道顿时大吃一惊,随即摆手道:“不可!我军前来,正是为夺取涿郡,从而南下河北,如果放弃这里,岂不是前功尽弃?!不可,万万不可!”高开道说着,连连摇头。

“大王,请听卑职细细说来!”张金树微微一笑,将心中的计谋一一说来,直说的高开道捋着胡须哈哈大笑,不过随即,他摇摇头道:“唉,可惜要放弃了蓟县,不能生擒王伏宝!”毕竟这是一员猛将啊,如果能够挟持他的家人,让人为自己效劳,那该有多好啊!毕竟,燕军虽然兵马不少,他高开道也有外援,可是优秀的将领不过寥寥数人,如何能争霸天下?

当燕军撤退的消息传来,燕王杨倓很是奇怪,事不宜迟,他速速的召集了宋正本、王琮两人以及一些心腹将领,商议对策。根据探马的回报,燕军的撤退非常的迅速,当探马再度将消息传递而来的时候,燕军已经完全退出了雍奴、安次两县,在离潞县南方三十余里的地方驻扎下来。

一日之间,燕军的退兵速度非常的快,似乎出了什么大事一般。

大帐内,诸将纷纷猜测着各种可能。有的人猜测是蓟县的隋军击败了燕军,迫使高开道不得不撤退,从而避免被隋军两面夹击的局面;有的人则是猜测或许是可恶地高句丽人偷袭了高开道,毕竟高句丽受到中原的屡次征伐,这个时候,趁火打劫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耳中听着诸将的议论,燕王杨倓微微的皱眉。他虽然年轻,可是在河北的州县学里学习了不少时日,所获得颇丰。杨浩新办的州县学又非以前那种枯燥的学堂,在他人看来,可谓是三教九流,样样都有,还分出了学科。幸好杨浩当初兴办州县学之初,不过三个郡县,所受得阻力并不大,等到后来一切都上了正轨,一些顽固的大臣(主要是江都的降臣)想要反对,却已经是木已成舟,不能更改了。

加之杨浩也有刻意培养他的心思,时常教导他。与魏征、李靖等人商议之时,常常将他带在身边,也算学习不少。杨倓虽然年轻,可是见解也不错,唯一欠缺的,就是临阵的反应了。

诸将的争论他听在耳中,知道这些理由很是牵强。王伏宝深受重伤,只能固守蓟县,哪里有余力反击,否则他也不会派出快马,请求清河支援,而且,就算是王伏宝设计击败了围困蓟县的守军,王伏宝也必然会将这个消息递往清河。

如果说是因为高句丽的入侵而使得高开道被迫撤退,也说不通啊。想哪高开道是何等老奸巨猾之人,他既然能出兵攻打涿郡,必然会做出安排。就像杨浩决定西征南伐的时候,将兵力集中放置在了涿郡、武安郡等地,就是为了防止敌对势力的侵袭,以免隋军在外征战,大本营却遭到敌人的偷袭。

在杨倓临行之前,杨恭仁等人将高开道的一些信息告诉了他,毕竟,知彼知已,才能百战百胜。多了解敌人的情报,尤其是性格、爱好,用兵特点,甚至他的习惯,都足以在关键的时刻,改变一场战争的局势。毕竟在这个时代,主帅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所以,杨倓认为,高开道绝对不是那种没有计划周详就冒然骑兵的人,更何况,他迟迟不造反,一直隐忍到杨浩进入了河东,战局胶着的时候才起兵,显然是早有准备的!至于有些将领说的什么因为高开道知道隋军的厉害,不得不退却,那纯粹就是瞎扯!如果隋军有那么厉害,他高开道又造什么反?还不如乖乖的交出兵权,以杨浩的性子,虽然不会重用他,但是至少和当初的宇文士及一样,给一个高官厚禄养着,那也此生无忧了。

沉吟着,杨倓看了一眼宋正本,只见他轻轻的捋着长长的胡须,似乎已经捕捉到了什么。

“宋大人,你有何高见?”杨倓缓缓的问道。

宋正本点头道:“高开道此人,老奸巨猾,此次撤退,定然有所预谋,燕王不如先提兵赶往蓟县,再作打算!”

这样也好,一来可以探知蓟县的情况,了解燕军究竟为何而撤退;二来,再观察观察燕军的行动,看看高开道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雍奴离蓟县,其实也不过一日多的路程,隋军一路上紧赶慢赶,终于在黄昏时分赶到了蓟县,两万隋军在城外扎下营寨。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商议之后决定的,毕竟这个时候,不知道燕军有什么阴谋诡计,如果燕军只是假装撤退,然后等隋军进入蓟县之后,再围困的话,那就大大的不妙了。在城外扎营,两地互为犄角,可以相互救援,高开道就算打的是这种主意,在隋军分兵两地的形势下,必然是顾此失彼,无功而返。

带着宋正本、王琮等人进入了蓟县,终于看到了一身是伤的王伏宝。说起来,宋正本与王伏宝当初都是窦建德的手下,关系非常的好。就算是王琮,也与王伏宝有着不浅的交情,不过那个时候,他们是敌人罢了。

王伏宝的伤势比起前几日,稍稍好了一些。张副将代王伏宝接待了众人,通过张副将,杨倓知道了蓟县的情况,当听到蓟县被燕军凿穿得时候,心中也是捏了一把汗。一场大水,虽然淹死的燕军不多,可是却深深的打击了燕军的士气。凿洞的计划失败,谢稜也只能放弃了这个计划,转而制造更多的攻城器械。

当然,杨倓并不知道,谢稜这厮一心想着密道的计策能够成功,居然将攻城器械制造的颇为简陋,云梯等物不堪使用,密道偷袭的计划失败,谢稜眼见攻打蓟县无望,只能撤回兵马,试图制造更多的攻城器械,强行攻城,可是这个时候,大王的命令传来,让他带着兵马,撤回渔阳。

从张副将这里的得到的消息,让杨倓心中一惊,果然燕军打着坏主意啊!

很快的,派往探查燕军的探马传回了消息,据说,或许是因为隋军的强大,燕军似乎有些躁动,出现了一些逃兵。饶是如此,沉稳的宋正本还是建议燕王杨倓,继续观察燕军的动向,再做决定,毕竟,燕军的动向很是可疑啊。

此时,潞县城外,高开道看着渐渐落下的夕阳,那个方向,正是蓟县的方位。

“大王不必忧虑,卑职料那黄口小儿一定会追来!”张金树嘿嘿一笑。

会追来吗?或许吧,高开道悠悠的想着,明天,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辉煌之章 第三十章 暗涌(二十二)

消息不断的传来。

似乎因为害怕隋军的追击,燕军的行军速度突然变的缓慢起来,一日不过十余里。燕军的步步为营透露出种种的诡异,让杨倓不由沉思,一人智短,杨倓决定集思广益,为这次的军事行动做出一个最为正确的安排。

此刻,巳时初,蓟县大厅内,众人齐聚一厅,美食摆放开来,一旁的小童为诸将空空的酒碗添加着米酒,而案几上,则是一些猪肉制成的肉丸,此外还有涿郡的一些特色糕点。

“殿下,看这个样子,似乎燕军出现了异变!”一名将领说着,微微的拱手施礼,“末将愿意领兵追击燕军,斩杀高开道!”

他的话音未落,另有几名将领纷纷请战。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说话的是王伏宝的副将,只见他走了出来,一脸的担心,到了大厅中央站定,一抱拳,沉声道:“殿下,燕军狡猾多端,恐怕这一次又有什么计谋!”

杨倓看了一眼智囊宋正本,微笑道:“宋先生,依你之见,又该如何?”为了培养杨倓,杨浩曾经让杨倓跟随宋正本学习了一段时间,可以说,宋正本也算他的授业恩师。

宋正本一抚胡须,沉吟了半响,道:“殿下,燕军如今缓缓退兵,据斥候的探查,燕军营寨之中,每日的炉灶日渐减少,似乎有大量的逃兵出现。”说到这里,诸将均是将目光移到宋正本的身上,这些情况,诸将都已经知道,所以适才那位将领才会认为燕军出现了异变,想要趁你病要你命,派兵追击已经呈现军心不稳的燕军。

此刻,听到宋正本声音一顿知道他就要说到重点,是以才人人侧目,静待着宋正本的下文,只是不知道他又有什么高论?

宋正本手握成拳,放到嘴边,轻轻的咳嗽一声,这几天,他与杨倓商议军情以及其他事宜,说话太多,嗓子也有些不舒服,有些嘶哑。清了清嗓子,宋正本笑道:“燕军挟三河口胜势而来,虽然是在县略有挫折,可是毕竟没有遭到大败,气势还在。更何况高开道乃是凶恶之人,岂会轻易的退却?”

“那么,宋尚书认为该怎么办呢?”说话的还是适才最先开口的将领,此人隶属于禁卫军,本来是由苏定方的管辖,作战非常的勇敢,此次杨浩西征,苏定方也有意带着他,不过考虑到不能将河北抽空,这才留下几个猛将留守清河。

“燕军这两日连续退却,每日不过十余里,表面上,是为了防止我军的追击,所以一路小心谨慎,步步设防。可是依我看来,燕军恐怕还希望我军追击呢!”宋正本说着,举起酒碗,饮了一口,润了润喉咙。一旁的小厮连忙举起手中的小勺,为他添满米酒。

“希望我军追击?”一名将领有些疑惑,不由开口问道。这,的确是很奇怪啊,从来两军交战,退却的一方都是千般准备万般谋划,以防敌人追击,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可是如今宋尚书的话是什么意思,希望隋军追击?难道燕军一心求死不成?

宋正本哈哈一笑,轻轻的叩着案几,这才缓缓的道:“据探马回报,燕军每日安营扎寨之后,营中的炉灶均有减少,虽然数目不多,可是却在向我军透露一个消息,那就是燕军似乎出现了逃兵!”说到这里,宋正本环视了一眼众人,只见诸将均是点头,年轻的杨倓也是点头,似乎在思考着。

“如果,燕军出现了逃兵,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想必诸位将军包括燕王也会认为燕军已经军心不稳,定然会引兵追赶,一举将燕军剿灭,从而平定北方的叛乱!”诸将点头,此刻在他们心中环绕的,就是这个念头。宋正本瞧在眼中,续道:“可是如此一来,我军必然会陷入燕军的埋伏之中!”

一语如雷,诸将均是有些不敢相信,纷纷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色,倒是燕王杨倓与王琮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两人对视了一眼,不由点点头。河北虽然有不少名将,可是都已经出征在外,留在清河的,只有来整与这些将领。而这些将领,大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论起阴谋诡计,却是不行了。要不然杨恭仁也不会让宋正本随着杨倓出征,就是为了弥补策略上的不足。

“啊,宋尚书,这是为何?”张副将虽然明白了一些,可是却有些在梦中。

“减灶之法!”宋正本非常笃定的话语,让杨倓想起了历史上的马陵之战。战国时期,孙膑奉齐王之命,带着齐军支援被魏国攻打的韩国,但是,齐军并没有直接赶赴韩国,而是攻打魏国国都大梁,从而使得庞涓率领魏郡回援。当两军在魏国纵深相遇之时,孙膑建议田忌采取的就是减灶之法,从而让庞涓误以为齐军胆小,出现了大量的逃兵,于是庞涓带着轻骑奔袭齐军,结果中了齐军的埋伏,死在马陵。

这个时候,宋正本的话语,让杨倓不由的响起了这一场经典战役,可是,燕军打的是这样的注意吗?

杨倓正在思考间,一名小卒匆匆上来,跪在地上,道:“殿下,燕军再度后撤十余里,经过盘点,燕军丢弃的大营之中,炉灶再度减少五千!”

宋正本点头,问道:“造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