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巨浪 >

第177章

巨浪-第177章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就要求舰队指挥官在尽可能快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情报做出决定。

因此,很多舰队指挥官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就会以守代攻,以不变应万变,尽量保存己方实力,等待下一次机会。虽然这么做不会犯严重错误,但是却很有可能错过最佳地歼敌机会。

最重要的是。很多指挥官并没有意识到,“保守”就是最严重的错误。

与用机枪、战壕、铁丝网构筑防线的地面战争不同,海战双方都是机动部队。而且战场情况随时都在变化,交战双方的相对位置也在随时变化。等到下次机会,往往意味着失去眼前地机会。

显然,海军在战略方面的保守思想绝不能用到战术上。

只有积极进攻,掌握战场的主动权,随时随地将己方地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并且对准敌人的缺点发动进攻,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大的胜利。

实际上,这种“战术主动性”在每一位海军名将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换句话说,每有任何一名海军将领在被动防御中获得了胜利。即便执行的是防御任务,优秀的将领也要千方百计的在战术层面上获得主动权,并且从始至终掌握主动权,直到将敌人彻底击败。

历史上,帝国海军的陈渊洋、袁承宗,英国海军的纳尔逊都是掌握战机的绝顶高手。

显然。白佑彬在很早地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海战中要避免犯错误,而首先要避免,而且必须要避免的就是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错过歼敌的最佳机会,就是舰队指挥官犯的最大错误。

实际上,从“大东海战”到“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再到“伊豆诸岛海战”,以及“扇岛海战”。虽然白佑彬在前两场海战中并不是舰队指挥官,但是他在舰队中发挥的作用都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极为擅长掌握战机的舰队指挥官,而且绝不是那种当断不断地军官,在关键时刻,他做出决策的速度比任何人都要快。

让第62舰队的战舰只补充一半燃料,从而节约数个小时的时间。这大概是白佑彬在这场海战中做出的最果断,也是最有价值的决策之一。

在向西航行的途中。白佑彬再次分析了战场局势。

最终。他几乎敢肯定,英国远征舰队就在里奥格兰德海丘附近。而且其南下地时间不会晚于二十三日上午,南下的速度很有可能超过十六节。只是,在到达阿根廷海盆海域后,因为暴风雨的影响,英国远征舰队的速度很有可能降到十二节。

如此一来,第62舰队必须在二十四日凌晨前赶到阿根廷海盆北部海域。

舰队以二十二节的速度向西航行,也只能在二十三日夜间,大概八点到十点间到达白佑彬确定的拦截海域。

也就是说,减少补给时间节约的那几个小时显得异常的珍贵。

在众多对作战行动有影响地因素中,白佑彬唯一不能预测地,也无法掌握的,就是变化无常地天气。

在南美洲东海岸向南流动的巴西暖流,以及南纬四十度到五十度间的西风漂流的共同作用下,暴雨云层到达阿根廷海盆海域时开始减弱,并且将席卷而来的数十亿吨水蒸气转换成滂沱大雨,倾泻到汪洋大海之中。

从二十三日上午开始,舰队就一直在大雨中航行。

风小了很多,可雨却越下越大,仿佛附近的海水全被抽到了空中,然后再洋洋洒洒的泼了下来。

这不但害苦了桅杆上的了望员,也害苦了领航员。

连续好几日没有见到星空,白天甚至见不到太阳,舰队只能依靠罗盘航行,而不能利用六分仪来修正导航数据。另外,舰队距离南部非洲西海岸线有两千多海里,加上暴雨的影响,无法收不到无线电导航电台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也就无法利用无线电导航设备确定舰队的准确位置。罗盘在高纬度地区的准确性并不高,误差往往会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可想而知,领航员要在这种情况下为舰队指明航向,难度会有多大。

白佑彬与众多参谋军官只能认为,英国远征舰队进入暴雨区之后,情况好不到哪里去。

也就在这天傍晚,舰队截获了一封从袭击舰上发出的电报。

因为没有袭击舰的通信密码,所以通信军官只能确定发出电报的是一艘帝国海军的袭击舰,而且利用无线电测向装置,可以判断出袭击舰就在舰队的北面,只是无法判断出准确的距离。

也正是这封电报,让白佑彬嗅到了决战将至的气味。

走过来之后,毕长胜朝白佑彬摇了摇头。

一个小时了,那艘袭击舰没有发出第二封电报,这足以让参谋军官感到焦虑。

“半个小时后进入战备状态。”白佑彬没再迟疑,“今晚九点上宵夜,另外,九点十五分,所有官兵都要进入战斗岗位。”

“英国远征舰队就在北面?”于右任不是怀疑白佑彬的推测,只是觉得有点没有把握。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虽然我们无法知道电报的具体内容,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袭击舰不会无端发送电报吧?一般情况下,袭击舰只会在遭到敌人的攻击,或者发现敌人的舰队之后才会发出电报。至少,没有几艘袭击舰会在成功袭击了敌人的商船之后发出电报。另外,现在南大西洋上的所有袭击舰都在寻找英国远征舰队。从此判断,这艘袭击舰肯定遇到了英国远征舰队。”

“也有可能是阿根廷,或者巴西海军的战舰。”肖定邦在旁边嘀咕了一句。

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现在是战争时期,阿根廷与巴西都是中立国,而且都不想招惹我们。发现我们的袭击舰之后,最多将其赶离自己的海岸线,不会对其开炮,更不会与其发生战斗。另外,我们的袭击舰也没有少跟巴西与阿根廷的战舰打交道。”

“问题是,我们现在根本不清楚敌人的距离。”谢昶伦叹了口气,“如果我们的袭击舰真的撞上了英国远征舰队,敌人会不会立即转向呢?”

“转向?”白佑彬摸了摸下巴,“问题是,它们往哪转向?”

没人答得上这个问题。

“至少,我们可以确定,英国远征舰队正在向麦哲伦海峡方向航行,而且必然从我们这里经过。”白佑彬在海图上点了一下,“这已排除了敌人将进入印度洋的可能性,除非他们准备调头返回英国,或者从巴拿马运河进入太平洋,不然就会在今天晚上,最迟明天凌晨与我们遭遇。”

“看来,我们只需要耐心的等上几个小时了。”

白佑彬点了点头。“如果天亮前还没有收获,我们就得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在此之前,我们要做好战斗准备。”

相关的命令迅速下达了下去。

半个小时后,三艘巡洋舰与六艘驱逐舰组成了三个侦察编队,分别前出到舰队北面,并且在八点三十分的时候打开了雷达。

八点四十分,于右任确定了战斗巡逻航线。因为有前出的侦察舰,所以三艘主力舰的间隔距离能够缩短一些,避免拉长战线。

九点,炊事兵开始为在战斗岗位上执勤的官兵分发宵夜。

九点十五分,所有官兵都进入了战斗岗位,连炊事兵都编入了损管单位。

接下来,舰队里上万名官兵都只能耐心的等待。此时,不仅仅是白佑彬希望英国远征舰队主动送上门来,就连普通官兵都急切的期盼着与敌人的决战。也许,他们想得到的并不仅仅只是胜利,他们更想尽快离开这片该死的海域,回到港口好好的睡是一觉。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十一章 … ~鬼使神差~

就在白佑彬摆好架势,等待英国远征舰队主动送上门来的时候,“纳尔逊”号战列舰上,菲利普斯也在焦急的等待着消息,只不过他等待的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罗德尼”号战列舰的损伤报告。

暴雨不但让第62舰队的官兵尝到了苦头,也让Z舰队遇到了麻烦。

了望员发现了那艘正在靠近舰队的散装货轮后,一艘护航的驱逐舰立即迎了上去,并且用高音喇叭喊话,要求对方停船接受检查。结果,回答英国驱逐舰的是呼啸而来的炮弹,以及数条重型鱼雷!

显然,那不是散装货轮,而是袭击舰!

这正是“帝国之星”号袭击舰。

跟丢了“反击”号之后,“帝国之星”号继续向巴西海岸线方向航行。因为在风暴区内呆得太久,加上之前为了跟上“反击”号,“帝国之星”号的动力设备以最大功率持续运转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果,在离开风暴区之前,一台主机出了故障,为了避免另外一台主机也出故障,舰长不得不下令将航速降到八节,并且安排人员维修出故障的主机。

重要的是,“帝国之星”号没有离开原来的航线。

也许舰长断定“反击”号会在前面某处海域补充燃料,或者与英国远征舰队会合。因此,只要保持原来的航向,就能发现英国远征舰队。

最终,“帝国之星”号确实发现了英国远征舰队,只不过靠的是运气。

当时,正在南下的英国远征舰队正好经过了“帝国之星”号的航道,并且非常“准时”的与“帝国之星”号遭遇了。

在遭到英国驱逐舰拦截之前。“帝国之星”号就发出了电报。

只是。运气不再偏下“帝国之星”号。因为有一台主机没有修复。所以“帝国之星”号根本无法加速逃跑。另外。电报还没发完。从英国驱逐舰上射来地一枚五点五英寸炮弹就炸断了袭击舰地通信天线。这绝对是运气。而且是好得不能再好地运气。因为相对于袭击舰庞大地舰体。通信天线再渺小不过了。

当然。英国人也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就在“帝国之星”号爆炸沉没之前。一条鱼雷命中了正在南下地“罗德尼”号。而且正好打在了“罗德尼”号屁股地左侧。

显然。这也绝对是运气。

为了更加方便地击沉敌人地商船。每艘袭击舰上都会配备一具,或者多具鱼雷发射器。只是,这些鱼雷不是用来对付战舰的。所以袭击舰都没有配备专业地鱼雷瞄准器。而是用火炮地瞄准仪器兼顾鱼雷瞄准。实际上。当袭击舰需要用鱼雷地时候。敌人地商船多半都已瘫痪在了海面上。即便没有瞄准器。也能用鱼雷将其击沉。

问题是。海战中。还没有一艘袭击舰用鱼雷击中过主力舰。

当时,“帝国之星”号的官兵也是病急乱投医,知道自己跑不掉,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能用上的武器都用上了。

当时。“帝国之星”号朝逼上来的英国驱逐舰一共发射了三条鱼雷。

问题是,袭击舰上地鱼雷一般是用来对付万吨以上的大型货轮,绝没有人拿昂贵的重型鱼雷去对付帆板与渔船。而且大型货轮很难用火炮击沉。因此,袭击舰上的鱼雷定深一般都在五米以上,有的还达到了六米。而驱逐舰的吃谁一般都在三米之内,很少超过四米。也就是说,这三条鱼雷根本不可能击中那艘驱逐舰!

结果,击中“罗德尼”号的那条鱼雷还真是从驱逐舰的肚皮下面溜过去的。

要怪。也只能怪“罗德尼”号上的了望员粗心大意。当时,几名了望员要么在观察东北方向上地战斗,要么在雨棚下躲雨,没人注意到海面上的雷迹。

说白了,还真没有那个海军军官相信,袭击舰能用鱼雷“教训”战列舰。

直到鱼雷击中了“罗德尼”号,并且发生了爆炸,战舰上的战斗警报才响了起来,接着整支舰队都拉响了战斗警报。此时。“帝国之星”号已经开始下沉了。

据“帝国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