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财迷抗日记 >

第123章

财迷抗日记-第123章

小说: 财迷抗日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陈铭枢之前联系的广西等各地实权人物没有来参加、支持福建政府,福建在军事上就处于劣势。再加上福建、浙江边境上的卢兴邦部被收买,福建政府军很快就打了几个败仗。

…………………………

到欧洲考察了大半年的张学亮,也终于在元旦后回了国。

蒋中才邀请他到政府任要职。这事本来与东洋鬼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东洋人竟然说绝不允许张学亮到华北任职,而蒋中才就真的不敢让他到华北复职,而任命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司令”。这个位置是不是有安慰奖的意思?这三省中的部队都不是东北军,张学亮去了能干什么?所以,一开始张说情愿跟在蒋大哥身边,要多学习,没去上任。

第六卷 1934年 第一百六十九章 十九路军

在没去上任的三个月中,张学亮就在上海和南京住,与财迷、宋子文他们交往比较多。虽然三个人有相当大的差别,但又有一些共同点。他们三人目前没什么利害冲突,至少互相不会那么勾心斗角,如果说是搞政治阴谋,少帅恐怕比另二位还高明一点。所以,三个人相处得挺好。

别以为宋子文只会搞财政,他可能受了财迷和少帅的影响,他也要搞军队,还是他的“税警总队”。还是德国教官、德国装备为主。

现在希特勒在德国当了总理,但还不是总统,不过德国对大华的军事方面还是支持的。而中央军也在采用德国的一套,有了点钱不是用于民生,而是搞军队的德国化、正规化。宋子文说,蒋中才这样做是为抗日而作准备,他这个姐夫从九一八时就知道日喷的野心很大,不光要我东北,还要侵吞我全国,所以,他要加强军备,尽快统一中央的集权领导,以便将来在列强的支持下抗日。不过财迷看到的只是他要统一全国归他集权领导。

这时,西方经济大萧条正在回暖中,其中恢复最快的国家中有德国和意大利。少帅这次出国在意大利耽了不少时间,中了墨索尼里的毒害,好像觉得墨索尼里的一套政治手段适合我国的快速崛起。

而对此,宋子文和徐光之都是反对的。这种利用人们对经济危机的恐慌,以独裁的方式来暂时取得国内的安定和经济复苏,最终是要发动对外战争的东西,怎么也可以去学呢?

不过宋子文提出的全盘西化,学美国一套,在这个时空的我国形势下,也是不可能的,徐辉也是反对的。

而他们俩问光之老弟,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你说说怎么才行?财迷也不知道,只是说,要因地制宜、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实施下来只要有利于民众的利益、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民众能够接受和支持的,就是好的政策。财迷自己到了这个时空后干的许多事情,也都是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稍微加以引导,有时候,还是别人或者是形势推动着他干的。

这两个“大哥”就说财迷:原来你搞的是老子的“顺其自然”这一套!这样是不行的,发展速度太慢,现在列强已经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了!你还与他们打太极拳?

可边上徐三少爷说了一句话,让他们没什么话讲了:现在还不是我们抗五军的“太极拳”,让日军大吃苦头?

二龙也在边上,但他是不会这么没礼貌地说话的,他替弟弟对二位伯伯道了歉。(没关系、没关系,三龙讲的有道理,哈哈!)不过二龙还说,阿爸说过,我们要学现代的科学技术,但也要保留我们祖宗留下的优秀精神传统。

这话是因为二龙比较喜欢看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不就是小时候上了二年私塾?有这么大影响?),而三龙是最不喜欢读这种东西的,就说现在都在反封建,打倒孔家店,你不去看科学书,还看这种东西?结果财迷说了上面的话。

实际上,财迷读书读到大学毕业也没学过什么“老庄学说”,现在被人说成是搞老子的一套,不知道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还是性格使然?说到什么孔孟之道之类的,就是不识字的叶大娘,都比财迷知道得多。叶大娘不知是怎么学了这些东西的,其中确实夹杂了好些封建迷信的东西,这就需要人们分析研究,把其中好的东西留下。

…………………………

论到调节这种聚会中气氛最拿手的,当然是小凤这种小机灵鬼,小大人样,或者说是小交际花样子,张学亮和宋子文都对她喜欢得不得了。看了她调节气氛的样子,财迷都觉得是不是娶一个交际花当老婆算了?这个时空风气严谨,敢半真半假地、比较明确地表示对才弥先生爱慕之意的,也就是交际花了。

少帅到光之老弟这儿也不只是来喝喝咖啡、聊聊天的,也是来了解一下年前抗五军在东北抗日的情况。他还利用共济会的情报,侧面地了解了他离开后,四大块东北军将领和部队的情况。

当然,这些将领也都来晋见少帅,或派员到上海与少帅联系,都欢迎少帅回部队指挥。

不过,蒋中才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什么,对少帅说了,东北军四大块部队,他从来没去插手过,现在就交给少帅管理。后来(三月份),少帅就服从了安排,去担任什么剿匪副司令了。

……………………………

蒋中才的政策就是,政府的力量,还是要用在“安内”上。对“福建革命政府”,他们立即派了二十万大军杀过去,另外又花了点钱去收买一些新政府的将领。福建的电报密码技术很低,让戴笠他们破译了,所以福建方面在军事上也很被动。

一月二十日,第十九路军师长沈光汉、毛维寿、张炎、区寿年被中央军收买,在泉州通电拥护中央。这一下,等于宣布了福建政府的垮台。一些官员纷纷离开福州。

福建新政府这些人这次准备得太差,起事太仓促。只用了二个多月,没得到更多人响应的福建政府就被蒋中才的中央政府压下去了。一些起事的主要领导人,都逃到香港,方振武也先经香港,以后才又设法去到多伦。抗四军由于内部对南下打中央军的指示有分岐(据说第十九路军内部对这次起事也有分岐的),加上中央军也对他们有所准备,结果还没有实际的南下动作,福建政府已经垮台了。

在福建一些被打散的十九路军,与当地的共济会联系,要求加入抗五军。最后的一部分十九路军被蔡廷锴带到广东,他们也与黄琪翔、王亚樵以及广东的共济会洽谈,说愿意加入抗五军。这下子,中央也与他们谈判,说不追剿他们了,还让他们保留部队(一个师),在湖南驻扎。中央虽然对十九路军他们也不太放心,但是共济会在这次已经收编了近万名十九路军的官兵去当“开路先锋”,可不能让抗五军发展得太大了!

看来中央政府要摆平衡也不容易:如果让这些士兵散落在地方,是不行的,有可能变成匪;中央来收编,人家又不愿意;现在分别落在中央军(收买的部队)、抗五军两家,并保留一点十九路军,也许是最好的结果了。

这样,第十九路军这支光荣的部队,避免了另一时空被撤销番号、残部被广西军队接收的结果。

蔡廷锴他们也知道这是中央在摆平衡,但能保留十九路军番号,保留一个师(这时,一个军有四个师的,但也有只有一个师的),也就可以了。只好对黄琪翔和才弥先生他们说抱歉,不能说是利用了共济会,只能算是沾了共济会的光了。

第六卷 1934年 第一百七十章 新生活运动

年底前,福建政府正在诉说南京政府的不好,两个政府正在打得你死我活的,而邹韬奋的《生活》周刊也登了一些抨击中央政府的激进文章。这不是有与福建政府相呼应的嫌疑?特别是在这敏感时刻。“中央政府”今年不光对经济控制严格了,对宣传舆论控制也严厉了,例如对广播电台发牌照的控制就严了。像邹韬奋的《生活》周刊,如果扣上一顶“红帽子”,人给抓起来关了、杀了,都是很正常的!(你说,这样的政府,能不让文化青年和广大群众抨击吗?)虽然,邹韬奋和《生活》周刊是有点背景的,才能办了这么些日子。但这次他们终于下手了,不过有杜重远等人的背景,杜重远后面还有共济会!所以没有抓人,只是查封了周刊,邹韬奋后来就跑到香港去了。

………………………………

财迷作为共济会会长、抗五军军长,谁都对他客气三分。不过越是这样,有些事越要谨慎些,因为他的话会变成“指示”的。财迷在上海,军事、经济的事都不太管,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水平没有像外面传说的那么利害,技术方面除了化工机械外,也只是凭另一时空的一点见识,参与一下“指导”。就是这一时空德国、美国和日军都已经有了的潜水艇,他也只能与研究院的人一起商讨着研发,可见这个时空最高技术水平已经比他的高多了。

不过以生活水平来说,在这个时空他是过得很不错;论地位他自己都觉得太高了一点,心情也不错。他是国内最有钱的老板,并不是包括共济会的钱,光是科辉的股份、在大华联合银行的股份的收益,他也是全国最有钱的人了,如果他自己用,怎么用都用不完了。他的孩子们也挺会赚钱,财迷把这些孩子们的钱也折成一些自己企业的股份,这样,孩子名下的钱也更多了。

现在,搞技术设计是他的爱好,而不是为了生活、为了糊口。不过,在上海的应酬也特别多,特别是到了圣诞节、年底。他可不光与像张学亮、宋子文这样的人交往,还要与像蒋百里等人讨论一下,与电影界、文艺界的人一起参加活动(还有小凤),与交际花们一起出席一些宴会,与三教九流的人都应酬一下。

这儿,接触比较多的还有一位,是二十九军驻京代表,萧振瀛先生。

萧振瀛字仙阁,1890年5月2日生于吉林省扶余县四马架村。祖籍是山东省文登县大张村。祖父逃荒闯了关东,落户于松花江畔。

萧振瀛青年时以法政大学学生投军,历任东北军孙烈臣部营长、参谋、军法官、吉林田赋局局长,以及参议院议员等。虽然当了官,这人还是个热血青年,看不惯时弊,出来指责吉林省政,并成立民治会,不容于吉林省省长王树翰,而离开东北。

些后经李鸣锺介绍,参加了西北军。历任绥远省临河县、五原县县长,包临道尹,西安市长,军法处长等职。并以西北军代表去罗苏工作过一时期。西北军大小头目都是互拜兄弟,以相拉拢。萧振瀛年纪比宋哲远他们大一点,所以在西北军中被称“萧大哥”,为人正直,得到大家信赖。

本来他与冯大帅的关系也不错,不然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升迁,但后来两人闹反了。萧和冯二人反目,始于1927、1928年,冯受蒋中才的影响,由联苏变为反苏,在西北“清党”时,滥肆捕杀。萧时以军法处长之位,出于义愤和人道释放了被捕中的三千余名青年。

冯以萧违犯军令并怀疑萧在苏时期与苏有勾结,欲杀萧。萧得宋哲元、马鸿宾、门致中、冯治安等支持及闻承烈、张树声从中说项而了。二人从此结怨。

冯大帅在“联苏反苏”、“投蒋倒蒋”、“联阎打阎”中一再失策,部队各将领纷纷倒戈,中原大战后垮台,冯的部队解体。张学亮由东北进驻北平,主持华北军政。中央命令给西北军残部一个军(二个师)的编制。萧以东北的渊源并请万福麟、刘哲、莫德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