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189章

一八六一-第189章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律用货币缴纳;法定纳税人是从国家领取土地执照而拥有土地所有权者。

人均十亩及以下者,按以税率收税,十亩以上者,每增加五亩税率递增百分之%,附加税递增C33%。

与这项措施时拖出的,但凡愿向政府出售多余土地者,政府将以原先地价的三倍补偿。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国家以投资贷款的形式收购土地,售出者所得资金,必须用于投资兴办各种新兴洋务商业,并且将获得为期三年的低税待遇。

这两项措施的配套出了扼止并削弱地主的发展,还能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洋务行业,但最重要的是,通过地税改革国家将从富有的地主们手里获得巨额的财富,而这些财富是曾纪泽殖产兴业运动的重要保障。

很,曾纪泽便通过国务院下达了“殖产兴业”的全国性政策,政府将引导、倡导、鼓励和奖励大明各阶层人士来投资产业,兴办产业。

中央用国家政权地力量。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动用国库资金。加紧推行资本原始地积累并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仿照西方样板力扶植资本主义发展。

为了更明确殖产兴业大政方针。务院特别制定了诏告全国地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逐步废除各地厘金关卡养全国统一市场。交通部将大力建设铁路。发展航运、邮政、最报等交通通讯事业。

二、对原有地工矿军工企业加以改造和扩张形成国有地企业体系。并将大冶矿务局、上海武器制造局等建成所谓地“模范工厂”。以此来激励全国。

三、全方面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引进各行各业地外国技术人才。对这些外聘人员。要给予高薪待遇。其薪金水平。将不得低于市长级别官员。

四、科技部将奖励、保护、鼓励优质新产品和新发明。尽可能多地邀请外国优秀企业来华举办各种形式地交流会、博览会。以推广他们地先进技术。

五、在农业方面,将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农业品种和经营管理制度,尽量使小规模的自耕农,能够在五年之内,使其亩产量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

六、扶植和保护私人财产,促进私人企业发展,各级政府应对民营企业采取保护措施,不得以任何理由打压私人企业。

七、在不排斥外国货的同时,大力宣传奖励国产,鼓励国货出口。对这一方面,国家将重点扶持纺织行业,以及航运业,尽可能在五年的时间内,抢占东南亚百分之三十的市场。

在教育方面,大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小学义务教育,规定各级政府当年的教育开支,不得低于年度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七。凡适龄儿童,不分男女,将一律强制性就学,但须根据全地教育水平的差异,逐渐推行,计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之后,全国的适龄青学率将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同时责令各省必须开办不低于四所以上的高等学府,以培养国家精英人材,同时应将重点放在师范、职业类学校的建设,尽可能缩短为国家贡献人才的周期。

军事方面,中央政府颁布《征兵令》,建立近代的常备军制度,与此同时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以原先的东军训练培养模式为样板,建立大明国防军,进一步引进欧美先进军事制度和建设大量近代军事设施,继续加强与美军方面的军事交流,尽更多的美**官,能够参与到明军日常的训练当中来。

在精神和思想方面,继续加强训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宣扬黄浦精神,以“忠诚”、“勇气”和“服从”作为明军的精神支柱。

曾纪泽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初见成效,大江南北,几乎每一天就有一家新的企业成立,国有与民营各领风骚,其中民营以纺织的民用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则集中在采矿、冶炼、军工等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

曾纪泽通晓历,这些工矿企业几乎不用做任何地质勘察,只要依着他们皇帝的指示,便能找到一座又一座高品位高含量的金属矿。采煤业同样在飞速发展,山西大同煤业局的成立,标志着亚洲第一大煤矿的正式成立,铜陵铜业公司的成立,则继大冶、徐州矿业之后,成为大明第三大有色金属原料产地。

1867年初,大明第一条铁路也式开工,这条由上海到徐州的铁路的建造项目将由美国公司承担,国有控股,预计两年建成,这条铁路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同时,也将使徐州的资源更方便快捷的运往南部工业发达地区。

与此同时,其几条铁路的建设构想也在讨论之中,曾纪泽计划用十年的时间,为大明建成一个三纵两横的全国性铁路网络体系。

军队方面,经过一年多整编与训练,已基本完成了军队国家化,但整体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还尚未达到原先东军的程度,军队的完全近代化,仍将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在曾纪泽雄心勃勃的进行着他的五年计划时,遥远的关外却发生了新的变数,使他不得不调整原先的计划。

盛京,文殿。

二月的东北,正是冰天雪地,来自利亚的寒流又一次袭卷了这一片塞外苦寒之地,使初春的天气,却越发显得寒冷。

奕䜣端坐着,尽管炉火熊熊,但他仍能感觉到刺骨的凉风,不时的穿过衣袖的缝意,肆意的捉弄着他细嫩的皮肤。

关外尽管是他们满人的老家,但窃居关内百余年,他们这些贵族的体质早已远不如祖先那般吃苦耐劳,逃到关外这些年来,他们没有一日不在思念着关内那种体面而舒适的生活。

小皇帝同治斜倚着龙座,不时的打着瞌睡,做了这么多年的摆设,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无聊。

“俄国使臣莫洛斯基到——”

外面的太监拉长了嗓声奏报,奕䜣轻咳了一声,小皇帝知趣的打起了精神,像模像样的端坐了身子。

虎背熊腰的俄国使臣昂首阔步走入殿中,脱帽行了一礼,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道:“我代表俄国斯帝国皇帝向大清皇帝陛下及恭亲王殿下问好。”

“俄使免礼吧。”

奕䜣代皇帝回应,接着又赐了座,双方进行一了些礼节性的交谈之后,奕䜣便直接问道:“阁下不远千里,来我大清盛京,想必不会是只会带贵国皇帝问好吧。”

俄使向手下随从使了个眼色,他们便呈上一件事先准备好的文件,俄使微笑着说道:“我们对贵国所遭遇到的不幸深感同情,贵我两国向来友好,我国绝不忍心看到我们友好的邻居受到这样的折磨,所以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个援助计划,希望能帮助贵国度过难关。”

奕䜣心怀猜忌,打开那份以汉俄两种文字书写的秘密文件,这的确是一份援助计划,里面涉及了俄国帮助大清训练军队、供低价武器、建设军工厂、创立海军等多项清廷急需之事。

但奕䜣知道俄国人不会那么好心,再往下看,果然还有附加的条款,而那些内容,更是令他看的头皮发麻,心中,寒意更盛。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卖国成性

谓的附加条款,其实就是变相的殖民条款,其中要国东部边界重新勘定,将珲春所辖图门江出海口划归沙俄所有,如此一来,清国将断绝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彻底沦落为一个内陆国家。

同时,清廷将允许外**立,沙俄、清国将同为外蒙古宗主国,双方均可在该地驻扎军队,共同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除些之外,清廷还应将大连、旅顺划为沙俄租借地,租借期限为期一百年,俄国将在此两地建立港口基地,屯驻海军,以保护清国来自海上的威胁。

清俄双方将共同出资建立一条连接盛京、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建成之后,俄方将拥有铁路的管理权,并派军队在铁路沿线驻扎保护。

条款中还要求沙俄将派出军事顾问团,俄人将在清军从上到下安插军官,除训练之外,并将拥有一定的指挥权。

清廷的军机处,将设俄人代表一名,清廷在做任何军事决策之时,必须事先向俄方通报消息,双方经协商达在一致方可实施。

清廷全面开放两国边界镇为自由贸易区,对俄国出品产口给予最低关税待遇。

俄国的开价之大,实令奕䜣骇然,而所方所开价码,什么出售武器、训练军队、援建军工厂什么的,都是耗时长,见效慢的项目,对于南边大明日益临近的威胁来说,可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唯一能令奕?C;~眼前一亮的,是方提出的一项保护条款,该条款中称双方一旦缔结条约国将视清国为该国所保护之国,一旦清国遭到敌国进攻,俄国将立即给予军事保护。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大明进攻满洲的话,俄国将出兵干涉。

明军目前的按兵不发,并意味着放弃统一东北,只是大明内部正在进行着权力的整合而曾纪泽登帝位的消息传来时,奕䜣就深深意识到,明廷内斗结束不多该向他们动手。面对日益强大的大明,奕䜣深知单凭手里那几万条枪,根本无法有利的抵抗明军的进攻。

现在地时代不比两百年前地后金与前明之争。所谓地游牧民族对汉人地骑兵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攻守之势已逆转区区人少地贫地满洲。如何能抵挡住住十几万明军地枪林弹雨呢。

“俄使阁下国地这合作条款。是不是也太过苛刻了王从中怎么看不到一丁点地‘友好’之处呢。”奕䜣沉着脸道。

俄使笑道:“亲王殿下。我们俄国愿意对贵国采取军事保护。能让贵国免于被明国攻陷保护贵国地皇帝和亲王殿下继续享受至高无上地权力和荣华富贵。这难道还不够友好吗。”

奕;略显尴尬:“话不能这么说。伪明之所以凶恶难敌非是仗着他们枪多炮利。若是我大清假以时间。大造西洋枪炮。再加上我满蒙骑兵地机动性。扫灭逆贼。收复河山还不是易如反掌地事。”

奕䜣把这场战争地失败。简单地归于武器上地不行。俄使觉得好笑。但也没有明说出来。又道:“我知道贵国不乏勇士。缺地是枪炮。不过亲王殿下可知。要用枪炮武装多少军队才能挡得住明军吗?而这么多地枪炮。又得有多少地弹药才能维持一场持久地战争。就凭贵国现在地经济实力。只怕把这皇宫卖了。也不见得买得起吧。”

俄使说得没错。满人自入关之后。便将东北封闭起来。禁止汉人去开发。而他们满人自己又是寄生虫。不懂得发展自己地老家。所以当他们逃回老家之后。才发现这里是穷地叮铛响。

“亲王殿下肯定又会说,买不起我们就自己造,可是殿下又计算过没有,建成足够维持长期战争的军工体系,得花多少年的时间?我想,山海关那头蠢蠢欲动的明军,他们应该不会傻到给贵国这么多时间吧。”

俄使将中国的情况分析的很清楚,一言切中了满清所面临的困境。

奕䜣像是当面被人扒光了裤子,有点羞涩难当。但就像是出来卖的妓女,刚开始会有点不好意思,认清现实之后,便很快转变观念,开始从中享受起来。

奕䜣是这种心态,他尴尬了片刻,叹了口气,道:“我大清当然也很愿意与贵国合作,可是贵国的这条件也太严苛了,不知能否再让步一二呢?”

“这就是最后的文本,如果贵国朝廷实在不愿接受的话,那本使往南京,转而跟明廷合作了,到时我们将从西伯利亚,配合明军夹击你们。不管怎样,我们总能从中获得利益的。”

俄使撕下了虚伪的面具,**裸的发出最后的通,奕䜣大吃一惊,想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