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飘在大唐 >

第104章

飘在大唐-第104章

小说: 飘在大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众人劈头盖脸的一致反对,令杨悦一时愣住。

连李愔也忍不住说道:“上古先民处于原始状态,民风混乱,因而才会出现‘礼’。商承夏礼,周承商礼,至周礼而臻完善。‘礼’是一种社会秩序,教化世人以‘人道’。若如你说的那样,人人都要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社会如何安宁?”

“不错。比如周公制‘婚礼’,就是因为当时的男女情爱混乱,因而周公才制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婚义七礼’。没有‘礼’只会变得更混乱。”富嘉谟笑着附和道。

众人也同声大笑。

“‘礼’是一种社会秩序”!听了此话,杨悦却是猛然一惊。这个是她从未想到过的事情。说实话,虽然作为一名中文系学生,她只知“礼、易、春秋、乐、尚书”等儒学经典之名,却从未真正学习过。如同她那个时代的大多学生一般,只是泛泛而谈,听从课本中的介绍,知道它是一本书,一本讲什么内容的书而矣,至于具体内容道底是什么,却并不知道……

现代人眼中没有“礼教”,那是五四时代已被批倒的东西,是“吃人”的东西。西方的现代文明的自由、平等、民主。才是现代人眼中的“圣经”。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过,西方现代文明其实有两个精神源渊:一个是古希腊的“自由”精神,一个是“基督”精神。

古希腊的自由精神,是个性的自由。在古希腊雅典神庙上写着“发现自己”几个字。它指导师人们去挖掘自己,崇尚个性自由发展。然而个性的自由如果到了极至,人与人之间必然产生冲突,造成社会混乱。所以古希腊神庙上同时还写着另外几个字——“适可而至”。它要求人们,不要过分崇尚自由,而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种限制,大概便是爱琴海文明后来引进的“犹太教”的原因。它通过“上帝”来“约束”世人,即所谓《旧约》。让古希腊的“自由”精神得到在“束缚”。再到后来的“基督教”,《新约》。其实也是一种引导人们变成有序社会的“约定”。

西方现代文明正是承继了这两种精神。“自由”认同个体创新,而“基督教”的“约定”,又对西方人的行为进行了约束……

然而中国则不然,中国没有“基督”精神。

杨悦突然明白过来,中国传统的“礼”教其实便是一种约束,是一种约束个体而使社会有序的“约定”。

如所有的现代人一样,她只想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而忘记了几千年的封建时代,以“礼”治天下,同样是一种有序的社会。

正如大家所说,如果没有“礼”,所谓的“人道”何存?

杨悦后世来人,当然也更加清楚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从五四时代向传统礼教发出冲锋,到后来的那个十年,完全推反传统,将“礼教”完全颠覆,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将人性中的恶全部激发出来。将传统的文明完全斩断,道德断层……“人道”才是真正的丧失,社会完全进入一个无序状态……

而她那个时代的人眼中大多却只看到西方的“法治”,看到西方现代政体文明——“自由”精神,忘怯了西方人还有一个“基督”精神,作为道德基础。

而这种“基督精神”同中国“礼教”一样,不仅承载了一种“约定”的社会秩序,更重要承载了“人道”,规范了人的道德。

如果只强调“个性自由”而放弃“人道”精神,将会怎样?杨悦清楚的了解自己那个时代,比起现在所处的时代,缺失的东西更多。而那些东西正是她所想要传扬的“人道”……

与西方的“中世纪”时代不同,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国时代,是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辉煌时代。

西方的中世纪时代,向上不及“古希腊”文明时代,向下不及“现代文明”时代,是一个极度黑暗的时代,受到教权与皇权的双重压榨。他们的“人道主义”直到十五世纪才开始复苏。

而在中国,“人道”精神一直贯穿整个“帝国时代”。孔圣的核心思想“仁”与“礼”,是这个时代的正统思想。“仁爱”正是“人道”,而“礼”将这种“人道”得以顺利的传承。

因而,中国传统礼教下的“君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敦厚、贤智仁孝、歉恭有礼。而不是象她那个时代那样:“自私、贪婪”甚至“残忍”。礼教下的人们或许蒙昧,但大多数人善良淑德、“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而不是如她那个时代的人婆媳对骂,兄弟不亲……更恐怖的是,没有“礼教”传承“道义”思想,斩断了传统,在那样的时代,任何人在一瞬间都可能变成“恶”人。

现代人向往西方的“绅士”风度,反而看不到自己传统的“君子”之行?

想到这些,杨悦突然打了一个寒颤。有些茫然……

“礼”真的吃人?它吃了什么人?它是如何吃的人?

杨悦完全陷入沉思。突然意识到自己起初的想法很天真很幼稚。

封建礼教的弊病到底在哪?

“皇权”不及“民主”?

没有自由?

没有平等?

……

显然这个时代尽管有太多的合理,但也有太多的不合理。然而如何才能说服众人?

杨悦想了片刻,突然想到“爱情自由”。五四时代的精英们,大多都饱受了父母之命而没有自由爱情婚姻的痛苦,所以才会对束缚个人自由的“封建礼教”更加深恶痛绝吧!

想到此,杨悦试探着说道:“嗯。我并不反而‘礼’,但是也不能说明现行的‘礼’便全部正确。比如‘父为子纲’,虽然障显了孝道。但是‘子’却没有自由。假如子喜欢一个女子,而父母却为他选择另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子是应该服从‘礼’教,放弃爱情,与父母所选择的人结婚,一生痛苦。还是服从自己的本心,坚持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

“当然应该与自己喜爱的人在一起。”杨豫之毫不犹豫地说道。

杨悦微微一乐,果然杨豫之对此再支持不过。有几个人也微微点头,觉得“礼”教在这方面的确牺牲了“子”,束缚了“子”的“自由”。

“当然要服从‘父母’的选择。”裴炎摇头说道,“如那阿阮娘子,如果她合乎‘礼’教所为,也不至于伦落为妾,遇人不殊,最后落到此等下场……”

杨悦一怔,没想到阿阮娘子的例子反而成了正面教材,不由又好气又好笑:“爱有何错?错在她的爱没有‘律’的保护。如果‘律’令保护真心相爱的婚姻,那阿阮娘子便不会伦为妾室。也不会被无情的转送他人。当然,她也不会明白自己的爱情原来不过是一场空……”

“要我说,即服从礼教听从父母之命结婚,又能与自己的心爱的女子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事儿……”富嘉谟此话一出,更多的人在点头,却让杨悦目瞪口呆。

“听从父母之命,你娶了一个女子为妻,将至你心爱的女子于何地?”杨悦没好气地问道。

“如果她真心爱我,便应该不会介意身份才对……”富嘉谟言道。

“不介意身份?做妾?”杨悦气苦反笑,“爱是两个人的事儿,为何要让女子牺牲?男人得到全部好处。”

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人谈爱情,基本上是对牛弹琴,杨悦无奈地摇头苦笑。

杨悦拍一拍杨豫之的肩膀,突然感觉还是豫之老弟才懂得什么是爱。心下不由对杨豫之更加赞赏起来。

猛然间回头,突然发现李愔正目光炯炯地望向自己,心头一跳,忙转过头去,转开话题,与众人又闲谈了几句,叹息一声。低头吃酒,默默地想着心事,吃人、礼教、人道……“到底谁在吃人,吃了谁”?

杨悦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点,将来的五四运动,正是清王朝最腐朽没落的时代。而现在却正是封建帝国最强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精英没有“落后被打”的切肤之痛,因而看不到帝国的弊病,看不到改变的必要……自己想要改变这个时代的不合理,是否太过于天真?

不知不觉中,众人吃酒谈论多时,多有醉意,杨悦也已大醉……

第九十五章 竹林迷雾

杨悦迷迷糊糊中,突然听到有人在叫她,回头看时见是蜀王妃的那个小婢。

“公子——”小婢犹犹豫豫地叫道,“我家王妃有请。”

杨悦点了点头,想也没想便跟着小婢出去。回头看了一眼殿中诸人,大多已有八九分醉意,其中杨豫之已醉入梦乡,尉迟洪道还在硬撑,李愔大概“起入厕”去了,不见踪影。

杨悦脚下飘忽,摇摇晃晃地跟着小婢往后院去。天空中不知何时飘起了雨,细细的毛毛雨,落在脸上十分的舒服。

小婢没有领她往蜀王寝殿,而是往后花院子的竹林里去。

杨悦对蜀王内院却也十分熟悉,走了片刻觉到不对,不由纳闷地言道:“不是去见蜀王妃么,怎么要到花院子里。”

小婢怯生生地言道:“蜀王妃在竹林里等公子。”

“竹林?蜀王妃不是已搬到正殿去住了?怎么又到竹林里去了?”杨悦笑道,想起是自己鼓动蜀王妃从竹林里搬出来,还出主意让她诱惑李愔,不知道她成功了没有。

“王妃已搬回竹林里去了……”小婢似是十分胆怯,说起话来,总象是隔皮掻痒,令人感到没有一点温度,或者想对她亲近一些都不可能,便是说话声音高些,似也会将她吓上一跳。

“搬回竹林?为何?”杨悦诧道。

小婢摇了摇头,想了想小心地说道:“昨夜蜀王不知因何大怒,让蜀王妃搬回去……”

“李愔?他想做什么?”杨悦有点莫名其妙,心中八卦之火开始燃烧,心道,“其中定有蹊跷。”

风吹过,细雨如烟,飘浮在翠绿的竹林里,如薄雾一般,一团一团烟雾飘荡在弯弯绕绕地小路上,片片竹林模糊不清,扑朔迷离……竹林里看不到别人,十分静寂,只听到微微的竹叶在风中颤抖,和一两声翠鸟的叫声。

杨悦对蜀王府中,只有这片竹林最是不熟悉,虽然来过两次,一次是误打误撞,一次是蜀王妃相请,但如果不是小婢在前面引路,估计她还是找不到那个竹屋。

|文|“这个竹林真象是设了迷魂阵……”杨悦不由暗暗感叹。

|人|盘盘绕绕地走了许多时候,终于看到一片湖水、竹桥、竹屋……

|书|小婢在竹桥前停了下来,回头请杨悦过去。

|屋|杨悦诧道:“你不过去?”

小婢摇了摇头:“王妃喜欢清静。”

“清静?”杨悦笑道,想起第一次在这里,见到那个轻如烟雾、薄如清风的白衣少女,哑然失笑。她真的喜欢清静,还是无奈之举?杨悦摇了摇头,也不勉强,自己过桥去找独孤美儿……

竹屋里没有人。

竹踏、竹椅、竹几……香气袭人。杨悦想起第一次误入这里,也是大醉之后,倒头睡在这里。这次也是大醉,只是在一路上的细雨中走来,对于杨悦这个喜好在雨中漫步的人,反而醒了几分酒。

站在竹屋的楼上,杨悦诧异地向四下里看去,看不到人影,连领自己过来的小婢也已自去。

独孤美儿,那个如梦如幻,轻飘飘让人感觉不太真实的女孩儿,去了哪里?

杨悦摇了摇头,感到有点昏昏沉沉,却不想就此睡着。望着湖水、竹桥,想起竹桥上的那个身影……不能睡着,杨悦不时的提醒自己,强迫自己不要睡着。或许洗把脸会清醒些。杨悦走到湖边,烟雨中的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