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满唐春 >

第113章

满唐春-第113章

小说: 满唐春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杜三娘一脸轻松地说:“有什么好担心的,你没看到,那赵捕头对刘远,比对他老子还恭敬,你看到哪个被捕快拿人,还带上马车的?”

“嗯,好像也有道理。”经杜三娘那样一开解,小娘暗暗点了点头,心情轻松多了。

金水街距府衙不过几射之地,刘远很快就在后堂看到一脸气愤的苏老先生,还有一脸高深莫测的刺史大人崔雄。

“晚辈见过刺史大人,见过苏老先生。”一见面,刘远二话不说,就恭恭敬敬地给二人行礼。

礼多人不怪,不是说:大哥叫得多,好处自然多吗,刘远用晚辈自称,把三人的关系又再拉近一步,卖个口乖。

刺史大人还没有开口,一旁的苏老忍不住责问道:“刘远,你这个混帐的东西,你说好好的印书,我给你作诠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好端端的,还搞什么标点符号出来,现在我那学院都闹腾来了,一方支持,一方反对,骂得不可开交,课都上不了,还有士子竟然骂我离经叛道,不务正业,真是气煞老夫了,都是你这竖子弄出来的好事。”

刘远:“这……”

“还有我呢”崔刺史没好气地说:“你搞什么标点符号,怎么不和我们知会一声?你那牌匾还是我亲笔题写,现在把本官也牵涉进内,你倒是好算计,一着不慎,我可招天下士子唾弃了。”

崔刺史和苏老先生都在印刷上给刘远很大的便利,崔刺史在政策上大开绿灯,还替刘远给印刷工房起名、题字,苏老先生则是把学院内的正本借与刘远印刷,费心费力替他作诠释,不仅分文不取,还卖了不少老脸,找那些相识的大儒巨匠替他粉墨装饰,他倒好,什么事也不说一声,竟然弄出这么一桩事来。

两人虽说一致责骂刘远,不过刘远知道:崔刺史还有苏老先生并不是真的生气,这标点符号一事,自己以前跟他们提过,以他们敏锐的目光,自然看到这标点符号带来的好处,不过心里有点不舒服,这么大的事,也不找二人商量一下,擅作主意罢了,像“竖子”这一词,虽说是骂人的话,不过相当于“你小子”,这是笑骂。

刘远心明如镜,两人要是真生气,自己现在就不会还站在起来,估计赵捕头早就给自己戴上枷锁了。

“刺史大人,苏老,晚辈并非陷两位于不义,相反,晚辈把一项流芳百世的美誉赠予两位。”刘远微微一笑,语出惊人地说道。

第154章 兴师问罪(下)

流芳百世的美誉?

崔刺史和苏老生面面相觑,眼内都出现惊喜之色,做文人,哪个不想声名远播,名流青史的。

“小远,你这标点符号我仔细推敲过,的确有神奇可取之处,尤其初学者,帮助甚大,但说到名流青史,此话过了吧。”苏老有点不相信地说。

古往今来,多少读书人想名流青史,可是真能成功之人,屈指可数。

崔刺史没有说话,只是用茶盖轻轻拨弄着杯中的茶,似是无意,实则双耳都竖了起来。

刘远笑了笑,像这些情况,自己一早就想到了。

“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它的好坏,并不是某个人说了算,是看它是否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里,我给两位说个笑话吧。”

“有个教书先生,在一个为富不仁的守财奴家里教学生,虽然主人家产万贯,但还是很吝啬,总不做点好吃的,先生实在忍不住,又不免当面说,就留了个字条:‘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烧酒不行’,这教书先生的意思本来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烧酒不行。’留了字条后这教书先生就静静的等待改善伙食,可是过了好几天,主人总是端来青菜豆腐给他,他终于忍不住了,开口对主人说:‘难道没看见我写的字条吗?难道没看到我对伙食提出要求了吗?’主人毕恭毕敬地说:‘看到了看到了,先生的字条上不是说了吗?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豆腐不可少。烧酒不行。我严格按照先生的要求提供伙食啊!’”

刘远的笑话说完。崔刺史和苏老并没有发笑,相反,两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虽说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其中所包括的深意却是发人深省,同样的字,经过不同的断句,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也幸好是笑话。要不然,那后果就严重了。

古往今来,其实因断章取义而造成例子、争执、冤案不少,很多土豪恶绅也利用这些“文字游戏”来剥削、欺压目不识丁的农夫,而更多的学子,因为没有拜入名师门下或没得到好的指导,一开始走了岔路还浑然不知。几经回头后,才浪费了不知多少美好的光阴。

苏老先生有点犹豫地说:“小远,你的意思我明白,提议好是好,但这样是否有点不妥。”

“不妥?苏老直言无妨。”

“书籍原售价高达二三百文,碰上孤本珍本的。价钱更是昂贵,不少疲于生计的士子可以用代抄,换取微薄的收入,你每本只售几十文,价钱比士子抄写还低。这已经影响了不少士子的生计,现在这能断文识字的标点符号一出。怕是很多以私塾的先生,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得罪的、受影响的人可不少啊。”

刘远笑着说:“苏老此言差矣,先说抄写,其实现在抄写的人不多,有钱的人家,谁不蓄养几个识文断字节的家奴,要抄什么,一声令下就可以让他们做了,没必要请外人,没钱的人家,与其花费银子,还不如自行抄写,可以温习之余还能节省钱银,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一个士子,一年最多也就是抄个几本而已,并不能赖以糊口,很多寒士,也就是替人起名字、修家谱,写信读信、写一些挥春奠文之类帮补生计,影响其实不大;至于说那些导师怕丢饭碗,晚辈觉得言过其实了,身为老师,如果他的学问仅限于识文断句,那么这种沽名钓誉、误人子弟的导师不要也罢。”

刘远的话说得合情合理,苏老先生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喃喃地说:“说得不错,总是觉得有些于心不忍罢了。”

“苏老你太仁慈了。”刘远继续说道:“虽说近期内有点不好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至少,很多圣贤之说,不会让人歪曲,也不会有人轻易拿学问去陷害别人,政通令达,百利而无一害,这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如果真能推广出去,虽说是刘远首创的,但由自己诠释、崔刺史题字,也算是伯乐识马之功,刘远要是不贪心,把功劳全揽到自己身上,自己不光有支持的美名,一个不好,别人还以为自己和崔刺史也有可能有参与这标点符号的创新呢。

“此言大善!”崔刺史突然大声说道:“这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之事,吾等又怎能因小利而失大义呢?”

崔刺史一下子变得正气凛然地说:“我决定向朝廷上旨,把这种标点符号上报给皇上,请大家(旧指天子)下旨,在大唐上下使用这种简明扼要之读书利器。”

“这……崔大人,是否需要商榷一番,毕竟这改变实在太大,苏某认为,只事可行,不过要徐徐图之。”苏老有点小心翼翼地说。

“为了天下士子,大不了拼掉这身绯红不要,回乡当闲野野鹤去。”崔刺史斩钉截铁地说,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味道。

衣紫为贵,崔刺史身为三品有大员,有资格穿绯红色的官服,说什么拼掉这身绯红,其实就是大不了这官我不当了意思。

苏老一下子被感动了,他没想到崔刺史贵为一州之刺史,为了一个信念,竟然连三品上官都可以不要,和他一比,畏首畏尾的自己,简直就是自私自利,实得差得太远了。

“刺史大人真是深明大义,苏某不才,愿意取络几个知交好友,为刺史大人呐喊助威,也愿为天下士子出一份绵簿之力。”

崔雄三言二语,一下子把犹豫不决的苏老先生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以苏老先生的影响力,再联络他那几个同样是当代大儒巨匠一样的朋友。只要他们言调一致,那就是士子中一股很强的声音,对崔刺史的上旨帮助很大。

苏老被崔刺史感动,立即表示支持,而一旁的刘远,则是看得非常通透,心中对崔刺史的手段更是佩服有加。

很明显,崔刺史是在进行着一场豪赌。赌注的是自己的前程性命。

上次长孙胜文一事,崔刺史虽说听从刘远的妙计,硬说长孙胜文是假冒的,强行把他扭送回长孙府交给赵国公处理,随行的,还有大量的财物,表现上看。做得滴水不漏,躲过了一场仕途危机,可是事实上,崔雄已经把长孙一系得罪透了。

得罪声名显赫的赵国公,崔刺史的官运也就到此为止了,能守住刺史之位就不错了。还要担心别人随时把自己掀下来,而崔家也不会为他一个小小的旁系而得罪功高权重的长孙一族。

有了这个标点符号,野心勃勃的崔雄马上感觉到,他的机会来了。

与其在这里惶惶不可终日等着长孙氏的报复,还不如找个机会。突围而出,只要一进入天子的法眼。拼上一把,说不定另有一番际遇。

左想右想,崔刺史决定就抓住标点符号这个机会,做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

刚才刘远和苏老在商议那些事时,他一直都没有作声,表面上是自持身份,没有参与讨论,实际上,刚才他一直在想,是否要博弈一番,等他听到刘远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话后,崔雄当场决定:拼了。

可惜,他说得再大义凛然,骗得了苏老,可是骗不过再世为人的刘远。

这算盘,打得可是“啪啪”直响。

“刺史大人深明大义,愿为天下士子谋福利,晚辈深受感动。”想归想,刘远还是很适时奉上高帽。

做人嘛,有时候知趣一些,这样才讨人喜欢。

崔刺史拍了拍刘远的肩膀,语气深长地说:“哈哈,这个晚辈两字用得好,他日发迹,可别忘了我这个前辈啊。”

这家伙不是让门挟坏脑袋了吧,这样的话也说得出口的?他可是大名鼎鼎清河崔氏之子弟,位居扬州刺史一职,为人精明老练,在官场玩起权术来,胆大心细,前途不可限量,现在居然说要自己照顾他?

这玩笑开大了。

刘远连忙说道:“大人言重了,他日真能发迹,绝不敢忘记今日大人提隽之恩。”

“好,好。”得到刘远的承诺,崔刺史难得脸上露出欢喜之色。

“大人,那个张固的事怎么办?”趁着崔刺史高兴,刘远乘机问道。

要是那个家伙像一狗皮膏药缠住自己,那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乘机让给这个大“BOSS”提一下,让他帮自己解决。

“一帮穷措大,翻不了什么风浪,到时我让赵捕头敲打他几下就安份了,对了”崔刺史扭头对苏老先生说:“苏院长。”

“刺史大人,苏某在。”

“你不是说你学院里的士子因为标点符号之争,分成二派吵得不可开交吗,别理他们,随他们争辩,随他们去闹,动静闹得越大越好,我要营做一种兴论,这样方便上旨。”

崔刺史都亲自下令了,苏老也没二话,很干脆地说:“正好,现在想禁也禁不了,干脆放任他们,让他争辩好了,只要不出格就行。”

三人又热烈地讨论了一番,其实主要就是刺史向刘远询问一下那些标点符号的奇妙之处,估计是为上旨方便,至于兴师问罪之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其实一开始,也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