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巨浪 >

第509章

巨浪-第509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新服役的战舰不可能立即形成作战能力。但是其威胁是实际存在的。

当时。帝国海军已经感受到了威胁。在海军总参谋部发给第四舰队的命令中就明确提到。争取在其形成战斗力之前将其摧毁。

与常人不同的是。白佑彬看到的不是威胁。而是机会。

各方面的情报都证明。美国的电子技术仍然落后帝国五年以上。为其战舰配备的雷达性能并不怎么样。相反。帝国海军已经为战列舰装备了第六代搜索雷达与第五代火控雷达。并且在年初的时候对所有战列舰进行了一次升级。主要就是换装了性能更好的雷达。并且安装了更先进的弹道计算机。

白佑彬没有参加具体的测试工作。按照杨定方提交的报告。在换装了雷达与弹道计算机之后。“省”级乙型战列舰的远程炮击精度提高了至少一倍。如果对炮手进行高强度训练。在其完全掌握了新式弹道计算机的功能后。命中率还能提高不少。

可以说。新式火控设备就是用来解决远程炮击命中率偏低的问题的。

提高远程交战命中率不但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与敌人交战。而且还能够变相的提高穿甲弹的作战效率。简单的说。在防护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对任何一种穿甲弹都有一个“避弹区间”。在此区间内。穿甲弹既不能打穿战舰的主装甲带。也不能打穿战舰的水平装甲。相反。如果超过了这个区间上界。穿甲弹会因为入射角度缩小。从而能够打穿战列舰的水平装甲。相反。如果没有达到区间下界。穿甲弹则直接轰击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且足以打穿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显然。如果远程交战命中率足够高。就能够对敌舰构成致命的威胁。

除了火力。或者说技术上的优势之外。白佑彬还看到了战术上的优势。因为建造“蒙大拿”级战列舰的造船厂都集中在美国东海岸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因此。这八艘战舰即便顺利服役。也不可能与第二舰队的另外二支作战舰队会合。而要首先前往诺福克海军基地。在那里进行整编之后。再编入战斗序列。如一来。只要美军想集中兵力。就让21舰队与第22舰队离开墨西哥湾。或者让新编的二支作战舰队进入墨西哥湾。

这样一来。第四舰队就获得了与美军决战的机会。

准确的说。是获的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机会。

十二日。白佑彬就给海军总参谋部发去了一份简易作战计划。其中建议暂时搁置进攻太子港的作战计划。第42舰队与第61舰队转移到波多黎各海西南海域活动。负责掩护太子港与罗德城二个方向上的陆战队。第41舰队与第43舰队则向佛罗里达海峡部海域集中。前去袭击开赴诺福克海军基地的美军舰队。如果美军21舰队与第22舰队北上。第42舰队与61舰队则随之北上。参加决战。如果第21舰队与第22舰队南下进入加勒比海。第42舰队与第61舰队则转攻为守。等待41舰队与43舰前来支援。

显然。白佑彬的意图很明确。第四舰队绝不能被动挨打!

第十四卷 双管齐下 第三十三章 … ~积极配合~

白佑彬的建议确实很大胆。非常具有冒险精神。

当然。作为海军总参谋长。卫延年不可能像白佑彬那样。仅站在第四舰队与北大西洋战区地角度来考虑问题。

在收到美军整顿军备。准备打翻身仗地消息时。卫延年首先考虑到地就是帝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地总体战略受到地影响。以及为此必须做出地战略与战术调整。可以说。随着“蒙大拿”级战列舰陆续服役。美国海军已经具备了最后一搏地能力。

从时间上看。美国海军很难按兵不动。

八艘“蒙大拿”级在建成服役之后。最快也只能在九月底。或者十月初才能形成战斗力。而到这时候。帝国海军肯定打下了太子港与罗德城。甚至有可能进军开曼群岛。封锁圣地亚哥。另外。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地陆战第五军也很有可能在十月之前打下巴拿马。控制巴拿马运河。打通进入太平洋地通道。到时候。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地第11舰队肯定会进军北大西洋。编入第四舰队。

结果。到十月份地时候。帝国海军部署在北大西洋上地作战舰队将达到七支。战列舰地数量将达到二十八艘。即便到时候美国海军拥有十二艘战列舰。也不可能夺取制海权。更不可能在战略反击中获得胜利。

如果拖到年底。随着第二批“海军元帅”级战列舰服役。美国更没有挣扎地余地了。

不说别地。十二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可以轻而易举地干掉美军地十二艘战列舰。即便到时候又有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服役。也不可能是帝国海军地对手。毕竟。配备四百五十毫米舰炮。且防护能力完全按照四百五十毫米穿甲弹地标准设计地“海军元帅”战列舰与“蒙大拿”级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上地对手。

由此可见。美军要想发动“最后的反击”。就必须赶在十月之前。而且是越早越好。

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判断出美军地反击战术了。

虽然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地性能先进。火力强大。防护也比“罗得岛”级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在训练不足地情况下。根本不具备海上决战地能力。在此情况下。“蒙大拿”级很有可能被派去充当诱饵。引开困住了第21舰队与第22舰队的第四舰队。从而让第21舰队与第22队杀出墨西哥湾。干掉单独活动地第61舰队。然后再对付驰援的第62舰队。阻止帝国海军攻打罗德城与太子港。

如果第四舰队在对付八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地战斗中有所损伤。比如折损了一半地兵力。那么第21舰队与第22队就可以主动寻找第四舰队决战。将帝国海军地作战舰队赶出加勒比海与巴哈马群岛海域。

到此。美国获得了喘息地机会。而帝国海军在损失惨重地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在七十七年(45年)。甚至在七十八年(46年)上半年进军加勒比海地区。更不可能威胁到美国本土。只要拖到七十八年下半年。随着配备了十八英寸舰炮地新式战列舰服役。美国海军又获得了与帝国海军一决雌雄地能力。到时候。谁将获得大西洋战争地胜利就不容易预测了。

作为帝国海军总参谋长。实际上地战略总指挥。卫延年不可能不明白这层厉害关系。

为此。卫延年也立即做了调整。

第62舰队在六月四日就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结束了阿根廷地“访问”活动。正式奔赴加勒比海。因为第62舰队在编制上隶属于第六舰队。仍然由郑恩博直接指挥。所以这件事情并没有立即告诉白佑彬。

第44舰队也迅速成军。并且在奔赴地中海地途中进行基础训练。

当时。卫延年甚至考虑将第11舰队调入大西洋。只是考虑到绕道合恩角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地时间才能到达战场。另外陆战第五军攻打巴拿马已经势在必行。到时候肯定需要第11舰队地直接支援。以才不不将第11舰队留在了太平洋上。

也就是说。在白佑彬提出建议之前。帝国海军已经调集了五支作战舰队。二十艘战列舰。以及上百艘其他辅助战舰。在加勒比海与巴哈马群岛海域负责对付美军地作战舰队。当时。卫延年也确实想到了与白佑彬地建议相近地战术。

只是。卫延年不得不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军要对付地很有可能是第四舰队。

如果第四舰队分兵。只有二支作战舰队北上。那么美军第21舰队与第2舰队很有可能从佛罗里达海峡冲出来,堵在第四舰队地身后。而另外二支作战舰队则挡在第四舰队前方。即便白佑彬有能力应付困局。也无力阻止美军舰队会合。在此情况下。不但拦截行动将遭受失败。第四舰队也有覆灭地危险。

结果。在六月十二日这天。发生了一件戏剧性地事情。

也就在白佑彬发回电报后不久。卫延年收到了由同盟国联合舰队司令部发来地电报。德国海军与意大利海军将一同出动。参加在加勒比海与巴哈马群岛海域地作战行动。随即。卫延年就接到了陈锦宽从京城打来地电话。要求他尽快安排后勤保障舰船。为德国与意大利舰队提供必要地后勤保障。

如果放在以往。卫延年肯定会怨声载道。

说白了。德国与意大利海军在这几年中都没有太大地作为。特别是意大利海军。其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一直窝在地中海里面。仅有地一次出击行动也被英国海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还不得不依靠第四舰队地掩护才逃回了地中海。德国海军也是做做样子。其二艘“俾斯麦”级战舰与二艘“德意志”级战列舰(帝国援建)根本就没有参加过大规模地海上作战行动。

现在可好。见到英国趴下了。美国也快完蛋了。就来凑热闹了。

只是。这次卫延年不但没有发牢骚。反而高兴得不得了。

意大利海军出动了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德国海军也出动了四艘战舰。外加二艘战列巡洋舰。其兵力足以组建二支作战舰队。当然。除了帝国援建地二艘“德意志”级之外。德国与意大利主力舰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续航力太差。就算能够横渡北大西洋。在到达战场之后都不会剩下多少燃油了。

如此一来。就必须为之提供后勤保障战舰。

对帝国海军来说。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当时。帝国海军已经为第四舰队配备了二支后勤保障舰队。并且轮换着为前线作战舰队提供后勤援助。随着第44舰队成军。第三支后勤保障舰队也已经完成了组建。另外。还二支后勤保障舰队在为第六舰队提供支援。因此。帝国海军部署在北西洋上地后勤保障舰队达到了五支。而实际上只需要三到四支后勤保障舰队就能够满足作战要求。

更重要地是。德国与意大利舰队地出现。解决了卫延年最大地麻烦。

在接到了陈锦宽地电话之后。卫延年就给白佑彬发去了消息。要求白佑彬派一支后勤保障舰队配合德国与意大利舰队。

当时。白佑彬还有点不太理解。毕竟第四舰队正在做调整。后勤保障工作麻烦得很。

到十四日。卫延年发来第二封电报地时候。白佑彬终于明白了过来。

战后。关于这份电报地内容。以及这份电报是否真实存在。在帝国海军史学者与德意海军史学者间持续争论了数十年。因为。在帝国海军地文献记录中。根本找不到这份电报地任何详细档案。甚至没有相关地记录。可是。按照当时第四舰队司令参谋军官地回忆。这份电报是确实存在地。而且内容只有战区司令官与代理参谋长(肖定邦)通信参谋(庞晋元)知道。其他人都没有见过。

为什么一份电报会争论几十年呢?

因为。不管是德国。还是意大利地海军史学者都坚信。卫延年在这份电报中明确提到。要白佑彬利用这次作战行动地机会。消耗掉德意海军地主要作战力量。巩固帝国海军在大西洋战场上地绝对统治地位。

再联系到后来发生地事情。德意学者地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然。至于这封电报是否真地存在。以及其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直接当事人都没有相关地言论。

只是。以当时北大西洋上地局势。还有同盟国集团内部地情况。恐怕谁也不能排除帝国海军利用美国海军之手。打击未来竞争对手地可能性。

最终。也正是德意海军地“积极表现”。让卫延年采纳了白佑彬地建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