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逐倭 >

第418章

逐倭-第418章

小说: 逐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β洌<琳蟪狙坦龉觯坛竟攀俸5粒俳U牖痪僮牛胨⑺⑾蚬俦某で狗秸蟪謇础F菁坦獾溃骸百量埽娌慌滤赖模慌滤谰屠此〈蠹易急负贸っ劝亚沟狗庞诘厣希赜谏砗蟆4钕拢肫胄本佟!敝诠俦吧昧睿傥2痪宓爻智勾F菁坦庖碛诜秸笾螅枳湃巳杭湎叮醇逶谇巴返馁量苊婺空逼谔冢膊痪跣牡ň悴宰右黄瞻住

倭寇这次来的是江头羽根的萨摩兵,大概萨摩兵憨不畏死,所以金尼才安排他们打头阵。萨摩兵手持六尺倭刀,排山倒海般冲到戚家军枪兵的方阵前,举刀就砍。戚继光看准时机,大喝一声:“起矛!”众人官兵遵令,将倒掩着的一丈半长的枪矛齐刷刷竖起,对准倭寇,尾端斜倚于地。

冲在前头倭寇不防官兵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长枪来对付他们,吓了一跳。众倭寇眼睁睁地看着官兵长矛对准他们,一时间,人人自危,乱作一团,不知如何应付。冲锋不成,只有站在一旁干嘶叫而已。官兵方阵后面的弓弩手,立即冲将上来,放出一通箭。众倭寇见再次遭遇弓弩手的打击,肝胆俱裂,哪有心思恋战,有些人开始掉转头向来路溃逃。前面的仓促之下,尽被枪兵杀死。不到一炷香时间,来的三百多倭寇,死了几十个人。

倭酋江头羽根在后面督战,见自己的部下退下来,斩了几个乱了手脚的家伙。大骂道:“退什么,后面第二轮冲锋就上来了,你们还好意思往回跑?跑?跑到女人怀中撒娇吗?是男人的给我冲,活着回来后奖女奴三个,银子一斤!给我冲,后退我先砍了你。”后退的倭寇尖叫几声,复又回身杀向戚家军。

山童也鼓舞士气道:“冲啦!官兵用几根木杆挡路,怕什么?把木杆砍断不就得了。”这倭酋也不是光说不练,光叫别人送死。他一马当先,作出表率,倭刀一挥,削断了官兵的几根枪杆,并大叫道:“我要杀人,我要杀人,挡我者死。”官兵挡不住这恶倭,被削去枪头的官兵纷纷后退。形势瞬间逆转,众倭寇重新取得战场的主动权。

江头羽根挥刀驱军直冲猛进,并大笑:“我们已经完全掌控局面,只消半个时辰,这里就不会再有一个大明官兵了。”

官兵兵器不如人家,先天不足,也不得不任由倭寇猖獗一时。被削去枪头的官兵何异空手掉臂,拿什么跟倭寇拼命?枪兵阵脚一乱,弓弩手就任人摆布了。结果官兵一败如山倒,全部变成逃兵。

此时戚继光在干些什么呢?当然是饱步咯!戚继光也不会觉得脸上无光,再不跑就死翘翘了,别谈杀贼立功了。他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胜负乃兵家常事,输此一仗很正常,以后有机会赢回来就是了。于是,戚继光混在败军之中,也鼠窜了一回了,这是他年轻时日不太光彩的行状,是他人生引以为耻的污点之一。

金尼军以小胜多,大获金胜。把戚家军揍跑之后,众倭寇也没有怎么样打扫战场,因为大明正规军多数很穷,再怎么样翻这些士兵的尸体也没有什么用,翻不出银子折腾死人干嘛?于是抬起自己人的尸体,骂骂咧咧回城去了。

戚继光待到天黑才带领人马回到原地收拾残局,他对天请罪道:“官军今日连遭挫折,伤亡惨重呀!谅倭寇此时也不会再来了,士兵们,振作精神,我们收拾残局吧。伤亡人数多少?速速派人骑马回去报讯,叫几辆牛车来拉死人。”前面说过,明朝已经丢掉了北方的战马产地河套平原。中国从汉唐以来,优秀的战马主要还是通过在边境大量放牧和购买少数民族马匹来增加的。到了明朝,这些中国传统出产战马的地域都被蒙古俺答部这些大明的敌人占据了,所以明朝的马匹数量不足,数量有限的马仅供文官和将领役使,一般士兵是没有马可骑的,明军主力是以步兵为主。

几名士卒闻言徒步回去报讯。众人拖着死尸,慢慢回走。戚继光断后,在最后望风,万一倭寇再来追杀,他只能赶快扔下尸体闪人。

走了一个时辰,前面出现一溜牛车,正是胡宗宪得到士卒的报讯,派人赶着牛车来接应。

回到寨中,天色已是黄昏,经过一日苦战,众人无不又饥又累。寨中伙头军支锅煮饭。戚继光趁着伙头军煮饭的间隙,吩咐士兵清点牛车拉回寨里的尸体,计算清楚,死亡士兵共四百余人,负伤人数多达千余人。自戚继光投军以来,未尝有过这样惨重的伤亡。戚家军一时半刻,恐怕恢复不过来。这次失利的教训,足够戚继光捶胸顿足,自省半年了。

胡宗宪拍拍戚继光的肩头道:“今日一战,总帅王忬还以为戚将军扬我军威哩。听说来犯的倭寇只有一千一百余人吧?咱们家出阵的官兵一共一千五百人,再加上奔驰路上驰援的援兵二三千人,共近四五千官兵。敌寡我众,反而大败,我等颜面无存呀。况我军死亡人数多达四百余人,负伤人数多达千余人。今日兵败之辱,实在堪称国耻。”胡宗宪说到这里,又问戚继光道:“倭寇死了多少人?”

戚继光搔头嗫嚅道:“大慨有一百多人吧?”戚继光也吃不准倭寇伤亡多少?他估计是倭寇伤亡大慨有二三百多人,他说一百也够原道了。他说不准,也不夸大敌人的伤亡数字增添自己的颜面。满足别人或上司的虚名心。

“戚兄弟,你是年轻人,不晓得厉害。以后别实话实说了。”胡宗宪神情慎重地劝阻戚继光道:“先让我们先敬死难的兄弟一杯,请他们原谅我们撒谎。”说罢,取来奠殇祭酒,泼于地上。戚继光也效仿胡宗宪动作,口中念念有词。

胡宗宪祭过死人,然后把戚继光拉到一旁道:“关于败报,我们不能实话实说。上面的人是不理解你的难处的,你实话实说是自寻烦恼,哪是自寻死路。凡事报喜不报忧,输了也要说是少衄,不能据实上报。我看把敌我伤亡人数颠倒过来吧?向上面说,杀死倭寇四百,伤敌一千,我军伤亡一百多人。”

戚继光看陌生人一般望着胡宗宪看了半晌,瞪大眼睛道:“大哥,胜败乃兵家常事,作为军人就有输得起的觉悟。胜败我倒不意,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样看我,我能忍受所有白眼和热嘲冷讽。但是,要我昧着良心撒谎,我办不到。向上面报一百多人伤亡,那剩下三百人的抚恤金怎么办?那死了的三百士兵他们的父母妻子怎么办?”

胡宗宪急道:“你想到哪里?管别人那么多事做什么?你先管好你自己的脑袋瓜子。今日兵败,当你背罪莫属,若不是来一出这样李代桃僵之计,你怎能脱身?”

戚继光一力推辞道:“李代桃僵之计,亏你想得出来,恕兄弟无法遵令行事,若说功劳,我可以不要;若说伤亡数字,我要据实上报无疑。但凡名将图谋大事,自该赏罚分明,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如此方能使众士卒心服。”戚继光拼着受罚,也据实上报伤亡情况。

胡宗宪叹息一声,道:“戚兄弟,你真是榆木脑袋不开窍呀。你找死,也让王大人陪你受罪呀!”胡宗宪见劝说不服戚继光,也不理会他,直接找王忬汇报戚家军的伤亡情况,由王忬定夺。王忬闻报大惊,道:“若让他越级上报,我等性命休矣!我得阻止他越级上报,把他上报的奏文压下来。今日台州遭遇战,我想替戚将军报个小捷,众位认为如何?”王忬明知故问向胡宗宪、曹邦辅和张经等人征求意见?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无人应答。张经尴尬地道:“我们也不知如何是好,为了各级长官得个安生,那就报个小捷吧。”

第六十章 南蛮狼兵

官兵大衄当小捷,官场的潜规则就是这样。打开历史书,满纸谎言,一般没有独立思考的的读者永远看不见真相。只有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才能从春秋笔法中看出门道。史书所记的抗倭大捷真假参半,需要读者用火眼金睛来辨别真假。嘉靖三十五年之前,史书所记的抗倭大捷,除了张经领导土兵、狼兵取得的抗倭第一功是真的外,其他人所谓的大捷都是向壁虚构骗人的、搪塞上司的谎言!

以王忬、曹邦辅和后来钦差大臣赵文华等人所谓取得的“水陆成功,江南清晏”的抗倭大捷都是骗人的鬼话,很明显,这些人上京复命后江南倭寇依然越剿越多。残酷的现实,江南各地如雪片般告急的文书戳穿这些说谎者的谎言。

抗倭主帅王忬彻底执行这个假、大、空的官场潜规则,并且火候上掌握得十分老道,即使官兵伤亡惨重,他依然把败迹记成大捷。上面喜欢这种调调,王忬揣摩上意,也给严嵩、徐阶之流一个满意的交待和答复。另一方面,据实上报对下面的官员不公平,轻则丢职,重则斩首。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和前程,换了谁都会不由自主选择说谎。王忬后来虽然弄虚作假被人参了一本,但他仍然坚持错到底,把假的说成真的,真是官场老油子,勇气可嘉,至死不悟。王忬最终也因官场斗争没得到善终,但比起他的继任者张经来说,命运要好些。张经建功立业却没有得到更公正的待遇,甚至是含冤而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谎者在官场上混得比老老实实做人的强。

王忬硬是把几场败仗做成小捷上报。撒谎兼掩盖历史真相,是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一直乐此不疲干着的好事。用王忬的话说,他不得不这么干。“让我说实话,你们又要砍我的头。哼,你们这些朝中高士只配听假话谎话!你们本来喜欢假话谎话嘛,让我满足你们吧!”就这样,戚继光打了败仗,并认为这是他不太光彩的行状,是他人生引以为耻的污点之一。但神奇的是,他没有因此降职丢官,上面的人反给他罩着,给他报功了。无功受禄,搞到戚继光十分郁闷,怪不好意思领赏。

那年六月,在前线毫无建树的王忬终于被一道圣旨解职,并令他回京候命,等候处置。王忬的继任者是张经,嘉靖皇帝尽管没有设定时间的限制,要求张经迅速剿灭倭寇,只要求张经权宜行事,意思是你看着办吧!而张经也感到巨大压力,上任依始,立即征召西南的土兵、狼兵,日夜兼程,奔赴江南“救火”!并听从俞大猷的建议,派徐凤仪带着他的手信,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邀请少林寺主持小山大师派遣少林僧兵下江南协助剿寇……

起初,江南的老百姓听到狼兵远来征剿倭寇的消息,个个奔走相告,认为骁勇无敌的狼兵—到,倭寇即将败亡。不过江南官员出于对客兵的畏惧,心下还是诸多戒惕提防。瓦氏部行军到江苏丹阳,想转道至常熟打击徐海和陈东这两股倭掠派主力。“丹阳尹避而不出,居民复闭户不纳。”千里迢迢赶赴前线的狼兵被泼了第一盆冷水,疲惫的将士只有打消歇息的念头,继续前行。

瓦氏到了苏州被泼了第二盆冷水:苏州知府林懋举把城门紧闭,不许狼兵入城,让他们在城外搭帐篷。当然,苏州知府这么做是有“祖宗旧制”的:“凡征调狼兵,所经过处,不许入城!”一方面需要狼兵解燃眉之急,一方面担心狼兵的“贪淫、剽掠之性”,地方官有地方官的苦衷。幸好张经闻讯急忙赶来,劝喻道:“野人慕苏松之胜久矣。万里远来,藉以靖难,当推诚待之,若防闲如寇,焉能得其心也!”免强说服苏州知府开城迎入。张经竟然说狼兵羡慕江南的风景形胜而来,也太没说服力了。而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