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食王传 >

第343章

食王传-第343章

小说: 食王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若要说这不是船,那还是什么?木头做的,能载人,不是船又是什么?还有那上面的兵士,个个穿戴精良,瞧他们拿的是什么?我的天照大神啊,他们腰上挂的是钢刀,手上握着的是利矛,瞧那上面闪闪的寒光,简直就是让人不寒而栗。

没人知道,这些装备精良的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兵士从哪冒出来,即便是集中了整个东瀛七十六部族的所有铁和铜来打造,也凑不齐这么多的装备啊,这些人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于是,伊旮氏慌了,尾张氏乱了,参河氏呆了。

参河氏算是最早恢复过来的,因为他们得到的消息是来的两艘小山一般的怪船并没在他们的境内任何一处停靠,而是直直向北,向着伊旮和尾张的方向开去;尾张是第二个恢复过来的,因为他们得到消息说是那两艘巨无霸停靠在了伊旮氏岸边不远处,而且放下了十几艘小一点的船,载了全副武装的壮汉登上了岸。

那可是三百多全副武装的兵士啊,不要说他们身上还穿戴着明显是用的铁叶子编织成的铠甲,也不用说他们个个都带了一个圆圆的类似盾牌一样的东西(藤牌),但瞧他们拿着的样子,肯定是盾牌没错,可就是东瀛任何一族也无法凑出这么多的盾牌啊,还是球面的,闪着冷冷的深褐色的光(藤泡桐油,经过编织成网状后,非常的结实,可以在同一部位被大砍刀连劈几次也不会完全破损,箭羽就更别想穿破藤牌了,是除了铠甲外最为好用的防身利器)。

伊旮氏究竟是惹了一个什么样的敌人呢?谁都能看得出来,来人并没有怀有任何的善意,如果是善意的话,应该是先有一两个人下了船来接洽,然后才会大军开了下来,可人家什么都不做,直接将兵开到了岸上,不要说那两艘怪船,就是那十几艘的小船,也比东瀛任何一族造的船都要大上几倍去。这样的一股势力,绝对可以横扫整个东瀛,除非东瀛还能跟十几年前一样,来个大联合,或许能靠着人多,用人命堆出来抵抗一时。

想到大联合,参张部就猜测出了这队人是来自哪里了,十几年前的时候,大唐天下刚定,就是出云族以为可以趁着大唐局面不稳来个混水摸鱼,所以联合了六十三部族,组成了一支两万多人的远征军,想要远征大陆,要不是有十几个部族实在太过弱小,派不出向样的军队,恐怕整个东瀛都要倾巢出动了。

可就是那样,这两万多人的部族联合军还没等到大陆,就被耽罗岛上的两百多人的守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大败而归,而耽罗,还只是大唐的一个小小属国,兵是耽罗的兵,只有装备是由大唐提供的而已。

也正是因为那一战,七十六部族这才认识到自己和大唐的差距就如同一块小石子和火之神(富士山)相比较,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的。如今瞧这一队军士的模样,莫非真的是大唐过来的?以耽罗的财力,绝对没办法造出这么大的船,而且耽罗也派不出这么多的兵来,耽罗离东瀛不过只隔了个海峡,对于耽罗的实力,他们也是很了解的,所以不可能是耽罗,至于说更北面一点的百济等三国,虽然是面积比耽罗大,也是在大陆上,但他们的实力比之与耽罗更是不如,大唐只要随便派一两百人的军队,就能让他们开城投降。

伊旮和尾张因为同在一个海湾内,经常会因为捕鱼而引发冲突,但同时,他们又都受着近江氏的欺压,尾张还好一些,并不和近江直接接壤,最惨的就当属伊旮,北有近江,东有尾张,西有大和,西南有纪伊,都是属于不和的,剩下的其他两个接壤的部族实力弱,倒也构不成威胁。而尾张,只有两个敌人,一个是近江,一个是伊旮,但尾张同时还有个盟友,那就是同和近江为敌的在他北面的养浓部族。

现在见这么一支军队开到伊旮境内,尾张部倒是有点幸灾乐祸,他们猜这一队军队应该就是大唐的军队,只不过没打着旗号,可能还是属于私人的军队,又或者是大唐的海贼,可是,大唐的海贼什么时候也这么强大起来了?

本来黄大还想着好言好语的借道,但当小楼船停靠下来后,他从小东家用水晶特制的千里眼中看到,那岸上的兵士,哪里像是兵士?手中拿的是木刀或竹刀,用一块烂木板当盾牌,身上是衣衫褴缕,不要说铠甲,就是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个个迈着八字步,活像是将一只癞蛤蟆用两条后腿支撑起身体艰难的向前挪动一般,这样的守军,黄大绝对有把握只凭他自己一人就可以横扫百人。

既然守军如此的弱,而且小东家也说过的,东瀛倭人没一个好人,都是奴才性子,欺软怕硬的,跟他们讲道理没有任何用处,直接开打就是,所以,黄大也就放弃了平和的心态,命令三百名兵士直接开到了岸上,船上只留了一百多人守着,留着做机动。

三百名兵士,由一名曾经到过东瀛几次的海贼小头目当向导,每人身上背负了足够十天的干粮,另有几十名的兵士在后面用马驮了干粮跟着。大军理也不理会那些在一边战战兢兢的看着他们的伊旮部守军,直接向北开去,这下那些守军可就更慌张了起来,向北去,那不是冲着他们部族的首府去的,因此都不要命的冲了上来。这些守军,其实就是属于奴隶,此时候的东瀛,还应该处于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阶段,如果被人冲击了首府,这些个奴隶事后一个也逃不掉,全都要被处死,反正是个死,所以他们就选择了一拼。

三百人的军队,放到大唐就像是个小水花滴落到大缸里,悠忽间就没了声息,但在伊旮,他们能武装起来的兵也超不过三百,这还要包括那些拿着竹刀和石箭的人算在里面,人口他们倒是不少,可作为奴隶,平时吃都吃不饱,哪里有多余的力气来扛刀枪上阵杀敌?能动的,也就是那么点年轻力壮的,到了三十岁之后,能活下来的人也就寥寥无几了。

黄大亲自带着队伍出发,而将更熟悉小楼船和水战的副将留在了船上,用以震慑海湾周围的包括伊旮在内的四个部族,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大军”对扑上来的倭奴是不屑一顾,只用手轻轻一扒拉,就将那些面黄肌瘦,站都站不稳的奴隶军给扒拉在地上,对他们来说,竹刀的伤害比一只蚊子叮一口还要轻,只要闪避戳到眼睛部位的就可以了,所以,黄大带的人马是连阵形也没乱,直接的就将那十几名的守军给丢到一边,那些奴隶军呢,反正冲也冲过了,又不是临阵脱逃,被黄大带着的人一丢,趁势就赖在地上不起了,任由着“大军”浩浩荡荡的从他们眼皮子底下向北开去。

从海湾到近江只有百来里的路程,靠海的又是平缓的丘陵地带,地势上没有任何的难走的地方,沿着河流一路向北,路过伊旮的首府再过个二三十里就能到近江境内,那个被黄大留着的倭奴,在靠岸的时候,就被黄大一句“喂鱼了。”给沉到了海里,最终也没能保住性命。

第三百四十九章 征近江(中)

黄大等人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阻拦,一路直往北开去,途中遇到闻讯赶来的伊旮本部人马,也是一个照面就将人全拔拉到一边去了,黄大讲求的是速战速决,私自带兵出来而没有兵部行文和朝廷敕书,这要是被有心人知道,绝对能让黄大吃不了兜着走,而且还将连累到不明就里的小东家身上去。所以时间是不能耽误太多。

领兵出来的时候,王霖泊是用了让黄大带人去练兵的名义的,带的人又都是建州出身的兵士,还是以新兵居多,当然这新兵也是说的是新水军的兵,他们可都是建州镇将府的老兵,严格来说,是老陆军,新水军。所以,在短时间内,倒也不用担心到这些兵士会有人去告密说黄大私自发兵。

黄大并不知道朝廷已经决定发兵了,如果知道的话,他肯定会从一上岸就开始劫掠,东瀛是产银没错,但王况并不知道是哪里产银,只知道有个世界第三大银矿,具体位置却是没去深查,这就像是谁都知道巴西有铜,南非有钻石,但你要让人指出具体的位置,那除非是干这行出身的人才会真正去关注。所以,要让王况说出后世的倭国有几家知名的机械制造企业,他是如数家珍,甚至能说出这些企业都位于哪里,但要他说银矿在哪,那就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黄大即便是打定了主意要先捞些银子回去,也是心里没个底,他也不贪多,只要这趟出兵不亏就行了,至少,不能让这些跟着他来的建州兵吃亏,至于说自己带多少回去,那都是次要的了,你银矿再多,那能比得上小东家挖出的一座小山也似的田黄值钱么?本身就是玉石行学徒出身的黄大心里很清楚,如果这田黄真的如小东家说的,天下只此一矿,别无分号的话,那么其价值就不是能用银钱来衡量的了,说夸张一点,一块拳头大小的都可以称得上是价值连城,更别说还挖出不少重达几百上千斤的大田黄来。

与黄大的心急不同,那些迎上来准备狠打一仗的伊旮部的人见这队兵士只是将他们简单的拔拉到一边,没收了他们的武器之后,就对他们不管不顾的,直接穿城而过后,先是奇怪,然后是恍然大悟,敢情这帮凶神恶煞的兵不是冲着伊旮氏来的,而是冲着近江氏去的?

因为一直受着近江氏的欺压,伊旮氏的人一判断,得出了个近江氏得罪了不能得罪的大势力的结论,眼前的人,绝对不属于东瀛的七十六部族之一,要是哪个部族有这么强大的兵力,早就统一了整个东瀛了,还能轮得着像是伹马、丹后这样连当年的大联合时连一兵一卒都不敢派出去的小部族存在?既然有了这个结论,眼前的军队又是来者不善的样子,于是他们就起了心思,纠集了队伍,跟在黄大等人身后,想捡个便宜。

队伍后面押阵的斥侯将情况报了上来,黄大略一寻思,也就知道这些倭人打的什么主意,不去管他了,不过他们这么跟着也不是个事,虽然是蚊子,但要是他们在背后偷偷的叮上一口,也是很烦人,因此派出一伍人到后面去驱赶,没想到这伍人不大工夫回来,后面却跟了几个点头哈腰的倭人,瞧他们的装束打扮,其中一个应该是在族中有点地位的,另外的几个则是在肩上扛了几袋子的东西,却不知道是什么。

来人见了黄大,又是鞠躬,又是陪着笑,叽哩咕噜的也不知道想说什么,黄大看了看领路的海贼小头目,那小头目也摇了摇头,他也是听不懂,他虽然是到过东瀛,但也才来过那么两三次,而且都是前来打劫的,又不是什么友好访问,当然不屑去学东瀛的鸟语,再说,就是他想学,那也得要学得过来啊,基本上,东瀛七十六部族,就有五六十种的语言,如果把口音变化都算上的话就更多。

见语言不通,来人也急,不过好歹他也不算笨,知道不死缠在语言的纠葛上,而是让那几个扛了破麻袋的人上前来,将袋子放下,打开来,里面装的却是些鱼干肉干之类的东西,黄大这下总算是明白,这些人是给他们送劳军之资来了。

但黄大却是看不上这些东西,不要说黄大,除了那些路上收编的海贼外,其他的建州兵看着那鱼干和肉干都是直摇头,身为出身建州的兵,谁还会吃这肉干?谁还会吃这鱼干?要粮食,船上大米多的是,临行前,黄大记得小东家说过这时候的东瀛还没米可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