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纨绔公子 >

第118章

大唐纨绔公子-第118章

小说: 大唐纨绔公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裴寂和萧瑀这两位老臣被李世民打压后,长孙无忌已升为百官之首。  因此围在他身边的官员则是更多一些。  更何况他身后地长孙凛不仅是未来的嫡长公主地驸马爷,而且这一年来连连立大功。

年头还在突厥沙场胁迫颉利,年末就到江南各地解除瘟疫之灾,这都是实打实的功劳。  因此其他官员们望着长孙凛的时候,也不再是将他视为长孙阁老的三公子,而是把他视为长孙郎将或者是将来的长孙阁老。  长孙凛哪里懂得这些礼节,也就学着父亲那样做。  一一拱手还礼。

而皇宫里也是被太监宫女装饰一新,大红灯笼在宫殿各处高高悬挂。  彩门棚山上是姹紫嫣红的五彩绢花,掩饰在青松翠柏之中,临风摇曳,争奇斗艳。

平日里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今日也多了些节庆地欢喜气氛,李世民身着大裘冕,正襟端坐在龙椅之上,文武百官山呼舞拜。  “万岁”之声在大殿中久久萦绕。

李世民高高在上的望着文武百官,他已登基多年,自是不会为这每年都有的仪式而兴奋。  反倒是去年年末的两件事情让他心烦不已,一则就是刺客至今尚未抓拿归案;另一则就是西域高昌国屡次冒犯大唐。

原来地处于今新疆哈密的伊吾王国先前臣服西突厥汗国,后来归附唐朝,高昌国王麴文泰便联合西突厥攻击伊吾。  李世民行敇严厉责备麴文泰。  征召其大臣阿史那矩来长安协商双边关系。  麴文泰不让阿史那矩出使,另请长史麴雍前来谢罪。  而高昌王国多次阻截西域各国向唐朝进贡。  唐朝另辟一条南丝绸之路,途径焉耆王国,通向西域各国。  麴文泰又跟西突厥联军进攻焉耆。  东突厥汗国覆灭时,其境内的中原人多投奔高昌,李世民命麴文泰把他们送回来,麴文泰又藏匿不放。

李世民既然被尊称为天可汗,自然对此事十分关注。  他特意派遣魏征出使西域调查,了解虚实,摸准事情。  然后采取对策。

魏征西域之行。  展开穿梭外交,往返各国。  劳累奔波,彻底弄明白了事实的真相,也掌握了西域各国的具体情况。  这高昌在西域各国中地地理位置最为重要,是通向天山南路、北路的出口,即中西交通孔道——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  自西汉以来直至北朝,中原与西北民族都及笄经营这个军事和交通要地。

唐朝通过焉耆另辟蹊径,高昌则损失了过境贸易所带来的好处。  麴文泰自然又急又气,心焦火燎,于是跟西突厥的乙呲陆可汗结盟,共同阻挡西域跟唐朝往来的商贸和旅行,拘留贡使,抢夺贡品,还侵扰唐地伊州和附属国焉耆,扣押从西域东逃返唐的汉人,罚做苦工。

李世民还想麴文泰能够悔过,征召他前来朝见。  然而麴文泰却仗着自己山高皇帝远,以为自己本地险恶的地理环境自是能够稳守后方,加上西突厥的军事力量,他也不怕大唐敢派兵来此。  因此数次声称有病,不肯启程。  李世民再也抑制不住,怒火升上了顶门。  再加上有碰上了刺客事件,他这个新年倒是过得挺郁闷的。

这时文武百官已经参拜结束,正在等待皇上发话,大殿内是一片鸦雀无声。  然而李世民却是想事情想入迷了,没有意识到该轮到自己发话了。  底下的官员刚开始还以为皇上是有何种安排,大家都傻跪在地上不敢动弹。  只是左等右等却也没见皇帝说个话,便纷纷开始交头接耳。

站在皇帝身边伺候的李公公,这回也在注意到皇帝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下面,猜出他可能思绪想到别的地方,便小心翼翼地提醒他道:

“陛下……陛下……”

李世民确实是在思考该如何处理西域问题,甚至想到了该派谁去攻打西域。  听到耳边传来太监的叫唤,他地心神这才回转过来。  再见到文武百官皆跪在底下,便朗声令道:“众位爱卿平身!”

接下来还是按照往年仪式一样,命令宫中太监给殿内群臣赏赐各种吉祥之物,就如同一些公司过年老板给下属发红包一样。  按理来说接下来该进行盛大御筵,皇帝百官一起观看管弦歌舞。  然而李世民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他突然问了一声:“长孙凛长孙爱卿何在?”连续叫了两声,却是无人应答。

参朝百官是按照品阶依次而排,长孙凛这个最低地五品官员自是排在最末。  他刚刚也是无聊之极,心绪也是飞到了九天云霄处,连皇帝的传令也没听到。  直到旁边有人捅了他一下,他这才听到上面地叫唤,便赶紧走出队伍来,在中间处拱手答道:“臣在。  ”

李世民神色古怪的看了未来女婿一眼,然后说道:“长孙爱卿奉命前往江南,一举消灭肆虐江南的疫情,挽救了无数大唐子民。  朕近日以来事务繁多,尚未对卿作出嘉奖,今日恰好百官到朝,朕倒想问问爱卿想要什么赏赐?”

长孙凛听了不禁愣了一下,因为平日里皇帝对有功勋的臣子都是自行做出赏赐,似乎很少做出此类空头支票。  今日难道是新年喜庆,皇帝心情大好才问出此番话来。

虽然是空头支票,长孙凛也不敢在上面多填几个零,毕竟以他这个年龄得到太多必然会找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更何况这大殿内已经有几双不友好的眼睛正在注视着他,其中就有李承乾和李泰。

“陛下,臣此次奉命出使江南,并非为了自己的功名福利,而是为了使黎民百姓免于瘟疫之苦。  更何况这次起到重要作用的并非是微臣,而是臣在之前奏折上写到的药王孙思邈和诸位大夫士兵。  若是皇上要行赏赐,那么就将其赏赐给这些主要功臣罢。  ”长孙凛先是做出一番推辞,在儒家思想统治的封建社会,这种谦虚是很有必要的。

“赏罚分明乃是为君之道。  其他人朕自然会另行赏赐,今日也是新年伊始,朕倒也想给你赏个吉利。  说吧,凡是布帛功勋,朕都可以做出嘉奖。  ”李世民自是以为长孙凛只是客气而已,接着承诺道。

“陛下既然执意要赏个吉利,那么微臣也不推辞。  这江南百姓乃是大唐子民,既然此次消灭了疫情,自然也就就下了百姓的性命,臣想陛下能赏赐我百姓的性命……”

大唐万象 148。金书铁券

148。金书铁券

长孙无忌听到儿子之言颇为无奈,他就不明白这三儿子难道就不能稍微低调一些,说话正常一点,每次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好在这大唐的皇上是他的姑父,不然这孩子就算有九条命也不够。

李世民却觉得这个特立独行的外侄倒没有令他失望,每次当他厌烦了陈词滥调之时,总能从长孙凛这里找到一些新鲜感。  只是这次长孙凛的要求却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便不解地问道:“爱卿,你这话的意思是?”

“陛下,我带去的三千名士兵中,在此次行动中因公殉职的是两百名,相对于鄮县七成的死亡率来说,这是一个很低的比例。  这是因为我们做足了一切的防范措施,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些防范措施管用。  所以当我们去到每一个疫情泛滥的州府,士兵们面对的也同样是死亡的威胁。

很显然我的士兵们没有退却,即使他们当中有人出勤不出力,肯定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心中都曾有过怯懦,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成功地阻止了疫情的发生。  不可否认孙道长的医术和药物是医疗鼠疫的药方,然而真正阻止疫情传播的是士兵们。

这是一场比战争还恐怖的战役,因为我们要面对的不是知己知彼的敌人,而是不曾了解过的瘟神。  而那里虽然不是仅仅断胳膊折腿死人的战场,而是充满恐怖和恶心的地狱。  注意,我刚刚所说地仅仅。  没错,战场已经是够血腥的地方,然而上战场的士兵即便是死亡,也只是瞬间的功夫,没有太多的痛苦。

而我的士兵们见到的病人,从头部开始地,眼睛充血、面部肿胀。  继而是咽喉不适,再然后。  这些人就永远地从人群中消失了。  ……有些人的内脏流了出来;有些人身患腹股沟腺炎,脓水四溢,并且发高烧,这些人会在两三天内死去。  有地瘟疫感染者尚能苟延残喘几天,而有的病人则在发病后几分钟内死去。

我们所处理的尸体,并非是战场上那些只是血流遍地、缺胳膊少腿、但是体内还有余温的尸体,我们处理的每一具。  都是开裂恶心、腐烂不堪,甚至会给自己带来死亡的尸体。  ”

长孙凛环顾了四周,发现有些文臣已经眉头已经皱了起来,而上面坐着的皇帝倒还是不动声色,认真听下去。  他不禁洒然一笑,继续说道:

“绝大多数士兵们都没有退缩,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处理了这些尸体,才能换来更多人活下来。  即使他们明明知道他们有可能变成下一个类似地例子。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会衡量自己这样做值不值得。

然而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是值得的,即使是鄮县只剩下几百个人,这样做也是值得的。  要知道在战场上不救助自己受伤的战友的队伍必将招到失败,大家都缺乏一种信任和凝聚力。  同样一个国家若是不救助自己受难的百姓,那么这个国家也必然招到祸难。

所以。  看在士兵们现在依然在江南各府救助每一个大唐子民的份上,臣希望皇上以后若是要降罪一个人之时,想想每一条人命活下来之不易。  ”

长孙凛洋洋洒洒地说了一大段话,其实有三个目的:第一, 告诉李世民江南所发生地状况以及每个参与抗疫士兵的功劳;第二,提醒这些在长安高枕无忧的官员,在江南还有一群士兵们因此没法回家过年;第三,给皇帝打下一注心理针,告诉他每一条命来得都不容易,不要随便滥杀人。

李世民听了长孙凛一番言论之后。也是沉思了一段时间。  他或许想到了曾经被太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刘文静。  又或许想到了自己龙颜大怒之下杀害的几个官员,但是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即将会杀害地人。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  他们虽然觉得长孙凛说的有道理,但大过年的怎能说这等话题呢?老夫子孔颖达走出来开始为皇上歌功颂德:“陛下自然是爱惜百姓,自古难得的明君。  若非犯有大罪,陛下怎会草菅人命?”

“古人曾云:勿以一眚掩大德。  望陛下三思,勿以一怒伤人命。  ”长孙凛没有回答他的设问,而是做了一番总结。

“勿以一怒伤人命!”李世民沉吟半响之后,便对着身边的李公公低语了几句之后,李公公答应了后便转身走入内殿。  李世民便朗声说道:“爱卿借赏以进谏,朕就赏你一块金书铁券,以嘉奖爱卿这次救助我大唐百姓性命。  ”

长孙凛这时则是好奇所谓的金书铁券是什么东西,而其他在朝的大臣都在纷纷议论,如此看来是一件好东西,不然大家也不会有那么多想法。

而后百官和皇帝也都开始讨论一些吉利之言,时近中午,太监也拉长这声音宣布元旦朝会结束,除了长孙凛留下来以外,其他人等可到凌烟阁等候新年筵席。

百官们纷纷施以大礼后退出大殿,半响过后,这大殿上就剩下李世民和长孙凛这一对丈婿。  长孙凛还在纳闷着自己怎么会被留下来,这时李公公则捧着一个东西匆匆走入。

“长孙郎将,请跪下接旨。  ”李公公正儿八经地说道,在长孙凛跪下来后,李公公又说了一串生涩难懂的歌颂皇帝的陈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