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隋 >

第203章

逆隋-第203章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四句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出自于《丘迟与陈伯之书》。陈伯之为陵(今江苏》。封丰城县公。梁天监元年(502率部投降北魏,天监四年(武帝命太尉、临川王萧宏率军北征。萧宏便命记室丘迟给陈伯之写了这封劝降书,信中从南北战场形势。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个人的前途和他目前危险处境等方面着笔,不仅有晓以利害和大义的正面劝告,更以江南春天地美景和浓郁的乡情引动对方的故国之思,文辞委曲婉转,声情并茂,陈伯之见到信后,率兵归降。

只是真正让这封信名声大燥的却不是这封信所取到的作用。而是书中这四句对江南景物的描写深得人心,才引得人人传诵。

“皇上是想一统江南了。”旁边的皇后独孤伽罗轻轻的道出了杨坚地心思。

现在已是开皇七年的三月份了,经过七年的治理,大隋已经兵富民强。官府在册的府兵共计一百五十万之众,库存的粮食足够军队三年所用,府中的制钱、兵器、甲杖堆积如山,和开国之初相比,何止富了十倍。

隋开皇五年,杨坚又接受工部尚书长孙平的建议,在州县设仓建储,开义仓先河,义仓又名社仓,由当地人管理,在每年收获季节根据各地收获粮食的多寡,劝百姓拿出一定数量的粟或麦子交到里社,由里社建造仓储存起来,并随即推选社司执帐检验。每年收储,不使损坏。倘若哪一年收成不好,遇上灾荒,即开社仓以粮食赈给。

义仓建立后,即使遇到灾年,除了官府的赈济,百姓可以先行救济,使得百姓大大加强了应付各种天灾地能力,义仓仅仅建立两年,借两年大隋风调雨顺之光,仓中所储的粮食已有五百万石之多,只要不是特大灾害,无需官府赈济,百姓即可自救。

大隋能够如此兵富民强,太子所建的农学院功不可没,这数年来,农学院推广良种,提高农耕,改进工具,做出无数成绩,北方虽然农耕技术成熟,但各地良莠不齐,在农学院没有建立之前,各种亩产最高有四石,而最低的却是半石不到,平均下来,亩产大约维持在二石左右。

而去年根据户部的统计,亩产最高的地方已达到六石,而最低地农田也有一石半左右,一石以下的农田要么经过改造提高产量,要么引导百姓迁移,将这种低产量的农田抛弃,虽然由于推广的原因,平均亩产只提高半石,千万不要小看这提高的半石,大隋已开垦的耕地超过了一千二百万顷,合一亿八千万亩,每亩提高半石,全年的产量就增加了九千万石。

而且由于工具的改进,一个成年男子能耕种地土地比以前还有所增加,这样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加,粮价必能下跌,做工越来越有利可图,工和贸易中,大隋境内一片繁荣,无论是人口,兵力,富裕,都与对南陈呈压倒性的优势。

在边境中,北方突厥地分裂非但没有愈合,反而越走越远,东西突厥攻伐不休,双方仇恨越来越大,东突厥已彻底向大隋投靠,西突厥虽然愤慨。但由于有东突厥地阻隔,西突厥对大隋也无可奈何,西北的吐谷浑虽然野心勃勃,不过,在开皇六年

杨爽和晋王杨广亲自领兵攻击下。吐谷浑受到大隋至少数年内,吐谷浑对大隋边境无力进犯。

国内,边境形势如此之好,可以说,大隋一统江山的时机已经成熟,难怪杨坚会将丘迟描写江南的句子拿起来朗读。

听到独孤氏的话,杨坚将字放下。微笑道:“还是皇后明白朕地心思。”

独孤氏眼珠转了一下,道:水网密布,不利骑战,若要一统南方,宜速不宜久,否则若是打上数年,即使一统,江南也会破败不堪,而且将大隋数年积累的财富消耗一空。实为皇上所不取,贺若弼,韩擒虎都是一时人杰,又对南陈熟悉,任何一人都可以做灭陈统领人选,可是正因为两人都可以做。皇上可是反而拿不定主意?”

杨坚赞许的望了皇后一眼,叹道:“不错,若是命贺若弼统军灭陈,韩擒虎必定不服,若是命韩擒虎统军灭陈,贺若弼必定不服,一旦两人互相争功,朕恐灭陈大计就要毁于一旦。何况此仍灭国之功,又岂可交于外人。”

“既然如此,皇上何不令二人都为副将,另命一人居中调停。如此,贺韩两人都能人尽其力。”

另命一人居中调停,让贺,韩两人相互竞争,当然好,只是这个居中调停的人更加不好选,若是这个人不能令贺韩两人服气自然不行,要让两人心服,除了皇帝自己就只有太子最合适,只是太子无论在朝在野都已有巨大声誉,再将统一之功加到太子身上,杨坚不由摇了摇头。



“皇上担心主帅的人选,卫王如何?”独孤氏看出杨坚的犹豫。

杨坚顿时眼睛一亮:“卫王,不错,朕怎么差点把卫王忘记了。”

大兴城外数十里的皇家猎场,此时尘土飞扬,马嘶犬吠,上百名军士正驱赶十数只惊恐不安的野羊,野鹿向中间赶去。

在包围圈一个小缺口内,两名二十余岁地青年却没有随军士一起行动,而是手持强弓,端坐在马上,其中年龄稍大,大约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仪容俊美,颌下胡子修长发亮,看着被赶得东奔西逃的猎物脸上露出了笑容,另一人年龄稍小,才刚刚长出胡须,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论起俊美,却是不如年龄稍大之人,相同的是两人身上都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

正在此时,一头壮年母鹿在军士的驱赶下慌不择路的朝两名青年的方向跑来,两人几乎同时张弓搭箭,只是进入射程后,年龄稍大一点的青年嘴中咦了一声,却将已对准母鹿的长箭放了下来,另一人见此,也将长箭放下,任由母鹿从两人身边数米远地地方一掠而过。

这头母鹿大难不死,跑出数十米外后才回头疑惑的看了看两名青年一眼,仿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逃出了包围圈,只是看着前面再无人影,马上撒开四蹄,转眼消失在丛林中。

“太子为何不射?”年龄稍大的青年开口问道。

“王叔又为何不射?”年龄稍小的青年反问。

这两人就是当今的卫王杨爽和太子杨勇了,这数年,杨爽常年出征,杨坚不放心太多兵权掌握在外姓将领手中,要掌握更多兵权,唯有给自己地儿子更多立功的机会,只是晋王也好,秦王也好,毕竟年龄都不大,难予独当一面,这就需要杨爽这个杨家最善战之人为各王指导,杨爽也不负皇帝所望,面对突厥人也好,吐谷浑也好,数次出征都是大胜而归。

杨爽虽然和各王接触更多,其中更是数次杨广一起出征,但杨爽与诸位侄子的关系还是和杨勇最好,每次回到京城,打猎时都不忘拉上杨勇。

听到太子反问自己,杨爽笑了起来:“本王不射这只母鹿当然是因为看到母鹿肚子微隆,怀有小鹿。”

为防止对猎物赶尽杀绝,春猎时有诸多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杀明显怀孕的母兽,不杀带小兽的母兽,先前那只母鹿若不仔细观察,根本不象有孕,何况肚子微隆,也有可能是这只母鹿吃得太饱,杨爽要射,无人敢微辞。

听到这条理由,杨勇愣了一下才道:“王叔南征北战,杀人无数,勇还以为王叔早已心硬如铁,没想到对一只母鹿有如此仁心。”

“本王杀人,那是这些人对大隋不利,为了大隋江山,无论死伤多少人都在所不惜,此鹿对江山无害,即使错放也无关紧要,倒是太子不射此鹿,却让叔王不解,莫非太子也看出这只母鹿有孕才放下弓箭?”

人命不如鹿命,杨爽说得很自然,杨勇也没有听出不对,展颜笑道:“王叔不射,自有王叔的理由,勇信任王叔,自然也跟着不射。”

杨爽没有想到是这条理由,听得也是发愣,伸手拍了拍杨勇肩膀一下,语气严肃起来:“太子,此鹿可丢,有些鹿却是万不可丢,无论何人要抢,太子万不可退让。”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杨勇听出杨爽话中之意,等于明白无误的表示了对自己地支持,心中不由一喜:“王叔放心,让不得的东西,勇自不会相让。”

说完,杨勇已是弯弓搭箭,只听“咻!”的一声,前方一只公鹿轰然倒地,公鹿美丽的脖子上长箭发出轻微地颤动,鲜血很快将鹿颈染红,这只公鹿四蹄还在不停的挣扎,想要起身,只是杨勇的箭射得又深又准,公鹿的挣扎只会加快它的死亡。

“好箭法!”杨爽赞道,手中的长箭对准了另一只驱赶过来的公鹿。

第七十九章 梁主进京

家猎场猎物丰富,杨勇和杨爽两人半天时间已经射了物,除了一人射了一只公鹿外,多是野羊,子,至于一些兔子,野雉之类的小猎物,两人都都是懒得动手,留给护卫们猎捕。

打了这么多野物,杨爽却是不满意,这处猎场不但有野鹿,野羊,还有虎、豹、熊等猎物,如今不要说猎虎,豹,熊之类的猛兽,就连一只野猪,野狼都没有猎到,如何让杨爽满意。

“太子,走,咱们往林中深处看看。”杨爽说完,策马朝林中走去。

杨爽如此兴致,杨勇自然不便反对,正要跟上,突然身后的刘虎指了指后面:“殿下,有人过来了。”

杨勇闻言转头向后,果然数里外有三骑飞快的向众人打猎的地方赶来,这里是皇家猎场,离最近的官道也有十余里,普通人根本不能进入,偶有百姓偷偷摸摸进来打点野味也不敢骑马飞奔,进入猎场太深,否则被守卫猎场的军士发现,轻则要挨上十板,重则流放。

“来的是谁?”杨勇自言自语了一句。

刘虎眼尖,已然看清马上骑士的衣着,回道:“殿下,中间那名好象是小黄门。”

小黄门在汉朝时为低于黄门侍郎一级的宦官,秩六百石,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以下众事,在大隋特指皇帝差遣出宫传旨地太监。听刘虎道来的是小黄门,杨勇连忙唤住前行的杨爽:“王叔,且慢,有小黄门过来传旨。”

杨爽惊讶的拨转马头,今天恰逢休沐,照例百官都不用上朝。莫非发生了什么紧急事情,皇帝才派人追到猎场。

三人带着滚滚风尘来到近前,见到杨勇和杨爽两人,三人一起勒马,马儿立起前腿,律律大叫,两边骑士顺利跳下马背,中间的小黄门却差点摔了下来。两名骑士连忙一左一右才将小黄门的身体扶住。

三人身上都是大汗淋漓,小黄门脸上更是青红不定,受到了不小惊吓,他没有下马,只是在马背上欠了一下身:“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卫王殿下!”

杨坚吸取大汉后期十常侍乱政地教训,隋朝宦官权力极小,虽然杨勇和杨爽两人都在马上,这名小黄门不下马拜见也极为失礼,杨爽不满的哼了一下,还好杨勇没有在意。抬手道:“免礼!”

“是,多谢太子,多谢卫王,皇上有旨,急召卫王进宫。”被杨爽一哼,小黄门的脸又由红转白。吓了一大跳,卫王是什么人,十三岁带兵,如今纵横疆场已有十二年,剑下不知斩过多少敌将,若是惹卫王不高兴,杀他一个小黄门就象杀鸡一样容易,他才想起一时心急。忘了下马,此刻补救已经来不及,连忙将皇帝诏令说出。

杨爽听到皇帝急诏自己,将小黄门失礼之事丢到一边。急忙道:“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只是急诏本王还是连同太子一起?”

小黄门摇了摇头:“回卫王,皇上只是传诏王爷,有无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