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武大郎 >

第204章

重生武大郎-第204章

小说: 重生武大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仓库里面还有许多已经炼制好的铁锭,那些铁锭的形状和现代社会的铁锭倒是很相像,都是从模具里面直接出来的。

凌振带着他们进入了巨大的“车间”之中,在车间的最后,炼铁高炉矗立在那里,这炼铁高炉的高度在十米以上,下面在车间里,上面已经穿出了车间,无数的煤炭被人扔进了高炉里,而在另一边,红色的铁水从高炉中流出,然后流进模具里,冷却变成铁锭。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宏伟炼铁机器,这里的炼铁手段已经彻底的摆脱了小作坊式的缓慢、低效的炼铁方式,虽然规模和后世的现代炼铁业还差的很多,但是所用的技术已经相差不大。本来这应该是十七八世纪才会在欧洲出现的事物,现在提前几百年出现在了亚洲大陆上。

六月份的天气,十分的炎热,这里有这样的高炉在,更加的炎热。武栋等人也还罢了,距离高炉很远,但是那些工人却是穿着棉衣在那里工作,一个个汗流浃背。

“凌院长,他们为何穿着棉衣?”一个士兵忍不住问道。

“那边的铁水不时的会溅出来,如果不穿上棉衣,铁水溅在人的身上,立刻就会烫伤一大片的。”凌振道。

这些士兵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想到那些工人这么热的天气呆在那里,肯定无比的辛苦,此刻都不由得心中佩服。

“石炭够不够用?”这个时候,武栋开口道。

所谓的石炭就是煤炭的古称,古代人对于煤炭不够重视,武栋也是为了炼铁专门让人寻找煤矿,然后从高丽北方运到这里。

“够用了,其实运过来的石炭太多,我们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凌振笑道。

“现在铁的产量能有多少?”武栋道。

“每一天都有五万斤左右。”凌振道。

“这么一点点吗?”武栋一愣,后世的钢铁产量都是以万吨作为单位,这里却是万斤,难怪武栋一下子适应不了。其实仔细的想一想也很正常,后世炼铁技术已经发展到了顶点,现在才刚刚出现,产量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大都督,已经不少了!按照我的估算,大宋朝一年的铁产量也不过两百万斤。我们一个多月的铁产量几乎就能赶得上大宋朝一年的产量了。这炼铁高炉可真是好东西啊,没有这个,要想达到这样的产量,根本不可能!”凌振喜不自胜的道。

“对于高炉的设计者、工厂的管理者,都要大力的奖赏!按照规定,他们该拿多少金银,就给他们多少金银,绝对不能克扣!”武栋道。

“这是自然,我怎敢克扣这些奖励?”凌振笑道。

“有了铁,很多事情都可以解决了!我们可以制作大量的刀剑武器,可以制作大量的农具!等到将来,科学不断的发展,铁使用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了。”武栋道。

这个时代钢铁的作用已经很重要,可是在后世,更加的重要,后世的轮船,汽车,空调等等无不要用到钢铁,这几乎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

这些年来,梁山的武器主要是长矛,并没有大量的装配刀剑等其他武器,除了长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少铁。长矛只有矛头需要钢铁,而如果大量装配刀剑的话,需要的钢铁数量太多,当时的梁山泊根本就无法提供这么多的钢铁。而现在,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了。

整整一个上午,武栋等人都在炼铁厂中,他们接连转了十几个车间,观察炼铁高炉的情况,中间还和工人们大量的交谈,询问工厂的实际情况。

一切都让武栋很满意,到了下午的时候,他们朝着军械厂而去。

第二百五十三章技术爆炸4

?武栋、凌振等人已经从炼铁厂离开,离得老远,仍旧能够看到远处巨大的烟筒冒着滚滚浓烟,周围的空气很不好,有些呛人。武栋看着那些巨大的烟筒,不由得皱了皱眉。

“大都督,军械厂距离这里只有三四里地,很快就能到达。到了那里之后,我们先吃饭,然后再去车间中。”凌振看到武栋停下,以为武栋视察了一早上工作,所以疲惫,想要休息,于是提醒道。

“凌振,今后要在科学院、工厂的周围多多种上树木,种的越多越好。”武栋突然道。

他其实是看到远处的烟筒,想起了环境保护的事情。本来他是想让凌振改造炼铁工艺,减少废弃的排放。不过仔细的想想,现在想要改造工艺根本就不现实,炼铁厂不可能琢磨出方法来。而且即使能够琢磨出方法,但是如果限制了钢铁产量,武栋也不答应。现在正是大力发展的时候,绝对不能让发展的速度变缓,即使是暂时污染环境,那也只能这样子了。

“大都督,为何要多种树木?”凌振有些奇怪的道。

“你看这烟筒里冒出来的黑烟,把这附近都弄得肮脏无比。长时间呆在这里,工人的身体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多种树木的话,可以吸收这些黑烟,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武栋道。

“这是真的吗?”凌振惊讶的道。

“当然是真的。”武栋笑着道。

“大都督,其实科学院里面有一个人对于这些黑烟感兴趣。”凌振道。

“对黑烟感兴趣?”这下子换成武栋惊讶了。

“其实也不是对黑烟感兴趣,我也很难形容怎么回事。对了,他是对‘气’感兴趣。他前段时间在琢磨人类为什么要吸气呼气,人类吸的到底是什么,呼出去的又是什么?”凌振一边整理自己的语言,一边道。

“哦?他有什么发现?”武栋好奇的问道。

“他说人类吸进去的是‘生气’,呼出去的是‘死气’。他还做了许多实验,最后证明‘生气’能够让火燃烧起来,而‘死气’却无法让火燃烧,甚至能让火熄灭。他前段时间还采集过炼铁厂的黑烟,试图弄清楚黑烟中到底是‘生气’还是‘死气’。但是黑烟不好采集,往往刚刚收集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散去。他是将黑烟装在瓷罐中,即使这样也无法阻止黑烟的散去。”凌振道。

“他叫什么名字?”武栋一下子感兴趣起来。

“他叫金湖,本来是高丽贵族,当初差点被那些贫农打倒。后来我听说这个人懂得炼制琉璃的本事,在高丽很有名气,于是就把他接到了科学院。但是他来了之后,没有去研制琉璃,反倒研究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凌振苦笑道。

“除了他之外,科学院中还有其他人研究一些奇怪的东西吗?”武栋急忙问道。

“有,还有不少人呢!自从大都督您说鼓励一切杂学研究之后,有很多人都开始研究一些怪异的东西。科学院中现在最出名的是一个叫做苏渊的人,他本来只是普通的工匠,但是从小对天空中的星辰感兴趣。半年前他竟然说咱们生活的这片大地,可能也是一颗星辰,和所有的星辰一样布于宇宙之中。这样的荒诞言论自然引人注意,许多人都找他辩论,但是他仍旧认定那个观点。”凌振道。

武栋的脸上出现了极度惊讶的表情,他从后世来,自然知道地球也是星辰,这在后世几乎已经是常识了。可是在这个时代,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实在是太不简单了,这样的发现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

“凌振,你信不信他所说的话?”武栋道。

“大都督,我觉得很荒谬!我们生活的大地,天圆地方,太阳照耀万物,星辰不过是玉皇大帝用来点缀夜空的东西罢了,怎么可能我们所在的大地也是星辰呢?对了,他还说我们的大地是圆的,并非是方的,这也荒谬至极!”凌振摇头道。

“这个苏渊,我要见一见。”武栋突然道。

“大都督,等咱们回去之后,我让他尽快前来拜见您。”凌振道。

“除了他之外,还有人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发现吗?”武栋道。

“还有一人,精通算学,叫做陆九。这人本是贫农出身,连名字都没有,排行老九,所以就叫陆九。他以前只是江南一个小店的伙计,江南呆不下去了,他才来到这里。因为算学极好,所以被叫到工厂里。他发现了许多计算方法,任何加减乘除都难不到他。我曾经考他,发现果真是异常的厉害。他还把方法教给我,我学了之后,算学能力也大大提高。”凌振道。

武栋一路朝着军械厂而去,同时听着凌振讲解科学院的那些奇异之人,讲解他们的各种发现或者发明。金湖、苏渊、陆九,除了这三人之外,还有十几个各种各样的人物,也都有各自的一些发现,很多都是现代一些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只是他们还懵懵懂懂,无法将这些彻底的弄明白。

武栋的心里很震惊,看样子,高丽似乎出现了技术爆炸的势头。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科学技术从来都不是匀速发展的,而是会突然加速发展,出现“技术爆炸”。而所谓的技术爆炸,指的就是短时间内的科学成就超过了以前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总和。

原本的历史上,一直到了十七八世纪,在欧洲才出现技术爆炸。几乎所有的基础学科理论都是在那个时代发现,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种种发现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而在十七八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异常的缓慢,宋代的科学技术和秦代的科学技术几乎都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在原理上几乎都是一样的。

而现在,高丽似乎就要进入技术爆炸的年代,比起原本的历史提前了四五百年。

十七八世纪,欧洲之所以出现技术爆炸,主要是因为中世纪教廷黑暗统治结束,人类的思想束缚被打破,所以科学技术才爆炸性的发展起来。而现在高丽之所以出现技术爆炸的兆头,按照武栋的猜测,应该是官府善待工匠,大力鼓励各种发现、发明,鼓励科学界的各种思想的缘故。中国从古到今,工匠的地位都无比的低下,千年来,工匠就没有享受过现在这样的待遇。从秦代开始,中国就是读书人的天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除了读书,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贱业,任何发现发明,若是有点实际作用还好。若是没有实际作用,像是苏渊那样的发现,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会被读书人打倒在地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没有出现欧洲那样的爆炸性发展,儒学占据统治地位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不管怎样,高丽现在已经出现这样的势头,武栋心中很激动,如果能够提前几百年在中国实现技术爆炸的话,中国将会把西方彻底的落在后面,就好像后世西方把东方一直落在后面一样。

“有生之年,不知道中国能不能进入工业时代?看来,我还是要继续鼓励种种发现、发明,继续鼓励科学院大搞创新!将来,也要把科学作为录取官员的考试内容,鼓励整个社会的科学氛围。”武栋暗道。

仅仅靠着科学院,潜力太低,需要整个社会都掀起科学研究的高潮,才能让技术爆炸持续进行下去。

今日军械厂之后,先是在这里稍做休息,吃了简单的午饭,然后武栋、凌振才继续朝着里面而去。

这里的声音更加的嘈杂,比较要制造军械,有无数的锻造作业,发出噪音那是肯定难免的了。长期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恐怕耳力都要受到影响。

一直往里走,走到左边一排排巨大房间的时候,凌振停了下来,道:“大都督,这边全部是军刀生产车间。”

就在这个时候,车间的负责人已经得到消息,急忙出来迎接。武栋没有和他多做寒暄,而是直接进入了车间之中。

这里是纯粹的流水线作业,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