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174章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王羲之被称做王右军,并不是因为他军功如何显赫,或者如何会打战,而是他琅邪王的家世,让他一出生,就注定了是右将军。南王一脉曾经极尽显赫,但盛极而衰的规律在他们身上照样通用,骄纵妄大,不知轻重。

  后来北府军名将刘裕曾求聘其家,却被以出身微寒,血统卑贱而断然羞辱了回来,甚至连当时的皇帝都出面劝阻他,以你的血统实在配不上这王家人,还是尚个公主算了。结果后来刘裕势力越来越大,废君自立成为南朝最强一代的宋高祖,琅邪王氏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他即位的第一道政令,就求后算帐,废除所有王氏宗族的特权官职爵位,没收田产,数万族人尽贬为奴。多数人习惯了国家寄生虫的生活,平时只会风花雪月清谈说玄,豪无谋生之技,平白失去了供养后,真的只能去给人佣奴为生,一个超级大豪门顷刻间就破落绐尽,这就是所谓“王谢堂前燕,飞如百姓家”的典故来由。这件事轰动天下,也给其他的豪门氏族敲响了警钟,门第制度开始真正被打破。)

  “你两不肯帮忙,我也不为难,去留自便,免被我连累了,这厮我还真吃定他了,是不行大不了一拍两散,老子就算拼一身不要,也要拉上对头全家一起倒霉”

  听的这话,无论是温哲还是薛景仙眼中顿时爆出光彩,面上都露出释然和宽慰的笑容,按案叫好

  “主公说的好”

  “为大丈夫当是如是呼”

  随又有些尴尬的齐起身“孰属下无礼了,实在是……”

  “难道你以为我真的逸与安乐,消磨心志不思进取了么?”我叹了口气,显然我平时表现的不务正业,专心琐碎小道,让这我的属下们也多少积累点看法,借这机会变相的抗议来了。

  “我也不是不想建功立业,只是暂时还失败不起的问题”

  我苦笑的按下这两位,又继续道

  “那么也经手不少事了把,毕竟我表面虽然风光荣赫,但是自家晓自家事,实际根基太浅了,一切权位和势力的来源,都维系在当今太上身上,好不容易通过战场和地方上,积累起一点威望和本钱,需要小心的维持,不容许我犯太大的错误”

  “大人当心的是,所谓将在外,谗幸进地道理吧。”温哲做恍然道

  “不错,三人成虎的故事自古由今上演了一遍又一遍,连父母都犹疑不信,更何况君王家”。薛景仙再次起身拜道“是属下眼光短浅了”

  我不比韦老二那样背景深厚,虽然有时候檠制也多,但是就算一时失利了,有家族的荫蔽,不至于被人落井下石的太惨,将来也有起复的机会。我到了这个位置,没有退步只有失败,时间长了不管愿意与否,都回成了别人前进路上的拌脚石,就算我满足现状不想上进,那也得努力确保这个位置,把想爬上来的人,给一个个重新踢下去。

  “其实,我若想个安乐公,就没必要做那么多事了”

  “不管怎样,大人愿意不愿意承认,您身上已经维系了无数人的希望和将来”,这两位还是谨慎的提醒道

  既然挑明了心意,后来的话也好说了。



第一百九十章 麻烦背后的东西

  期间,身段款款的初晴,又进来换了一回茶汤,红袖素手,斟饮添茗,香云浮面的感觉,让人心中的烦闷与压抑稍稍排解一些。

  早间新鲜山上新泉滚水的味道,让薛景仙微微眯起眼睛,许久才开口缓声道。

  “不知道主上……想对付的是的太原王这一族,还是祁县王这一门或者是这一家,还就这么一个”

  “一族怎么样,一门又怎么样”

  “这太原一族实在太枝叶繁茂支系众多,真想对其做点什么,不但要借助强大的外力,还有足够的运气和机遇,不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至于这一门,以我家之力,也尚有些困难,不过还有个晋阳王……”

  扑哧一声,我再次给茶水呛的大声咳嗽起来

  开什么玩笑,这不是YY无限的王霸小说,动不动一点事端就可以顺藤摸瓜灭人满门,俗话说“天下王出太原”,在《氏族志》中,王姓一直“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 被公认天下第一大姓。

  而在天下所有王姓人心中,太原正是共同的发源祖地,就算我真能把祖地宗家的太原王给灭了,恐怕后半生也要活在天下所有王姓中人的怨恨和敌视的阴影中,永无宁日了。

  再说了,这七大氏族的问题由来以久,就算是掌握了全天下资源和占据权势顶端的李唐王朝,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更何况我这个乘势而起的爆发户。

  “好了,我明白的你的心意了”我再次打断他“我只要罪魁祸首付出代价,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也不介意把他的代价和痛苦,延伸到任何更庇护他的存在上”

  “那就好办的多了”薛景仙淡然一笑“主公要收拾区区一个王承义,并不是难事”

  “需要担心的是,他身后家族里的想法吧。”温哲也应声道,显然他在上京的各种交道打的多了,高门做派和闲气也受得不少,很有点牢骚的摸样。

  “这些高门显第最是麻烦的一点,乃是自关系到其尊严和体面上,就变得强硬不化的无聊坚持,不管是非对错,常常藐视国法礼统,也不会坐视子弟受难不管的固执,而且这位身份特殊,还是核心宗家的子弟。”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事情。”薛景仙轻轻摆手。

  “其实所谓氏族,按照大人的政经学中的说法,乃是无数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利益群体总成,说句不得体的话,所谓太原王,并不指住在太原的王姓门人,实际上所有祖先出身太原祖地的都可以算上”。

  “虽然不排除在外部重大威胁和危机下,举族同仇敌忾的,但大族之下还有小宗,小宗小还有各家,每家之下还有多房,各自有各的利益和打算,并不是就一团和气的,也有纷争也有矛盾,就算是同在一屋檐下,一家还有亲疏嫡庶之分呢?”

  ”

  “就好比郑长史”,

  他泯了口新沏好的馥郁茶,在蒸腾的水气中的表情,看起来有些迷离飘忽。

  “不是也出身七大氏门的荥阳郑氏么?”

  “这么说,将来他的立场,不也是很让人为难了”我没让郑元和参与这些,只是不想让他沾上这些勾心斗角见不得光的东西而已,倒没想那么多。

  “郑长史,主上倒大可放心,他虽出身高门,却并不是那种执泥不变的人,有自己的原则和坚持的东西”

  听得这话薛景仙,再次放下茶盏摇头轻笑起来

  “若不是如此,那也不会有和李夫人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我自暗道这倒是没错,郑元和虽然做起事少言寡语不喜漳显,但似乎本来就不是安分听话的人,要不当初他作为甲第四族之一郑门中,才名盛负,最有希望和前程的少俊子弟,也不会放着无数门当户对的豪门贵媛不要,铁了心突破重重阻挠,与身份卑下的青楼女子李亚仙一同私奔。

  结果这件事在关系密切的甲第四族中,闹的很是轰动,连那个与郑族世为姻亲宰相世系张说一脉,都被惊动了,期间的纠葛,也让他与大部分族人都撕破了脸。现在总算是功成名就,以自己的努力在双亲那里,终于得到了的肯定和祝福后,倒更不用鸟那些人了。

  “家族的意志,固然重要,但是一涉及到切身的利益,比如前程和将来的,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平白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的”

  “毕竟,并不是什么人都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大家的。”

  “要知道,当年一个李义府,就可以让七大宗阀赖以维系血统千年的姻亲,轻易土崩瓦解,这氏族貌似强大,内部却也不是铁板一快”

  “他背后的王门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是绝对的,最多是将来还都后,在朝堂上有些杯葛,但到那时,只怕许多事情已经不一样了”

  “有时候对付一个家族,与对付这个家族中的某个人是两回事”

  听他这抽丝拨茧下来,我在心里既叹气又是宽慰,显然我在某些方面还是嫩了点,有时候丰富知识并不能代表经验的作用,有些东西没有亲历过,就无法把握其关键。

  显然薛景仙当初虽然只是个小县令,但是陈仓县属扶风郡治,关陇道上的望要之地,距离京师也不算远,常年要于过路的王公巨族发生一些交道因此,见得多了,也心中早有城府,倒是我,一涉及到身边女人的事情,就不免有些关心则乱了。

  “再说,现在祁县王门也是麻烦缠身,未必有暇外顾的”说到这里,薛景仙胸有成竹,迥然注目起我来。

  “主上忘了河北那桩公案了么?”

  原来

  自安禄起兵后,这些祖地河北的山东氏族首当其冲。当然这些好歹也是千年的大氏族,有自己的荣耀和坚持,虽然曾经不大看的起,缺少家系历史又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王室,但叫他们服从一个母突厥父栗末,从头到脚都写着我是胡人杂种的死肥猪的统治,更是一种灾难。

  特别这家伙虽然在得势前,表现相当可怕城府与心机,以及果决的魄力与手段,对这些氏族表现出相当的敬意,但是一旦大势略定,就开始荒淫奢肆,根本没有治理和延续国家的打算,纵兵为祸,肆虐地方,更接近一个纯粹的掠夺和破坏者。

  因此,除了少数不得志的投靠者外,大多数人所以多少都坚决的进行了对抗和斗争。特别是中都太原府,乃叛军攻略的重点,两次攻防易手,以王门子弟为首的太原世族豪门都自发武装起来,明里暗中的支持和参与,前赴后继的抗争就从来停止过。且不论动机或者立场,他们这种行为也是相当可歌可弃的。

  只是一切努力都坏在某人的一念之差上。这个人就是前中都留守王承业,他成为中都留守并不是他如何会打战或是政绩显着,只是他身为王门的核心成员,本代家主的手足近宗。

  要说争权夺利贪功委过这种事情,无论什么时代都是不少见,他有地位有势力,朝中还有同宗的援应,能够遮掩过去就算了,但是发生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环境下,那就是找死。当然,这是我那位比较喜欢信奉阴谋论的内长史温哲的结论。

  但是,作为中唐安史之乱中,最着名影响最恶劣两桩见死不救的公案之一,

  王承业这一手借刀杀人,其实做的并不怎么高明,搞的是司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甚至连叛军也未必会感谢他,要是放在平常光景,通过王氏这千年高门积累的能量和人脉,朝野上下活动,把事情淡化处理,大事化小,再推出个身份低一点的替罪羊,掩人口实也就算了。

  可是被他陷于死地的颜氏一门偏偏也不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祖上乃是显圣公孔子的首徒颜回,仅次孔、孟之后的季圣,在清流学子中极受人尊仰的名门家世,所谓金堂玉马,书牍门第。本代的颜氏兄弟不但是一代书法名家,也是洛学大宗,虽然不比出过两个皇后九个国公的太原王宗,但也是门人子弟遍布地方,在士林里极有权望。

  颜臬卿一门三十余口战至城陷被执,仍旧不屈以面唾安禄山而壮烈成仁,乃是朝廷忠孝礼统的一时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