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巨浪 >

第437章

巨浪-第437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又有二枚穿甲弹落在了其左侧舰体上。

在连续被五枚穿甲弹击中之后。“皇权”号左舷有一半的舱室进水。另外。位于左侧的一号轮机舱也受损。其速度一下就跌到了十二节左右。根本就无法跟上“复仇”号的步伐。同时。其规避能力也大为降低。

虽然通过向右侧舱室注水。勉强维持住了舰体的横向平衡。但是却导致吃水增加了近二米。而“复仇”级的干舷本来就不高。在吃水加大之后。露天甲板很快就被海水浸没。大量海水沿着舰体表面的损伤处涌入了舰体。

关键时刻。蒂里特做了最后的努力。

十一点五十分。“复仇”号率先转向到一百八十度。

紧接着。被甩在后面大概三海里处的“皇权”号也进行了同样的转向机动。结果在完成转向的时候。“皇权”号成为了领舰。“复仇”号则落在了后面。

五分钟后。白佑彬才下令转向到一百八十度。并且将速度提高到二十四节。

以第11舰队的速度。可以轻而易举的追上逃跑的二艘英国战列舰。可以说。白佑彬并不是很在乎那二艘英国战舰。

此时。他关心的是已经赶到的第51舰队。

早在十一点四十分的时候。雷达就探测到了三万米外的美军舰队。选择在十一点五十五分转向。正是要避开美军舰队的锋芒。

只是。白佑彬也没有想到。就在其下令转向之后。炮弹就呼啸着落了下来。而且是从东面飞来的炮弹。

显然。斯普鲁恩斯并不打算缩短交战距离。而是想拯救濒临灭亡的英国太平洋舰队!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章 … ~当头棒喝~

距离太远了,加上四艘“省”级战列舰已经开始加速转向,美军的炮击没有任何威胁。

只是,战场上的变化再次超出了白佑彬的预料。

不但第51舰队赶了过来,就连之前在南面徘徊的美军第31舰队也赶了过来。

刚到九日凌晨,“辽省”号就发来消息,美军第31舰队出现在了英国太平洋舰队的前方,其三艘战列舰已经排好了队列。

收到这一消息之后,白佑彬是既惊讶,又惊喜。

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威利斯·李竟然在自身都难以保全的情况下冒险前来拯救蒂里特。要知道,如果在一年前遇到同样的情况,任何一名美军舰队指挥官都会选择撤退。别说一年前,就在几个月之前,美军就在北大西洋战场上多次抛下了英国战友。

让他感到惊喜的是,既然美军第31舰队不选择逃跑,就只有死路一条。

虽然郑恩博率领的舰队还没有到达战场,但是只要第11舰队坚持一阵,就可能能够如愿以偿的获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白佑彬没有等多久。

零点十分不到,郑恩博就发来电报,由他指挥的五艘快速战列舰已经赶到,并且在战场东南面向美军第31舰队开火。

其实,在收到电报之前,白佑彬就已经看到了东南方向上出现的微弱闪光。

第31舰队仍然在向东北方向航行。而美英舰队在向南面航行。交战距离正在迅速缩短。在五打五地情况下。郑恩博有足够地把握干掉对手。

想到这。白佑彬立即调整了交战安排。

第11…1主力编队里地四艘战列舰全部将炮口转向了左舷方向。瞄准了二万七千米外地美军第51舰队里地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

零点十四分。四艘“省”级战列舰地主炮再次发出了怒吼。

当然。四艘战列舰上地炮手没有犯错误。全都选择了专门用来对付美军快速战列舰。特别是“衣阿华”级战列舰地复合穿甲弹。

恐怕。斯普鲁恩斯也没有料到第11舰队会这么快就调整战术吧。

对美军的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来说,二万七千米地交战距离确实太远了一点。在这个距离上,如果对付的是“皇帝”级战列舰,或者“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其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还有一点威胁,而在对付“省”级战列舰的时候,只有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二万米左右,才有足够的威胁。只要超过二万五千米,就完全没有作用了。

相反。即便在二万七千米地距离上,四百毫米复合穿甲弹对“衣阿华”级战列舰仍然有足够巨大的威胁,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机会穿透“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主要看命中部位的装甲厚度)。

当然,此时双方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命中率。

不管是否降低航速,在二万七千米地交战距离上,命中率都不会高到哪里去。

结果。在第11舰队与第51舰队交火的时候,郑恩博指挥的第31舰队。以及美英舰队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

可以说,郑恩博率领的第31舰队的出现。不但吹灭了蒂里特心里刚刚冒起来的一线希望,还让威利斯·李为几分钟前做出地决定感到后悔。如果他早知道第31舰队就在附近。恐怕打死他都不会去救援英国太平洋舰队。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后悔药卖。

为了悄悄靠近美英舰队。郑恩博不但选择了一条比较偏的航向,还在收到白佑彬地命令,提高航行速度的时候就开始实施电子干扰。

可悲地是,美英舰队里所有战舰上配备的都是老型号地雷达。

如果当时美英舰队里有一部提供给“衣阿华”级的MK32型雷达,恐怕早就发现了偷偷逼近地第31舰队,不至于在遭到突然袭击的时候连对手在哪都不知道。

也正是因为郑恩博早就知道美军老式战列舰上装备的是旧型号的雷达,所以他才敢于等到距离缩短到二万米之后,才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五艘战列舰首先集中炮火轰击了位于最前面的“马里兰”号战列舰。

该舰与“科罗拉多”号是美军第三舰队中,除了快速战列舰之外最为强大的战舰,其配备的十六英寸舰炮的威力不容小看。最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之中,郑恩博曾经有好几次机会击沉“马里兰”号,最终都为了照顾整体战局而使其逃脱。还有一点,“马里兰”号是美军第31舰队的旗舰。

当然,在开火的时候,郑恩博只知道那是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而无法判断出其究竟是“马里兰”号,还是“科罗拉多”号。只是以郑恩博对威利斯·李的了解,觉得排在最前面的很有可能是旗舰,而不会是“科罗拉多”号。

与白佑彬采取的战术一样,一开始,五艘快速战列舰就进行了五轮急促射击。

不同的是,五艘战列舰上的炮手选择的都是复合穿甲弹,而不是重型穿甲弹。炮手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有二个。一是“科罗拉多”级在进行了第三次现代化改进之后,其水平装甲的厚度由一百七十八毫米提高到了二百二十八毫米,且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军为其提供了高强度装甲钢。二是第31舰队还是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复合穿甲弹,炮手只知道这种炮弹的威力非常大,却不清楚到底有多大。

五艘战列舰。五轮齐射,一共投掷了二百二十五枚炮弹。

即便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一,也至少有二枚穿甲弹击中目标。而在二万米的交战距离上,加上早已测算出了炮击参数,而第31舰队地官兵素质绝不在第11舰队之下,毕竟大部分官兵都有二年,甚至三年的服役经历,且长期在西南太平洋上与美军舰队厮杀。早就习惯了各种各样的战斗。

只要正常发挥,在此情况下,命中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三。

实际上,这五轮齐射的命中率接近百分之四点九。一共有十一枚穿甲弹击中了美军第31舰队的领舰,也就是“马里兰”号战列舰。

当时,了望员观察到的,在击中之后发生爆炸的穿甲弹就有十枚之多。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灾难性的打击。

十一枚穿甲弹中。有八枚落在了其左侧前半截舰体上,其中至少有六枚穿甲弹击穿了装甲,在舰体内爆炸。另外三枚穿甲弹落在了舰体后半段,且全都击穿了其水平装甲,其中至少有一枚穿甲弹在二根烟囱之间地舰体内,也就是动力舱附近爆炸。

也许,这艘战舰上最幸运的就是美军第31舰队的指挥官了。

在第一枚穿甲弹落下来之前。威利斯·李就被旁边的参谋军官推倒在了甲板上,因此当弹片横扫了几乎整个司令舰桥地时候。威利斯·李竟然毫发无损。当损管队员与医疗人员赶过来的时候,司令舰桥内的二十多名参谋军官几乎全部阵亡!

当然。留给威利斯·李的选择只有一个:立即离开遭到重创的旗舰。

最终,“马里兰”号因为舰体前端严重进水。在舰长下令向舰尾右侧舱室注水,以恢复平衡之前。该舰地首倾角度已经超过了七度,舰尾的四具螺旋桨全都露出了水面。

可以说,纵倾对战舰造成的威胁比横倾大得多。

在舰尾被抬离水面之后,尾部的浮力降低了很多,而战列舰的中心一般在其中心点的前方,所以舰尾抬起来之后,力矩的长度更大。当上万吨地重量都压在了舰体的纵向承力结构上地时候,再坚固的舰体都会出问题。

更严重地是,“马里兰”号的设计标准排水量只有三万二千多吨,满载排水量不到三万四千吨,其舰体结构强度就是按照这一标准(加上一定地亢余度)制订的。而在接受了三次现代化改进之后,其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三万五千吨,满载排水量更是超过了四万吨,增加了近百分之二十。

战舰地结构亢余强度一般只有百分之十五!

因此,对“马里兰”号来说,如果首倾角度过大,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零点二十一分,也就在威利斯·李离开之后大概七分钟,“马里兰”号在首倾超过十二度,舰首几乎全部埋入海中的情况下,从位于后舰桥前方的第一百八十四号龙骨处断裂,随之舰尾就砸在了海面上。

仅仅十分钟之后,这艘重量超过了四万吨的战舰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显然,“马里兰”号的结局不比“决心”号好多少。从中弹开始,到最终沉没,前后不到十五分钟。

当然,感到震惊的不仅仅有正搭乘汽艇前往最近的轻巡洋舰的威利斯·李。

就连郑恩博也惊得张大了嘴巴,有点不敢相信的看着“马里兰”号沉没的地点。

要知道,在此之前,“马里兰”号多次被重创,都坚持了过来,没有战沉。这次,仅仅只用了五轮齐射就将其击沉,这肯定不是运气。

当然,受到鼓舞最大的还是第31舰队里的炮手。

复合穿甲弹的威力已经得到了证实,别说对付“科罗拉多”级,这种防护最为强悍的前条约型战列舰,即便是对付美军最新锐的快速战列舰,也肯定是游刃有余。

战斗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马里兰”号战沉,第31舰队士气高涨,而等待着美英联合舰队的肯定是更为沉痛的打击。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五十一章 … ~斗勇斗狠~

在“马里兰”号遭殃的时候,第11舰队与第51舰队的决斗也进入到了白热化状态。

随着郑恩博率领的第31舰队到达,白佑彬与斯普鲁恩斯都没有急着缩短交战距离,只是白佑彬首先决定将航速降低到十六节,随即斯普鲁恩斯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当然,二人做出相同的战术决策,其出发点并不一样。

发现命中率并不理想之后,白佑彬首先想到的就是缩短交战距离。

也就在他即将做出决定的时候,第31舰队到达,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前五轮齐射之后就重创了美军第31舰队的一号主力舰。

当时,白佑彬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