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209章

一八六一-第209章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子三人正逗乐间,忽有来报,说是东北前线又有了新战报,统帅部的一干军机重臣们已聚齐,只等皇帝召见。

“去吧,广慧,带着弟弟玩去园子里玩会,父皇有正事要做。”

曾纪泽将她姐弟二人轻轻放下,广慧很是听话,便牵着弟弟的手,在一干宫女的陪伴下离了去。

曾纪泽直奔御书房,同时召见了众臣。

“皇上,我特种营五百人已于三天前空降赤塔成功,随后又击退了俄三千骑兵来攻,毙敌一千有余,可谓大捷。”

杜聿光兴奋的念着战报,曾纪泽的目光在大地图上游动,遂命侍从将地图上赤塔二字圈下红圈,这表示是明军已然夺取的意思。

“俄人只派三千骑兵回援,定是因为他们还不知特种营装备了机枪,这一次败后,必遣大军来攻,所以补给增援一定要及时的跟上。”曾纪泽嘱咐道。

杜聿明又道:“请皇上放心,前敌统帅部还在电报中称,第二批的弹药和一百人组成的援兵已经上路,不过大后方距赤塔还有些距离,即使用飞艇运输也至少得一天的时间。”

“这个无大碍,马克沁机枪的威力你们也见识过,只要弹药供给能跟得上,俄毛子纵有百万大军也别想攻破险关。”曾纪泽对他的新式武器非常的有信心。

白永年也道:“臣已命空1师在赤塔城抢建临时飞艇基地,希望能尽快建立起赤塔到满洲里之间的空中防线。臣想赤塔既失,俄军断了粮道,必会选择绕道沙漠运粮,那咱们正好以飞艇截击,叫他一粒米也别想运到前线。”

曾纪泽点头表示同意,又向刘铭传道:“你速令第2集团军即刻在南线发起进攻,以牵制乌的伯兴的俄**团,第3集团军也要行动起来,组织几次成规模的进攻,尽量的消耗敌人的弹药。”

刘铭传道:“臣遵命。”

在最高统帅部的授意下,南线第2集团军自乌兰巴托一线全面出击,对敌恰克图一线之敌发起攻击。

在明军强大火力的压迫下,俄军被迫从乌的伯兴抽调后备队增援南线,而随着明军进攻的不断增强,俄军更不得不从进攻赤塔的部队中抽调出五千人马回援恰克图。

至于北线的第3集团军,十万大军先后组织了几次突破战,俄军不但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弹药也消耗甚多。而在明军的一次空中夜袭中,俄军屯粮之所被烧,更是损失了数万吨的粮草。

而自从赤塔城失陷之后,俄军的补给线已补切断将近十天之久,因此俄军的粮草很快告急,十几万大军不得不缩减食量,每天由原先的两餐改为一餐,份量也在不断的削减。

至于弹药储存,更是随着战争的进行锐减,到7月中旬的时候,俄军炮弹储备耗尽,子弹的储量也仅能为每名士兵配备二十发而已。补给线断绝,差不多已使俄军接近弹尽粮绝的崩溃边缘。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俄军集中了仅余的三分之二之多的弹药,以两万精锐,对赤塔城发起了最后的一次进攻,试图重新打通交通补给线。

砰!

一枪子弹破空而来,击在了身边弟兄的左胸,那人一声惨叫仰头倒地。

特种营长吴守边急撇开了手中的机枪,挥手招呼道:“有人受伤,医务兵!”

一名戴眼睛的年轻人弓着身子,避过枪林弹雨冲了过来,吴守边叫道:“他左胸中枪了,快抢救。”

年轻的医务兵吕湘是同济医科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去年应征入伍,成为了特种营的一名战地医生。由于明军是刚刚开始在全军配属战地医务兵,所以即使是像特种营这样精锐中的精锐之师,也只能配备这样一名完全没有过战争经历的新兵。

吕湘手忙脚乱的撕开了伤者破损的衣服,稀烂的创口叫人瞧着毛骨悚然,鲜血如泉水般涌出,吕湘怔了那么一下,却才开始不太麻利的替伤者包扎。

但这一枪伤得太重,鲜血难以止住,吕湘叫道:“营长,他伤得太重,得抬下去治疗。”

吴守边一边操纵机枪射击,一边不耐烦的冲他吼道:“你是医务兵,救人的事问老子做什么。”

吕湘碰了一鼻子灰,回头召呼了两名弟兄准备抬伤者下城头,就在这时,一发炮弹落在了附近。

轰,爆炸激起的冲击波,瞬间将他们掀翻在地。

“**,空军不是说把俄毛子的大炮都干掉了吗,这一炮是屁崩的么!”吴守边从烟尘中爬了起来,没好气的骂着,他右臂却是裂了道一寸长的口子,显然是被刚才这一炮所伤。

他还算运气好,就在离他不远处,包括那名伤者在内的三名士兵当场就被成重伤,只有吕湘命大,只是擦破了点皮。

俄军连着又开了数炮,稍有压制明军火力之后,千人的方阵便开始向赤塔城压来。

十几天的战斗,特种营虽然抵挡住了俄军不计其数的进攻,但自身损失也是惨重,五百多号人加上先后运来的三百多援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来能守城的只不过两百余。而这点点兵力,部署在城四周更显然零落。

抵挡这千人的方阵的,竟是只有吴守边一人,没有人能够给他帮助,因为俄军几乎已是倾巢而出,每一个机枪点都面临着同样规模的攻击。

敌人已经进入射程,吴宗边想要开枪阻击,但手臂受伤不轻,却是无力扣动扳机。

“哎,那吕什么的,过来替老子射击。”

吕湘还在忙着救那几个重伤者,于是愣道:“营长,这几个人再不止血就要死啦,我是不是……”

吴守边大骂道:“是个屁!再他**的啰嗦咱都得被俄毛子杀了,别管那几个人了,快给老子过来。”

吕湘万般无奈,只好放弃了他人病人,接过了吴守边的机枪。

“瞄准了,给老子往死里打这帮畜生。”

吕湘深吸了口气,回想了一遍军事课上的射击规程,几秒钟后,扣上下了扳机。

子弹迎着敌人的炮火倾泄而下,几千人的俄军,成排成排的倒在血泊中,而他们却视死如归,高呼着沙皇万岁的口号,一步步的继续往前挺进。

“杀——杀——”

吕湘已经杀红了眼,他狂吼着,激励着自己不可畏惧,而那挺水冷机枪,也因连续的射击,竟已变得滚烫,蒸气往外腾腾直冒。

当打完了第三个子弹袋之后,筋疲力尽的吕湘一屁股软坐在了地上。吴守边小心翼翼的探出头去张望,却下城下,已是尸叠成山。一千多号俄军,死伤几近,只余下几名幸存的伤兵,还在用手不停往前爬。

第二百八十七章扬眉吐气

第二百八十七章扬眉吐气

俄军组织的最后一次赤塔争夺战以失败而告终,在付出了近万人的代价之后,他们仍然没能撼动仅仅由五百名明军坚守的小小土城。

机枪的巨大威力在这一战中尽显无疑,就是在这一战争之后,西方国家才开始重视起这种魔鬼一般的速射武器。

俄军的失败就在于他们只是简单的妄图打通补给线,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他们仍然没有吸取教训,改变这种固执的策略。

如果他们能够转过弯来,以主力由赤塔城方向突围,恐怕即使明军有机枪之利,也不可能挡得住十几万大军的轮番进攻。

十天之后,俄军弹尽粮绝,他们开始大批的宰杀战马以充饥,但肚子问题虽然可以暂时解决,而没有了弹药,他们又拿什么来抵挡明军的进攻呢。总不至于回到原始的冷兵器时代,以大刀长矛来对抵挡枪炮吧。

对于俄军所处的困境,明军。前敌统帅部一清二楚,原本他们是打算等着俄人饿得撑不住,主动投降的,但考虑到赤塔城的坚守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为了避免出现变数,前敌统帅部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十万大军全线出击,在近百门大。炮的掩护下,大军只遭到轻微的抵抗便渡过了石勒喀河,中路三个师的主力当天便攻克了俄远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尼布楚城。

当明军昂首阔步的踏入俄军。阵地之时,才发现这里的俄军在进攻开始不久便全线崩溃,有力气的拼着命往北部逃去,希望能够翻过山脉逃回西伯利亚,而饿得走不动的则干脆坐等明军前来,然后缴械投降。

击溃俄军当然不是明军作战的目的,前敌统帅部。的命令很明确,穷追不舍,直至消灭任何一名敢于顽抗的敌人。

于是,第3集团军的勇士们继续北进,一天之后,他们。将近九万俄军包围在了雅布洛夫山脉脚下。

饥饿难耐的他们,想在明军的追击下翻过高不。可攀的群山逃出升天,这机率几乎是微乎其微。俄远东军总司令阿巴耶夫不愿再拿他的士兵的生命做赌注,这位在俄国国内赫赫有名的将军,最终屈辱的选择了向明军投降。

远东之战大明。获胜的消息,很快传向了全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明俄战争中大明的获胜,让欧美列强对中国刮目相看的话,那这一次中国的胜利,则令世人震惊。

明军借着得胜之势,迅速扩大战果,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第3集团分为两路,主力部队六万余人,会同第2集团军,会攻俄乌的伯兴一线,即南贝加尔湖区域之敌,一路四万人,沿奥廖克马河北上,深入东西伯利亚腹地。

当时的西伯利亚军事力量颇为薄弱,主力十万大军被歼灭,则整个东西伯利亚的小股部队凑起来也不过两三万人,他们如果能抵挡得住明军成建制的正规军的进攻。

明军北上之军一路长驱直如,连克丘利曼、乌卢、雅库茨克诸城,同时北太平洋舰队也成功的运送了一支海军陆战师在马加丹港登陆。

8月中旬,两支明军在朱格朱尔山脉与切尔斯基山脉间的奥尔托巴拉甘会师,至此,明军完全控制了鄂霍次克海沿岸的俄国将近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南线,在两个集团军的协同作战下,乌的伯兴之敌苦战二十天后溃败,明军十万大军深入到南西伯利亚,迅速的攻占了贝加尔湖周边区域,并将兵锋指向了叶尼塞河以西的西西伯利亚地区。

俄国沙皇政府从增兵远东到试图与大明谈判,从对大明开战决心不明,再到对大明军队的作战实力等一系列误判,导致了远东十几万大军的被歼。

而漫长的交通线又使得俄国从中亚调来的援军行军缓慢,直到大明攻占了贝加尔湖一带时,将近五万人的援军才仓促的赶到了西西伯利亚。

明军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获得了空前的胜利,再一次的上演了闪电战的神话,当然,这离不开明军新式武器的作用,以及电报广泛应用的功劳。

反观俄国,尽管国家整体的工业实力胜出大明不少,但在将工业实力转化为军事战斗力方面,却远逊于大明。

直至此时,俄军所用的步枪,才刚刚换装成为后膛枪,而这些换装的后膛枪,已经是英法列强准备淘汰的型号。

而明军则比英法更厉害,不但装备了神器般的马克沁机枪和飞艇,组建了成建制的炮团,就连最基本的步枪,也已经进入毛瑟枪的时代。而当TNT、无烟火药广泛应用于子弹与炮弹中时,这种装备上的差距就更为的明显。

其实,这场战争早有开战之前,胜负就已成定局。

尽管明军在西伯利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已经是强钝之末,双方在叶尼塞河附近激战数次不分胜负,之后便开始了僵持。随着时间进入九月,西伯利亚也进入了雨季,泥泞的环境使双方更无法发起有力的进攻。

大明因这场战争的胜利,国内民心士气空前的高涨,人民无比的团结,而俄国则不一样,远东的惨败使沙皇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